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富华  杨立  吴诗宝  李韶山  张莉 《野生动物》2013,34(5):289-290,303
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育研究基地出生。不幸的是2011年8月11日胎儿的母亲在胎儿快要临产时因病而亡,胎儿也因母兽病亡而夭折。雌性,全长19.8 cm,重120 g,已基本发育成熟,估计不久就会出生,已制作成标本与母兽标本一起保存在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胎儿的父亲仍饲养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殖研究基地,健康状况良好。这是有报道的全球第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资料,十分珍贵。表明马来穿山甲在人工圈养条件下能够进行成功的繁殖交配,采取的人工驯养方法适合。  相似文献   

2.
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是一种特殊的极度濒危动物,但其生殖系统结构一直未被描述。本文通过对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救护与保育研究基地死亡的雌性马来穿山甲DY7进行大体解剖,对其生殖系统形态结构进行了描述。DY7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尿生殖前庭、阴唇和阴蒂组成。子宫类型为双间子宫,纠正了以前其为双角子宫的说法。DY7左右两卵巢重均为0.30 g,长径分别为1.080 cm和1.026 cm,短径分别为0.860 cm和0.800 cm;左右输卵管长分别为3.150 cm和2.930 cm;左右子宫角长分别为5.472 cm和5.226 cm,子宫体和子宫颈长分别为0.470 cm和0.582 cm;阴道和尿生殖前庭长分别为1.990 cm和1.720 cm。本文对于了解马来穿山甲的繁殖习性、提高圈养马来穿山甲繁殖管理水平、发展人工繁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9年7月底和8月初,救护中心3只饲养半年以上的马来穿山甲突然死亡,剖检发现,3只马来穿山甲腹腔均充斥着酸臭味的流质,胃壁有破裂孔,胃黏膜有溃烂灶,其中1只呈弥漫性.由此判断,3只马来穿山甲死因皆是胃穿孔引起,从剖检症状判断1例为急性,另外2例为进行性病例.流行病学调查,pH试纸检测救护饲养的马来穿山甲胃液pH为3...  相似文献   

4.
<正>1圈舍建造野猪圈舍最好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容易排水,便于采光和通风。原有的家猪圈舍稍加改造也可进行饲养。新建圈舍外窝室要求水泥铺地,里窝室与外窝室配套。里窝室供野猪睡觉、产  相似文献   

5.
2012年10月2日,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育研究基地一头圈养条件下受孕的马来穿山甲产出一例畸形仔兽,产出时仔兽已没有生命体征,体重90 g,体长24.1 cm,雄性;幼仔头部多个器官畸形:隐眼,外耳发育不全,双侧唇腭裂,额顶部右侧有明显的凸起,身体其他部分发育正常;已制成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认为此仔兽畸形可能与母兽的营养改变、疾病或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本案例对今后妊娠期的穿山甲母兽饲养管理、疾病治疗以及保育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饲养穿山甲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杭州动物园饲养的 9只穿山甲全天连续观察和测定 ,发现在其摄食、睡眠 ,排泄 (粪尿 )、饮水、做窝和挖土打洞等行为方面 ,除保持昼伏夜出外 ,多数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根据上述行为的观察 ,对穿山甲的饲养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cross及其选育的粤选2号和粤选4号新品系在高温(干热、湿热)胁迫下的一些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热与湿热对三种供试匍匐翦股颖叶片失水率的影响效应明显不同,其中以粤选4号叶片的失水率为最低,粤选2号在高温胁迫初期的叶片失水率最高,与原品种Penncross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胁迫后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温胁迫下粤选4号的膜透性要显著低于原品种Penncross和粤选2号(p<0.05),粤选2号与原品种Penncross之间差异不显著。胁迫下根系活力以粤选4号的降幅最小,粤选2号和Penncross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粤选4号>Penncross>粤选2号。此外,随着胁迫温度升高,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降低,其中以粤选2号叶绿素含量下降的比例为最大,粤选4号下降的最小。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中国动物保健》2012,(11):84-87
E.Coli腹泻影响混养仔猪的增重和福利西班牙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在存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腹泻的情况下,对断奶前混养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阶段的生长、行为和生理应激指标的影响。用相邻猪舍(A和B,每栋12窝)24头母猪及其窝仔猪进行研究,每窝选6头(3公3母)仔猪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物保健》2012,(11):84-85
西班牙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在存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腹泻的情况下,对断奶前混养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阶段的生长、行为和生理应激指标的影响。用相邻猪舍(A和B,每栋12窝)24头母猪及其窝仔猪进行研究,每窝选6头(3公3母)仔猪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B栋猪舍,  相似文献   

10.
对马来穿山甲脾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以期为穿山甲的救护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取野生马来穿山甲的脾脏,进行常规石蜡组织制片,H-E染色后进行显微观察与摄影,研究其组织结构及特征。结果表明:马来穿山甲的脾脏由被膜、白髓、红髓和边缘区构成,其被膜为双层结构,外层为间皮,内层为丰富的平滑肌和少量的致密结缔组织;被膜下有发达的带状血窦,实质中脾小梁和红髓发达,白髓不发达。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探讨在以定时输精为基础的批次化生产条件下,高温季节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分别在高温季节(7—8月)、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研究激素处理组(试验组)和自然发情组(对照组)的美系长大二元后备母猪在返情率、利用率、妊娠率及窝均产仔数等统计指标上的差异,探讨高温季节定时输精技术在后备母猪上应用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春、秋季节试验组返情率都低于对照组,但利用率上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温季节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返情率和利用率上差异均不显著(P>0.01);春季试验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夏季和秋季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在总体妊娠率方面,春季和秋季的试验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夏季妊娠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窝均产仔数方面,同一季节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窝均产仔数差异均不显著,但夏季的窝均产仔数显著低于春季和秋季的窝均产仔数(P<0.01)。结论,尽管定时输精技术在春、秋季节能够显著增加后备母猪的利用率、总体妊娠率和窝均产仔数,但并不能显著改善高温季节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索适合普通级试验母兔的舍内生长环境参数和有利于繁殖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普通级试验母兔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试验母兔(新西兰兔)的受胎率受季节和温度的影响较大,高温条件下母兔的受胎率极显著(P〈0.01)低于常温常湿;第3季的受胎率极显著低于第1、2、4季,而第1、2、4季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季节对试验母兔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初生个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断奶个体重的影响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3.
我国每年都能查扣到多起非法走私大量马来穿山甲鳞片进入境内的案件,由于不知如何根据鳞片来估计个体数量,而给森林公安机关立案、量刑与处罚带来极大不便。通过统计9头马来穿山甲鳞片的数目(Sm)、鲜重(Sfw)、干重(Sdw),分别获得了以Sm、Sfw、Sdw为参数来估计马来穿山甲个体数量(N)的3个方程,它们是①Sm/929.8≤N≤Sm/681.8;②Sfw/835.4≤N≤Sfw/389.8;③Sdw/774.3≤N≤Sdw/367.9。执法部门在办理此类走私案件中能通过这些方程方便快捷地估算出走私物品的个体数量,能为同类案件的立案、量刑和处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期1年,以月为单位,共分12个组,每月选择200窝空怀母兔、40窝产仔母兔研究不同季节因素对新西兰白兔繁殖性能的影响,统计测定受胎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产活仔率、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春季总体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其中5月份为最好,其平均受胎率85.00%、平均窝产仔数7.33只、平均初生个体重73.08 g,平均初生窝重526.19 g;夏季高温对繁殖性能影响最大,其8月份的平均窝产仔数5.68只、平均产活仔率94.42%、平均初生个体重60.87 g、平均初生窝重326.44 g,基本处于最低水平;秋季繁殖性能总体呈恢复上升趋势,但由于高温的持续,繁殖性能低于平均水平;冬季除低温对受胎率影响较大外,其余指标相对稳定。试验表明,季节对新西兰白兔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春季最宜配种、随后为冬季和秋季,最不宜配种季节为夏季,其中高温比低温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5.
环境温度和营养对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允波 《家畜生态》1993,14(1):37-41
环境温度对许多品种的家畜的生长发育都有影响。早在一百年前,Bergman—Allen法则就指出,生长在寒冷地区的动物,体格较温暖地区的大,四肢要短。通常认为是与基因型有关,但又不能完全解释这种差异,因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同窝仔畜生长在温暖条件下的,其四肢也较生活在寒冷条件下的长。此外,研究者也注意到了猪在温暖或寒冷条件下生理表现上的差异,猪在温暖条件下瘦肉多且体长,寒冷条件下,即使是相同体重的同窝仔畜,四肢和鼻嘴较短、尾小、耳小和多毛。但上述研究都是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马来穿山甲病变肠道菌群的组成,本研究通过对一只死亡的马来穿山甲的肠道细菌分别进行接种培养、革兰氏染色及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等,对穿山甲病变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行鉴定。高通量测序后,共获得有效序列77 441条,8个OUTs,细菌分类归属3门3纲5目6科8属。属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变形杆菌属(53.46%)、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28.46%)、肠球菌属(17.22%)、假单胞菌属(0.7%)、普罗威登斯菌属(0.07%)、葡萄球菌属(0.05%)、拟杆菌属(0.02%)和乳杆菌属(0.02%)。结合细菌的属性及马来穿山甲病变肠道的症状分析,该马来穿山甲可能因为感染了志贺氏菌属的细菌导致严重的肠道出血而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7.
马来穿山甲的年龄结构及寄生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广东湛江市林业公安局没收的51头马来穿山甲活体标本为材料,分析研究其年龄结构和寄生物。根据鳞甲、毛发、爪的磨损程度以及母幼行为关系和体重大小,将马来穿山甲划分成4个年龄组: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分别由7(13.7%)、21(41.2%)、19(37.3%)和4头(7.8%)个体组成,性比(♀∶♂)为1∶0.97。通过体表观察、粪检和解剖观察,发现被蜱感染过的穿山甲体况下降,且这些穿山甲仅有1种体外寄生物,为爪哇花蜱(AmblyommajavaneseSupino,1897),感染率为68.63%(35/51),未见幼体被感染。同时还讨论了该物种野放的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单宁酸对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食物摄入量与小肠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单宁酸(tannic acid,TA)浓度分别为0 (对照组)、3%和6%的饲料喂食青海田鼠,测定食物单宁酸对24只雄性青海田鼠体重、食物摄入量和小肠绒毛长度以及隐窝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单宁酸作用下,青海田鼠的体重随着时间变化明显,且各组个体体重随时间变化亦有明显差异,第60天时,喂食6%TA和3%TA组田鼠体重无显著差异(P 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单宁酸浓度对青海田鼠的食物摄入量有显著影响。试验开始时,对照组田鼠食物摄入量显著低于3%TA组,但显著高于6%TA组。喂食含3%TA组田鼠在第7天时,其食物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8、42和60天时,3%TA和6%TA组田鼠食物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单宁酸对青海田鼠小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有显著影响。第60天时,喂食含3%TA和6%TA组田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单宁酸会抑制青海田鼠进食,随着时间推移,抑制作用降低。青海田鼠对单宁酸产生适应性后,单宁酸起到促进其进食的作用,但这一促进作用并不是通过改变小肠结构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1 用途与效益穿山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也是珍稀药用动物。其血、鳞片均可入药 ,鳞片可清热解毒、通经、消肿、下乳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其血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特效药。目前货源紧缺 ,市场价每公斤 32 0~ 35 0元。为满足药用需要 ,经有关部门批准可驯养繁殖。2 生活习性穿山甲栖息于丘陵地树林、灌丛及草莽土中穴居。其生活有 5个特点 :一是迁居性。穿山甲随季节和食物的变化而迁居 ,夏秋向凉爽山坡上迁居 ,憩息于距洞口不远的浅窝 ;冬季居于洞的深处。二是昼伏夜出。三是水性好。四是听觉差 ,嗅觉灵敏。五是性情温顺 ,食量…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旨在探讨高温高湿对母猪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分析高温高湿环境下母猪的生理和行为变化,如体温调节困难、食欲下降、繁殖能力下降等;介绍了高温高湿环境对母猪养殖效益的影响,包括增加死亡率、减少产仔数和降低生长速度等;提出了高温高湿环境下改善母猪养殖条件的方法,如改善饲养环境、调整饲料组成和改进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