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飞 《农业考古》2020,(1):55-62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重庆出现了粮食危机。为应对粮食危机,国民政府、重庆市政府开始设立粮政管理机构。从全国粮食管理局时期到粮食部时期,重庆的粮政管理机构逐步实现了权责统一。这一时期,重庆的粮政管理机构相继开展了粮食调查、粮食管理和田赋征收等工作,不仅保证了战时军粮的供应,稳定了陪都的粮价,而且奠定了战后全国粮食管理工作的基础。然而,重庆粮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粮政管理机构人员贪污腐败严重。  相似文献   

2.
高蓉芳 《古今农业》2014,(3):98-106
抗战时期,广西是抗战大后方的重要省份,其农业发展在抗战中的意义重大,作为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最高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四联总处对广西农业的发展甚为重视。四联总处在广西的农贷政策因时局的变迁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其对广西农业生产诸多方面的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战时广西农业的发展,但四联总处自身的缺陷又使广西农贷存在诸多致命的弊端,农贷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3.
姜楠  韩一军  李雪 《农业展望》2013,(10):45-50
50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产业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特别是粮食价格频繁波动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粮食主产国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制定粮食产业支持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都是政府农业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在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粮食产业支持政策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发达国家粮食生产保护的措施和经验,从而研究其对中国粮食产业政策制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民生之本源,粮价是百价之根基,粮政是治国之要举。在粮政中,粮食价格政策又占据关键地位。粮食价格政策既是国家宏观调控粮食供求平衡的最有力、最灵敏的杠杆;又是国家合理调节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关系的最直接、最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潘桂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44-12845,12847
位于桂中地区的柳州沙塘,是中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试验场"和"推广站",中国抗战时期的"农都",其在农事方面的成就与演变见证了广西甚至中国近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成就沙塘在抗战时期繁盛的原因既有多年来广西农村建设试办区奠定的基础,同时也与战时广西政府的政策措施分不开,而这一成绩的取得更是广大后方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粮食问题严重。广西省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来加强粮食管理。如建立粮管机构,建设粮食仓库,制订粮食调节办法等。这些措施对增加粮食储备,保证战时军需民食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资金限制,基层人员管理不善,米谷变质,粮损严重,对军粮民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侯宣杰 《古今农业》2006,2(3):82-91
抗战军兴,出于实现抗战建国的战略目标,国民政府中央和广西地方金融机构在广西推行大规模的农贷,对广西农村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主要就战时广西农贷的金融机构、运作方式作了深入的述析,并从农村借贷关系现代化、制度变迁和城乡金融关系变动的视角评析了抗战时期广西农贷之绩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新桂系为了巩固其在广西的统治基础,主张在不触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实行有限度的土地改革。他们以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为依据,制订了一些土地改革政策,其中不乏进步的因素。但是,新桂系的土地政策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他们所开展的“减租限田”运动也偏离了土地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后方的农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首先,积极调整战时农业政策,确定农业改良为基本国策,设立了中央农业改良机构,调整充实了省县及县以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并推行农业推广督导制度,为战时全面、大规模的农业改良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其次,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发展经济作物,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战时农业改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之,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成绩是大后方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当时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大后方农业生产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措施分不开的.应当承认,抗战期间,大后方农业经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施战时经济政策,战前的贸易自由被贸易统制所取代.在管制民营出口贸易的同时,国民政府对主要农矿产品的出口采取统购统销政策,由政府指定机关专营,并通过统一收购、核准商栈、限制转运、控制内销、管制储存、查禁走私等一系列的监管来确保这些农矿产品为我所用,为战时经济服务.虽然统购统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比较明显的弊端,但它的实施使得主要外销农矿产品得以集中出口易货偿债,换回了大量急需的武器装备,为军事上持续抗战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