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瓜是是极不耐连作作物,同一块地一般需要轮作5-6年以上,才可重新种植。本文总结介绍了西瓜能连作的最佳技术就是进行嫁接育苗。  相似文献   

2.
陇东黄土高原若干轮作复种模式的生态效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89年至1991年在陇东黄土高原旱源区进行的作物轮作及复种模式研究的试验资料,分别从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氮、磷肥施用效率及农田能量生产效率等角度,对试验筛选出的8种轮作复种模式与单一的冬小麦连作方式(对照)的生态效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是氮、磷肥施用效率,或者是农田能量生产效率,8种轮作复种模式均明显地优于冬小麦连作生产系统。由此可见,上述轮作复种模式在陇东黄土高原旱源区雨养农田生态条件下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2牧草(青饲料)轮作及周年轮供2.1轮作的概念在牧草的栽培过程中,人们有意识地将计划种植的不同牧草,按照它们的特性和对土壤与后茬牧草或作物的影响,排成一定的顺序,在一定的田块上依次地周而复始地轮换种植,就是轮作。轮作田中,牧草安排的先后顺序的方式,称为“轮作方式”。轮作方式中的全部牧草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遍所经历的年数,称为“轮作周期”。牧草轮作既有时间上的轮换种植,又有空间上的轮换种植。所谓时间上的轮换,就是在同一块地上,在轮作周期年份内,按轮作方式种植各种牧草饲料作物;所谓空间轮换,就是将同一种牧草饲料作物逐年…  相似文献   

4.
高寒区轮作模式对当归田土壤特性及药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作重茬造成当归产量逐年下降。采用药用植物秦艽(QJ)、羌活(QH)轮作当归(DG),以当归连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和药材产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隶属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揭示不同药用作物轮作当归对土壤环境与药材产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栽培的轮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当归田土壤特性和药材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秦艽轮作当归可有效改善土壤特性,使当归成药期土壤磷和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有机质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土壤水分的季节调控作用更为显著,与当归连作相比较,当归成药率提高94.10%,药材单根鲜重和药材鲜产量分别提高53.46%和125.56%,而羌活轮作当归土壤pH最高,有机质含量最低,当归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土壤富集磷和钾,对土壤水分季节性调控作用最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均低。不同轮作模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依次为秦艽-当归当归-当归羌活-当归,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秦艽-当归(0.8132)羌活-当归(0.3315)当归连作(0.2051)。聚类分析将3种轮作模式分为三大类,重复小区亚类间距离均小,说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土壤的调控作用不同,高寒产区秦艽轮作当归是优化调控土壤环境,提高当归产出性能的有效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作物轮作复种模式综合评价的AHP模型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作物轮作复种模式综合评价的AHP模型,对参试的21个轮作复种模式的综合生产效益进行了评价,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对21个轮作复种模式按综合生产效益水平进行聚类与优选,筛选出了在试验条件下综合生产效益优势较明显的若干优化作物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袁洪超  郭凤霞  陈垣  白刚  梁伟 《草业学报》2018,27(10):183-193
连作重茬造成当归产量逐年下降。采用药用植物秦艽(QJ)、羌活(QH)轮作当归(DG),以当归连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和药材产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隶属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揭示不同药用作物轮作当归对土壤环境与药材产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栽培的轮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当归田土壤特性和药材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秦艽轮作当归可有效改善土壤特性,使当归成药期土壤磷和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有机质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土壤水分的季节调控作用更为显著,与当归连作相比较,当归成药率提高94.10%,药材单根鲜重和药材鲜产量分别提高53.46%和125.56%,而羌活轮作当归土壤pH最高,有机质含量最低,当归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土壤富集磷和钾,对土壤水分季节性调控作用最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均低。不同轮作模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依次为秦艽-当归>当归-当归>羌活-当归,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秦艽-当归(0.8132)>羌活-当归(0.3315)>当归连作(0.2051)。聚类分析将3种轮作模式分为三大类,重复小区亚类间距离均小,说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土壤的调控作用不同,高寒产区秦艽轮作当归是优化调控土壤环境,提高当归产出性能的有效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牧草的复种轮作牧草的复种轮作主要包括间作、套种、轮作等.  相似文献   

8.
(一)牧草的复种轮作 牧草的复种轮作主要包括间作、套种、轮作等。 1.间作:在同一地块上,种植的两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或稍有先后,种植时按照一定的宽度或行数划  相似文献   

9.
1选茬整地 选茬。轮作制度是农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轮作,也称换茬,是指同一苦荞地块于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以调节土壤肥力,防除病虫草害,实现作物高产稳产。荞麦对茬口选择不严格,无论在什么茬口上都可以生长,但忌连作。为了获得荞麦高产,在轮作作物中最好选择好茬口,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这些都是养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麦、菜地茬口,这些都是用地作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对青海省饲草料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改善其饲草种植、草产品加工结构,解决其农牧交错带、牧区单一饲草种类连作造成的饲草产量低、营养质量差及饲草加工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青海省饲草轮作模式:"禾本科饲草+豆科饲草"轮作、"豆科饲草+禾本科作物"轮作、"禾本科饲草+豆科作物"轮作、"禾本科、豆科饲草+经济作物"轮作、"燕麦+豆科饲草"混播、"燕麦+豆科饲草"混播、"农作物+饲草"复种和饲草加工模式:青干草加工、青贮饲草加工、草颗粒和草块加工、专用饲料加工,通过这些模式,使青海省形成轮作模式多样性、饲草产品多元化的产业经营格局,从而提高饲草质量和产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连作障碍现象在当前作物种植环节中普遍存在,而且已成为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连作障碍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土壤中肥料元素亏缺、土壤微生物结构变化、土壤质地变差、作物化感自毒效应等,并且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克服连作障碍,技术上大多以轮作为主,除此之外还有间作套种、合理施肥、土壤灭菌消毒改良、抗性品种的应用、生物防治等措施。文章综述了作物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和连作障碍的消减方法,并对作物连作障碍相关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层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1选茬整地选茬。轮作制度是农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轮作,也称换茬,是指同一苦荞地块于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以调节土壤肥力,防除病虫草害,实现作物高产稳产。荞麦对茬口选择不严格,无论在什么茬口上都可以生长,但忌连作。为了获得荞麦高产,在轮作作物中最好选择好茬口,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这些都是养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麦、菜地茬口,这些都是用地作物。整地。荞麦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只要气候适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黄土区苜蓿草地轮作农田土壤氮素变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田间试验研究了多年生苜蓿草地轮作为农田后2年内土壤矿质氮和全氮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苜蓿连作相比,土壤全氮在苜蓿翻耕后迅速下降,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在耕作下层出现大量累积,土壤氮素有效性提高。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氮素变化有显著影响,轮作第2年种植玉米或马铃薯可以增加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种植春小麦则增加了铵态氮和总矿质氮累积量,休闲土壤矿质氮变化幅度居中。与轮作春小麦相比,轮作玉米显著增加了对土壤全氮的消耗,因此多年生苜蓿草地轮作农田后应避免种植玉米等耗肥量较大的作物以维持土壤氮素平衡。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轮作不同种类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分布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轮作箭筈豌豆、天蓝苜蓿和陇东苜蓿3种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微生物活性,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种植牧草前相比,轮作牧草后土壤中真菌/细菌最高可降低50.72%,说明真菌数量下降,通过轮作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与种植牧草前相比好气型固氮菌数量最高增加283.69%;脲酶活性最高增加6.4倍;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但是对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高低还与豆科牧草种类及土壤连作年限有关,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对不同种类的豆科牧草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湖北畜牧兽医》2007,(7):38-38
1牧草的复种轮作 牧草的复种轮作主要包括间作、套种、轮作等。 (1)间作:在同一地块上,种植的两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或稍有先后,种植时按照一定的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作。  相似文献   

16.
草田轮作对粮食作物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草田轮作后,土壤的生物及理化性状明显改善,豆科饲草茬地对春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复种豆科茬地种植秋作物,增产幅度比春小麦增产明显;作物在生长前期套种饲草后,套种豆科饲草的比对照普遍增产,而套种禾本科伺草种植玉米的比对照减产;在粪肥用量较多时,化肥的增产有限,粮食增产中80%以上是施粪肥获得的。草田轮作不仅为农区养殖业提供大量优质饲草,而且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对粮食作物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东饲料》2014,(22):22-23
<正>连作障碍是在同一地块里连续种植同一种或同科作物时,用正常的栽培管理措施也会出现作物生育异常、产量下降或品质下降等现象。我省设施蔬菜从90年代后期得到了迅速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是一种人为作用很强的土地利用形式,因设施内特定的环境条件、作物种类、栽培方式等与露地栽培的不同,致使设施蔬菜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重茬连作普遍的特点。经常处于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加,设施菜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多年后会形成土壤干层,严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建植9年的苜蓿地布设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苜蓿连作(L–L),苜蓿移除后休闲(L–F)或分别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W)、玉米(Zea mays, L–C)、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P)和谷子(Setaria italica, L–M)6种苜蓿-作物种植模式对田间水分蒸散特性的影响及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苜蓿与作物的轮作中,3年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均是苜蓿-马铃薯最高,苜蓿-玉米次之,苜蓿-小麦最低,种植马铃薯和玉米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苜蓿-玉米处理在高耗水的同时,抑制了土壤棵间蒸发量,显著降低了蒸发与作物耗水量的比率(17.0%),促进了作物的蒸腾作用。经过轮作倒茬后,苜蓿-作物轮作处理下0–30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较苜蓿连作增加了18.4%~34.9%,苜蓿-休闲处理对于土壤干层水分的恢复效果最佳,其次为苜蓿-马铃薯。综合水分利用效率和农田水分变化特征,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苜蓿多年后选择休闲或轮作其他作物,以苜蓿-马铃薯和苜蓿-玉米轮作的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也表明,合理的利用土地可以减轻土壤干层在黄土高原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紫花苜蓿与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轮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5龄紫花苜蓿(A)为前茬,设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AK)、紫花苜蓿-无芒雀麦(AS)、紫花苜蓿-苇状羊茅(AT)3种轮作模式,以连作紫花苜蓿(AA)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在生长季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表明:0~20 cm土层,在第1茬牧草刈割后,牧草生长季中和生长季末3个时间点.AS轮作较AA连作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9.99%、9.28%、7.81%,AT轮作较AA连作全氮含量分别降低13.30%、6.76%、11.41%,AT轮作较AA连作碱解氮含量分别降低11.72%、18.13%、12.30%,AT轮作较AA连作全磷含量分别降低4.95%、5.23%、6.42%,AK轮作较AA连作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3.25%、13.16%、10.83%.在20~40 cm土层3个生长季时间点;AT轮作较AA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15.57%、12.38%、13.56%,AT轮作较AA连作全氮含量分别降低7.44%、3.76%、5.67%,AT轮作较AA连作分别碱解氮含量分别降低16.49%、17.87%、18.45%,AK轮作较AA连作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9.87%、16.72%、12.55%.紫花苜蓿后茬种植禾本科牧草,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并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对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山西省玉米(Zea may)连作(CC)、玉米+苜蓿(Medicago sativa)+燕麦(Avena sativa)轮作(C-A-O)和玉米+小黑麦(Secale sylvestre)轮作(C-T)3种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和营养品质,在山西省不同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对轮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并分析农作物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C-T一年平均经济效益最高,CC次之,C-A-O最低。但在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C-A-O的营养品质显著高于其余2种种植模式(P<0.01),CC连作最低。综合来看,C-A-O综合效益较高,C-T综合效益次之,CC综合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