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福建省尤溪县团结乡文峰村罗孝銮和罗享国种植的1.0145亩和 1.0488亩的汕优63,经省、市、县科技人员验收头季稻亩产764.25kg和791.85kg;再生稻亩产531.15kg和540.95kg;全年亩产1195.4kg和1332.8kg。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头季稻的种植与管理 汕优63种子用强氯精浸种消毒,3月8日播种,亩播10kg,秧田底肥亩施过磷酸钙25kg、氯化钾10kg,1叶心期喷300ppm多效唑,并施好立针肥,断乳肥.插秧前6天挖沟作垄,沟宽23.3cm、沟深26.7cm。垄宽133cm插9行,栽植规格为15m×16.7cm4月12日插秧,秧龄35天,每株带4~6个分家,用钙镁磷肥沾秧根带上钱插.亩插1…  相似文献   

2.
“88-91”是江苏江淮种子公司1988年用CT-16饲料大麦进行Co60辐照处理,经1990、1991年连续系统选择而稳定下来的一个大麦新品系,1994年鉴定圃平均亩产570kg,比“201”增产门.60%,大面积平均亩产542kg1995年鉴定圃平均亩产586kg,比西引二号增产15.65%,大面积亩产532kg,1996年盐城市区试5个点平均亩产447.Zkg,比西引二号(CK1)增产5.92%,比苏引麦2号(CK2)增产14.34%,大面积平均亩产516,5kg。亚特征特性“88一叽”为六棱皮大麦,半冬性,全生育期207天左右,在里下河及沿海地区10月15~20日播种,一般在5月20~25…  相似文献   

3.
黄寅虎 《作物研究》1992,6(3):37-39
益阳地区1988年提出开辟稻田三季杂种优势(即杂交油菜、杂交早稻、杂交晚稻利用的新领域)到1990年三年全区累计种植面积22.3万亩。其中,秦油2号平均亩产135.2 kg,杂交早稻平均亩产485.6kg,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98.7kg.其技术要点为:优化组合配套,采用“双两大”加小苗喷施多效唑,适时适量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管理,适时收割。  相似文献   

4.
宝泉岭糖厂1991年纸筒育苗移栽面积8014亩,6~8月遇到了历史罕见的涝灾,实收6982亩,平均亩产2619kg,其中,亩产3000kg以上的占45.7%。育苗移栽比直播甜菜平均增产110%。分析其 获高产主要采用了以下几项栽培技术措施。一、适期育苗、育壮苗:不同育苗期调查表明.4月1日,4月5日、4月10日育苗分别比4月15日育苗增产65.0%、59.1%、40.8%,因此,我区适  相似文献   

5.
甜菜复播母根采种的研究和应用,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人提出了许多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认为复播母根采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种子成本,其后代的经济性状优于春播母根等,在甜菜良种繁育工作中是一项切实可行的增产增收的技术措施。就内蒙古自治区而言,全区每年栽植甜菜采种一万五千至二万亩,培育母根二万多亩,而复播的面积仅占三分之一。因此,积极推广利用甜菜复播母根采种,无论是在科学繁殖甜菜种子,还是在经济效益方面,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这是因为,利用复播母根采种较春播母根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6.
1990年沙县试制2.5亩,平均亩产65公斤,1991年试制100亩,平均亩产47.97公斤。两年田间实践,初步了解并掌握两系稻制种的特点,亲本WL1312,W6154s选,W6111S选的特征特性,两系稻制种花期安排,制种田栽培技术等。提出了沙县两系制种最佳抽穗扬花期为7月22日至8月5日。  相似文献   

7.
博优湛14是湛江市杂优研究中心于1990年用博A与湛14配组育成。它具有高抗稻瘟、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l 产量表现 1991年晚造在阳春县重瘟区双 和廉江石颈镇试种,平均亩产分别为640.6kg和625.3kg,其中石颈试点比对照博优64亩产601.7kg、亩增30.9kg、增产4.8%,1992年晚造在廉江石颈、石岭两片百亩试种,平均亩产分别为502.6kg和443.2kg,其中石颈试点比常规稻七桂早增产63.6kg,比杂交稻博优64增产42.5kg。经验收林家寿农户0.71亩.总产480.1kg,折合亩产676.1kg。2.主要特征特性 博优湛14属感光型组合,全生育期118天,株高9…  相似文献   

8.
行两优1号是衡阳市农科所以衡农S-1为母本,明恢63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1992年11月在全国农作物新品种扩繁会议上被定为全国重点扩繁品种。因此大量生产衡两优1号种子,是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我所受育种单位委托,连续3年承担该组合的制种任务和制种技术研究,1990年制种20亩,平均亩产66kg,最高丘块亩产131kg;1991年制种200亩,平均129kg,最高丘块亩产219kg;1992年制种200亩,因受洪涝和火南风危害,亩产110kg,但最高丘块亩产仍达239.8kg。现将制种技术总结如下。l掌握温光特性,确定安全授粉期 行两优1号为两用不育系。温度…  相似文献   

9.
1991年新疆150团场园艺连82号条田310亩甜菜,平均亩产5013kg。其中,赵秀丽等6人承包的69.7亩地,平均亩产6020.3kg。其高产经验是:选择肥力高、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粘壤土种甜菜。1989年前连种几年棉花,1989年为玉米茬,由于棉花施肥多、肥力高,土壤化验有机质含量达1.18%,碱解氮35.9ppm,速效磷30.4ppm;秋翻地耕深27cm以上,犁地质量较好。1990年10月份亩冬灌水104m~3;选用产质量较高的三倍体杂交种新甜4号,在5cm地温稳定在5℃时,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从江苏省苏州市郊区引进国内外驰名的“苏芡”优良品种,经过二年在甫田芡实科研基地进行试种栽培,其开花结果正常,且亩产芡米(种仁)可30kg,比苏州当地亩产25—26kg,增产4—5kg,表现出早产、高产、稳产、适应性强,适宜在省内加以推广。种植上采取合理密植、及时施肥、防治病虫、适时采收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国产单胚甜菜保持系和不育系制种最适栽植行比,选择2对不育系与保持系即兰85-CMS×兰85-O和兰71-CMS×兰71-O为试验材料,2012年按保持系与不育系行比为1:3、1:4栽植母根,2013年按保持系与不育系行比为1:10栽植母根。结果表明,随着不育系行数增加,即与保持系距离越远,则种子发芽率越低,选择保持系与不育系行比为1:4最佳,种子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富裕县绍文乡胜利村科技示范户王宪全,1990年种植13亩甜菜,平均亩产6.038t.1991年种植11亩甜菜,平均亩产5.96t.先后被县、省轻工厅授予“甜菜大王”称号.总结其高产经验是:1.育苗移栽.采用人工点播扣棚纸筒育苗,品种为甜研305.种子用35%的甲基硫环磷及50%的福美双拌种处理.防治苗期病虫害.按育苗技术要求培育壮苗,育苗期为38~41天.移栽时确保不伤根、不断筒、且坐足水.2.科学施肥.农肥、化肥相结合,改一次施肥为分期施肥.结合起垄亩施优质羊粪2500kg、二铵25kg、尿素10kg做基肥;亩施富裕产甜菜专用肥40kg为种肥;追施15kg尿素,叶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始,我所与上海市农科院合作开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大麦育种上应用研究,培育出矮杆、高产、抗病的大麦新品系“花94-30”,一般亩产400kg,高的亩产可达484.6kg,1996年全省对该品系开展大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1987、1991我区大麦出现了两次较大的冷害。1987年大麦空壳多,结实率一般下降5—10%;1991年五三农场罗汉寺分场800亩大麦,平均亩产仅80公斤,其中最严重的100亩,平均亩产只10.5公斤。造成严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呼兰县孟家乡成功村农民吴成山,1988年栽植了10亩纸筒育苗甜菜(因水灾绝产2.9亩)平均亩产4139kg,种20亩直播甜菜,亩产1274kg,共交售甜菜49000kg,卖钱额6175.0元。吴成山坚持科学种田,头一年栽纸筒育苗甜菜,尝到了甜头,夺全县甜菜单产之首。其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6.
刘靖  王芹 《中国糖料》1999,(3):51-53
影响新疆石河子地区杂交制种甜菜种子产质量的主要因素为: 留储母根质量差、栽植方法不正确、制种田的种植管理及收获不科学等。提出增加杂交制种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一是培育健壮的采种母根;二是严格选留采种母根;三是搞好采种母根的窖藏期管理;四是加强采种株的田间管理,严格制种程序,做到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89~1991年。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2.67万公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亩产吨粮开发”研究。由于采用了相应的紧凑型玉米高产品种,配方施肥、适期套种、增施有机肥与适当增加密度等项配套栽培技术,使2.67万公顷夏玉米三年平均每公顷达8562.45kg。其中1989、1990、1991年依次平均为8269.2kg、8619.0kg、8799.0kg,比开发前三年平均每公顷增产1813.05kg,增产率26.86%。  相似文献   

18.
如东七号原编91-305,是我们从87-47(自育中间材料)×冈2组合中选育成。1987年更繁、1990年田间鉴定白粉病免疫,更繁、1991年稳定。1991~1992年鉴定,3重复平均亩产382.5kg,比如东3号增产7.22%,显著。1992~1993年如东县大麦品种多点试验,平均亩产402kg,比苏引麦2号增产9.72%,极显著。增幅为6.83%~11.77%。1993~1994年参加上海市区域试验居6个参试品种(系)首位,平均比沪麦8号增产17.6%,1994~1995年上海市区试亦为首位.平均比沪麦8号增产174%,2年平均增产17.5%。1996年上海市审定定名为如东七号,准备代替…  相似文献   

19.
一、常规育种杂交育种是小麦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在“七·五”末与“八·五”期间,全国小麦常规育种共审(认)定品种112个,良种推广面积累计59917.8万亩。1991~1994年全国小麦平均种植面积为4.49亿亩,平均亩产为226.5kg,此间全国又育成了审(认)定品种73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品种有12个,50~100万亩的有17个,50万亩以下的有44个。根据区试产量分析,平均亩产500kg以上的品种有1个,亩产400~500kg的有11个,400kg以下的有61个。当前在国内推广面积达千万亩以上的新品种,有陕西省农科院小麦育种研究中心推广的陕229,…  相似文献   

20.
肖富宣 《作物研究》1992,6(1):48-48
1983年,安仁县渡口乡石冲村在稻田试种西瓜3亩,获得成功。由于种西瓜周期短,经济效益高,面积逐年扩大。1991年全县发展到702亩,西瓜平均亩产4343kg,平均纯收入为1008元,高产的达5350kg/亩。其西瓜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