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空间结构是毛竹生长过程的重要因子,是提高竹林质量,优化经营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利用聚集指数和Ripley’s K(d)函数,分析从2009-2013年毛竹碳汇林成林初期空间分布格局年际变化特征及匀栽、丛栽栽植方式对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 a造林年限间,2种栽植方式下的新竹与活立竹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2)丛栽栽植毛竹林新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38~0.76,活立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45~0.60;匀栽栽植毛竹林新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18~0.65,活立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18~0.52;(3)聚集指数与活立竹株数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匀栽毛竹林活立竹株数(x)与聚集指数(y)拟合方程为y=0.103 7x0.419 3,R2=0.937 9;丛栽毛竹林活立竹株数(x)与聚集指数(y)符合二次方程:y=0.000 04x2-0.002 7x+0.501,R2=0.985 6;(4)新造毛竹碳汇林在成林过程中存在不同尺度距离下的团状聚集分布;(5)栽植方式对立竹株数和分布格局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金寨县毛竹林生产经营现状及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玉 《安徽农学通报》2012,(11):158-159,169
在调查实测的基础上,对金寨县毛竹林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营管理粗放、竹林总体年龄结构不合理、植株分布空间不均等是该县毛竹林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竹林经营集约度,优化竹林年龄结构,调整竹株分布,实行竹林的分类经营是提高金寨县毛竹林分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复合经营的立竹密度,以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3种立竹密度D1(1 500~2 500株·hm-2),D2(2 500~3 500株·hm-2),D3(3 500~4 500株·hm-2)的陡坡地粗放经营毛竹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状况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地径、叶片叶绿素值和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明显,而对多花黄精种群密度、株高、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均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的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地下块茎>根、叶、地上茎,地下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占70%以上,显著大于生物量分配比例差异不明显的其他器官(P<0.05)。立竹密度是影响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的重要因素,在试验毛竹林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情况下,毛竹?鄄多花黄精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为1 500~2 500株·hm-2。图1表6参22  相似文献   

4.
采用2 100~2 550、2 700~3 150、3 300~3 750株/hm~2 3个立竹密度和复合肥、饼肥、配方肥3种施肥种类双因素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处理间鲜笋地径、笋高及鲜质量差异,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鄂南地区毛竹笋用低产林竹笋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经营措施后,竹林竹笋产量显著高于CK。立竹密度和施肥种类的交互作用对毛竹笋地径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高密度、复合肥处理的地径值最大,为9.65 cm,随着毛竹林立竹密度的增大,其形态特征由"胖、矮"型逐渐变为"瘦、高"型。立竹密度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较施肥种类更为明显,较低立竹密度的竹林更有利于竹笋产量的提高。在不同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低密度、复合肥处理,毛竹笋产量为2 174.40kg/hm~2;产量最低的为高密度、饼肥处理,为1 299.15 kg/hm~2。在自然立竹密度处理中,以配方肥的产量最高,为1 721.55 kg/hm~2,综合考虑经营成本等因素,在该地区毛竹笋用林的经营初期可考虑施用配方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采伐强度时毛竹林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赤水河下游选择经营制度、立地条件与林分质量相对一致的毛竹林,分别按重度和生产性采伐毛竹林设置固定样地,调查分析2种采伐强度对毛竹林分质量的影响。[结果]2种采伐强度下,毛竹林平均胸径、平均立竹度、年龄结构、立竹整齐度、立竹均匀度差异显著,生产性采伐林平均年龄、平均胸径、立竹全高、枝下高、秆重、枝叶重分别高出重度采伐林48.27%、19.12%、18.30%、26.35%、45.31%、19.56%,2种采伐强度下毛竹林不同径级与高度段株数、不同年龄的平均胸径与株数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不同采伐强度对毛竹林分质量影响显著,生产性采伐的毛竹林材质量优于重度采伐林,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低产毛竹林采取不同抚育经营措施,研究其改造低产毛竹林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深翻施肥能极显著增加低产毛竹林立竹株数、胸径生长量、竹林均匀度、整齐度等,林分结构也得以快速改善,达到笋竹两用林丰产结构指标;越是集约经营,改善毛竹林分结构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7.
绿竹密度与年龄结构对产笋量及新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繁茂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84-184,195
应用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探讨绿竹经营密度及年龄结构对产笋量及新竹生长状况影响,结果表明:绿竹林分经营密度和竹株年龄结构对鲜笋产量、母竹大小等因子有较大的影响,鲜笋产量和挖笋个数均随着丛立竹数及1 a母竹的比例增加而增大,但当从立竹数和1 a母竹数均达到一定量后,单株发笋个数、笋个体重、新竹大小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省崇阳县雷竹林为研究对象,对集约经营雷竹林分结构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集约经营雷竹笋用林立竹在林地上分布均匀,调查的雷竹林分平均胸径为2.55cm,通过胸径计算得到的适宜经营密度约为15 000株/hm2(1 000株/667 m2);林分中立竹处于年青状态,1年生、2年生、3年生及4年生、5年生立竹数依次为3 000、4 660、3 880、460、20株/hm2,所占的百分率依次为24.59%、38.20%、31.80%、3.77%及1.60%;钩梢有利于雷竹林分抗雪压,虽然钩梢后立竹留盘数减少,冠幅减小,但平均每枝叶面积指数增大;生产中每年通过在林地上均匀保留健壮的笋体而形成新立竹,因而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出现向右偏态;农事活动使枝下高也发生变异;雷竹林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依次为杆>竹蔸>竹鞭>叶>枝,钩梢使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有机材料覆盖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退化程度评价体系,在浙江省临安市雷竹栽培区设置15个样点,在林分结构和竹笋产量等14项因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表明,立竹年龄结构、立竹胸径和竹笋产量可作为雷竹林退化程度评价的主要指标;试验区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退化程度可分为4类6级:重度退化(Ⅰ级)、中度退化(Ⅱ,Ⅲ级)、轻度退化(Ⅳ,Ⅴ级)和正常(Ⅵ级)。重度、中度、轻度退化雷竹林所占比例分别为13.34%,26.66%,46.67%,未退化雷竹林仅占13.33%。有机材料覆盖易造成雷竹林立竹年龄结构不合理,立竹胸径减小,立竹整齐度、分布均匀度降低,竹林出现退化,竹笋产量显著下降。表5参20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腊月中下旬撤除毛竹林地覆盖物对竹林产量和生长的影响,采用在不同地点多年试验的方法,选择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林,实施隔年覆盖(春笋小年覆盖,大年不覆盖),于覆盖45~60 d后将覆盖物撤除,并进行竹笋采挖与不覆盖之间的竹林产量和林分质量分析。6 a的试验表明:1覆盖竹林的春笋平均产量比不覆盖的减少了0.47%,冬笋平均产量增加320.16%,鞭笋平均产量增加141.00%;2覆盖竹林的林分平均胸径比6 a前增加了6.25%,全竹高增加了2.58%,立竹密度增加0.55%;竹林年龄结构比例中,Ⅰ度竹增加1.44%,Ⅱ度竹增加9.88%,Ⅲ度竹减少21.75%;3覆盖竹林的竹鞭总鞭长增加4.39%,平均鞭径粗度增加5.02%。可见腊月中下旬撤除覆盖能使毛竹林产量和生长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研究亚热带经济竹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在大小年快速生长期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光响应规律.以2龄竹、4龄竹和6龄竹的3个竹龄毛竹为材料,采用便携式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各竹龄毛竹出笋前期(4月)冠层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响应曲线(RLC_S),应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双指数方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计算对应参数,筛选出最佳的光合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并进一步测定拟合整个快速生长期(4-7月)3个竹龄的快速响应曲线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在最大电子(J_(max))、饱和光强(PAR_(sat))、初始斜率(α)及拟合系数(R~2)均优于传统双指数方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为拟合毛竹叶绿素荧光快速响应曲线(RLC_S)最优模型;毛竹叶片光合机制大小年差异显著,大年与小年的光合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和5月,快速生长期内的光合响应能力总体表现为Ⅱ度竹Ⅰ度竹Ⅲ度竹.因此,建议在竹林经营中,应集中在大小年光合高峰期间追施肥料,并且注意维持各竹龄的适当立竹结构,以促进毛竹林整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毛竹经营中,一般认为,大小年经营竹林要比花年经营竹林的经济效益低,所以提倡采取措施将大小年竹林培育成花年竹林。但笔者经多年的竹林经营管理与调查发现,在同等经营管理措施和水平下,大小年竹林年平均收益并不比花年竹林低多少,并且花年竹林需要多投入近1倍的人工成本和其他物资成本,所以其实际经济收益反而低于大小年竹林,并且大小年竹林在管理中存在多方面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宽皮柑桔隔年结果与碳水化合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5a生本地早为材料,研究了大、小年结果树及5种调控措施在柑桔树碳水化合物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淀粉、还原糖、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上,大年结果树显著小于小年结果树,表明大年结果树存在碳水化合物胁迫。促花措施提高淀粉、还原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而抑花措施则趋于降低;促花措施降低蔗糖含量,而抑花措施相反。  相似文献   

14.
天目山毛竹竞争空间格局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具有速生和异龄纯林结构特征,导致毛竹林内竞争十分激烈。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毛竹林内个体竞争依赖距离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毛竹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5年固定样地连续调查数据,采用Hegyi竞争指数、半方差函数、Moran's I指数、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等分析方法,研究毛竹竞争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毛竹各年竞争指数空间分布均呈现全局一般正向自相关(P < 0.001),竞争强度相近的竹子相邻分布。②毛竹竞争指数由结构性因素产生强烈空间变异。③受微地形影响,毛竹竞争指数空间格局变异存在各向异性,而极端气候干扰会降低竞争的空间异质性,竞争指数空间格局变异趋于各向同性。④毛竹竞争变程大年长而小年短,平均变程4.306 m,可作为毛竹竞争单元半径及调控毛竹个体竞争关系的距离尺度。⑤毛竹从小年到大年时竞争加剧,从大年到小年时竞争缓和。  相似文献   

15.
彭盛烈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62-5163,5237
从黔竹同生群、种群两个方面初步研究喀斯特地貌黔竹种群生态结构及主要生物学特性。通过选择不同生境、干扰条件下无性系种群,测定其各同生群立竹密度、径级、树高等,研究其结构类型特点、合理性与生境、人为干扰关系以及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阴坡生长状况优于阳坡,半遮蔽优于全光照;种群年龄-株数结构以各同生群1龄竹〉2龄竹〉3龄竹〉4龄和4龄以上竹最为稳定合理,表明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调控优化各龄级采伐量,加强抚育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宽皮柑桔隔年结果树3种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5年生"本地早"(CitrusreticulataBlanco)为材料,研究了大、小年结果树3种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芽体较叶片更能反映出大、小年结果树间激素含量的差异。大年结果树与小年结果树相比较,总体趋势是GA1/3含量高,iPAs含量低,8月下旬~10月下旬ABA的含量高,此后ABA含量低。  相似文献   

17.
休宁县主要树种生物量及碳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9年休宁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关系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休宁县的主要树种生物量、碳储量和碳汇价值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休宁县林分主要树种为杉木、栎类、马尾松、槠类和枫香,其中杉木林分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56.0%,占优势地位。中幼林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71.0%,成过熟林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29.0%。主要树种生物量为476.92万t,碳储量为238.46万t,碳汇价值为1.5亿元人民币。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为45.30 t.hm-2,平均碳密度为22.65 t.hm-2。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碳密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休宁县具有很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18.
实验以15a生本地早(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为材料,研究了大、小年结果树无机营养的变化。大年结果树比小年结果树,非蛋白氮含量提高显著,蛋白氮和全氮含量降低,无机磷、有机磷和全磷含量降低,Ca显著提高而K,Mg及Fr,Mn,Cu含量处于偏低或缺乏的水平,表明大年结果树在无机营养上是贫乏的。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