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凤凰木种源与家系种子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进行凤凰木不同种源与家系的种子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与家系间的千粒重、种子发芽能力与1年生苗木的地径及苗高生长存在较大差异,而冠幅生长差异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凤凰木种源与家系间种子的发芽率与千粒重、平均发芽率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苗高生长与地径、平均发芽率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叶栎优树种子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7株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初选优树种子性状变异及对苗期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种子长、宽与子代苗高、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子代苗高、地径呈极微弱的负相关;种子千粒重与子代苗高、地径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发芽率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种子长、种子宽、千粒重对子代的苗高、地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9个紫薇家系种子的主要播种品质、一年生播种苗的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和年生长规律,及其自然越冬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薇家系间的种子播种品质检验指标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生活力的变异最大.紫薇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活力显著相关.不同家系内个体间的苗高和地径变异幅度差异较大,家系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用Logistic方程能良好地拟合紫薇一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紫薇家系间苗木越冬存活率差异极显著,与生长性状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乐昌含笑种源与家系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4年对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乐昌含笑的14个种源与广东的15个家系种子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乐昌含笑平均种子千粒重143.9 g,乐两16家系千粒重最大,达202 g,千粒重在家系间差异较在种源间差异大。平均始发天数57 d,种源间的差异较家系间差异大。平均播种总天数为155 d,总平均发芽期为100 d,广东乐昌大源种源、乐两12与乐两16家系的平均发芽期在种源、家系中均为最短,家系间播种总天数和平均发芽期总体上比种源间短。场圃平均发芽率为48.05%,种源为24.85%~73.70%,家系为17.93%~88.44%,其中乐两16家系最高,达88.44%,场圃发芽率种源间及家系间的差异均很明显,以家系间的差异尤其明显。1年生苗木平均高48.6 cm,平均地径0.71 cm,广东乐昌九峰种源的苗高和湖南醴陵王仙种源的地径在种源中分居首位,乐两14家系的苗高和乐两4家系的地径在家系中分居第一位。场圃发芽率与种子千粒重、平均发芽期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平均发芽期与播种总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与地径、始发天数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29个种源与家系分为5类,综合评价以乐大1、乐两16、乐两12、乐两15家系种子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半同胞家系间球果、种子及幼苗性状变化规律,以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程度,揭示杉木种实、幼苗性状在家系水平的变异情况,并探讨通过种实和幼苗性状早期选择幼苗的可能性。以高县月江国有林场杉木第2代种子园的5个半同胞家系球果、种子、幼苗为材料,每个家系10个重复,测定球果直径、球果长度、球果质量,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苗高、地径,估算各性状之间的相关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5个家系的球果直径、球果长度和球果质量差异显著,种子千粒重和平均发芽势差异显著,家系平均发芽率均在50%左右,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播种时,无需分家系设置播种量;(2)参试家系平均苗高均在21 cm以上,其中4个家系苗高变异系数达到或接近20%,5个家系苗平均地径均在5 mm以上,家系地径变异系数均在18%以上,具有选择超级苗的潜力;(3)参试家系球果遗传力均达到0.9以上,幼苗苗高和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1、0.64,球果性状与幼苗性状间的相关遗传力均小于幼苗性状遗传力,同时遗传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不能通过球果性状间接选择幼苗。  相似文献   

6.
对来自广东省内7 个种源的30 个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 家系的种子千粒重及其半年 生实生苗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 个猴耳环家系的种子总平均千粒重为 754.2 g,半年生实生苗的成活率均在93.30% 以上;家系间苗高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P<0.001),平 均苗高最大为19.96 cm,最低的只有11.50 cm。家系内个体间苗高也具有较大差异,变异系数最高的可 达38.25%;家系间地径性状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平均地径最大为0.57 cm,最小的只有 0.39 cm 。家系内地径的变异系数最高的达37.74%;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径和苗高极显著 正相关(r2=0.70, P<0.001),地径和苗高与种子千粒重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岛油楠主要分布区6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种子性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及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油楠种子表型变异进行了讨论,运用相关分析对种子性状间及其与地理因子、种子萌发、幼苗发育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油楠种子性状在种群间及种群内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子各性状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4.45%,即群体内变异远大于群体间变异;种子性状与地理因子间相关性较差;系统聚类可将油楠划分为3类,且与各地理分布区有高度吻合性;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特征的种群间差异极显著,种子萌发率与种子性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种子千粒重与幼苗地径、苗高分别存在极显著、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种子千粒重越大,幼苗初期地径、苗高越大。本研究对油楠种质资源评价利用及苗木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樟树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进行了樟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两个层次.樟树苗高、枝下高、冻害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反.方差分析表明,樟树苗期种源间在苗高、地径、枝下高、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家系之间在苗高、地径、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在枝下高性状上无显著差异,种源内大多数家系间各性状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苗高、枝下高、冻害各性状值,高于富阳种源(Ck)的家系分别有125、95、88、108个,低于富阳种源(Ck)的分别有56、86、93、73个.苗高与种源纬度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冻害与纬度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枝下高与纬度显著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负相关;苗高与冻害极显著相关,与地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广东从化石门、东莞银屏山、台山北峰山的3个红花荷种源早期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花荷种源间的种子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而家系间的种子千粒重差异极显著,种子千粒重与各个生长性状以及各个生长性状间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从化石门种源的种子千粒重、苗高、幼林地径、树高和冠幅均最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杉木种子性状间、发芽率与优良度、发芽率与发芽势为极显著相关,而优良度与千粒重为显著相关;千粒重与苗期、幼林的生长性状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同一家系年重复与千粒重之间虽显著线性相关,其它性状相关则不显著;同一家系同年份,苗高、侧枝数有较高的空间重复性,而地径、顶芽数空间的重复性较差;相同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在不同的地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系数。树高与胸径生长的相关系数γ值为0.6—0.7;相同家系在不同年份重复中,胸径生长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种子园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四川省富顺县国营林场马尾松初级种子园58个半同胞家系子代为研究对象,在四川富顺国营林场开展苗期试验,测定6月龄苗期苗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家系间苗高、地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表明马尾松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选育潜力较大;苗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遗传力较高,属强度遗传;苗高、地径和冠幅三个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尤以苗高与地径相关密切;以苗高、地径2个主要苗期生长性状,选出6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12.
樟树种源/家系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樟树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进行了樟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两个层次。樟树苗高、枝下高、冻害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反。方差分析表明,樟树苗期种源间在苗高、地径、枝下高、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家系之间在苗高、地径、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在枝下高性状上无显著差异,种源内大多数家系间各性状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苗高、枝下高、冻害各性状值,高于富阳种源(Ck)的家系分别有125、95、88、108个,低于富阳种源(Ck)的分别有56、86、93、73个。苗高与种源纬度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冻害与纬度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枝下高与纬度显著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负相关;苗高与冻害极显著相关,与地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从广西、广东和湖南3个省份收集湿地松优良家系种子,采用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两种方式培育实生苗,对不同种源种子质量及苗期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及发芽率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广东种子千粒重变异程度最低,发芽率最高;(2)不同种源间1a生大田苗和1a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均无显著性差异,相比较而言,广西种源的苗木生长最好;(3)1a生大田苗的苗高和地径均高于容器苗,二者之间达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的育苗方式对苗木生长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13个兴凯湖松家系间的苗高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范围在25.85%~35.27%之间;地径性状变异较小,平均变异系数为26.64%.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家系间的苗高与地径生长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地径性状表现最好和最差的家系分别为JDG08和JXI21,生长最快的家系较生长最慢的家系提高26.82%;苗高性状表现最好与最差的家系分别为JDG16和JXI21,生长最快的家系较最慢的家系提高35.50%.综合2个性状,表现较好的家系为JDG19、JDG12、JXI13及JDG16.  相似文献   

15.
朱力国  徐福成 《林业科技》2019,(1):15-17,38
以黑河种源山丁子为对照,对阿穆尔种源山丁子7个单株果实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8个单株果实均为扁球形,桔色或红色,果粒整齐或较整齐,果味酸、涩。8个单株果实种子变异较为丰富,阿穆尔种源7个单株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最大单果重、最大种子千粒重分别超过对照283.33%、151.11%;阿穆尔种源7个单株间平均单果重、种子千粒重差异显著,最大平均单果重超过最小平均单果重95.65%,最大种子千粒重超过最小种子千粒重75.12%。8个单株的1年生苗苗高、地径存在较大的变异,阿穆尔种源苗高变异系数为34.95%~57.07%,地径变异系数为17.39%~33.18%,对照苗高变异系数44.73%、地径变异系数33.49%;8个单株的1年生苗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苗高生长最快的超过生长最慢的235.8%,地径生长最快的超过生长最慢的111.11%。  相似文献   

16.
榉树半同胞家系苗期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榉树自由授粉的半同胞家系育苗及苗期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0个榉树家系间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场圃发芽率、苗地、地径、1级侧枝数和秋季叶色变化等性状均有显著变异,其中1号家系苗木生长量最大,红色叶植株比例80%。各家系均含有红、红黄和黄色3种叶色的植株,但不同叶色植株比例与母树秋叶叶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对加强榉树种质资源保护和选择改良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13~2015年对38个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优树子代球果性状和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优树子代家系之间的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苗高为7.22~16.35 cm,地径为0.11~0.19 cm,苗木成活率为24.44%~85.87%,苗高和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均在0.80以上,其苗期的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种子千粒重与子代苗木的成活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果长和果径均与种子千粒重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的相关性。通过综合分析,初步选出了6个苗期表现较好的家系,入选率为15.8%,其苗高、地径和成活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3.96 cm、0.18 cm和59.50%,苗高遗传增益和地径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16.54%和14.76%。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欧洲赤松引种苗期试验及早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赤松具有广泛分布和较大生态幅,适应多种类型土壤.引种栽培结果表明:在我国高寒地区,欧洲赤松生长节律与樟子松基本一致,群体间子代苗高、针叶长度和针叶数量3个性状相关程度紧密,生长较快,子代的针叶较长、数量较多.群体间子代地径性状差异显著,苗高性状差异极显著;群体内地径性状变异较小、苗高性状变异较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9.94%、42.59%.综合考虑群体间苗期生长状况、生长适应性及定植子代地径和苗高2个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筛选出CT、FL2优良群体2个.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濒危植物厚叶木莲不同天然植株间种实和子代幼苗表型性状变异规律,促进厚叶木莲物种保护及种质资源保存,首先对云髻山自然保护区5个厚叶木莲单株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其次对不同单株间种实和幼苗生长的差异进行分析,再次对各表型性状开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单株厚叶木莲15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39.70%,其中每果种子数量的变异系数(95.24%)最大,种子长度变异系数(12.53%)最小。种实表型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YJS03种实饱满、发芽早且发芽率高,幼苗生长情况表现更优;YJS05种子数量少,发芽慢且发芽率低; YJS04的表型多样性(33.31%)最高,YJS08的(15.48%)最低。果实表型性状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种子和幼苗无显著相关;种子千粒重、种子长度、种子厚度、种子发芽率四者总体上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和地径与发芽率两两呈显著正相关(P<0.05);厚叶木莲种实和幼苗的15个表型性状可提炼为4个主成分。厚叶木莲在个体上存在较为丰富的表型变异,果实性状变异大于种子和幼苗生长性状;种子越大萌...  相似文献   

20.
广西香椿(Toona sinensis)分为红木类型和白木类型,两种类型在形态和生长方面有显著差异。为了解两种类型香椿种子和幼苗差异性,对广西石山区不同类型香椿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含水量和苗高、地径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木类型香椿种子和白木类型香椿种子千粒重分别为7.46 g、10.69 g,差异极显著;红木类型、白木类型种子发芽率为61%、77%,差异显著。贮藏120 d内,白木类型香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高于红木类型种子,均呈下降趋势和存在不同程度变化;贮藏150 d,两者发芽率均为0。红木类型、白木类型种子含水量为14.73%、15.13%,贮藏期间,白木类型香椿种子含水量也高于红木类型种子,且均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两种类型香椿种子含水量和发芽率均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红木类型幼苗比白木类型幼苗生长速度缓慢,红木类型苗高、地径均低于白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