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对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在鱼卵孵化过程中(特别是鱼苗处于脱膜期),有的单位有时出现贴卵、贴苗和溢逃等问题,因而招致孵化率大幅度下降,例如我社在前几年(指1975年前),各鱼场的鱼卵孵化率一直徘徊在80%左右,这对家鱼人工繁殖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在鱼卵孵化过程中(特别是鱼苗处于脱膜期),有的单位有时出现贴卵、贴苗和溢逃等问题,因而招致孵化率大幅度下降,例如我社在前几  相似文献   

3.
家鱼的人工繁殖工作在水温30℃以下时进行,就比较顺利,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都比较高。若水温在33℃以上,鱼卵的受精率就很低,甚至不能受精,孵化半也很低,而且会出现畸形苗。1987年家鱼人工繁殖季节,我们就碰到了这个问题,5月下旬气温很高,水温超过33℃,我们做了12组白鲢及6组草鱼的人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市场对禾花鲤商品鱼的需求有所增加,禾花鲤稻田养殖在农村也有所复苏,对禾花鲤种苗的需求随之增大。虽然禾花鲤在流水或静水条件下可以自然繁殖,但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多为零星产卵,且鱼卵和鱼苗往往被鱼类或其它敌害生物所吞食,成活率很低。人工繁殖可以使禾花鲤集中产卵,提高鱼卵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做到有计划地生产。要搞好禾花鲤的人工繁殖,必须抓好包括亲鱼选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有利于银白鱼人工繁殖中的附着介质,提高孵化效率,选取4种受精卵附着介质(纱窗网、棕片、砾石、瓦片),开展了银白鱼人工繁殖试验,对不同产卵介质条件下银白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孵化时长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银白鱼人工繁殖受精率约为90%,采用4种介质的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棕片(80%)、纱窗网(70%)、砾石(45...  相似文献   

6.
鲤鱼养殖技术之一 禾花鲤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市场对禾花鲤商品鱼的需求有所增加,禾花鲤稻田养殖在农村也有所复苏,对禾花鲤种苗的需求随之增大.虽然禾花鲤在流水或静水条件下可以自然繁殖,但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多为零星产卵,且鱼卵和鱼苗往往被鱼类或其它敌害生物所吞食,成活率很低.人工繁殖可以使禾花鲤集中产卵,提高鱼卵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做到有计划地生产.要搞好禾花鲤的人工繁殖,必须抓好包括亲鱼选择、亲鱼培育、产卵、孵化和出苗五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标题信息     
团头鲂(武昌鱼)产粘性卵,在人工繁殖中常用鱼巢等附着物。但若鱼巢消毒不善,易长水霉,严重影响孵化率。为了克服这些弊端,笔者从实践中摸索出在自行产卵受精情况下使鱼卵脱粘,而不用鱼巢的新方法。其工作步骤如下:取湿润而粘性强的黄泥(数量依其所涂面积而定),每100公斤加食盐1公斤左右,搅拌均匀后,用手涂在产卵池壁和池底上,再慢慢放水入池,将性成熟的亲鱼(年龄以3~8龄为宜,  相似文献   

8.
提高家鱼人工繁殖孵化率的综合技术在家鱼人工繁殖中,孵化率(也称出苗率)是指受精卵培育成鱼苗的比率。因此,如何提高孵化率是获得人繁效益的决定性工作,也是对亲鱼成熟率、催产率、受精率的检验、总结、巩固和发展。我们对提高家鱼人繁孵化率作了不断的努力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正> 剑水蚤能伤害鱼类未出膜的早期胚胎和初出膜4~5天内的幼小鱼苗,在家鱼人工繁殖时,严重影响鱼卵的孵化率。经过试验,高锰酸钾有明显的杀灭剑水蚤的效能。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均匀泼洒于环道内,使环道内水体成二十万分之一浓度。用药前环道  相似文献   

10.
以室内培育的3龄美洲鲥鱼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试验。采用LRH-A2、HCG和DOM联合催产60组亲本(雌鱼平均体重0.75 kg/尾,雄鱼平均体重0.65 kg/尾),其中25组亲本成功自行产卵,获得鱼卵20万粒,受精率46.5%;孵化率达70%;经苗种培育获得鱼苗6.5万尾。  相似文献   

11.
<正> 自从1958年家鱼人工催产、孵化获得战功以后,这项技术成果在全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家鱼人工繁殖已经成为淡水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催产率和鱼苗孵化率便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除了鱼卵本身的质量和生态条件外,繁殖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成效,关系到劳动效率,生产管理和经济效益等问题。因此各地  相似文献   

12.
谢满华 《内陆水产》2004,29(1):18-20
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又称黄颊鱼、黄刺、黄姑子。其肉质嫩,少细刺、味道美、营养价值高。随着养殖热的兴起,从天然水体采捞苗种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人工繁殖苗种成为当务之急。近年为解决黄颡鱼苗种市场供需矛盾,国内外有关科研、生产单位也在试图攻克黄颡鱼的人工繁殖问题,但黄颡鱼繁育存在亲鱼培育困难,自然产卵效果差;雄鱼精巢结构特殊,挤不出精液,必须杀鱼取精;人工授精挤卵量少,操作困难,受精率低;鱼卵粘性大,出苗率低;仔鱼阶段因食性转化而苗种成活率低(通常仅20%~30%)等问题。因此,提高亲鱼的催产率,鱼卵的…  相似文献   

13.
提高家鱼人工繁殖“三率”(产卵率、受精率及孵化率),除具有成熟度良好的亲鱼外,还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及适宜的环境条件。几年来,我场家鱼人工繁殖获得很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许多苗种场(站)利用水泥孵化环道进行“四大家鱼”等鱼卵的孵化。孵化环道有容量大,温差小,操作方便,节省人力,经久耐用,孵化率高等优点;但同孵化槽、孵化桶相比,又有造价高、结构复杂的  相似文献   

15.
在家鱼人工繁殖中,鱼卵受精率是预测鱼苗产量的基本数据,也是体现生产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受精率应达到80%以上。最高受精率可达98%。受精率低于65%时,孵化率和鱼苗质量均不稳定。一、影响受精率的主要因素 1.亲鱼性腺发育状况。包括尚未成熟、成熟过度、同一批亲鱼成熟状况不一致、雌雄鱼成熟度不一致等方面。 2.催产时水温不适宜,或低于或高于适温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在家鱼人工繁殖技术不断普及发展的同时,生产中也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如人工催产中“三大率”(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尤以鲢鱼突出。笔者最近在长沙市郊的.两个渔场调查,其中一渔场八三年度催产鲢鱼40组,全产24组,产卵率为60%,受精率70%,孵化率55%;催产药物的剂量,也有逐步增高的趋势。据刘筠教授统计,在七十年代以前,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铜仁锦江河漾头河段野生黄颡鱼鱼卵和同一区域内养殖黄颡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氨基酸组成和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5),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5.60和59.12。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但野生黄颡鱼鱼卵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野生黄颡鱼鱼卵的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值(1.57)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1.80)。  相似文献   

18.
曾国清 《内陆水产》2000,25(5):27-28
2鳜鱼的人工繁殖2.1亲鱼的选择和培育2.1.1亲鱼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一是从湖泊、水库、外荡等水体收集 ;二是从江河中捕捞天然鳜鱼进行单独培育 ;三是从外地池塘、网箱等人工养殖的水体中选择 ,与本地亲鱼配组。严禁选用近亲交配的后代。选择的鳜鱼应是无病无伤、体质健壮 ,雌性个体体重在1.0kg以上的2~4龄鱼 ,雄性个体应是体重不小于0.75kg的2~4龄鱼。2.1.2亲鱼培育是鳜鱼人工繁殖的重要的环节。亲鱼培育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鳜鱼性腺的成熟度、催产率、鱼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以及鱼苗培育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池塘自然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有所突破,不少地方尝试规模化生产鱼苗鱼种。但由于黄颡鱼性腺结构的特殊性,人工繁殖受精率、苗种的成活率均较低,因此苗种价格较高。江苏常州郑陆农场从1999年开始,根据天然水体中黄颡鱼的繁殖习性,摸索黄颡鱼池塘自然繁殖技术并取得了成功,黄颡鱼的自然交配率、鱼卵受精率、得苗率均较高,苗种质量好,连年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淡水渔业》1974,(6):23-24
彻底过滤水中敌害(剑水蚤等)是提高家鱼人工繁殖孵化率的重要一环。生产中,不少地方往往由于孵化用水过滤不彻底或因过滤布中途破损,造成卵苗的敌害乘机而入,大量积聚,残害卵苗,降低了孵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