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煜 《花卉》2022,(4):114-116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以云南盐津县花香酒谷景区为例,探讨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花海景区规划设计的思路.本文从生态保护原乡风貌传承、文化铸魂打造核心吸引力、路网梳理增加游憩体验、完善配套促进产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规划设计,以期对乡村花海景区的乡村风貌、景观建设、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借...  相似文献   

2.
《现代园艺》2020,(5):138-142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规划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乡村旅游正逐渐发展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村落景区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探索。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梳理乡村振兴和村落景区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在功能布局、乡村产业规划、景观环境提升、道路交通规划、乡风重塑5个方面促进其融合的规划策略,并结合杭州市天目山村落景区规划案例,阐述这5个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建设问题日渐受到重视的今天,提出了村落景区的发展模式,但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仍然存在问题,针对如今村落景区发展现状,提出基于运营、社会功能和需求矛盾等方面的问题,明确要解决问题,必须加强转变传统的景区运营方式,加强社区与景区的耦合作用,转变经营者和村民以及游客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打破传统村落景区规划建设中的壁垒。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给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提供了方向,乡村振兴的助力下,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管理混乱等问题。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应该利用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势,强化科学技术支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富丰经营主体、加强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和物流体系建设、加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加强食用菌菌材林的培育以及食用菌废菌棒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助力贵州省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现代园艺》2019,(23):126-128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与乡村建设成为国家下一步建设的重点,现有的乡村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乡村风景区与绿道建设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突破点。现阶段的乡村景区建设与乡村绿道建设多为各自独立进行,没有起到很好的联动发展。将乡村风景区与绿道共同开发,有助于乡村全域旅游的建设,将散布在乡村的各个景点进行整合,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利用风景区与绿道的宣传展示作用,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6.
目前,乡村文旅产业的休闲游、品质游与生活方式游成为热门,森林康养产业也凭借着森林资源、自然风光及与城市近郊相邻的优势迈入了黄金发展期。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基于对森林康养产业市场发展内驱力的分析,理清当前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困境,并围绕产业模式、人才队伍建设、产业资金支持和资源挖掘等4方面,探讨森林康养产业的新时代发展路径,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委毛竹山村发展葡萄已有20余年,葡萄产业是当地产业扶贫、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水果支柱产业,具有建设乡村振兴高标准示范点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及生态环境等,借助习近平总书记到村考察的契机,针对该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毛竹山村建成以葡萄产业为支柱产业的乡村振兴高标准示范点的对策,以期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8.
薛淞元  姚阳 《现代园艺》2021,(5):165-166,168
中国的乡村建设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迅速,艺术逐渐介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对我国乡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振兴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我国乡村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艺术介入乡村的背景和意义,探讨了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原则和方法。以绿水村为例,为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宁德是我国食用菌最大的优势产区之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该研究概述了食用菌产业生产、发展模式、品牌培育、营销及生态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产业布局、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设施化栽培、培育加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三产融合、强化人才保障等对策,以推动宁德市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周航  陈天一 《现代园艺》2023,(5):100-102
保护和利用乡村森林资源进行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是发展乡村森林旅游业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在解析乡村森林公园内涵、功能和现状问题等基础上,深入剖析建设乡村森林公园对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新形势下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莹  王敬元  段新宇  谷英楠  张毓 《蔬菜》2023,(10):48-52
摘要:为实现蔬菜产业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为例,总结了蔬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经验,分析元宝镇蔬菜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如监测预警机制不完善、种植成本明显上升、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科技型农业人才缺乏等,并提出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健全蔬菜市场机制、提升蔬菜品牌效益、完善质量监督体系等一系列提升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路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产业振兴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不仅可以实现农业与工业良性循环、互利共赢,而且可以让广大农民深度融入现代产业链、价值链,实现利益联结。基于毕节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猕猴桃产业发展实际,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组织保障、资金投入、人才建设、品牌发展等建议,以期为毕节市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廉洁先行,乡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乡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巩固党在乡村基层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而廉政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如何让"廉"元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到乡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升廉政建设的质量和效果,是新时代乡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对乡村廉政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4.
《南方园艺》2021,32(2)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乡村的发展带了很多影响,自然环境质量下降、乡村文化衰落、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关注并探究乡村景观建设,但对乡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极少涉及。本文对乡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儿童户外空间的"以童为本、以土为基、以教入景、以点带面"设计策略,以期以"儿童乐园"这个"点"带动发展第三产业、刺激农村经济发展,探寻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产业升级、乡民回流、文化传承的一种模式,以解决我国当前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具体介绍了园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以及园艺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分析了科技支撑园艺产业兴旺的思路以及举措,提出了加快园艺产业科技创新的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我国乡村实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宇嫽 《现代园艺》2023,(2):170-172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现状及问题,从乡村建设顶层规划、乡村发展分类定位、产业融合转型升级、保护生态及人文环境、多元合作有效治理等方面入手,为如何更好地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框架,结合苏州乡村规划建设的发展路径及实际问题,从特色产业培育、田园生态维育、田园人居整治、乡土文化传承、乡村多元共治等5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引导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发挥较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何博 《现代园艺》2022,(1):76-80
乡村振兴战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创造了新的保护发展机遇.研究表明,加强达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传承村落文化络脉是根本,建设生态田园生活方式是目标,发展村落新产业是重点,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是保障,并依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达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胡笛  周杰 《中国食用菌》2021,(2):110-112,116
发展食用菌产业,既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也营造了生态宜居的发展环境。通过分析食用菌产业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机理,提出优化产业基础、挖掘多元功能和完善发展业态等建议,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北省围场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把全县第一农业主导产业——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促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立足河北省围场县实际,论述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几大优势以及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未来马铃薯产业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指导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