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年4~5月份,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高发季节,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鸡户一个非常棘手的疫病,被称为鸡的"艾滋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叫腔上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危害雏鸡免疫功能的流行性传染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1流行特点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本病仅发生于2~14周龄鸡,21~49周龄为发病高峰期。病毒主要随病鸡粪  相似文献   

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起因是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侵害对象为3~12周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雏鸡孵化36周左右,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这个时候的鸡群比较容易感染,但是不会因为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而死亡,会出现免疫系统被抑制和免疫缺陷,进而会导致其它的免疫疫苗失败,因而经常因为混合感染其它疾病。虽然现在我国各地已经加强了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但此病仍然是威胁鸡产业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2009~2014年,达州市的宣汉、达川区、开江、通川区不断出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市、县(区)的养殖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辖区内该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不同品种、不同日龄、发病率、死亡率有差别,但总的来讲,经济损失均较大。2009~2010年连续两年通川区莲花村蛋鸡出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感染鸡群12 000只;2011年8月份宣汉县南坝镇和昆池镇有  相似文献   

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cosgrove首次报道于美国甘布罗镇的肉鸡,所以,该病也称为甘布罗病(Gumboro disease)。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损害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为特征,感染鸡的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发食物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病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是指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发的一种疾病,往往发病迅速,且危害很大。在通常情况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会与大肠杆菌、鸡支原体以及鸡新城疫等混合感染,从而在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危害十分严重。鉴于此,本文将首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进行简单说明,然后重点分析其诊断方法、治疗技术以及预防措施,为日后更好地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供一些建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16周龄的鸡,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染。以腹泻、颤抖、胸肌、腿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法氏囊呈胶冻样水肿为主要临床病理特征。本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还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但由于养鸡户和部分兽医临床人员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笔者在近几年临床诊断中经常碰到该病,现将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的诊断和防治过程叙述如下,以供参考。1病因在饲养鸡的过程中,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很高,常常在法氏囊病疫苗免疫后1周内发病,甚至在疫苗免疫之前发病,因为饲  相似文献   

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致病性病毒主要损害鸡的法氏囊组织,破坏B淋巴细胞,使鸡出现免疫抑制。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可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笔者在近两年的临床诊疗实践中,深入不同鸡场诊治10余起,采取对症治疗、支持疗法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流行病学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2~15周龄鸡群中发病,3~6周龄鸡易发。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而经由空气和直接接触也可传播。  相似文献   

10.
<正>1特点鸡病的种类逐渐增多,几乎每1~2年出现一种新的鸡病。从1985年开始,先后暴发了马立克、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法氏囊炎、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原的毒力明显增强,如马立克氏、传染性法氏囊炎及新城疫病的毒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野毒的毒性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近10年里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就出现了3~4个新的血清型,传染性法氏囊炎病也出现许多亚型。因此,鸡病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鸡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鸡生产的主要疾病,鸡大肠杆菌病更多继发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病毒性疾病,给养鸡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近期我站诊治的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鸡大肠杆菌病混感病例诊治情况及防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以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法氏囊水肿和肌胃、腺胃交界处条状出血等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危害2~15周龄的鸡,但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只要有易感鸡存在并暴露在污染的区域或环境内,任何时候均可被感染。近期,根据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的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引起鸡法氏囊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母源抗体的干扰,病毒毒株与疫苗抗源性的差异,免疫方法不当,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的影响,消毒不彻底,饲养场过于集中,人为因素的疫病传播等。1流行特点本病只有鸡感染发病,其易感性与法氏囊发育阶段有关,2~15周龄的鸡易感,其中3~5周龄最易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浸染法氏囊,B淋巴细胞是其主要的损害的靶细胞,可导致法氏囊肿胀、出血,萎缩。本病病死率一般在1%~50%之间。耐过鸡以及亚临床症状的鸡出现免疫抑制。1流行特点1.1发病日龄扩大通常情况下,该病主要危害3~6周龄,而目前感染日龄已经扩大到5~210日龄。1.2免疫效果不佳疫苗免疫对本病的预防效果不佳,二免后的鸡群仍可暴发本  相似文献   

1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一旦受疫病损害,造成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死淘汰率升高,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影响鸡的免疫应答和抗病力,使病鸡对腺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文详细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的病因、症状和病理变化,并提出了该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为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腹泻及法氏囊水肿、出血,有干酪样渗出物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以2~15周龄的鸡,但2周龄的鸡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由于该病不但传染性极强,传播地区广泛,且发病时间连续不断,严重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笔者现从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治疗措施等六个方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种疾病能够继发感染多种细菌性和寄生虫疾病。在临床上该种疾病以严重腹泻,肌肉震颤,极度衰弱为主要特征。这几年,随着鸡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法氏囊病毒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和扩散,再加上免疫不当等因素,使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呈现新的特点。笔者主要就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