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指妊娠母牛所发生以流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畸形胎,早产、产弱犊,母牛发情障碍、排卵障碍、妊娠障碍,公牛繁殖障碍等,成为制约养牛业发展重要疾病之一,给养殖户带来的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就引起牛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分类辨识诊治,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乳房炎、肢蹄病、繁殖障碍、营养代谢病是奶牛场的四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牛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出弱仔以及公牛不育、母牛不孕等为主要特征,发病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养牛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指引发公、母牛繁殖异常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以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出弱仔以及公牛不育、母牛不孕等为主要特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型规模化、集约化牛场都不同程度存在或发生过母牛繁殖障碍,有的牛场发病和损失十分严重,严重阻碍了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引起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因素众多,牛场不规范的引种和配种、粗放的饲养管理成为牛场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科学制定和实施免疫保健程序,加强牛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控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长远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养牛业中,繁殖群母牛的利用年限更为重要,因为犊牛是唯一的产品。育种群和生产群的差别在于,生产群希望春秋集中产犊,育种群则不追求季节性产犊,要求母牛每10~11个月产犊1次。笔者现将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牛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出弱仔以及公牛不育、母牛不孕等为主要特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北方地区规模奶牛场怎样做好奶牛繁殖障碍疾病的治疗工作谈些具体意见,供广大规模养殖场及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高母牛繁殖率是发展养牛业的关健,是直接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母牛繁殖率,目前我国要求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分别达到70%、80%、90%。我们在抓母牛繁殖工作方面,逐年有所提高,如我所一九八四年繁殖母牛45头,受配44头,受配率97.78%,受胎44头,受胎率100%,产犊32头(当年配种部份下年产犊),成活30头、犊牛成活率93.75%。比规定指标,受配率、率胎率、  相似文献   

7.
母牛繁殖障碍病是指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传染性因素和营养缺乏性、普通病性繁殖障碍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母牛发情异常、不育、不孕、空怀、流产、早产、死胎、畸形、产弱仔、滞后产的一类疾病.本文只对由于卵巢疾患导致母牛繁殖障碍的防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养牛业,熟练掌握繁殖技术,使用先进的繁殖方法是提高黄牛产犊率,缩短产犊间隔的有效手段。1影响黄牛繁殖力的因素1.1繁殖技术1.1.1小母牛过早配种母牛生长发育过程中,体成熟比性成熟晚得多,小母牛身体机能和生殖系统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性成熟并不意味着适合配种。小母牛未达到体成熟,其发情持续期短,发情周期不正常,不适宜生产犊牛。过早配种会对母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造成负面影响,缩短利用年限,导致流产、产死胎等现象,所产犊牛大多是弱犊,体质差、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牛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仍伊胎,畸形胎,产出弱仔以及公牛不育、母牛不孕等为主要特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实际,就北方地区规模奶牛场怎样做好奶牛繁殖障碍疾病的治疗工作谈些具体意见,供广大规模养殖场及同行参考。1奶牛繁殖障碍的概念所谓繁殖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奶牛不能按时正常发情、受胎或妊娠分娩的  相似文献   

10.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引起公牛、母牛繁殖异常疾病的统称,主要以公牛不育、母牛不孕以及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早产,产木乃伊胎、死胎、畸形胎、弱仔等为临诊症状,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论述了几种引起牛繁殖障碍的传染病,包括:牛布鲁氏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赤羽病、牛沙门氏菌病。这五种传染病都能引起牛发生繁殖异常,但是在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仍有很大区别,这对其鉴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疾病的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笔者在基层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中发现,胎衣不下是母牛的常见病,胎衣不下可能导致母牛引发子宫积脓、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等疾病,并且因子宫内膜的严重损伤造成母牛繁殖能力下降,影响养牛业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和资料查阅,对母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进行认真分析,并归纳总结了防治措施,与广大同仁进行探讨。母畜产犊后,不能在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比较复杂,可以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其中传染性因素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等。非传染性因素包括生殖器官疾病、内分泌因素等。表现为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和体成熟后不发情或母猪(包括初产和经产)断奶后发情间隔延长、不发情;母猪屡配不孕;妊娠母猪早期胚胎死亡、流产,产弱胎或木乃伊胎。  相似文献   

13.
牛子宫黏膜的黏液性或脓性炎症通常称为子宫内膜炎,易造成不孕.严重影响母牛的繁殖。产后10d内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估计为20%~40%.胎衣不下牛的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可达80%以上,但也会因营养状况、胎次、疾病、产犊季节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各异。每年因子宫内膜炎造成的损失较大,严重制约养牛业的发展。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子宫内膜炎3种。  相似文献   

14.
牛的繁殖障碍,是兽医临床上常遇到的问题,它是造成母牛空怀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着牛群的繁殖力和养牛业的发展.牛的繁殖障碍主要包括卵巢和子宫疾病,尤其是子宫病的发生率甚高.因此,研究牛的繁殖障碍将有助于提高其受孕率和加快养牛业的发展.本文着重综述牛繁殖障碍的病因分析,卵巢和子宫疾病的治疗,以及提高牛受胎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母牛繁殖率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速度和改良的成效。改良的目的是为了产好犊,多产犊,争取达到一年产一犊。而现在农村社队饲养的黄牛,不论是混群自然交配,还是采用人工授精的办法,母牛的繁殖率均很低。据双辽县1975~1 980年,对全县母牛繁殖情况统计,六年平均,母牛的繁殖成活率为35.77%。据梨树县1975~1979年  相似文献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降低奶牛繁殖性能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制约着奶牛场的发展。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多而复杂,除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外,营养状况、产犊季节、胎衣不下、难产、胎次、产犊胎数、子宫炎、能量负平衡、低钙血症、卵巢周期和乳腺炎等继发性因素也可直接或间接引发奶牛子宫内膜炎。本文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2个方面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病因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养牛业发展的好坏,关键在母牛,母牛养的好坏,关键看产犊,即看母牛繁殖力,繁殖力越高,经济效益越好。但是目前很多牛场,母牛繁殖力低下,经济效益下滑,困扰养牛业的发展。而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有多方面:如营养因素、管理因素、繁殖技术、繁殖障碍疾病等,因此要想提高母牛繁殖力,单从一两个方面去抓,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必须从复杂的因素中提取出既有科学性,更要有在实际生产中具有操作性,适用性的具体措施,以下是几项具  相似文献   

18.
子宫蓄脓是奶牛常见的繁殖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奶牛患有子宫蓄脓和积液后.严重影响了奶牛正常的繁殖机能,从而造成产犊周期和胎间距的延长,甚至造成终身不孕,失去奶牛的价值,给养牛业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到1999年.绥化市可繁母牛达47.6万头,其中黄牛可繁母达 36万头.奶牛 11. 6万头,年产牛犊 21.4万头,可繁母牛繁殖率平均 44. 9%、两年不足一个犊。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通过对全市所辖10个县、市(区)的抽样调查分析.母牛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繁殖疾病造成的.占可繁母牛的21. 8%.每年平均有10. 37万头可繁母牛国繁殖疾病不产犊.造成养牛经济效益下降。所以.积极防治母牛繁殖疾病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过近3年对全市多点、多牛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母牛繁殖疾病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