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八宝景天等四种景天属植物的引种驯化与繁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种八宝景天、费菜、玫红八宝、垂盆草四种景天属植物,经过驯化栽培、育苗技术试验研究,四种景天属植物可以在新疆地区露地自然越冬,其抗逆性强。采用根状茎扦插、嫩枝扦插、分株法等无性繁殖,育苗速度快。在园林绿化中可布置花坛、花境,做镶边植物或栽植大型图案,也可做切花或盆栽供室内外观赏,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景天属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干旱胁迫,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7种景天属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7种景天属植物细胞膜脂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及叶片相对电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反曲景天上升的幅度较大;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呈上升趋势或者是先增加后降低的基本势态.7种景天属植物抗旱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胭脂红景天>勘察加费菜>佛甲草>反曲景天>垂盆草>八宝景天>六棱景天.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景天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园林开发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徐州市9种景天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园林开发利用前景给予综合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作为评价方法,建立了包括植物观赏价值、开发潜力和适应能力3个约束层和11个因子的评价体系。评价值排序为:八宝景天、佛甲草为第1等级资源,垂盆草、景天三七等4种景天为第2等级资源,珠芽景天、瓦松等3种景天为第3等级资源。  相似文献   

4.
以佛甲草、胭脂红景天、凹叶景天和中华景天4种景天属植物为试验材料进行人工低温处理(0,-3,-6,-9,-12,-15℃)24 h。低温处理后在20℃、相对湿度70%的人工气候箱内恢复生长15 d,再对其叶片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恢复生长中,相对电导率由大到小依次是凹叶景天佛甲草中华景天胭脂红景天;叶绿素由大到小依次是中华景天胭脂红景天凹叶景天佛甲草;SOD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佛甲草凹叶景天中华景天胭脂红景天;可溶性蛋白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佛甲草凹叶景天胭脂红景天中华景天;MDA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佛甲草凹叶景天胭脂红景天中华景天;脯氨酸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胭脂红景天佛甲草凹叶景天中华景天。根据作者人工低温处理直接测定的结论,进一步论证了4种景天属植物抗寒能力依次为胭脂红景天中华景天佛甲草凹叶景天。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带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景天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景天科植物有28种,主要分布在开县、城口、江津、巫山和巫溪,分别占重庆市景天科植物总数的96.43%、85.71%、75.00%、75.00%和71.43%,凹叶景天、佛甲草、垂盆草、费菜、珠芽景天、细叶景天和齿叶景天分布比较广泛。耐旱性强、繁殖力强、管理容易、品种繁多、植株矮小和生态效益好是景天科植物在垂直绿化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对德景天、红花德景天、红叶景天、卧茎景天、八宝景天和三七景天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景天属植物越冬率高,抗寒性强,均能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6种景天属植物的株高和盖度均表现为从4月至8月持续增加,5月下旬至8月为株高快速增长期,5~8月为盖度快速增加期。  相似文献   

7.
八宝景天是优质的经济植物。介绍了八宝景天生物学特性等,重点阐述了其苗木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将面广量大的轻型屋顶绿化起来,是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巨大贡献。轻型屋顶绿化实践中应当考虑到的问题:一、关于植物材料。目前,国内轻型屋顶绿化使用最成功的植物品种是佛甲草,也有采用垂盆草的。这两种草在外型上非常相似,就是专业人员也难以区别。佛甲草比垂盆草耐寒性强。景天  相似文献   

9.
简单式屋顶绿化基质厚度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层基质技术是降低屋顶负荷的关键,筛选满足简单式屋顶绿化植物生长和快速覆盖的最小基质厚度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蓄水盆栽培试验,研究了基质厚度2,4,6,8 cm对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佛甲草(Sedum lineare)、长寿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吊竹梅(Zebrina pendula)、铺地锦竹草(Callisia repens)地被植物生长及覆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厚度越大,植物长势越好;基质厚度为8 cm时,直立生长型植物八宝景天株高、根系体积、最长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厚度处理(P0.05);吊竹梅在基质厚度6 cm时最快36 d达到100%覆盖,铺地锦竹草则在基质厚度6,8 cm时最快45 d达到100%覆盖;佛甲草、长寿花则生长较慢,基质越薄、成活率越低。综合分析植物生长指标,建议八宝景天、吊竹梅、铺地锦竹草可选择最小基质厚度分别为8,6,4 cm;佛甲草、长寿花最小基质厚度则需要继续开展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薄层基质技术是降低屋顶负荷的关键,筛选满足简单式屋顶绿化植物生长和快速覆盖的最 小基质厚度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蓄水盆栽培试验,研究了基质厚度2,4,6,8 cm 对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佛甲草(Sedum lineare)、长寿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吊竹梅(Zebrina pendula)、铺地锦 竹草(Callisia repens) 地被植物生长及覆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厚度越大,植物长势越好;基质 厚度为 8 cm 时,直立生长型植物八宝景天株高、根系体积、最长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均显著高 于其它厚度处理(P<0.05);吊竹梅在基质厚度6 cm 时最快36 d 达到100% 覆盖,铺地锦竹草则在基质 厚度6,8 cm 时最快45 d 达到100% 覆盖;佛甲草、长寿花则生长较慢,基质越薄、成活率越低。综合 分析植物生长指标,建议八宝景天、吊竹梅、铺地锦竹草可选择最小基质厚度分别为 8,6 ,4 cm;佛甲 草、长寿花最小基质厚度则需要继续开展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10种地被植物的耐阴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遮荫条件下,比较研究了10种地被植物的耐阴性。结果表明:"八宝景天"、"松塔景天"和"小叶扶芳藤"最耐阴",大花滨菊"、"北京小菊"、"北美黄"、"鸢尾"和"德国景天"的较耐阴,而"金娃娃萱草"和"胭脂红景天"不耐阴。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短蕊景天、凹叶景天、垂盆草和费菜的耐涝、耐旱性,研究了4种植物在不同水分梯度的胁迫下,其叶片水分饱和亏缺(RWD)、相对含水率(RWC)、质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4种植物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耐涝能力大小顺序为费菜垂盆草凹叶景天短蕊景天;耐旱能力大小顺序为费菜凹叶景天垂盆草短蕊景天。  相似文献   

13.
14.
试验采用人工践踏法模拟生活中人为践踏对地被植物的影响,以4种不同的践踏程度(对比、轻度、中度和重度)作为试验变量,从形态和生理两方面指标综合评定匍枝委陵菜、紫花地丁、金叶过路黄和垂盆草4种植物的耐践踏能力。研究表明:(1)经盖度变化指标分析,4种植物耐践踏能力为金叶过路黄〉匍枝委陵菜〉紫花地丁〉垂盆草;(2)经叶绿素含量变化指标分析,4种植物耐践踏能力为匍枝委陵菜〉垂盆草〉金叶过路黄〉紫花地丁;(3)经地上生物量变化指标分析,4种植物耐践踏能力为金叶过路黄〉匍枝委陵菜〉紫花地丁〉垂盆草;(4)经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指标分析,4种植物耐践踏能力为紫花地丁〉匍枝委陵菜〉金叶过路黄〉垂盆草。基于以上结果得出,4种地被植物的耐践踏性排序为:金叶过路黄〉匍枝委陵菜〉紫花地丁〉垂盆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土壤保水剂复合基质法,研究草毯生产中土壤保水剂对卧茎景天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土壤保水剂处理对卧茎景天株高、地径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保水剂处理(1、2、3)与CK,总体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土壤保水剂处理对卧茎景天的叶绿素含量具有促进效应,处理1、2、3与CK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保水剂处理对卧茎景天的生物量具有促进效应,不同处理与CK之间存在多样化的差异显著性;土壤保水剂处理对卧茎景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处理(1、2、3)从总体上改变了卧茎景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进程,影响了峰值和低谷值的出现,并使均值与CK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下5种地被植物的抗旱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气候箱,研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5种地被植物佛甲草(Sedum lineare)、匍匐佛甲草(Sedum lineare‘Pu Fu’)、细叶景天(Sedum elatinoides)、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矮生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的抗旱能力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5种地被的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水分饱和亏缺、相对电导率、超氧化歧化酶活性、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有上升也有下降,相对含水量呈下降变化。(2)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表明,抗旱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葱兰&gt;细叶景天&gt;佛甲草&gt;匍匐佛甲草&gt;矮生麦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