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四川是农业大省,历史悠久,地域生态各异,农产品资源丰富,农耕文化厚重,长期以来孕育了一大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打造,全面推进"质量兴川"战略,全省农业部门狠抓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主的农业区域品牌建设,重点打造六大区域,调整发展10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四川农业区域品牌价值,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分析了宁夏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农产品品牌化的支撑效应不强,品牌科技含量较低,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不足,农产品品牌营销模式创新乏力。并提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四个路径:一是加强生产标准化,提升技术含量,提高特色农产品品质;二是提高精深加工能力,突出产品优势,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三是深化品牌内涵建设,创新营销模式,提升品牌竞争力;四是挖掘地理标志,培育新型农民,发展乡村振兴多元业态。  相似文献   

3.
和红卫 《云南农业》2014,(11):11-12
1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对云南农业的科学定位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2011年11月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其要义是:一要利用云南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等条件.打造有优势和竞争力的绿色品牌,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走出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二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打响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4张名片;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品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努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及名牌,提高其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才能有力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健康发展,也才能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忻州市农业品牌现状与存在问题近年来,忻州市围绕资源优势、狠抓特色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但只进入"虽有地方特色,但无知名品牌;虽有地方特产,并未名扬四海"的初步发展阶段。截止目前,全市有效的"三品一标"认证总数为45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199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30个;有机农产品认证产品220个;农  相似文献   

5.
环首都经济圈县域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推动县域农业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促进环首都经济圈县域特色品牌农产品的发展,提升其品质,实现与京津市场的对接,形成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基于环首都经济圈县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现状,从自然区位优势和产业对接战略优势两方面分析其比较优势,从品牌生命力、品牌技术创新、对接京津市场三方面分析其制约因素,并从推动与京津市场的双向对接、创建农业集群品牌、加强品牌营销、强化品牌质量和技术创新、探索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各地在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方面具创造出了各自的途径和方式,本文提出结合“三品一标”的发展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主要措施是强化政策引导;建设特优园区;培育经营主体;加强基础保障;严格质量监管;擦亮做响品牌。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农产品企业应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品牌建设上来。对当前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应用实践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打造农产品品牌形象,破除同质化;二是拓展营销方式,加大线上渠道的投入;三是建立“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推动实现优质优价;四是健全电商平台物流,推动农产品转型升级;五是合作共建产业联通,建立多方位合作关系。建议农产品企业深入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了解消费者需求和消费心理等因素,不断优化和调整品牌建设方案,通过科学的品牌规划和有效的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品牌效益。  相似文献   

8.
加强品牌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即墨市着力发展品牌建设,打造优势农业,全力推动本市现代农业产业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侯菊芳 《甘肃农业》2023,(11):95-98
农业产业链优化升级是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在整合产业链资源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通过品牌建设路径,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农业品牌。由政府主导,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形成政府、行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结合当地农产品特色和资源禀赋优势,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对农业产业链进行了阐述,分析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总结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流程,探究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各地在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方面创造出了各自的途径和方式。本文提出结合"三品一标"的发展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主要措施是强化政策引导、建设特优园区、培育经营主体、加强基础保障、严格质量监管、创建特色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李勇 《福建农业》2009,(6):8-9,22
近几年,福州市围绕特色品牌农业建基地,围绕农业标准提升品质。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以特色品牌促规模、以特色品牌拓市场,促进了福州市农业较快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了福州市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止目前,福州市75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农产品获得福州市产品质量奖。2008年福建省首次评选认定的50个2008年福建名牌农产品中,福州市有7个农产品入选。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大别山区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涉及河南省的区域主要是信阳市、驻马店市全境和南阳市桐柏县、唐河县,共22 个县(区),面积占河南省的25.6%,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流通体系建设力度,尤其是随着《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 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及《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的相继出台,河南省大别山区成为这些重大规划实施的核心区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大别山区丰富的农业特色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着力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河南省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品牌效益,是促进大别山区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打造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是提高河南省大别山区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对于加快大别山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一、洛阳市农业品牌发展现状及问题品牌意味着市场,意味着效益,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的核心要素,品牌经济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品牌农产品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洛阳市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名品牌缺乏、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在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上,  相似文献   

14.
吕梁市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吕梁市农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认为吕梁市农业在特色农业格局、特色农产品品牌和认证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优势明显,受到自然资源条件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传统农业增收乏力等方面劣势制约,同时存在发展机遇与挑战,得出特色农业是吕梁市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建议建立覆盖全市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机制,进一步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优势品牌。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产品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农业经济风险不断加剧,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已成为引领农产品消费、抵 御市场风险的重要力量。产业协同是聚集产业优势、发挥范围经济的有效举措,协同下的资源溢出对实现农业现代 化、农产品品牌提升有着重大意义。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在打造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品牌的道路上取得了 一系列的成就,但从品牌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区域品牌建设存在“公地问题”、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因此,从产业协同 视角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的竞争力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从要素禀赋优势、产量优势和品质优势方面分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的竞争力;剖析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生产基础薄弱、规模效应不足、精深加工滞后和科技含量低。提出政策建议: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特色农业生产环境;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特色优势产业一体化经营;加大农业科技支撑,提高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建设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提高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7.
6月26日,"2012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推进会"活动在北京举行。近二十年来,农业部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出台了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培育工作,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加大品牌营销推介,强化品牌监督管理,推动各地培育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产业化发展,把农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来规划,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来构建,打响特色品牌、清真品牌、绿色品牌,打造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市场营销高地,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初步形成了10大农产品加工集群。特色产业规模效益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但是,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仍然面临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与加快其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卫 《甘肃农业》2009,(11):34-35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是打造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重要途径,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高效农业发展,有利于规范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秩序。加快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的发展,要努力挖掘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要强化监管,为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要对已获得地理标志注册的农产品加以保护,使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天津外向型农业发展得益于科技的有力支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稳步提高的农产品质量以及对外资的利用,但同时也存在农业资源禀赋缺乏、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科技投入相对不足、农产品出口额低等问题,结合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对天津外向型农业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大支持力度,调整扶持重点;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比较优势;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