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土农业是开发利用滩涂盐土资源的一种新模式。江苏省盐城市具有发展盐土农业产业的独特优势。通过对盐城市盐土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结合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实践,认为加快盐城盐土农业的全面发展,必须抢抓沿海开发战略机遇,立足盐土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化开发、集约化开发、标准化开发和科技化开发,走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盐土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试区位于渤海之滨、黄河右岸的山东打渔张灌区,其潜水动态类型属灌溉、降雨——蒸发型,为半湿润季风性气候,暗管排水的工程布局为窄深式、窄浅式、宽深式。由试验分析得出了粉砂壤土地区防治盐碱化,改良后利用阶段的水盐控制标准,以及具体的适宜条件。对暗管排水改良盐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暗管排水改良盐土的机理,为类似地区盐土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盐土改良中砂柱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合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砂柱在盐土改良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土柱模拟试验中,设置砂柱的土柱3次淋水水分平均下渗速率达到0.132 mm/min,是未设置砂柱的1.73倍;含盐量由3.78%降低至0.51%,淋盐效率是未设置砂柱的1.45倍;其淋水后pH值较未设置砂柱的降低了0.12,田间试验区淋水后表现出和土柱试验相似的规律。同时,随着砂柱密度的增加,土壤脱盐率、脱盐均匀度提高,抑制pH值升高效果增加,砂柱间距0.67 m的田间试验区土壤脱盐率达到83.9%,垂直方向均匀度差值为3.9%,而未设置砂柱的脱盐率仅为53.2%,均匀度差值达到33.1%,前者pH值相对后者降低了0.59。在一定范围内,盐土含盐量、pH值及水分下渗速率显著线性相关,随着淋水速率加快、pH值升高,盐土含盐量降低。综合考虑各方面效果砂柱处理以间距0.67 m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引黄泥沙对黏质盐土的改良效果及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找出适宜的引黄泥沙用量.[方法]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引黄泥沙用量(0、5、10、15、20、25、30、35 kg/m2)对黏质盐土的体积质量、饱和导水率、含水率变化、含盐量以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引黄泥沙降低了土壤体积质量,且土壤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腐殖酸对黄河三角洲黏质盐土持水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压力膜法测定各处理不同水吸力下的土壤含水率,采用VG方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通过KSAT饱和导水率仪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分析腐殖酸配施量与饱和导水率的关系;通过不同腐殖酸配比下黏质盐土持续蒸发试验,分析腐殖酸配施量与蒸发的关系。【结果】黏质盐土配施腐殖酸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发生明显变化。各腐殖酸配施量下黏质盐土水分特征曲线均高于T0处理;土壤水分常数明显提高,其中T2处理和T5处理配量下提高显著;饱和导水率明显提高,且T2处理和T5处理提高显著,与T0处理相比分别提高36.96%和56.92%;结合6h和12h累计蒸发量结果,T2-T4处理蒸发量较小,其中,T4处理蒸发量最小,但腐殖酸添加量对土壤水分蒸发影响不显著。【结论】腐殖酸能有效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且T2处理下黏质盐土持水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业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和库恩范式更替的类比,根据现阶段苏北地区农业资源开发的现状,依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出该地区农业开发模式转变对策和建议,推动开发模式的转变.促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7.
1前言利用有机复合肥及生物调节剂来促进植物食用部分的迅速生长和提高其品质是比较经济的途径之一。特别是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情况,提高作物单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具有特殊的意义。国内外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复合肥的研究开发由来已久,并有大量的产品问世,在农业...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产量降低,因此,提高作物耐盐性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对植物耐盐机制和植物抗盐性进行综述。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能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为今后植物抗盐研究和抗盐植物育种与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钱录庆  王宁 《当代农机》2007,(12):14-16
1.韩国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 (1)注重开展生物技术的研究与成果应用。韩国农业研究部门将广泛收集到的遗传因子保存在种子银行,通过评价分析,开发了水稻遗传检测技术。为加快成果转化,目前该国正在进一步增设应用系统,对除草剂抗病虫害水稻、抗病毒性马铃薯、辣味转基因辣椒等转基因农作物进行开发与应用。同时,对农业环境进行了评价,开发了对农作物性质与质量进行分析的技术。在栽培植物和资源植物中,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耕地资源有限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双重压力下,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陕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理性选择。陕西省在特色农业方面有一定的建设成效,但还存在特色农业不“特”的现象。研究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特色农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对策,提出陕西省需要注重特色农业发展整体规划与省内县域、镇域、村域特色农业规划,还需要整合区域资源、农业资源,深度挖掘区域特色文化,打造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1.
滨海粘壤质盐土具有质地黏重、渗透性差等特点,工程实践中一种有效的措施是在其土体中建构砂性土柱(简称砂柱)加速其脱盐。针对此工程措施,基于2-D土壤溶质运移模型,应用COMSOL软件模拟了饱和淋洗条件下3种类型砂柱设置的排盐效果,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内设中竖砂柱、单斜对角砂柱和双斜"X"型长砂柱,经过24h淋洗后,其淋洗效率分别是不设砂柱的1.24、1.29和1.45倍;95%盐分的淋出时长分别为不设砂柱的0.88、0.83和0.78倍。这说明内设砂柱能显著提高脱盐效率,不同砂柱构建对脱盐效率也有显著影响,3种砂柱相比,内设双斜"X"型长砂柱的构型最有利于盐分的淋洗,也最节省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菌丝能够固结有机物物料形成的封闭覆盖物,实现对土壤的有效覆盖。【目的】微生物基覆盖材料的应用可降低海涂土壤蒸发、增强土壤水分入渗、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和稳定,有利于减少表层土壤盐分累积,加速盐分洗脱。【方法】设置原始匡围滩涂处理(RCS,滩涂匡围完成后不进行人为处理)、常规处理(CVT,淡水洗盐+牛粪堆肥,牛粪堆施用量为4500 kg/hm2)、田菁处理(SES,常规处理+田菁种植,田菁播种量为18 kg/hm2)和微生物基覆盖材料(Microbiological Covering Materials,MCMs)处理(MCT,田菁处理+微生物基覆盖材料,覆盖量7500 kg/hm2),研究了不同农艺措施对滨海重盐土壤理化性状及盐分迁移影响。【结果】相较于SES处理,MCT处理单位面积田菁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加了约75.83%。相较于原始匡围滩涂(RCS)处理,MCT处理表层土壤(0~10 cm)田间持水率增加了25.23%;0~10、10~20、20~3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率分别增加了37.34%、36.17%、19.67%,体积质量分别降低了9.52%、9.46%、8.67%,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4.55%、13.33%、10.54%;0~3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量和速效钾量显著增加,各土层有效磷量分别增加了160.52%、297.58%、280.84%,速效钾量分别增加了186.25%、90.08%、6.00%;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量显著提升,各土层分别增加了505.88%、594.44%、372.45%,可溶性盐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87.25%、85.44%、77.12%。【结论】MCMs覆盖显著增加了田菁的生物量、改善了土壤性状、增加了土壤养分、加速了土层盐分垂向迁移和降水入渗。因此,微生物基覆盖材料的使用可以加快滨海滩涂重盐土土壤中盐分的洗脱速率,促进耐盐植物生长,有利于滩涂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学报》2002,33(1):138
曾德超,1919年11月18日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县,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名誉理事长,<农业机械学报>顾问编委,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我国农业工程学科著名学者、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机械工程专业,1948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业工程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教授、系主任、副院长、土壤-机器-植物系统实验室主任、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土壤耕作研究会会员. 曾德超院士主要研究土壤、机器、植物之间的基础关系及其有关技术的开发,建立了土壤动剪强方程、切土动力模型、机械-土壤动力学体系;将传统的土壤-机器力能关系研究拓宽到耕作的水、热、盐、气效应模拟预测与工程调控,以及与生态资源环境协调的"复合管理耕作"领域;主持开发了华北核果等节水高效的调控亏水度灌溉管理技术;开发示范了我国适用型现代高科技田间节水高效环保灌溉技术体系等.他研制的新型原沟旋转翻垡、旋转深松犁获国家发明专利.发表论文140余篇、专著5部.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本科生上万名、硕士生35名、博士生20名、博士后3名.荣获国家第一批特殊贡献奖励、国家教委基础理论奖、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杰出贡献校友奖等.曾教授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为农业机械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配沙量对粘质盐土重量分布分形维数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明确分形维数与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以黄河三角洲引黄渠道内亟须处理的淤积泥沙为改良剂,对粘质盐土进行室内和田间配沙改良.试验采用湿筛-吸管法测定土壤颗粒级配,变水头法测定饱和导水率,分析建立配沙量、分形维数和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方程,同时通过田间试验对室内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引黄泥沙与粘质盐土颗粒级配明显不同,随着配沙量的增加,土壤的颗粒级配明显改变.②配沙量增加,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分形维数D与配沙量x的拟合方程为D=-0.05051 e0.01851 x+2.891;配沙量增加,饱和导水率呈指数式上升,饱和导水率Ks与配沙量x的拟合方程为Ks=0.02561 e0.04931 x.③土壤饱和导水率Ks随分形维数D增加而降低,D与Ks的拟合方程为Ks=4.94×108 e-7.246 D-0.5411.④田间试验从S0到S7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显著增加,饱和导水率的估算值与田间试验实测值误差较小.因此,配沙可有效提高粘质盐土的饱和导水率,使用D与Ks拟合方程估算的土壤饱和导水率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上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低,由于农业生产者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农药的用量居高不下,而农药在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储存和废弃等各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内生放线菌是一类新的生防微生物资源,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植物内生放线茵种类和在植物病虫害防治、抗病毒、抗肿瘤活性、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内生放线菌剂在研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科技信息”杂志载。为加大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我国星火计划重点开发和支持的项目是:1.种植业重点支持:──粮棉油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工厂化高效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持续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集约化农业;──创节汇农业。2.养殖业重点支持:──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养殖;──饲料与饲料添加剂产业化;──新型饲料资源开发;──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特种动物资源开发。,3.农产品深加工重点支持:──粮、棉、油、果品、蔬菜等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与转化技术开发;──畜…  相似文献   

18.
作为研究植物、土壤、肥料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农业学科,植物营养与施肥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更新了植物营养和施肥的研究和测试方法。本文以绿色水稻为例对其如何进行合理施肥、营养管理展开探讨,针对不足总结出了几点相关解决策略,以期能加快我国植物营养与施肥高新技术的研究及成果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切实提高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在详细分析小规模农业生产与农业大市场、小城镇建设与大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土地环境保护关系基础上。提出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循环农业、降低农业生产消耗、推广设施农业4个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设施蔬菜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及设备简介 目前我国已经开发应用的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和设备主要有:植物声频助长、种子处理、电子杀虫和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