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集约化养鸡规模的扩大 ,应激性因素对鸡群的健康、生产能力均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1 不同生长期的应激的预防育雏阶段应激的预防。雏鸡 1~ 1 5日龄防止应激的重点是温度 ,其次是密度、水、料等其它因素。雏鸡刚出壳时 ,环境温度可在 30℃ ,1日龄温度为 30℃ ,3日龄 2 8℃ ,此后每 3天降1℃ ,直至常规育雏室温度 ,但是这一温度变化 ,不是绝对的 ,适宜温度的确定主要是根据雏鸡的行为来确定的 ,有经验的育雏员都懂得这一点 ,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育雏 ,可减少雏鸡疫病的发生 ,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同时又能降低料耗 ,促进增重 ,降低成本。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禽业导刊》2000,17(15):15-15
养鸡的关键在育雏,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生产力及经济效益。在 0— 6周龄育雏期间必须满足雏鸡对水、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卫生等条件的需要,为雏鸡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一水分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由于运输劳累,环境改变会产生疲劳、应激和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发病死亡。因此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应首先饮用复合水,即清洁水+康利来饮水剂 (洛阳惠中兽药有限公司生产,每袋 25克兑水 150千克 )+适应原 (本公司生产每桶 100克兑水 100千克 )连饮 3天。水在鸡体中占 60%— 70%,…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养鸡专业户不断增加,但雏鸡死亡率较高,育雏效果不佳,使一部分农民的养鸡热情受到打击,为了提高农村养鸡户的经济效益,现针对农家饲养雏鸡死亡原因略作分析如下:一、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柳条或芦苇秸编制的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条件好些的在育雏舍内采用火炕保温,不能自动调温,因此很难掌握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  相似文献   

4.
雏鸡是指0~6周龄的幼鸡。育雏是养鸡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雏鸡抗逆性差、死亡率高等,在管理上要求比较高,所以育雏又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要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应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温度适应性差。初生雏鸡的体温较成鸡低,只有39℃,10日龄时才达到成鸡体温,21日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完善。据此,在育雏期尤其是育雏前期给雏鸡提供外源温度是至关重要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它与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饮水、消化吸收、残余蛋黄的吸收等密切相…  相似文献   

5.
雏鸡是指从出壳至6周龄的小鸡。在养鸡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小鸡的育雏期是养鸡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育雏好坏直接关系到育成鸡的整齐度和合格率。育雏的关键在于温度,人工育雏中常用的方法有:热辐射(红外线)保温伞式育雏和热风炉或煤炉加温式育雏。用这种方式育雏的小鸡,羽毛生长较长,皮下脂肪生长慢,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温度稍有降低抵抗力就会下降,往往挤成一堆,甚至压死。  相似文献   

6.
农村养鸡,往往育雏很多,可是到成鸡时所剩无几。因此,雏鸡死亡率高是困扰广大农村养鸡户的一大难题。1农家养鸡成活率低的原因1.1育雏期温度不合理农村养鸡户育雏很难把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1.2饲养密度不合适由于密度过大,饲槽和饮水器数量少,再加之放置的位置不当,或者环境突变、有异物刺激等,常导致鸡群互相挤压。一般农家饲养鸡只较为合适的密度是每平方米鸡舍面积的养鸡…  相似文献   

7.
在养鸡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小鸡育雏期的饲养是极其重要的。雏鸡死亡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养鸡成败与饲养者的经济效益。饲养者要了解出壳雏鸡的生理特性,采取针对性的饲养管理,帮助雏鸡渡过生长期的难关,保证育雏取得满意效果,其关键在于让雏鸡过好温度关、饲料关和疫病预防关。过好这三关,雏鸡成活率就高,体质健壮,能正常生长发育。笔者经多年的实践,现将小鸡育雏期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一、管理不善性死亡 1.忽视对弱雏的管理:弱雏主要是指一些蛋黄吸收不完全,脐环肿胀有粘液,腹部肿大,出生时体小软弱、体质差、反应迟钝的雏鸡,…  相似文献   

8.
提高育雏成活率的技术措施王岩王会昌(辽宁省黑山县畜牧兽医站121400)培育好雏鸡是关系到养鸡成败的关键。但在饲养过程中往往有人由于缺乏科学育雏知识或管理不善而造成雏鸡死亡。以下谈谈提高育雏成活率必须注意的几项技术措施。一、适宜的育雏温度。温度是育雏...  相似文献   

9.
搞好育雏阶段雏鸡疾病的防治工作,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也是确保养鸡成功,实现养鸡高产、高效的重要一环。为此,笔者结合养鸡生产实践,现将雏鸡在育雏阶段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搞好育雏阶段雏鸡疾病的防治工作,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也是确保养鸡成功,实现养鸡高产、高效的重要一环。为此,笔者结合养鸡生产实践.现将雏鸡在育雏阶段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肉鸡育雏是养鸡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和养鸡的经济效益。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对养鸡专业户在肉鸡的育雏中提出几点看法。1掌握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温度对提高肉鸡育雏成活率极为重要。刚出壳的小鸡体温自控能力差,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12.
育雏是养鸡成败的关键。选择健康的雏鸡,保持适宜的温度,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定期使用预防药物是养好雏鸡必需具备的条件。笔者近几年发现许多鸡场和专业户由于缺乏药理知识,滥用药物,浪费了资金,雏鸡成活率不高,经济受到损失。现在把育雏期间用...  相似文献   

13.
1立体笼养育雏 在特制的育雏笼中进行育雏。笼养是目前集约化养鸡生产中广泛采用的育雏方式,特别适用于商品蛋鸡、蛋用种鸡的育雏,肉用种鸡和商品肉鸡也可采用笼养育雏。立体笼养育雏的优点是饲养密度大,单位房舍面积养育的雏鸡多,雏鸡不直接与粪便接触,可以较好地预防球虫病。  相似文献   

14.
在养鸡生产中,育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适宜的温度 初生的雏鸡,因神经系统不健全,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体温要比成鸡低3℃左右。所以,开始育雏时,温度应保持在32℃-35℃之间,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20℃-22℃。衡量温度是否合适,除考察温度计外,从鸡的外部表现也可以断定:温度正常时,雏鸡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在育雏舍内分布均匀,羽毛光滑整齐,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温度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食欲不佳,大量饮水。温度低时,雏鸡密集于热源四周打堆,夜间发出“唧唧”叫声。要按雏鸡活动状态和温度标准适时调温,严防温度忽高忽低。  相似文献   

15.
地下回龙火道育雏,是以地下回龙火道为热源来调控棚舍温度的一和育雏方法,这是时棚舍加温设施的改革,是提高养鸡效益的好办法。它适用于肉鸡、蛋鸡,适用于破旧房舍、简易鸦舍,还适用于大棚养鸡。1地下回龙火道育雏的优点1.1有利于鸡舍温度的调控地下回龙火道的热源,是通过燃料在炉灶内的燃烧、土层的缓冲传导作用缓慢而持久地由地表面向鸡舍内扩散.使鸡舍内的温度均匀、持久、稳定,有利于舍温的调控,既不会回炉火大旺而使鸡舍温度过高,又不会因炉火熄火而使鸡舍温度太低,避免冷热对雏鸡的应激。1.2加快鸡的生长发育由于舍温是…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广大的农村中,养鸡专业户和重点户正在蓬勃兴起。为了提高专业户养鸡的经济效益,对农村饲养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现提出当前农村饲养雏鸡应注意的问题供参考。一、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饲养雏鸡,绝大多数由于没有条件建造育雏室,一般采用硬纸箱、塑料脚盆、  相似文献   

17.
通常将0~7周龄雏鸡的饲养阶段称为育雏期.养鸡的关键在育雏,育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及其生产性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在育雏期间必须满足雏鸡对水、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卫生等条件的需要,为雏鸡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  相似文献   

18.
纸箱冬季育雏鸡法陈德祥四川省涪陵地区畜牧局(648000)在12月至次年2月培育雏鸡,因气温低,育雏成活率不高。在农户小群养鸡和不具备育雏设施的情况下、可利用废弃纸箱改装成育雏保暖箱。采用此种方法培育雏鸡,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一、育雏鸡箱的制作选...  相似文献   

19.
春季是养鸡育雏的最佳季节。但由于早春温度低、气候多变,雏鸡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而育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批鸡饲养的成败。为了使雏鸡长得快,长得好,成活率高,应抓好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夏超  张永江 《中国家禽》2000,22(4):24-25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养鸡发展很快,养鸡场和养鸡专业户如雨后春笋遍布城乡各地,饲养规模逐渐扩大,形势看好。但当前影响养鸡经济效益的突出问题之一是育雏的成败。下面就育雏工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作如下论述。1关于育雏温度众所周知,适宜的环境温度是育雏成功的首要条件。总结各地经验,有高温育雏、常规低温育雏和超低温育雏等,笔者认为,有些养鸡户未根据不同的育雏形式施以合理的育雏温度,由于育雏形式与供温方式不同,育雏温度也不应该一样。一般采用重叠笼育雏,垂直温度不同,加上低层雏鸡以及供暖系统散发的热量给上层笼提供温度,因此,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