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杉木林采伐迹地在留养部分杉木萌条的同时,栽种毛竹形成杉竹混交林,比单一营造毛竹林节约造林成本,又可使采伐迹地提前恢复森林环境.皖南山区杉木商品林采伐迹地面积较大的地区,采用杉竹混交,迹地更新,在生产上是较为适用的营林方式.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株洲县凤凰山林场集水区试验场的选择,设计,定位观测的内容和方法。通过10年的观测研究和数据分析,杉木人工林水文基本特征为:(1)在丘陵山地森林覆被率为70%-80%的条件下,降水量比同等条件空旷地年降水量增加26.1mm,年直接蒸发量空旷地为1388.1mm,而杉木林区为663.62mm,其他部分通过林木蒸腾散失;(2)杉木林内,降水截留量为9.5%,树干汇流量为2.9%;(3)杉木林内地表迳流量为46.4m^3/hm^2.a,泥沙流失量为77.56kg/hm^2.a,采伐迹地地表迳流量为101.8m^3/hm^2.a。泥沙流失量为1903.50kg/hm^2.a,而地下迳流量占集水区总迳流量98%,地表迳流小于2%;(4)杉木林地土壤最大可能贮水量为672/hm^2.a。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肥力。结果表明: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最大,比杉木林地高13.5%,非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高5.9%;不同处理非毛管孔隙差异显著,炼山迹地非毛管孔隙最小,比杉木林小105.45%,非炼山迹地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小37.1%;杉木采伐后,酸性降低;有机质也明显下降,非炼山迹地比杉木林低29.1%,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低119.22%;非炼山迹地和炼山迹地全N含量分别比杉木林下降了23.07%、33.33%,全P含量分别下降了64.16%、76.19%,全K含量分别下降了10.86%、32.74%;非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下降了22.69%,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下降了34.05%;杉木采伐后,非炼山迹地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了15.43%、36.79%;炼山迹地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53.27%、71.32%。  相似文献   

4.
林钢 《广西林业》2004,(6):1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力争到2010年,  相似文献   

5.
研究湿地防护林水文生态效益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响应是湿地生态保护与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自然降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试验,定量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刺槐林地及其采伐迹地的产流产沙效果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刺槐林地与采伐迹地相比,一场降雨的径流量减少53.9%~150.8%,泥沙量减少172.8%~387.1%;刺槐林地降雨径流洪峰峰值比采伐迹地低0.8L·s-1,且径流洪峰值出现的时间比采伐迹地滞后25min;刺槐林地和采伐迹地土壤含水率随年内降水量变化分干湿两季,呈周期性变化,刺槐林地年平均含水率比采伐迹地高23.3%~25.6%,特别是雨季其含水率比采伐迹地高24.3%~29.8%。应用逐步回归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刺槐生态防护林高生长量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回归模型,影响该地区刺槐林高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因子,其次是水分因子,再次是热量因子。该项研究可为黄河三角湿地刺槐防护林的更新改造及其生态水文效益的定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刺槐林是中国北方丘陵半干旱区典型的生态防护林树种之一。通过自然降雨径流场定位观测试验,本文对辽宁西部地区(1850-12225E,4024-4234N)刺槐生态防护林及其采伐迹地的产流、产沙特征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采伐迹地与刺槐林地相比二者之间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存在显著差异,采伐迹地的产流量和产沙量比刺槐林地分别增加40%-177%和180%-400%。典型降雨产流水文过程线显示,刺槐林地径流峰值比采伐迹地低1.0-2.5?0-3m3穝-1,且径流峰值出现的时间比采伐迹地滞后10-20min。谐波分析表明,刺槐林地与采伐迹地土壤含水量随年内降水量变化分干、湿两季,呈周期性变化,刺槐林地土壤年平均含水量比采伐迹地高2.3%。研究结果表明:刺槐生态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减少地表径流与土壤侵蚀的重要作用。图2表4参12。  相似文献   

7.
连续7年对七坪林区杉木人工林、常绿阔叶林和采伐迹地3块样地的小气候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林和常绿阔叶林内不仅年中温度变化较和缓,平均值低于迹地,而且水面蒸发量也明显小于迹地;2.常绿阔叶林内的相对湿度明显高于迹地,而林下地被物稀少的杉木人工林则略小于迹地;3.杉木林冠截留率为12.7%,较常绿阔叶林的9.9%明显增多,相反,杉木林的树干茎流率为0.8%,较常绿阁叶林的4.1%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连续4a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母岩、同一土壤类型上的6种植被,以毛竹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土壤蓄水能力毛竹林比柏木林大30%,比柳杉林大52%,比杉木林大64%,比灌木林大71%,比草灌荒山大118%,最大蓄水量毛竹林达1304t·hm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 )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森林资源 ,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 ,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 ,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 ,包括郁闭度 0 .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第三条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森林、林木和林地…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朱基二○○○年一月二十九日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第三条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第三条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证书式样由…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朱镕基2000年1月29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森林资源 ,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 ,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 ,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 ,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第三条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朱基2000年1月29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八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都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第三条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  相似文献   

14.
杉木是我区主要造林树种,山区群众素有经营习惯和丰富经验。50年代以来,各国有林场一直以杉木为主进行造林,至80年代,杉木人工林陆续进入主伐。第一代人工杉木纯林主成后,第二代林分如何经营,成为森林经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迹地更新成效,对全区8个国有林场1988~1996年期间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成效进行了调查总结,本着适地适树、速生丰产、经济效益高的原则,对人工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出初步探讨,以期提高经营二代林分的质量和产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1自然条件池州地处皖西南、长…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流溪河林场5 种不同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 5 种林分枯落物持水能力表现为:荔枝(Litchi chinensis)林> 针阔混交林> 杉木林> 阔叶混交林> 毛竹 林;(2)5 种林分0 ~ 60 cm 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60 cm 土层平均容重大小依次为: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杉木林< 荔枝林;(3)5 种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大小依次为毛竹林> 针阔 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杉木林> 荔枝林;(4)5 种林分土壤贮水量大小为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荔枝林> 杉木林> 阔叶混交林。总体而言,荔枝林枯落物持水性最好,毛竹林土壤持水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对林地土壤质地、通气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动态变化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在0~10cm、10~20cm土层中,不同季节,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在垂直方向上,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层次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杉木人工林地的变化却不明显;与杉木林地相比,自然更新林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说明针阔叶混交林能够更好地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柞桦林与其采伐迹地小区径流对比试验表明:柞桦林采伐后,林冠层截留功能丧失,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截留有所增大,地表径流系数增大73.3%,说明采伐对林地的产流有一定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柞桦林比采伐迹地产生的地表径流、壤中流少;在降水量少于50mm的情况下,柞桦林地一般不出现壤中流。  相似文献   

18.
国有蔡家桥林场属皖南黄山山脉中低山区,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土壤酸性。该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雨量充足,年降水量1522.7毫米,是杉木的主要产区之一。为提升林地潜力、提高林分质量,笔者就人工营造的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技术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代杉木采伐迹地采用人工促进萌芽天然更新综合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分丰产,而且可有效降低更新成本,缩短杉木成熟期,增加经济效益。人工促进杉木萌芽天然更新综合技术1.采伐前全面砍灌在林木采伐前实施砍灌,不仅费用相对较低,而且被砍除的灌木可与伐倒的林…  相似文献   

19.
秃杉林与杉木连栽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在杉木1代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8,11和14年生秃杉林及8,11和14年生杉木连栽2代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秃杉林地土壤密度依次为0.893~1.112,0.797~1.256和0.598~1.211g.cm-3,比杉木林下降0.9%~6.9%;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总孔隙度依次为45.69%~65.33%,46.45%~68.74%和39.82%~68.26%,比杉木林提高6.6%~8.7%;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通气度依次为3.43%~11.43%,4.15%~19.73%和2.28%~12.23%,比杉木林提高14.2%~24.4%;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饱和持水量依次为46.89%~66.50%,40.90%~68.09%和42.36%~98.15%,比杉木林提高12.4%~14.9%;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pH值依次为4.30~5.10,4.40~4.80和4.13~4.55,比杉木林降低1.3%~6.3%;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46.03~71.45,34.96~68.67和25.59~79.38g·kg-1,8年生比杉木林略低,11和14年生...  相似文献   

20.
<正> 湖北省自五十年代开始即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杉木人工林建设,六十年代以后更有较大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省国营林场和乡镇林场的主要财源,杉木林地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单位的兴衰。当前,这些杉木林,都已接连进入主伐年龄,急待采伐利用更新造林。但是,杉木林采伐后,在迹地上重新营造下一代杉木林存在不少问题,为此,特对罗田天堂寨林场,红安天台山林场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重荐杉木林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从中找出把杉木二代林建设好的有效途径。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