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又叫风湿性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它是由于面部神经受到各种病因损害而出现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了面部肌肉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家畜颜面神经麻痹又称歪嘴风或口眼歪斜、面瘫、吊线风.本病是由于第7对颅脑神经(即面神经)缺血、水肿、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使面部神经传导失去正常的生理机能,而使面上部和下表情肌的运动与感觉发生障碍性疾病,引起外周神经性面瘫.其表现为耳、眼睑、鼻和唇的肌肉功能降低或消失,是多为一侧性.本病多发于马、驴、牛、猪、犬等.  相似文献   

3.
马颜面神经麻痹又称为"歪嘴风",是马属动物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分布在面颊、耳、上下唇的面神经因故发生麻痹,而使得面部肌肉功能丧失的一种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肌肉突发瘫痪的末梢性颜面神经麻痹多见,如果治疗不当常遗留后遗症。多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麻痹中兽医称“吊线风”“歪嘴风”,是面神经所支配的耳、眼睑、鼻及唇肌肉发生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笔者就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对该病的防治做一介绍,供大家参考。1 病因饲养管理不善,牛舍封闭不严,四处露风,气候突变,贼风侵入面部经络,使气血凝滞不行或遭受跌打、挫伤等而引起一侧面部麻痹不动,造成此病。  相似文献   

5.
正面神经麻痹症多见于年长者。笔者介绍一例利用蜂蜇治愈面神经麻痹症的病例。林女士,74岁,患面神经麻痹症,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多月没有疗效,后用蜂针疗法进行医治。患者症状为口眼歪斜,病侧眼睑下垂遮盖眼珠。蜂针皮试过敏症状为阴性,随后在病侧阿是穴处进行蜇刺,每天1次,经过13天治疗,用蜂量不足20只,眼睑功能恢复正常,面部病态消失,面神经麻痹症治愈。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风”,是分布在面颊、耳、上下唇的面神经因故发生麻痹,而使得面部肌肉功能丧失的一种疾病。近来,笔者应用电针配合TDP照射治疗一例牧羊犬面神级麻痹,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家畜歪嘴又称口眼歪斜或颜面神经麻痹症,是由受贼风侵袭,使面部神经在基乳突孔内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而造成面部神经分支发生传导性障碍,引起周围神经性外瘫。其表现为耳、眼睑、鼻和唇的肌肉功能降低或消失,且多为一侧性。本病多发生于马、驴、牛、猪、犬等。1 病因 中兽医认为由于家畜正气不足,感受风寒之邪所致;西医一般认为与风湿病和溶血性链球菌有关;还有的认为由病毒感染而致病;过劳,感冒,冷湿天气,贼风侵袭或采食毒草及饲料中毒等诱因也可引起发病。2 症状2.1 马一侧面部发病时,嘴歪向健侧,病侧耳和上眼睑下垂,鼻孔塌陷,上下…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麻痹(FNP)是一种由感染性、肿瘤性、创伤性、内分泌性和特发性等多种原因导致面神经(CNⅦ)功能障碍所引起的面部松弛或萎缩的疾病。除对因治疗外,西医以激素、抗病毒和神经营养药物为主,但治疗效果欠佳,中医针灸疗法具有简、效、廉等优势。本文回顾分析4例犬、猫面神经麻痹病例,所有病例均出现面部不对称、眼睑闭合困难的临床症状,经神经学检查结合其他检查后确诊。本案采用中兽医辨证,以中医针灸治疗为主、西医药物治疗为辅的方法对4例病例进行治疗,其中3例病例痊愈,另外1例病情明显好转。本病例报告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较好,可为临床诊疗该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歪斜,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贝耳氏麻痹。此病较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年龄段发病者居多。病情常只发生于一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名称很多,如《内经》中称:“口明’,“口僻”;《金匮要略》中称“口爵僻”;《诸病源候论》中称“风口口呙”,此外,还有“面瘫”、“呆线风”、“歪嘴风”等名称。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一部分病员因局部受风吹或者着凉起病,所以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致病。  相似文献   

10.
马颜面神经麻痹又称之为“歪嘴风”,多见于体质瘦弱的马、骡、驴,也见于牛。是马属动物常见的一种疾病。因马颜面神经受外感风寒刺激而发生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功能丧失,不分年龄、季节均可发病,发病急,多以一侧性面部肌肉突发瘫痪的末梢颜面神经麻痹多见。多年实践证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马颜面神经麻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体重为1.8 kg的4月龄布偶猫,雌性,就诊期间出现高热、排软便、打喷嚏、咳嗽等症状,经血常规检查、猫细小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 FPV)检测确诊为猫瘟,遂进行抗菌消炎、抗病毒感染、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患猫在治疗第2天出现叫声嘶哑,左眼眼睑反射缺失伴有瞬膜凸起、偏头等神经症状,第3天主动少量进食,体温恢复正常,第5天精神、食欲、粪便形态恢复正常并出院。出院后第7天,面神经麻痹、偏头等前庭神经受损症状仍未消失,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确诊为慢性中耳炎、内耳炎,口服恩诺沙星保守治疗4周后瞬膜凸起、偏头等神经症状完全消失,行走姿势恢复正常。说明本病例为猫瘟继发中耳炎,恩诺沙星对治疗猫中耳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头部外形幼畜表现头大、颈短的不匀称结构,多提示为佝偻病。因单侧肌肉松弛而引起的耳、眼睑、鼻翼、口唇的下垂,表现为头面部歪斜,这是面神经麻痹的特征。头面部的皮下浮肿,致使外形改变,马如呈典型的河马头状,多提示为血斑病。由于骨质疏松、肿胀,也可引起鼻面的膨隆、变形,可见于骨软症或头窦蓄  相似文献   

13.
王东 《蜜蜂杂志》2019,(3):36-37
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管及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氏麻痹,此病为多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最常见。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们对治疗牛的面部神经麻痹并发中耳炎摸出了较为有效治疗方法,介绍如下。本病主要由摔伤、打伤、绳索勒伤等外伤感染引起面部神经受压迫受刺激感染中耳炎的,有的单侧,有的双侧,一侧为多见。  相似文献   

15.
大鼠颌—面运动核的肌肉布局式定位及神经调控回路左志林万选才(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02206)(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哺乳动物由脑干支配的头面部肌肉运动神经元柱有两大类:一般躯体运动柱和特殊内脏运动柱。第一类是分别...  相似文献   

16.
顾进才  马风 《中国蜂业》2009,60(4):41-41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是由各种因素导致人体正气不足,风寒乘虚而入,气瘀血阻,脉络失营养而致。采用蜂针治疗,体现了针、灸、药三位一体的优势,配合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患者得以康复。另外,面瘫有一定的自愈性,采用蜂疗并结合中西医治疗能缩短疗程,减轻痛苦,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本病是面神经干及其分支受到损害而发生的传导功能障碍。正常时,面神经是支配耳、口唇、眼睑等面部各肌肉的运动,因此、面瘫可使其所支配的器官和组织发生功能障碍。本病多见于6~9岁的长耳犬。犬面瘫是一种让犬非常难堪的疾病,我们俗称"歪歪嘴"、"吊线风"。1临床上常见的面瘫病因1.1受风寒睡觉时如果不注意保暖、在空调下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家畜四种常见外周神经疾病(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炎、四肢外周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的发病原因、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秋天,临夏州某狐场发现李氏杆菌病流行,且主要发生在幼狐。李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单细胞李斯特氏杆菌引起动物和人的散发性传染病,发病率17%,死亡率达60%以上。其临床特征为神经机能障碍,病狐随意转圈,紧张、嘶咬自身(主要是臀部和尾部),同时伴有尖叫,面部神经麻痹和流产以及败血症。病程约5-7天,少部分达40天。病理学变化主要在肝脏、脑部和心脏等组织出现炎性坏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生活在高寒低氧环境下的青海高原牦牛的肩钾上,下神经和腋神经的起源,位置,行程,分支和分布情况,其主要特征是肩钾上神经、肩胛下神经纤维都来自第6、第7项神经的腹侧支,其神经的分支支配与牛、水牛、马的基本相同。腋神经纤维来自第7、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其分支支配三角肌,小圆肌,冈下肌,臂头肌锁臂部以及前臂的筋膜和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