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级农机校是担负农机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学校 ,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大力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加快县级农机校的改革步伐。一、更新观念 ,转变陈旧过时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清醒地看到 ,长期以来县级农机校的办学模式是立足农机搞培训 ,培训范围局限于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手、农机修理工和乡镇农机员 ,跳不出农机行业的小圈子 ,而导致生源减少 ,经济效益低下 ,处境困难 ,甚至面临停办和倒闭危险。另一方面 ,我们又要看到目前农村急需的机械制造、机械加工、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家电…  相似文献   

2.
农机培训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县级农机校改革初探通辽市农机校郑惠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机培训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封闭保守的观念,拓宽培训领域,开放办学意识,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从而更有效地为农业和农村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各县农机校也被推向市场,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机遇,也赋予农机校新的观念、新的内容、新的要求.农机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究竟如何改革,如何发展壮大,已成为各县农机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市农机校在省、市农机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坚持“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艰苦创业,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努力拓宽培训领域,逐步发展成为以农民技术教育为主,以经营、服务为辅的农业技术教育学校,多次被省、地、市评为“标兵学校”、“先进单位”、“文明学校”,1992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先进县农机校”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5.
正县级农机校是农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为农业、农机各条战线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一的农机培训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县级农机校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县级农机校的发展参差不齐,部分农机校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抢抓机遇,使农机校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有相当数量的农机校发展还非常缓慢,而且有的农机校停滞不前、萎缩  相似文献   

6.
农机成人教育培训是科教兴农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机成人教育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计划培训向市场培训转化;二是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如何顺应市场变化,使农机成人教育在市场经济中协调发展,是农机成人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1县级农机校现状多年来,县级农机校在农机培训方面为农机化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机操作手、修理能手,为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目前县级农机校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1)培训主导项目生源不足。县级农机校培…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政策规定和大环境某些方面不利于农机成人教育多样化发展,农机校面临生存危机。农机培训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寻求新发展、新突破,已成为当前农机校的工作重点。1.面临的现状和问题(1)农机培训领域狭窄,办学不活目前农机校仅仅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手。由于农机培训任务单一,拖拉机市场趋于饱和,培训生源减少,造成教学资源闲置,经济效益下降。(2)农机校培训基础设施落后,办学条件差当前培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原有的农机校基地设施设备已不适应农机培训工作新形势。由于农机校的教育场地、教…  相似文献   

8.
立足农业,面向市场,强化功能,增强活力,提高效益,加快发展。这是历程十几年改革实践总结出的农机教育的成功经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机培训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面向农村经济建设,解决培养适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问题,已不容置疑地摆在县级农机校的面前。一、转变观念,树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办学思想在农村经济全方位发展的推动下,农机化工作走上了面向社会的轨道,这种形势相应地赋予农机培训工作新的使命。农机校必须转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9.
全国上下正以满腔的政治热情学习、宣传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作为培养农业机械化技术人才的农机校,应怎样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培养跨世纪的实用人才呢?也就是县(市)级农机校发展和出路何在?下面是我的一些浅见。一、计划经济下的县级农机校县(市)级农机校一般是七十年代中期大办农业机械化期间建立的。其办学宗旨是为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宏伟目标提供技术服务、为农村培养拖拉机手、农机操作手、管理和维修技术人员等实用人才。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县级农机校应认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办学的方向,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面对市场经济的农机校黄自棋多年来,县(市)农机校已为农村培养输送了大批农机技术人才,这体现了农机成人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我国已确立并培育市场经济。在实现向市场经济机制转换过程中,既向农机校提出了挑战,又为农机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市场...  相似文献   

12.
农机成人教育工作要想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必须强化市场观念,发挥自己的技术、人才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清除“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到市场中去参与竞争。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  相似文献   

13.
适应市场经济建立新的农机成人教育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机成人教育工作要想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必须强化市场观念,发挥自己的技术、人才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消除“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到市场中去参加竞争,农村、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举办什么样...  相似文献   

14.
浅谈县级农机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张令华在发展社会主《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县级农机校是摆在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研究并解决县级农机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是办好县级农机校的关键。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做好...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年来,农机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机校作为培训农机使用、维修、管理人员的基地,传播农机先进技术的摇篮,在农机成人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近几年,由于办学渠道狭窄,只靠行政手段组织生源,生源越来越少,难以为继,农机校面临生存的危机。原来的农机校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作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托克逊县农机校1990年前面貌很差,没有教学楼,校舍食堂都是土木结构的陈旧危房.在教学设备方面,无电声设备,也没教练机型和交通工具,教师下乡授课一般都坐班车.从1990年后托克逊县农机校改变了以往“坐等要”的局面以“四有”农机校为目标发展自身的建设.近年来,我县拖拉机保有量猛增到3500台,而持照拖拉机驾驶员只有1500名,多数机手都无证无照驾驶.这部分机手多数分散在边远山区和乡镇,县农机校举办常规培训班不愿参加.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营、合作农机企业要摆脱困境,实现振兴和发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经济行为方式,也就是要转变观念,按市场经济法则办事。 按市场法则办事,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换脑筋。当前国家经济体制正在迅速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随着粮食、棉花以及农业机械市场的放开,国营、合作农机企业吃“政策饭”的日子已经结束。然而,相当一部分农机部门的同志还只是把市场经济当作口号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机化事业的迅猛发展 ,各县级农机校及时抓住机遇 ,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适用技术人才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近年来 ,由于农机培训项目单一 ,加上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生源严重短缺 ,农机校面临着新的困难和考验 ,主要表现在 :市场意识不强 ,改革力度不大 ,办学路子不宽 ,应变措施不力 ,发展后劲不足 ,生源组织困难 ,教学资源闲置 ,经济效益滑坡。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笔者提出以下办学思路 ,以抛砖引玉。一、深化体制改革首先…  相似文献   

19.
一、农机培训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机具归机手所有,使农机培训工作出现了新动向:一度时期一些地方办农机手培训班,声势浩大,学员却很少;一些地方的农机校,改以其他产业为主,遗弃了农机培训。致使有的农机校要“散伙”,有的上级部门要给农机校“断奶”,农机培训工作滑向低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立足农业办教育面向市场求发展蔡晓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农机成人教育事业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全省现有地、县农机校(常训班)76所,其中获农业部“四有农机校”称号37所,经省教委批准纳入成人教育序列的47所。全省农机校共占地91万平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