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火地塘大型真菌区系地理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地塘的大型真菌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含10种以上的科为口蘑科、丝膜菌科、多孔菌科、鬼伞科、马勃科、红菇科、蘑菇科、球盖菇科;含5种以上的属为杯伞属、小皮伞属、马勃属、小脆柄菇属、丝膜菌属、丝盖伞属、小菇属、乳菇属、红菇属、花褶伞属、环柄菇属、蘑菇属、环锈伞属、韧革菌属、灵芝属、蜡伞属、马鞍菌属;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 (1) 广布成分(46.1%);(2) 泛热带成分(6.1%);(3)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0.7%);(4) 北温带成分(130%)4个分布型。表现出典型的温带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2.
赣西北地区森林大型真菌区系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赣西北地区森林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和区系分析,共确认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大型真菌216种,分属于42科82属。其中种类最多的科是多孔菌科,有33种;其次为红菇科30种,口蘑科和牛肝菌科各有20种,鹅膏菌科11种。该5个科占赣西北森林大型真菌总科数的11.91%,种数占总种数的52.78%。种数(包括种下单位)较多的属有红菇属(18种)、小皮伞属(12种)、乳菇属(12种)、牛肝菌属(10种)、鹅膏属(9种)、丝盖伞属(8种)、栓菌属(7种)和小菇属(5种)。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世界分布成分、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热带美洲成分、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北温带成分、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成分和东亚—北美洲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赣西北森林大型真菌的属以广布成分为主,其次为热带成分与北温带成分。  相似文献   

3.
对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保护区有大型真菌53科111属 181种,其中木生真菌97种、寄生真菌3种、土生真菌81种;含5种以上的科为多孔菌科、伞菌科、红菇科、小皮 伞科、口蘑科、牛肝菌科、球盖菇科、刺革菌科、鹅膏菌科、小伞科;含4种以上的属为红菇属、鬼伞属、皮伞属、 多孔菌属、鹅膏菌属、马勃属、小菇属、灵芝属;从属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分布属(73.87%)、泛热带分布属 (13.51%)和北温带分布属(12.62%),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在区系亲缘关系上与湖北和陕 西较为接近,而与川西地区的区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4.
秦岭火地塘伞菌区系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秦岭火地塘伞菌进行了调查,鉴定出192种,隶属于55属、17科。并对其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表明,含10种以上的科为口蘑科、丝膜菌科、鬼伞科、红菇科、蘑菇科、球盖菇科;含10种以上的属为杯伞属、小皮伞属、丝膜菌属。从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8个分布型:世界广布成分(17.4%)、北温带成分(64.8%)、东亚—北美成分(3.5%)、旧世界温带成分(3.1%)、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6%)、中国—日本成分(2.6%)、泛热带成分(3.1%)、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1.6%),表现出典型的温带区系特征,与内蒙古大青山比较相似。同时表明该地区与北美、日本、非洲在伞菌区系上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续第8期第39页)6.在我国导致死亡的主要毒蘑菇有哪些?近年来,在我国导致死亡的毒蘑菇种类主要是一些含鹅膏毒素的剧毒种类和亚稀褶红菇。含鹅膏毒素的剧毒种类包括鹅膏菌属中的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淡红鹅膏、假淡红鹅膏,盔孢伞属中的条盖盔孢伞,环柄菇属中的肉褐鳞环柄菇,这些种类会引起严重的急性肝损害;亚稀褶红菇会引起横纹肌溶解。  相似文献   

6.
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与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随机样线法、标准样地法对该保护区内不同生境和植被类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以形态特征为主,分子生物学为辅对所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抚河源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152种,隶属44科89属;2)多孔菌科(27种,17.76%)、蘑菇科(11种,7.24%)、牛肝菌科(10种,6.58%)、红菇科(10种,6.58%)为该区优势科;红菇属(8种,5.23%)、小皮伞属(8种,5.23%)、鹅膏属(5种,3.27%)、丝齿菌属(5种,3.27%)、多孔菌属(5种,3.27%)为该区优势属;3)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高,灌木丛最低,而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4)该保护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有8个分布型,以世界分布成分(68.54%)为主,其余依次为泛热带成分(15.73%)、北温带成分(10.11%)、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分布成分(1.12%)、东亚—北美分布成分(1.12%)、亚洲—欧洲分布成分(1.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成分(1.12%)和中国特有成分(1.12%)。该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表现为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西藏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09年至2014年,采用样地法和随机踏查方法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各种林型下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域已知外生菌根菌247种,分别隶属于9目22科37属;科、属、种数分别约占国内已知外生菌根菌的44.9%、27.8%和41.1%。优势科(≥10种)有5科,分别为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菌科(Amani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5种)有12属,分别为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蜡伞属(Hygrophorus)、口蘑属(Tricholoma)、丝盖伞属(Inocyb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和鸡油菌属(Cantharellus)。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3 900m的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其中食用菌171种、药用菌70种和毒菌64种。  相似文献   

8.
为西藏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09年至2014年,采用样地法和随机蹯查方法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各种林型下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域已知外生菌根菌247种,分别隶属于9目22科37属;科、属、种数分别约占国内已知外生菌根菌的44.9%、27.8%和41.1%.优势科(≥10种)有5科,分别为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菌科(Amani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5种)有12属,分别为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蜡伞属(Hygrophorus)、口蘑属(Tricholoma)、丝盖伞属(Inocyb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和鸡油菌属(Cantharellus).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3 900 m的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其中食用菌171种、药用菌70种和毒菌64种.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龙门山区主要大型野生经济真菌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对龙门山区的野生大型经济真菌资源进行调查中共采集野生菌标本98个,经室内定种71种,分类结果表明,这71种真菌分别隶属5个目,17科,31属。具有经济价值的种类56种,其中四川新记录种6个,即龟裂秃马勃,脐顶小皮伞,光盖大孔菌,平盖锈耳,大白桩菇,浅褐喇叭菌。在所确定的种中以红菇属、鹅膏菌属、牛肝菌属和枝瑚菌属占大多数。并分布有鸡油菌、多汁乳菇、变绿红菇、橙盖鹅膏、梨红菇等多种珍稀野生菌类。但当前在对野生菌类的开发中还面临着急需解决的诸如种类混淆、对市场行情不了解和加工技术滞后等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10.
对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保护区有大型真菌51科109属183种,其中子囊菌8科11属16种、担子菌43科98属167种;优势科属明显,含10种以上的科为鹅膏菌科、伞菌科、多孔菌科、牛肝菌科等11科,含4种以上的属为鹅膏菌属等6属;从属的组成上来看,缙云山大型真菌的区系地理成分主要是以世界分布属为主(77.06%),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14.68%)和北温带分布属(8.26%),符合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地区的特点,并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1.
秦岭火地塘林区多孔菌区系地理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岭火地塘林区内的多孔菌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秦岭火地塘多孔菌有93种或变种,隶属于45属。秦岭火地塘多孔菌的优势属是栓菌属,有12种(占12.90%),其次是附毛菌属,有6种(占6.45%),第三是革孔菌属、褐褶菌属、多孔菌属和干酪菌属(各占5.38%)。从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划分为:广布成分(29.03%)、北温带成分(38.71%)、温带 亚热带、热带成分(13.98%)、热带亚洲 热带美洲成分(6.45%)、东亚 北美间断成分(8.60%)、东亚成分(2.15%)、中国特有成分(1.08%),表现出典型的温带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家沟流域共有林草植物241种,隶属于147属45科,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2科6属7种,被子植物42科140属232种(双子叶植物39科107属182种,单子叶植物3科33属50种);以草本在流域植物生活型中占优势;小科属和单种属科较多,大科属较少;林草植物科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占总科数的51.11%);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占总属数的51.02),其中北温带分布型优势明显;反映出该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贵州省大方县老鹰岩地区采集的545份标本进行整理和鉴定,得出该地区苔藓植物有33科64属189种。其中优势科有白发藓科Leucobryaceae、真藓科Bry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等,优势属有小曲尾藓属Di-cranella、曲柄藓属Campylopus、真藓属Bryum、凤尾藓属Fissidens、青藓属Brachythecium等。而紫萼藓科Grimmi-aceae紫萼藓属Grimmia中的高山紫萼藓Grimmia montana Bruch.&Schimp.为贵州的新纪录种。在区系成分分析中,东亚成分占主导地位,总共45种,占所有种数(不包括世界广布)的33.09%。  相似文献   

14.
黄楮林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黄楮林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74科622属1113种,分别占福建省科、属、种数的75 32%、49 40%、29 83% 该区系的表征科是蔷薇科、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冬青科、山矾科、茶科 属的地理成分主要是泛热带分布型(28 32%),热带亚洲分布型(12 37%),北温带分布型(12 37%)和东亚分布型(11 83%) 属的地理成分组成为热带分布型的共349属,占总属数的62 54%,温带分布型的共209属,占总属数的37 46% 本区系与永春牛姆林区系十分相近,与南平瞳洋区系的联系密切,与鼎湖山区系也有较密切联系,而与华东、华中区系的联系不密切 本区系属华南区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对江西玉山信江源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分布的种子植物共计175科643属1 241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5属18种,被子植物168科628属1 223种.含20种以上的科共14科,单、寡种属共596属,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泛热带分布科59科,世界分布科51科;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中,都是泛热带分布最多,北温带分布次之.  相似文献   

16.
贵州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共分布药用种子植物110科298属622种。科、属分布区类型分析结果表明:110科可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变型,其中热带性质的科占52.81%;温带性质的科占42.7%;中国特有分布科占4.49%。东亚特有科5科,占中国东亚特有科的27.8%。298属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变型。热带分布属共99属,占总属数的36.94%,其中泛热带分布41属,占总属数的15.3%,占热带属的41.41%(除世界分布);温带分布属159属,占总属数59.33%,东亚分布及其变型有42属,占该区总属数的15.67%,占温带分布属的26.42%;中国特有属10属,占总属数3.73%。该区区系成分较复杂,与其他植物区系联系较广泛,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古老区系成分较多。  相似文献   

17.
安徽大别山北坡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大别山北坡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和华东、华中、华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区,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据初步统计,该区有维管植物173科648属1477种,其中种子植物有146科595属1380种。该区植物区系具有下列基本特点:1)区系成分比较丰富;2)古老和孑遗成分繁多;3)特有成分较少;4)区系成分过渡性明显。该区种子植物可区分为15种地理成分(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的属占33.2%,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属占66.8%。  相似文献   

18.
山东稀有濒危植物的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智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414-2416
山东稀有濒危植物有58科、79属、86种(包括国家级17种和省级69种),其中以温带性质的种类为主,但所属科、属的分布区类型说明与热带区系有密切关系。其中中国-日本成分41种,占48.24%;其次为中国特有成分19种,占22.35%;山东特有分布的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