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一、控梢促花众所周知,龙眼要开花结果,必须经过一个花芽分化过程,没有正常的花芽分化,就不可能开花结果。冬梢是指龙眼在11月至翌年1月抽生的营养枝,冬梢受低温影响,生长发育不充实,一般难成为结果母枝,生产上无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果树1年生育期中需肥并非一成不变,有高峰也有低谷,高峰期及时施肥能满足果树生长和生理代谢需要。如萌芽前期施肥有利于开花坐果;落花落果后及时追肥,能促进花芽分化,减轻生理落果,缓解果实生长和抽生新梢的矛盾;7~8月份果实膨大期施肥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螺旋环剥促进龙眼成花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眼在一般年份,冬季适当的低温和干旱有利于花芽分化.由于受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在龙眼花芽分化期间,有的年份会出现高温多雨天气,致使龙眼的成花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龙眼产量与关键发育期气象条件关系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2007年玉林市主栽的石硖龙眼分两个区进行主要发育期观测,同时进行气象要素平行观测,结合近五年龙眼产量的丰歉与关键发育期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其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是开花、结果期间遇阴雨寡照,其次为花芽分化期、花穗生长期的天气。  相似文献   

5.
螺旋环剥对龙眼幼树的促花增产效应与可溶性糖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针对龙眼北缘区幼树易抽晚秋梢和冬梢,影响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导致幼树投产迟、产量低等问题,采用螺旋环剥,对三个品种龙眼幼树进行试验研究,用环割及对照作比较,探索螺旋环剥的促花增产效应及其与叶片、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大乌圆龙眼结果幼树主干螺旋环剥,可有效减少地上部可溶性糖向根部转运,增加结果母枝叶片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从而促进花芽分化,显著提高成花率、坐果率、产量和品质。螺旋环剥、环割对不同品种及不同时段秋梢的促花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龙眼结果母枝质量与结果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眼结果母枝的质量与结果有密切的关系, 结果母枝粗度与穗重、复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母枝在花芽分化前期, 叶片含N量过低是冬梢不能成花的内因之一; 在抽花穗期, 叶片含N量过高, 会造成“冲梢”。结合我区龙眼生产实际, 提出通过修剪、留梢及科学的肥水管理等促、控梢措施, 达到培育良好结果母枝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球变暖,特别是冬季高温多雨,龙眼树不能进行正常花芽分化,引起大量抽发冬梢和翌年花穗雄花高比例,以及出现花穗“冲梢”等,导致龙眼大减产,“冲梢”已经成为龙眼欠产的第一位原因。其次,龙眼鲜果供市期短,多集中在8~9月份,鲜果上市过于集中,导致果贱伤农,这些都是当前困扰龙眼生产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龙眼产期调节对延长龙  相似文献   

8.
<正> 秋梢是荔枝的主要结果母枝,但不是所有的秋梢都是优良的结果母枝。不同时期抽生的秋梢,其成花坐果是有所差异的。其中,在9月底10月初所抽生的晚秋梢,成花坐果最好,是荔枝的优良结果母枝。因为晚秋梢充分转绿成熟后,就进入寒冷的冬季进行花芽分化,不会再抽生冬梢,成花率高。这种晚秋梢抽花穗迟,花穗短束,雌花多,在“谷雨”前后开花,避过“清明”前后的低温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兴宁地区龙眼冬季管理技术,包括壮秋梢、控冬梢、促花芽分化和萌动、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清园等内容,以为兴宁地区龙眼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龙眼普遍比2007年推迟15~20天采收,这将导致抽梢推迟,更会影响培育适时的结果母枝。因此,龙眼采后要加强管理,促进新梢抽长,为2009年丰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比较膨化相关法及逐步回归对福建龙眼主产地的鲤城区(原泉州市)32a(1961-1992年)的生产统计及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16个与龙眼气象产率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并结合10a滑动相关分析对各因子与龙眼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依据岭回归系数及按生育期将筛选出的因子组成为7个生育期气象综合因子,应用主成分分析因子负荷率计算方法得出这些因子对龙眼气象产率的负荷率依次为:(1)夏梢生长期(0.3459)>(2)花期(0.2095)>(3)秋梢生长期(0.0850)>(4)花穗形态迅速分化期(0.0832)>(5)花芽生理分化期(0.0711)>(6)前期生理落果期(0.0543)>(7)第二次生理落果期(0.0218).其中夏梢及秋梢结果母枝或结果母枝基枝生长期负荷率之和约占总负荷率的50%,对翌年的龙眼生产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中旬抽发的健壮秋梢是蜀冠龙眼最重要的结果母枝,其着果量与枝粗度及单位长度枝梢上的复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并提出了蜀冠龙眼优良结果母枝的生物学指标;花芽分化期叶片的营养元素及可溶性糖含量是影响龙眼秋梢能否成花、结果的决定因素,在营养达标范围内,叶片氮素含量与秋梢的成花、着果量成正比关系,与磷、钾素含量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杧果花芽分化期间结果母枝各器官内玉米素核苷(ZR)含量,探索ZR在杧果花芽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杧果花枝短截后剪口芽在当年还能再次花芽分化并开花结果的现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ELISA)定期测定剪口叶、附近韧皮部及芽内ZR含量。【结果】短截结果母枝后,剪口叶、附近韧皮部和剪口芽内ZR含量分别于2月25、20日和3月2日降至最低,为1.73、1.52、2.0 μg·g-1FW;叶片、韧皮部及剪口芽于3月12日达最大值,为6.39、8.47、10.32 μg·g-1FW。2月25日剪口芽芽眼中心颜色逐渐呈蜡黄,并向芽体四周扩散;3月2~7日,芽体逐渐膨大,蜡黄色加深,芽眼呈半透明状;3月7日后绿色逐渐增加,半透明状消失。【结论】ZR在杧果花芽分化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作用。花芽分化临界期前,ZR含量低,生长点细胞活性下降,有利于杧果植株从叶芽生理状态转化为花芽生理状态;花芽临界期后,相对高的ZR含量有利于杧果植株生长点进行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4.
新梢内源激素变化对设施葡萄花芽孕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花芽分化进程中葡萄新梢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明确激素对设施促早栽培葡萄花芽孕育的影响,为解决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中“隔年结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贝达嫁接的‘京蜜’(V.vinifera cv. Jingmi,耐弱光品种,在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条件下不需采取任何措施即可连年丰产)与‘夏黑’(V. vinifera-V. labrusca cv. Summer Black,非耐弱光品种,在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条件下需采取更新修剪措施方能连年丰产)为试材,进行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夏黑’)和露地栽培(‘夏黑’)处理。采集基部第1节粗度大于0.5 cm的葡萄新梢,选取其上2-3节冬芽主芽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石蜡切片法绘制取样时期-分化比率花芽分化进程图,观察其花芽分化进程;同时借助酶联免疫法测定新梢基部2-3节枝段赤霉素(GAs)、细胞分裂素(ZRs)、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等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变化。【结果】新梢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成花极差的设施促早栽培‘夏黑’不同,成花良好的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露地栽培‘夏黑’自雏梢生长点的未分化期(新梢展5-7叶)至雏梢生长点的顶分期(初花期)新梢内源ZRs含量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自雏梢生长点的半球/平顶分化盛期(花穗分离期)至始原始体分化盛期(坐果期)新梢内源ABA含量迅速增加;自雏梢生长点的未分化期(新梢展5-7叶)至始原始体分化盛期(果实膨大初期)新梢内源GAs的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在整个花芽分化进程中新梢内源IAA的含量较高。新梢内源激素含量比值变化:与成花极差的设施促早栽培‘夏黑’不同,成花良好的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露地栽培‘夏黑’于花穗分离期(雏梢生长点半球/平顶期至顶分期)和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至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期的分化盛期)新梢内源ZRs/GAs的比值显著增加;自花穗分离期(雏梢生长点半球/平顶期至顶分期)新梢内源ZRs/IAA的比值略微上升随后(半球/平顶期到花序二级轴分化盛期)保持平稳,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果实膨大后期(始原始体出现盛期至花序二级轴开始形成)新梢内源的ABA/GAs比值显著增加;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至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期的分化盛期)之后新梢内源的ABA/IAA比值保持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形成)之前是花芽分化调控的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之前新梢内源GAs含量缺乏变化、初花期前ZRs含量和花穗分离期至坐果期ABA含量迅速下降、花芽分化进程中新梢内源IAA含量低可能是设施葡萄不能形成良好花芽的重要原因。激素间通过特定时期的平衡互作调控设施葡萄的花芽分化。花穗分离期之后新梢保持较低且稳定的内源ZRs/IAA比值利于成花,花穗分离期和果实膨大期新梢内源ZRs/GAs比值的显著上升、果实膨大期之后较高的ABA/GAs比值和较低且稳定的ABA/IAA比值促进了始原始体及花序主轴发育和二级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花芽分化是果树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阶段,同时伴随着树体碳素的复杂转运过程,了解龙眼花芽分化过程中碳素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进行花期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就正造及反季节龙眼成花过程中各效应部位的糖分及淀粉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造及反季节龙眼花芽分化过程中在碳素累积及转化方面存在差异,正造龙眼顶芽糖分及淀粉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后期除叶芽淀粉外均有降低趋势,而反季节龙眼顶芽在花芽分化后期不降反升,总糖含量由花芽分化前7d的15.43 mg/g上升至花芽分化后7d的31.38 mg/g;淀粉含量也由花芽分化前7d的5.42 mg/g上升至8.31mg/g。这可能与花芽分化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关,也可能是氯酸钾打破了树体原有代谢。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8个龙眼品种发生成花逆转的情况,发现松风本和立冬本不易发生成花逆转;普明庵次之,油潭本、九月乌、水南1号、乌龙岭和东壁容易发生成花逆转.研究了成花逆转容易的乌龙岭和成花逆转不容易的立冬本龙眼品种花芽形态分化期秋梢叶片矿质营养的变化.叶片K含量高、N含量和N/K低的秋梢抽生的花穗不易发生成花逆转;Ca可能有利于成花,减少成花逆转.  相似文献   

17.
朱凤云  杨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91-4492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叶面肥PBO在杏树上的增产效果。[方法]2004~2007年于杏树花前1周、新梢长出7~8片叶、6月初、7月中旬各喷施1次150~300倍液的PBO,喷洒清水为对照。[结果]与不喷施PBO对照比较,喷施4次PBO的杏树,4年平均短果枝率比对照提高25.1个百分点,成花率提高34.4个百分点,坐果率提高21.0个百分点,单果重提高18.8 g,优质果率提高15.9个百分点;4年平均每株产量提高7.86 kg,平均每公顷产量提高12 900 kg,增产260.8%,增产效果显著。[结论]杏树喷施PBO可抑制新梢的旺长,增加贮藏营养积累,增强保水力,提高短果枝率比例,促进花芽分化和形成,提高成花率、坐果率和单果重,是取代环剥、扭梢和多效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春季低温冻害对核桃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抵御春季低温冻害,提高核桃的稳产性(年际间),在山西隰县采用定株定枝观察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对核桃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混合芽+叶芽和雄花芽避低温冻害性不同,但各品种混合芽+叶芽、雄花芽死亡率均值表现为雄花芽>混合芽+叶芽;春季低温冻害对树体不同部位枝组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为副芽枝率>雌花座果率>结果枝率>开雌花枝条率>枝条座果率>树冠新枝率;不同品种间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为副芽枝率>结果枝率>开雌花枝条率>枝条座果率>雌花座果率>树冠新枝率。该项研究为吕梁山低山丘陵区核桃抵御春季低温冻害、实现稳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掌握不同调控措施下桂南夏黑葡萄新梢冬芽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为其一年两收栽培二次果花芽分化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于新梢5~7片叶时开始每周采集第6节位芽,通过制作石蜡切片,探讨不同夏季修剪强度(花上2片叶摘心、花上4片叶摘心和花上6片叶摘心)和乙烯利喷施浓度(200、400和800 mg/L)对桂南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新梢花芽分化进程及成花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夏季修剪强度处理的夏黑葡萄新梢冬芽从花芽分化开始(3月29日)到稳定形成花穗(4月27日~5月4日)历时29~37 d,比对照(不摘心,不喷施乙烯利)植株缩短14~22 d,其花芽分化关键时期在4月13日(盛花期)前后.不同夏季修剪强度处理下夏黑葡萄新梢第6节位花芽分化集中、花芽分化进程历时短、成花率(53.3%~73.3%)相对较高.不同乙烯利喷施浓度处理下夏黑葡萄新梢第6节位花芽分化各时期出现不集中,花芽分化进程历时长(52 d),成花率(33.3%~40.0%)较对照低.[结论]不同夏季修剪强度均可促进桂南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新梢花芽分化进程,其中花上6片叶摘心是促进夏黑葡萄新梢第6节位花芽分化集中、花芽分化进程时间缩短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