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借助innojoy专利检索分析系统,对全球抹茶相关专利进行了检索分析,着重分析了抹茶专利申请整体态势、主要申请人、专利运营等方面情况,以期为我国抹茶行业发展和相关企业技术研发、市场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大麦(青稞)机械化生产技术领域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采用IncoPat专利数据库,以宏观和微观2个视角对该领域内技术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主要研究主题和热点、主要创新机构和发明人、专利价值及专利质量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明确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创新情况及研发态势。结果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大麦(青稞)机械化生产技术研发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专利申请量的增长主要以实用新型为主;个人和科研院所为该领域内主要创新主体;播种、种植、栽培、收获、脱粒等机械研发为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整体质量较低,本领域技术研发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今后应开展大麦(青稞)农机农艺融合研究,重点研发适宜于青藏高原作业的轻简化机械。要重视该领域专利质量的提高,重视产学研结合,加大研发力度。政府要鼓励和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使之成为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3.
介绍2020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分析产量情况、获奖者分布情况和优胜品种情况,总结美国玉米高产获奖者的经验,提出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启示。美国全国玉米高产竞赛的获奖者注重选择适合的品种、重视播种质量、采取多次施肥喷药,确保整个生育期植株健康健壮。我国应积极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研发选育出抗病虫害抗干旱等多抗的品种。在玉米品种布局中,兼顾广适应性和具有特殊区域适应性的中小品种,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大豆作为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生物技术发展的产物,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对中国、美国和欧洲转基因大豆领域的专利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当前转基因大豆领域的研发现状与态势及技术分布格局。分析转基因大豆专利技术的总体趋势、区域分布、重点技术等方面,明确该领域技术掌握的重点国家、公司、技术等,并提出我国转基因大豆专利战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专利申请的情况,研究"马铃薯加工"的研发趋势,促进"马铃薯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专利申请的研究提供决策依据,研究以"马铃薯加工"技术相关专利为基础,按照专利公开的时间、专利数量、专利申请人类型和专利申请状况等项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世界"马铃薯加工"专利共检索到849项,主要为发明专利,其中中国专利有647项;从2011年开始,世界"马铃薯加工"专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专利内容的国际专利分类法(IPC)主要为A类,且国内发明专利最多的省份是甘肃省。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蔗糖加工业1985~2015年全球和中国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专利申请趋势、国家/地区分布、主要申请人和技术领域等多个维度呈现了该领域专利发展的现状,有助于了解蔗糖加工业领域的专利情况。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对玉米育种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玉米育种研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怎样调整育种方向,怎样改变传统的育种模式,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普通玉米育种研究要进行改革的调整。一要丰富和创新种质资源,丰富育种材料,从面越过玉米育种所处的平台期,选育出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的新品种。二是利用生物技术提高育种水平。三是开展品质育种,注意选育高淀粉、高油、高赖氨酸的玉米新品种。其次是在继续搞好普通玉米育种的同时,积极开展特种玉米的研究与利用,选育甜玉米、糯玉米、青饲玉米和爆裂玉米新品种 ,从而增强玉米育种的竞争力。最后是育种的改革,玉米育种与种业机构要走强强联合的道路,组建育种、制种、加工、销售和开发创收一体化的集团军,从而增强自身生存能力,增强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使玉米育种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动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糯玉米以美国研究和利用最多,主要用于淀粉加工和饲料,基本不作为鲜食玉米。我国糯玉米育种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糯玉米种质创新、组配模式优化、新品种培育、品质改良等方面均具有中国特色,在一些方面具有全球领先优势。京科糯2000等系列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糯玉米产业的整体发展。综述国内外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糯玉米育种创新点,为我国糯玉米产业在玉米调结构、转方式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以鲜果穗销售为主、加工为辅,加强甜加糯新类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糯玉米秸秆有效利用,高端特色,打造品牌。  相似文献   

9.
玉米育种理论技术新拓展与商业育种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一套功能健全的商业育种技术体系是商业育种研发流水线的保障。新世纪伊始,各种玉米育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例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品种精确评价技术和高通量数据采集技术等,这些技术大大提高了商业育种研发流水线的效率。本文从我国玉米种业的研发现状出发,分析育种新技术在加速商业育种进步中的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体系,该体系整合了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品种精确评价技术、高通量数据采集技术和育种大数据管理技术在内的先进商业育种技术,构建了玉米规模化种质资源创新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加速我国玉米商业育种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玉米转基因技术研发与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裕  王天宇 《玉米科学》2018,26(2):1-15,22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玉米育种的重要手段,其产业化为全球玉米种业发展和玉米生产方式带来变革,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给予了重要保障。本文针对玉米遗传转化和新产品创制进展进行评述,对今后我国玉米转基因技术研发及其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Safflower is widely cultivated and used as a dual-purpose medicinal oil worldwide. This research used the incoPat patent database to search the global safflower patents for nearly 20 years, aiming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afflower industry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by analyzing patent application trends, patent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and regions, patent quality, etc.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safflower patent applications are generally increasing, and the period 2010-2016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atent applications.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global paten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cosmetics, food and health care, various beverages, animal feed, safflower cultivation and harvesting equipment, and safflower seed oil. 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atent applications, safflower was further developed in cosmetics, edible oil, and harvesting equipment. In addition, patent applications in rheumatism and bone diseases have increased, with th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China is the leading region for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medicinal safflower patents, especially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 Foreign patents are more focused on the value development of safflower seed oil in food and chemicals. Compared to the major countries and organizations that apply for safflower patents on a global scal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safflower patents is medium, and more awareness of patent protection is required. This paper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the safflower industry,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afflower patents, and provides new ideas to obtain innovative patent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青贮玉米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园  易婧 《玉米科学》2021,29(1):184-190
以1992~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721篇青贮玉米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并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青贮玉米研究的文献分布、刊物分布、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与趋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全面把握我国青贮玉米领域研究的发展进程,为我国青贮玉米理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青贮玉米领域研究呈现波浪式的发展趋势,核心区刊物有10种。目前,从事青贮玉米研究的机构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等草食畜牧业发达的区域,彼此间的共现网络密度低,合作有待提高。我国青贮玉米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在青贮玉米的选育、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青贮玉米的用途、如何提高青贮玉米产量、青贮玉米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其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青贮玉米发酵品种、全株青贮玉米制作技术、青贮饲料品质以及种植密度与播期、品种与种植模式、施肥方式与土壤类型、栽培方式与播种方式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从时间、研究领域、申请人地域分布3个方面对巴西橡胶树全球以及中国专利申请数据进行分析,并从时间、研究领域、申请人类型3方面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情况再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球以及中国专利申请量虽波动起伏,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和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国发明专利的国内申请人主要为科研单位且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国外申请人主要为企业且集中在植物保护领域。分析结果为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的玉米商业育种体系构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商业育种理念是将公司的整个研发体系视为一条或多条生产流水线,将功能联系密切的研发过程集中起来,形成相对独立的研发管理模块,实现研发流水线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工业化,从而极大地提高研究效率,为公司获得市场份额和赚取利润提供基础。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一套功能健全的育种技术体系能够确保研发流水线的顺利实施。综述玉米商业育种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体系基础上,结合中国种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玉米商业育种体系,即集中有限的资金建立面向全社会的、高起点大规模的研发和服务平台,实现中国种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玉米耐旱遗传育种研究及分子育种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干旱胁迫一直是玉米产量损失的重要逆境因素。本文结合最新玉米组学研究成果和高通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平台,从玉米表型和基因型两方面讨论耐旱玉米在遗传及育种实践上的研究进展以及分子育种技术在进行耐旱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的新策略,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进行耐旱玉米的创新,可为未来提高育种遗传增益以及玉米增产稳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一直是玉米产量损失的重要逆境因素。本文结合最新玉米组学研究成果,高通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平台,从玉米表型和基因型两方面重点讨论耐旱玉米在遗传及育种实践上的研究进展,分子育种技术在进行耐旱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的新策略,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进行耐旱玉米的创新,为未来提高育种遗传增益以及玉米增产稳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美国雨养玉米区机械化施肥技术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美国雨养玉米和我国东北春玉米机械化施肥技术现状。美国在玉米推荐施肥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十分完善,并且施肥机械高度发达以适应大农场田块作业。我国在施肥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但施肥机械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为适应我国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应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将施肥技术与施肥机械相结合,发展机械化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生理学方法和分子手段进行玉米抗旱育种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玉米生产国家的重要农业灾害之一,解决干旱问题的有效途径包括培育抗旱型和节水型的玉米杂交种.多年来,通过常规手段进行玉米抗旱育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其育种效率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与此同时,对玉米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途径研究很多,其成果可以为抗旱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尤其是近年来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技术对玉米抗旱性进行了深入的遗传剖析,其研究结果也为玉米抗旱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同时评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并讨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鲁楠  张然  尹航  张雪清  杨忠群 《玉米科学》2008,16(6):164-166
在统计分析吉林省23年玉米品种审定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玉米育种研究专利和品种权保护的有关状况,探讨吉林省玉米育种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