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奶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能通过病畜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危害严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B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试验采用皮内变态反应和ELISA两种方法对市中区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为全面了解菏泽市牡丹区奶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2016年3月份开展了奶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1523头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显示:奶牛结核病检测,检出阳性牛3头。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因其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呈世界性流行,且能通过奶制品传染给人和犊牛,危害严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B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将  相似文献   

3.
奶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早期,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病程后期出现渐进性消瘦、淋巴结肿大、顽固性咳嗽等特征。PPD试验是测定奶牛结核病的标准方法,但易受感染分枝杆菌的类型、菌素质量、判定标准及操作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误差。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能比PPD试验更有效地检出结核病牛。 我们自1997年以来,应用标准牛型PPD,对市内四个规模奶牛场进行了4861头次的结核病检测,并在2000年11月对鄞县永盛奶牛场的79头奶牛及宁波市牛奶公司第二牧场新近购入的89头奶牛采用克隆化抗原检测血清结核病抗体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其中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8头奶牛,再以PPD试验加以对比检测。对其中变态反应比较典型的病例进行了临床解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首先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对102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然后应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和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两者的阳性符合率。结果显示,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96头、可疑牛4头;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呈阳性的96头奶牛,结果为阳性牛94头、阴性牛2头,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为可疑的4头奶牛,结果全为阳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7.92%(94/96),虽然皮内变态反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且费时、费力,但考虑到γ-干扰素试剂盒比较昂贵,建议用皮内变态反应作为初筛试验,γ-干扰素试验用于初筛阳性样品的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γ干扰素试验、胶体金试纸条对100头奶牛进行试验,采集这100头奶牛的肝素抗凝全血及血清,经全血培养、抗原刺激,用γ干扰素试剂盒检测上清,用胶体金试纸条检测血清。同时应用传统皮内变态反应、欧盟比较皮内变态反应,对这100头奶牛进行检测,3d后观察结果。在100头被检测的奶牛中,传统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结核阳性36头,欧盟比较皮内变态反应检测出结核阳性13头,两种γ干扰素试验试剂盒分别检出结核阳性12头和10头,两种胶体金试纸条分别检出结核阳性11头和9头。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评估宁波市镇海区奶牛结核病检测中阳性牛的感染率,对现存奶牛养殖场的184头奶牛,分别采用SICT与ELISA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这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经试验,SICT与ELISA两种检测方法奶牛结核病阳性牛的检出率分别为1.63%(3/184)和0.54%(1/184),且SICT法的阳性检测率高于ELISA法,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33.3%(1/3)。  相似文献   

7.
<正>为全面了解枣庄市市中区牛羊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的流行情况,2015年6月份开展了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合的方式对采集的1926份血清(牛816份,羊1110份)进行布病检测;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816头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显示:布氏杆菌病检测,检出阳性牛16头、阳性羊4只;牛结核病检测,检出阳性牛3头。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我  相似文献   

8.
正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给牛业生产特别是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危害,并对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加强奶牛养殖场结核病的高效监测,我实验室人员严格按照农业部发布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每年定期对辖区内的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监控。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高速发展,牛结核病的检测方法也逐步完善,现行的检测方法包括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检测试验。其中皮内变态反应是我国  相似文献   

9.
同时采用单纯皮内变态反应试验(SICT)和结核病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金川区3家奶牛场45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根据试验结果,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探讨最佳的检测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存在误差,可能检测出假阳性。因此,对于结核病的净化,使用"SICT+ELISA"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5425头奶牛进行结核病监测检测,然后间隔42d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或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前后两次的阳性牛或可疑牛符合率.结果显示,前次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或可疑牛共计142头;再次检测呈阳性或可疑的142头奶牛中,结果仍为阳性牛121头.结果表明,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假阳性率约为14.8%(21/142),建议用皮内变态反试验监测检测奶牛结核病时,对检测出的阳性牛开展1次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养殖业主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依据《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柳州市20日龄以上的存栏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2004~2013年累计检测奶牛养殖场431个(次),检测奶牛20223头,阳性牛105头,平均阳性率为0.52%。通过采取长期不间断的监测和淘汰阳性牛等措施,柳州市奶牛养殖场的牛结核病得到了稳定控制和净化。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结核病是农业部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 ,是人畜共患的慢性疾病。布氏杆菌主要侵犯人畜生殖系统和关节 ,诱发流产和降低繁殖率 ,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为此 ,我们根据有关规定 ,于 2 0 0 0年 9月对杭州市郊 38个奶牛场 (户 )共 5792头奶牛开展了布病血清学调查及结核病的变态反应检测 ,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被检样品 对杭州市郊 1 3个规模养殖场 (存栏奶牛头数≥ 1 0 0头 )和 2 5家个体养殖户 (存栏奶牛头数 <1 0 0头 )共 5792头奶牛进行了奶牛结核病变态反应检查 ,并对其中 1 /4即 1 448头奶牛进行采…  相似文献   

13.
按国标方法,采用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石河子地区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被检奶牛2700头,检出结核病阳性奶牛72头,阳性率2.67%。  相似文献   

14.
笔者等在2008年6月~2010年7月期间,对民和县10308头奶牛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出阳性病牛54头,阳性率0.524%;采用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反应试验(SAT)检测奶牛10308头,查处阳性血清23份,阳性率为0.223%;采用虎红平板法和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反应试验(SAT)试验,检测黄牛1267头、绵羊2351只,结果全部为阴性;布病采用细菌学试验检测奶牛流产胎儿20头份、绵羊测流产胎儿20头份,全部为阴性。从监测调查来看民和县奶牛存在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本文就"两病"监测调查、存在的隐患、问题和综合防治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按国标方法,采用牛型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石河子地区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被检奶牛2 700头,检出结核病阳性奶牛72头,阳性率2.67%。本次调查为该牛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乳品质量,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结核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奶牛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奶牛是家畜中最易感染该病的动物。多年来,奶牛结核病已成为制约奶牛养殖业发展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防控奶牛结核病,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核病: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检测技术检测比较,分析其优劣,为以后的检测工作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剂盒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通过介绍一起奶牛养殖场在结核病检疫中,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261头奶牛进行检测,检测出3头阳性牛,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净化奶牛场结核病,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控制和净化奶牛"两病",广西南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日常监测和集中监测相结合,对各县区采集送检的奶牛血清进行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奶牛结核病检测采用牛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核皮试)。检出的阳性病牛,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从而达到控制和净化的目的,保障了奶源安全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欧盟比较变态反应试验(SICTT)和牛结核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FN-γ-ELISA)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某奶牛场3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平行检测,比较不同检疫方法对奶牛结核病诊断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对比检测结果。经综合判定牛型结核阳性牛208头(其中20头双阳),阴性92头(其中禽型19头)。TST和SICTT相比,阳性符合率为94.89%;TST与IFN-γ-ELISA相比,阳性符合率为31.16%;SICTT与IFN-γ-ELISA对比,阳性符合率为51%。综合判定,3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33.67%,符合率较低,表明各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属的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的结核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动物的结核病主要由牛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但这两种病原菌对人和动物都可以感染。对牛分枝杆菌最易感的动物是奶牛。奶牛在结核病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患病奶牛通过牛奶传染给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牛结核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结核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结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