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使得我国宪法私有财产权保障规范体系得以完善,然而,完善的宪法规范并不必然导致宪政的实现。如何通过改善宪法实施所需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条件,建立宪法解释、违宪审查等制度,使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规范真正发挥作用,是我国宪政建设的当务之急。展望未来,我们的宪政之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2.
宪法是国家征税权的法源,也是保护纳税人权益的"圣经"。在整个税收活动中贯彻宪政精神,被中外各国税收实践证明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目前提倡依法治税的历史时期,从理论和实践上填补我国宪法上税收宪政精神的缺失对于保护纳税人的财产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孙梦 《甘肃农业》2006,(6):237-238
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对于司法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的讨论也更加的深入。传统观点所以为的司法体制改革是诉讼法研究的领域的观点早已显得过时,对于司法改革今年来出现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特别是宪法学者开始从宪政体制的角度来考虑司法体制改革的问题。从传统的宪法理论和权力结构体系来看,我国并无独立的完整的司法权体系,司法机关的地位也是不独立的,而司法独立却正是司法改革的三大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法治的生成需要以法治文化为其提供基础。科学精神、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平等自由观念、宪政观念等理性文化要素是中外法治文化共同具有的特征。但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础的当代中国法治文化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独特个性,这是由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条件等决定的。因此,分析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相比西方法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以探求培植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路径,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段海龙 《甘肃农业》2005,9(10):138-13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和国民的“总契约”。在国民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当今社会,不断出现的违宪现象,已经成为妨害构建“和谐社会”的有一大社会问题。本文想通过对我国违宪审查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新构建违宪审查制度,以期捍卫宪法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宪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阐释宪政含义入手,浅析毛泽东宪政思想的发展脉络和特点,最后总结了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主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把宪法贯彻于心、落实于行,则需要增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建设者的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文章主要阐述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宪法意识薄弱的表现,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薄弱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叶剑飞 《甘肃农业》2004,1(8):85-86
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是宪政制度的基础。此外 ,宪政的存在以及健康运转有赖于经济的充分发展和人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根据西方国家成功的宪政经验 ,我们应当加强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恢复曾经被贬损的公民权利 ,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以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宪法的变革。在理论上应先明确宪法、国际法、国内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从宪政历史的发展进程来分析其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提出我国宪法在国家主权、民主、人权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金荣 《甘肃农业》2005,3(6):76-77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宪法的变革,在理论上应先明确宪法、国际法,国内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从宪政历史的发展进程来分析其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提出我国宪法在国家主权、民主、人权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下半期中国的宪政思维模式经过了从。正反两分法”到“多元一体化”的演变过程。建国初期,“正反两分法”宪政思维模式开始定型。20世纪后期形成的。多元一体化”的宪政思维模式.将成为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2.
1989年诺斯和温加斯特发表了《宪政与承诺:17世纪英国公共选择治理制度的变迁》。本文试图以此为基础,从国家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角度分析英国17世纪革命,并以宪政的制度安排为核心,论述从不可信承诺到可信承诺之间的纳什均衡转变及其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大学生意识上存在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文化认同感与传承意识较为淡化。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进行传承和发扬,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逐渐培养文化自信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文化自信的意义,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感以及大学生群体意识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实现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宪政精神与儒家礼治思想有着相通之处,通过讨论,指出对分权形式的制度安排不能做绝对化的理解,进而从制度的演化生成论出发,提出以宪政主义替代自由主义来实现政治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必要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宪政是法治的高级阶段, 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促成宪政实现的因素有很多, 不过从起源、基础及保证的角度观察, 税收制度、物权制度、政党制度是其中的必备要素。因此, 努力发展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是我们迈向既定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在的必选路径。传统文化的积淀以及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其公民意识的发展。我们应在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制等基础之上借鉴西方公民教育的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意识教育模式———“权利零距离”,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违宪审查制度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法律制度,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宪法实施状况和宪政生活走向及国家的前途命运。我国对违宪的审查是由立法机关进行的,采用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勤 《甘肃农业》2006,(9):12-13
我国社会制度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宪政制度,实现依法治国。从这个目标出发,衡量一项制度的优劣应当以它是否符合宪政的精神与制度建构为标准。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党委书记同时兼任人大主任的新制度,这种“一把手”的合并如果仅仅依靠党的威信和政策,不遵循符合宪法的程序,将从根本上违背宪政所要求的“人民主权”与“权力制约”两项基本原则,不符合广大人们群众加强人大地位和作用的期望,也不可能带领中国走上党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从三重维度的视角分析,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不可取代。然而,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不少难题,如农民文化价值观日益滑坡、乡村传统文化江河日下等。因此,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传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激活农民文化主体意识、培育以乡村文化建设者为首的“文化能人”等路径。  相似文献   

20.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环节,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文化指引,加强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文化素养。2018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四项具体任务: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移风易俗工作依然面临着地方政府职能缺位、农民主体意识淡薄和农村文化教育落后三重困境,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以思想意识、制度保障、多元措施为立足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通过人才回流、提升主体参与意识、加强教育水平、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依法治村、健全奖惩措施、采取多元宣传手段等措施多管齐下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