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究北方小麦种植中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的实施,通过对小麦种植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北方小麦种植中的高产高效关键技术要做好优良品种选择、播种等环节的工作,确保小麦高产。最终的结论为要想提升小麦的品质与产量,就要从优良品种的选用开始做好关键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雨峰 《河北农机》2023,(21):166-168
小麦作为山东省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麦的种植质量与产量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对山东省的农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为了提高小麦种植产量与质量,还要基于山东省小麦种植现状,加强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针对小麦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也要做好防治工作。这样能够为小麦种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小麦种植质量与产量造成的影响,为小麦种植户带来良好的种植效益,本文就以山东省的小麦种植为研究背景,对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以及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障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小麦种植过程中,栽培管理是否合理、病虫害防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小麦产量和质量.为有效保障小麦产量、质量,提高农户经济收入,推广应用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晋南地区河津市为例,着重对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和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展开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4.
小麦属于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并且其种植技术的高低也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息息相关,因此,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以及高效的病虫害防治对于高产小麦的种植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优质高产小麦栽培和对应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小麦种植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对农业依赖性最强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粮食结构的构成中,小麦的产量占有重要的位置。提高对小麦高产配套种植技术的理解和认知,对我国经济建设、农业技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小麦高产配套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地区作为我国耕地面积最大农业区,小麦种植产量居其种植作物首位,是我国主要小麦产地,如今却因为干旱缺水而制约了小麦生产与发展。面对日益减少的水资源,如何在节水的同时实现小麦高产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热点话题。该文对于黄淮海地区优质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浅显探究。  相似文献   

7.
小麦机械化精密播种技术是一项高产、高效、低耗的农机化新技术。此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了长期以来大部分高产地块“大肥、大水、大播量”的传统种植习俗,从根本上扭转了高产田产量徘徊不前的局面。近几年来,随着小麦  相似文献   

8.
<正>为创新春小麦种植模式,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进一步推广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提高春小麦产量,2016年平罗县农机化中心和石嘴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头闸镇头闸村建设小麦高产示范园区115亩,核心试验区10.4亩,设置了小麦匀播、小麦"井字型"播种和常规播种三种对比试验。通过对比试验,探讨小麦匀播、小麦"井字型"播种技术在宁夏地区的适应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型小麦高产种植技术提供依据。现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大众的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加强高产种植技术的有效应用,转变传统栽培管理方式,提升单位面积的小麦产量和品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动小麦撒播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 近年来,在稻、麦两熟制种植地区,常规的种植方式普遍存在着水稻收获期推迟、小麦种植时间较晚的问题,大多数小麦种植错过最佳播种期,严重影响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抢抓小麦种植农时,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地区采取了稻田套种小麦的种植方式,但一般都是人工撒播。由于稻田人工撤麦作业条件差,播种量、作业幅宽和人员行走速度都无法控制,从而出现了稻田撒麦不均匀的问题,造成小麦出苗均匀性差,直接影响到小麦产量。为此,研究开发一种电动撒播机,可以提高稻田撒播小麦的均匀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小麦种植产量。  相似文献   

11.
甘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在食品加工及工业生产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对气候适应能力较强、对种植条件要求不高和稳定高产等特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种植。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人口的大量流失,给甘薯的种植和收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加之我国甘薯移栽、收获机械发展的并不是很成熟,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过程耗时耗力,因此市场对于优质高效的甘薯生产机械的需求十分迫切。在研究国内外甘薯种植和收获机械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科学地分析甘薯种植及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刘晶 《农业工程》2021,11(10):142-144
马铃薯是我国第4大主粮,各地对马铃薯种植越来越重视,但马铃薯生产成本持续走高、经济效益低下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总结了我国4大马铃薯主产区的生产情况、区域特点,分析了影响马铃薯种植效益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效益的措施,为进一步推动马铃薯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夏季高温对日光温室叶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对土壤+遮阳网、基质+遮阳网、基质+遮阳网+湿帘3种越夏种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分析其对温室温湿度、叶菜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室外白天(早8:00~15:30)平均温度为32.5 ℃时,土壤+遮阳网、基质+遮阳网种植模式室内白天平均温度分别比基质+遮阳网+湿帘种植模式温度高7.1 ℃、6.4 ℃。同时,室内白天平均相对湿度,基质+遮阳网比土壤+遮阳网种植模式低,基质+遮阳网+湿帘种植模式平均相对湿度最高。结合产量及效益可知,京研快菜、京水菜在基质+遮阳网+湿帘模式下产量最高,春油1号在基质+遮阳网模式下种植产量最高,3种叶菜在基质+遮阳网+湿帘种植方式下种植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节水高产种植模式,以“济麦22”为研究材料,于2015-2016年和2016-2017年冬小麦生育期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试验.该试验设置常规种植和宽幅精播2种种植模式,2种种植模式的冬小麦均进行拔节期灌溉60 mm和拔节后10 d灌溉60 mm22种灌溉处理,共4种处理.在生育期内对冬小麦的叶面积、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量、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进行观测,分析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宽幅精播种植模式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PAR截获率.推迟灌拔节水显著优化了宽幅精播麦田对PAR的有效利用,进而促进了干物质积累.同时,推迟灌拔节水显著增加了宽幅精播麦田的穗粒数,从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麦垄套种夏花生产量,同时又节水,于河南省新乡县古固寨镇开展了夏花生节水高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麦垄套夏花生高产栽培必须把小麦和花生两季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虑;既要考虑品种结构和种植模式的优化,又要根据这两种作物需肥需水规律进行合理水肥运筹。冬小麦应选用适当晚播、早熟的品种、如豫麦18-64系和温麦4号,6号等,采用宽行24cm、窄行12cm的宽窄楼播种;于麦收前10 ̄15d在小麦宽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和灌水量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010-2011年在陕西杨凌对垄上覆膜沟播小麦与平作播种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的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起垄覆膜沟播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明显高于平作。起垄覆膜中水处理比平作中水处理增产421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95kg/(hm2.mm)。籽粒粗蛋白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淀粉含量则相反。基于综合因素考虑,选择覆膜中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达到最高,而蛋白含量仅比低水处理低0.53%,淀粉含量比高水处理低0.268%,因此在实践中选择覆膜中水处理(总灌水量260mm)可以实现节水、高产、优质目标。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不同种植模式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春小麦是宁夏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各种作物套种是灌区常见的种植模式 ,但在麦田各种种植模式中 ,究竟哪一种模式WUE较高 ,是当前节水型灌溉农业需要搞清的问题 ,2 0 0 0年我们对银北地区麦田不同种植模式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籽粒产量、能量储蓄及经济效益各指标与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麦田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韭菜是我国广泛栽培的调味蔬菜及经济作物,种植范围广、适应性强且经济效益好,但其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亟需实现机械化生产。结合韭菜栽培模式,分析施肥整地、开沟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处理等环节,明确韭菜生产状态及用工情况。基于机械化生产现状,论述韭菜播种及收获环节存在的问题,归纳机械化播种及收获技术特征,指出规范种植模式、改变生产观念、增加技术投入和提升机械化水平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晶 《农业工程》2020,10(3):21-23
牧草是发展畜禽生产,特别是草食家畜生产的基础,牧草中不仅含有家畜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还含有对维持反刍家畜健康特别重要的粗纤维,这是粮食与其他饲料所不能替代的。我国是牧草生产大国,但牧草生产机械化水平却不高,不仅影响了牧草的产量、质量,也影响了农牧民收益。为了生产优质的牧草,该文介绍了牧草种植及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