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明确吸湿回干处理对旱地小麦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商麦5226、商麦1619和新品系3-3为试验材料,测定正常种子和吸湿回干处理种子在干旱胁迫后萌发指标(发芽势、发芽率)和苗期指标的(叶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正常种子和吸湿回干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期叶绿素含量和苗高呈下降趋势;苗期叶片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的趋势;MDA含量则先减后增。(2)与正常种子相比,吸湿回干处理降低了正常水分下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期株高、叶片MDA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但能够提高干旱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苗期株高、叶片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表明旱地小麦种子吸湿回干处理后可缓解干旱逆境胁迫,对萌发和苗期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水杨酸对低温下棉花耐寒性的影响,采用水杨酸浸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外源施加水杨酸对中棉所36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0.25 mmol/L和0.5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提高中棉所3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浸种浓度大于0.5 mmol/L时反而不利于低温种子萌发。叶面喷施水杨酸后,棉花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水杨酸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杨酸喷施浓度为0.5 mmol/L时,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同时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可见,采用0.5 mmol/L水杨酸处理棉花种子和幼苗,最有利于促进种子低温萌发,减轻低温下叶片细胞膜损伤,抑制叶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SOD、POD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引进的15株双孢蘑菇菌丝体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5株双孢蘑菇菌丝体在酯酶同工酶以及可溶性蛋白质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遗传性差异。进一步通过UPGMA平均连接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15株双孢蘑菇在酯酶同工酶上,当相似水平为0 63时聚为一类;在可溶性蛋白方面,当相似水平等于0 94时被聚为一类。结果说明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对于双孢蘑菇种级水平上的分类具有重要作用,两者中尤以酯酶同工酶酶谱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楸树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选择古楸树无性繁殖材料,对不同年龄及部位的楸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楸树年龄增加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SOD活性及POD活性随年龄增加不断上升。300年生冠部较3年生冠部叶绿素减少了23.89%,可溶性蛋白减少了72.81%,可溶性糖减少了58.71%,SOD活性增加了26.82%,POD活性增加了139.69% 。2)位置效应方面,根萌条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POD活性低于冠部叶片,而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则高于冠部。其中,叶绿素在300年生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99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均在3年生楸树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根部较冠部分别增加了12.11%、21.28%、28.51%。POD活性则在15年生处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71倍。综上所述,300年生楸树叶片抗性较高,且具有明晰的遗传背景,是培育优良楸树较佳的无性繁殖材料。根部枝条相对于冠部枝条生理年龄较小,且300年生根部和冠部叶片可溶性蛋白和SO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根部枝条是无性繁殖材料选择的较佳位置。  相似文献   

5.
刺儿菜性别连锁的同工酶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刺儿菜进行同工酶分析,确定适合作为遗传标记的同工酶类型。[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刺儿菜雌雄株花和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及酯酶同工酶(EST)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OD、MDH及EST同工酶在刺儿菜雌雄株的花和叶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花和叶片中,POD同工酶均发现了性别特异的酶带,MDH同工酶仅发现在花中具有1条雄性特异带,苹果酸酶同工酶(ME)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除花中的酯酶酶谱外,两种同工酶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酶谱无明显差异。[结论]同一种酶在刺儿菜叶片和花中的雌雄株酶谱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胡杨、灰叶胡杨雌雄株上的不同叶形叶片为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胡杨雌株四种叶形的POD同工酶酶谱存在差异,条形叶和披针形叶的POD同工酶酶谱带型一致,卵形叶和阔卵形叶的POD同工酶酶谱带型一致。而胡杨雄株上四种叶形间的POD同工酶酶谱则完全相同。比较胡杨雌株卵形叶和阔卵形叶的POD同工酶酶谱在POD-B区比雄株的多1条酶带(Rf=0.398),可作为胡杨雌株的特征谱带,这种雌雄株间的POD同工酶酶谱差异在胡杨幼苗中也有体现,也可以作为胡杨幼苗性别鉴定的依据。灰叶胡杨雌、雄株在同一株上的不同叶形间POD同工酶酶谱完全一致,雌雄株的同工酶酶谱在POD-B区迁移率明显不同,但这种差异在幼苗上的表现不太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鉴别胡杨、灰叶胡杨的雌雄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在四棱豆中的分布规律,鉴定不同四棱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选育优势杂交亲本,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了同一株四棱豆(K0027)不同节位成熟叶片和16个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表明:POD同工酶在同一株四棱豆9个不同节位成熟叶片中的酶带数均为10条,并且各酶带相应的Rf值基本相同;而在16个不同四棱豆品种中酶带数为6~11条,并且各酶带的宽窄、颜色深浅等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结合各酶带的相对迁移率(Rf值)和品种间的联合相似系数(S值)分析可知,(1)POD同工酶在同一株四棱豆不同节位成熟叶片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相似性;(2)POD同工酶在所选的16个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K0006和K0035、早熟二号,K0021和K0028品种间的S值在0.2~0.4之间,为最小值,即这两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最远,为优势杂交亲本组合;(3)同时阐明了POD同工酶在四棱豆中的相关分布规律,为植物分类或品种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杂交育种选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未见差异,且在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也基本相同;幼穗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EST、POD、COD的同工酶酶谱在雌雄蕊形成期存在差异,与可育株的同工酶酶谱相比,不育株除在谱带的显色速度、颜色和带宽上存在差异外,在谱带数及其分布未见差异;在单核期花药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比可育株多1条EST、少2条POD和2条COD同工酶带,在三核期也呈上述特征。表明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在叶片中不表达、幼穗中部分表达和花药中充分表达,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的时空和特异性。花药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程序的扰乱是引起花粉败育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山杏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盆栽3年生山杏树为试材,采用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方法,通过水分胁迫下山杏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及保护酶活性的研究,旨在探明山杏抗旱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胁迫的处理下,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山杏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降低,可溶性糖(SSC)含量,先升后降,脯氨酸(Pro)含量逐渐升高,而可溶性蛋白(SIC)含量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保护酶活性中,SOD、CAT和APX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先增加而后降低;POD活性变化滞后,第1周略有下降,之后上升,与其它保护酶一样表现为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0.
低能铁离子注入烟草叶片后 ,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表达量和谱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叶片中诱导出一条活性很强的Rf'1 同工酶谱带 ,缺失Rf5~Rf73条酶带。全蛋白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蛋白表达量的差异上 ,与POD同工酶的变化具有相关性。POD同工酶谱的变化反映了注入造成的损伤在修复过程中细胞的生理生化变化 ,为进一步揭示低能离子注入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白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51-12353
[目的]构建陕北山杏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陕北山杏为试材,采用CTAB法提取其幼叶基因组DNA,利用正交设计L9(34)对山杏ISSR-PCR反应体系的4个因素(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在3个水平上进行试验,最后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PC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各因素的不同水平对PCR反应体系结果都有显著影响,其中Taq DNA聚合酶用量影响最显著;建立了适合陕北山杏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Taq DNA聚合酶1.0 U、MgCl21.0 mmol/L、dNTPs 0.15 mmol/L、引物0.30μmol/L;对最佳反应体系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体系稳定性好,操作性强。[结论]该研究为陕北山杏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种质资源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杏进行种源苗期、林期试验和RAPD分子标记实验,结果表明:种源间苗高、地径、冠幅等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广义遗传力较高;内蒙古东西部山杏种源间差异明显;山杏性状间具有相关性;初步选择出敖汉旗为最佳种源;种源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种源内遗传多样性排序为敖汉旗>巴林右旗>乌拉山>万家沟。本文为山杏遗传改良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通榆县瞻榆林场山杏圃地1年生苗高度和山杏林地1年生树造林时的苗木高度以相同标准进行分组,比较二者各组比例的变化,推算出合格造林苗的高度,以确保造林达到更高的成活率。推算结果为55cm以上高度为合格苗。分析了山杏苗造林苗高对造林当年生长量的影响,结果为山杏造林苗高与当年的生长量呈负相关,合格苗各组的生长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讨论了山杏根系质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合格苗在造林中以及不利的林地条件下均具有的优势、为提高合格苗占比在育苗过程中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山杏蒸腾耗水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杏造林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山杏蒸腾速率,并结合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风速等因子,研究了山杏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连日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山杏蒸腾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呈现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为148.82 g·h-1,第二个峰值为144.75 g·h-1,并存在“午休现象”,白天蒸腾速率较高,夜晚蒸腾速率较低且变化幅度相对平缓。②山杏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风速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并且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时滞性。③各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山杏蒸腾耗水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杏造林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山杏蒸腾速率,并结合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风速等因子,研究了山杏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连日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山杏蒸腾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呈现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为148.82 g·h-1,第二个峰值为144.75 g·h-1,并存在“午休现象”,白天蒸腾速率较高,夜晚蒸腾速率较低且变化幅度相对平缓。②山杏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风速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并且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时滞性。③各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相似文献   

16.
三种杏抗旱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西北林学院苗圃和淳化县大扁杏、梅杏和山杏4年生幼树的光合作用和抗旱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一般条件下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am.)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荒坡条件下大扁杏(A. Sibirica × vulgaris)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山杏和梅杏;山杏的抗旱性最强,大扁杏次之,梅杏最差。  相似文献   

17.
辽西半干旱地区山杏立地条件及经营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出影响辽西半干旱地区山杏生长发育和结实量的主导因子为坡向、坡位和上层厚度,结合辽西的具体情况,将山杏分布区立地条件划分为13个立地类型,且根据各立地类型特点为其设计了造林树种。同时对山杏经营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平茬进行更新复壮,对于解决目前辽西山杏树龄老化、树势衰弱、产量低的问题是一个有效途径;集流整地措施如水平梯田、反坡梯田、鱼鳞坑等可大幅度地提高山杏产量,不同整地措施有其最佳规格及适用条件;营造山杏混交林(如山杏油松混交林、山杏沙棘混交林等)、林间种草是提高山杏产量、改善森林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不同食料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以北京主要乔灌木树种为食料、室内饲养舞毒蛾的条件下 ,分析了不同食料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1龄幼虫成活的试验表明 :受试各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舞毒蛾 1龄幼虫在柿、杏、黄栌、毛泡桐、火炬树等树种饲养下死亡率较低 ,在核桃楸、国槐、刺槐、臭椿等树种饲养条件下死亡率较高 .4龄幼虫对食物的利用和转化的试验表明 :舞毒蛾对柿树、黄栌、杏树、加杨的营养效率较高 ,对华山松、国槐、刺槐、白蜡和抗虫杨的营养效率较低 .  相似文献   

19.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定位测定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人工山杏林生长季叶片光合速率(h)、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分析其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长季山杏人工林叶片光补偿点(LCP)的变化范围为15.33~53.91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1159.38—1382.33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中)为0.0258—0.0464;叶片C02补偿点(cop)为48.97~89.38μmol/mol,CO2饱和点(CSP)为322.20—413.37μmoL/mol,可见山杏为阳性树种,不耐荫,应栽在阳光充足处。生长季,山杏叶片蒸腾速率(Tr)的大小排序为8月〉5月〉6月〉7月,而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低排序为7月〉6月〉8月〉5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会宁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建设的植被的生长状况与适宜性.【方法】通过对典型地貌区实地调查,得到研究区植被状况的数量指标值(树种、高度、密度、频度、显著度等),分析与评价当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植被的生长状况.【结果】会宁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所选用的林木和草本植物均较适宜研究区的生长环境,在不同的地貌区林木的种植基本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研究区植物重要值的计算分析得出,流域内刺槐的重要值(0.871 6)最大,是乔木林群落的优势树种,其他各树种重要值依次减小,各树种生长状况良好,群落结构合理;研究区山杏的高度由沟壑区-梁区-塬区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柠条的高度由沟壑区-梁区-塬区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紫花苜蓿的高度由沟壑区-梁区-塬区呈显著增加趋势.【结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会宁县植被生长状况良好,植被覆盖面积大幅度增加,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