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施爱民  胡国祥 《江西棉花》1999,21(4):F003-F003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原产巴西,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险的一类检疫性害虫。它分布于40余个国家,1994年在我国的广东,海南首先发现,之后随南菜北运迅速传入内地,据报道,已在全国21个省市发现美洲斑潜蝇的危害,并呈肆虐之势,严重威胁着各地区的农业生产安全及“菜蓝子工程”的实施。1996年我们在棉花实验田中发现美洲班潜蝇为害,至1998年危害逐年加重。该虫主要危害棉花叶片正面,受伤叶面积可达50%以上,一片棉叶上虫量可达数十头,一旦发生危害,若不及时防治,则迅…  相似文献   

2.
调查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田间发生消长规律,结果表明,该虫主要危害茄科、豆科及葫芦科蔬菜。在海南儋州整年发生危害,2-5月份为危害高峰期,其虫口密度与温度、天敌成负相关,即高温和天敌寄生虫可抑制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其幼虫田间分布型符合奈蔓A(核心分布)和负二项分布;该虫主要通过成虫飞翔和随寄主植物扩散而传播;1.8%爱福丁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效果较好,田间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是海南地区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2种蔬菜潜叶蝇,通过对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的种群分布调查研究表明:三叶草斑潜蝇在豇豆上的种群数量达到了97%以上,已上升为豇豆上斑潜蝇的优势种;三叶草斑潜蝇主要集中在80 cm以上的空间,种群百分比达到了71.30%,美洲斑潜蝇主要集中在40~120 cm的空间,种群百分比为61.29%。种间竞争使得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空间生态位分布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是一种危险的植物检疫害虫。其特点是繁殖力强,传播快,适应性强,寄主广,可为害13个科的50多种作物,其中以蔬菜中的豆类、瓜类受害最重。此虫1995年传入西昌市,很快就传播开,1997年...  相似文献   

5.
美洲斑潜蝇在海南的发生,危害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海南各县市,调查美洲斑潜蝇对茄科,豆科及葫芦科蔬菜的发生,危害情况,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主要危害方式是雌成虫在寄主叶片上刺孔并在其中取食和产卵,幼虫在叶片中潜食,在20,23,27,30,32和35℃,相对湿度70%的特定条件下,美洲斑潜蝇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为12.2-26.6d。据室内多级恒温法测定,该虫全切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0.4℃,其中卵为9.9℃,幼虫为15℃,蛹为11.9℃,成虫产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西双版纳棚栽辣木存在的主要害虫: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为害症状和防治。  相似文献   

7.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美洲斑潜蝇幼虫自然种群数量动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种群数量指标与气候因子指标的第1典型相关系数为0.7438(P<0.01),第1对典型变量主要反映美洲斑潜蝇幼虫自然种群发生数量和日平均气温及日平均相对湿度的负相关关系,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美洲斑潜蝇幼虫自然种群发生数量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8.
何建群  陈贵荟 《中国麻业》2005,27(6):312-315
对宾川地区冬亚麻常见害虫进行了调查,发现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小地老虎、菜青虫、烟青虫、美洲斑潜蝇等8种为该作物主要害虫,阐述了其发生为害特点,并制订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宾川地区冬亚麻常见害虫进行了调查,发现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小地老虎、菜青虫、烟青虫、美洲斑潜蝇等8种为该作物主要害虫,阐述了其发生为害特点,并制订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种类及其控制作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发现,海南省豆类、瓜类和茄类蔬菜上的美洲斑潜蝇寄生蜂常见种类有:姬小蜂科Eulophidae的底比斯釉姬小蜂Chrysocharis penthus(Walker)、异角亨姬小蜂Hemiptarsenus varicornis(Girault)、点腹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 punctiventris(Crawford)、美丽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和黄潜蝇釉姬小蜂Chrysocharis oscinidis Ashmead,以及茧蜂科Braconidae的甘蓝斑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其中,底比斯釉姬小蜂是优势种.这些寄生蜂对豆类、瓜类和茄类蔬菜上的美洲斑潜蝇的寄生率分别为29.1%,33.0%和18.0%,平均寄生率为27.1%.应用生命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析法进行寄生蜂对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的EIPC值为3.1817,寄生蜂的作用是抑制美洲斑潜蝇种群数量发展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