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灰霾夫气条件下气溶胶影响北京市大气能见度的贡献比例.[方法]针对2006年1月~2012年6月北京地区发生灰霾天气时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近年来北京灰霾天气发生时,主要气态污染物是臭氧和氮氧化物,气溶胶散射是最主要的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微观因子,水汽对大气能见度影响也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灰霾天气的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灰霾天气过程污染状况,在天津市南开区进行采样,分析了2011年10月17日~ 20日灰霾过程中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和化学成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灰霾过程是由高空风场减弱,低空暖湿气流增强,地面气压场减弱而形成.灰霾期间,PM2.5/PM10比值最高达71.9%,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变化较粗颗粒物更为明显.PM10和PM25中,二次离子最高比例分别达31.9%、32.8%,NO3-/SO42-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95和0.89,说明此次灰霾过程中固定源和流动源影响相当;OC/EC比值最高分别为3.7和2.8,表明灰霾存在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并在PM10中表现更为明显;人为源元素S最高比例分别为3.4%、3.6%,说明燃煤燃油对此次灰霾过程贡献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大气气溶胶粒子是影响云和降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文中回顾了近二十年来关于大气气溶胶粒子对深对流云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深对流云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可能与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数浓度、化学组分等有关,并且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气溶胶粒子对深对流云降水产生的影响也有差别。最后结合国外研究进展,讨论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秋冬季雾霾频发,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大气中SO_2经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产生的硫酸盐气溶胶是雾霾产生的元凶,其中矿质颗粒物参与的SO_2表面非均相反应尤为重要,因此,厘清矿质颗粒物表面硫酸盐的形成机制是解析大气雾霾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综述了SO_2在不同类型氧化型矿质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反应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多污染物共存体系、湿度和光照对SO_2非均相反应的影响,并对目前矿质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反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旨在加深对矿质颗粒物促进硫酸盐形成机制的认识,助力揭示我国雾霾的成因,进而为雾霾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冬季典型灰霾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云海  王扬锋  洪也  马雁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16-8017,8124
利用辽宁中部地区2008年1月的气象与环境监测资料,对该地区发生的一次灰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冬季地面、高空稳定的天气条件,特别是地面500m以下的城市边界层区域的大气扩散能力的较弱,造成了空气中污染物不能扩散,导致环境空气质量恶化,颗粒物浓度增高,能见度下降,形成灰霾过程。  相似文献   

6.
利用马鞍山市2017年5个大气气溶胶监测资料和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研究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马鞍山市PM2.5、PM10浓度年均值分别为55.0和91.3μg/m~3;月变化上,PM2.5、PM10颗粒物浓度,全年变化大体相似,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季较高;1—8月逐月下降,8—12月浓度逐渐升高;日变化上,两种颗粒物浓度变化呈明显的双峰特征,9时达到最高,16时达到最低,夜间颗粒物浓度也处于较高水平;气象因子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显著,风和降水对大气颗粒物的扩散和稀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气颗粒物浓度与风速和降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孙玉稳  李云川  孙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77-11278
利用2007年春季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2架次飞机探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阴天情况下大气气溶胶粒子浓度和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支槽和华北低涡天气系统下气溶胶粒子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总的趋势是减小的,但如果高空有卷层云存在时,出现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逆温层底存在气溶胶和云滴的明显累积。受复杂天气系统的影响,气溶胶粒子谱由于上升气流或乱流的扰动,呈多峰型分布。  相似文献   

8.
2006年9~10月常德市太阳山大气中PM10气溶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德市太阳山大气成分站GRIMM-180颗粒物监测仪2006年9~10月PM10质量浓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得出非降水天气下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分布。主要影响因子为人类生产活动直接产生和排放的气溶胶以及影响气溶胶扩散的气象条件大气湍流,非降水有雾天气质量浓度明显比无雾天气偏高;降水天气过程对大气中气溶胶有明显湿清除作用;对比常德市环境监测站PM10观测采样资料,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常德市环境监测站的PM10浓度要略高于太阳山大气成分站,说明太阳山受到人为影响更弱一些,具有更加充分的区域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灰霾化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北京及周边地区灰霾发生频繁,对其形成气象条件、气候效应及模型预报等方面的研究迅速兴起.灰霾的形成是由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共同决定的,以不同人为活动为代表的不同污染物排放源,为灰霾的形成提供了本地源.而污染物的大尺度迁移、扩散,又构成了更大空间尺度城市群落的气溶胶区域污染.笔者分别综述了北京地区的灰霾天气现状、北京灰霾化学组成特征、来源及区域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明确和区分北京及周边地区灰霾化学特性的时空变异特征及不同排放源的相对贡献量,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新型分析测试手段,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是北京地区灰霾研究和控制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对南宁市2015年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浑浊度系数、波长指数进行反演研究,分析其光学特性的年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南宁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均值为0.85,处在较高的状态;AOD最高为秋季,春冬季次之,最低为夏季;浑浊度系数年均值为0.28,说明南宁市大气污染较为严重;波长指数年均值为1.27,大于1,说明南宁市大气气溶胶主控粒子为细粒子。  相似文献   

11.
张保生  张婉婷 《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81-182,184
为了解包头市采暖期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的污染特征,在包头市城区设置采样点,在采暖期采集了PM2.5与PM10,对其中的水溶性离子、元素、有机碳、元素碳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离子、元素组分是包头市采暖期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并且在细颗粒物中聚集较多;采暖期的燃煤为2种粒子中元素的主要来源之一;采暖期PM2.5与PM10中OC、EC有共同的污染源,主要来源是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PM2.5与PM10中有二次反应生成的有机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包头市采暖期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的污染特征,在包头市城区设置采样点,在采暖期采集了PM2.5与PM10,对其中的水溶性离子、元素、有机碳、元素碳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离子、元素组分是包头市采暖期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并且在细颗粒物中聚集较多;采暖期的燃煤为2种粒子中元素的主要来源之一;采暖期PM2.5与PM10中OC、EC有共同的污染源,主要来源是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PM2.5与PM10中有二次反应生成的有机碳。  相似文献   

13.
大气霾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量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由此引发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区域性霾污染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当前,霾污染对能见度、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影响的报道较多,针对霾污染对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亟待开展。霾是气溶胶(颗粒物)本身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消光引起的大气能见度下降,主要是人类活动加剧引起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因此,认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柳州地面气象观测站1963~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灰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期是灰霾日数少而缓慢上升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是急剧上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7年灰霾日数为变化平稳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阶段。灰霾日数年际变化多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而月、季的分布多受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控制。并对如何降低灰霾天气的发生频率,以及如何做好灰霾天气预测预警工作作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森林公园不同树种吸附大气颗粒物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了解北京城市森林公园内不同树种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能力,筛选出对大气颗粒物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绿化造林树种。【方法】选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10个树种,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测算单位叶面积对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10、PM2.5和PM1.0)的吸附量,并用扫描电镜获取各树种的叶片表面形态特征。【结果】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对颗粒物的吸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表现为针叶树种高于阔叶树种。其中对TSP的吸附能力较强的是油松和白杄,较小的是紫丁香和毛白杨;对PM10吸附能力较强的是白杄、油松,较小的是紫丁香和毛白杨;对PM2.5吸附能力较强的是白杄、油松,较小的是毛白杨和榆叶梅;对PM1.0吸附能力较强的是白杄、油松,较小的是毛白杨和榆叶梅。【结论】针叶树种中,叶表面存在深浅差异明显的细密沟壑以及密集的气孔、绒毛等更有利于叶片对颗粒物的吸附;反之叶表面较为平滑,无明显起伏,不利于吸附颗粒物。总体而言,叶表面具有大量沟槽、气孔的针叶树种较阔叶树种具有更高的吸附量和吸附能力。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的绿化造林可以优先考虑针叶树种如白杄、油松等。研究结果为揭示不同树种吸附大气颗粒物的机理及合理选择公园绿化树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0月1~8日国庆期间郑州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灰霾天气过程,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大气灰霾站监测资料,对郑州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污染是由生物质燃烧所致,污染期间火点数目持续增多,且在高温作用下存在大量二次粒子生成的一次污染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是当前首要的大气污染物,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分布特征、赋存状态、污染来源、生物有效性以及风险评价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大气颗粒物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基于此点,本文从大气颗粒物及其危害分析入手,以拉萨市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大气颗粒物防治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城市绿地的滞尘作用是城市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综述了城市大气颗粒物理化性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城市绿地的滞尘机理、效应。从粒径大小、来源、成分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大气颗粒物的理化性质;从毒理学、流行病学角度探讨了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绿地主要通过滞留、附着和粘附3种方式进行滞尘。城市绿地滞尘能力与滞尘时间、气象因素、植物种、植物群落结构等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最后又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热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河北省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由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灰霾天气越来越多,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大气区域灰霾污染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据估算,河北省VOCs排放总量约34.58万t,其中化学药品原料制造、石油化工、有机化工是河北省VOCs的重点排放行业,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0.9%、19.8%、18.5%.该研究分析了3个重点行业VOCs的产污环节及产排污现状,调查了VOCs治理技术应用与污染物排放的达标情况以及各类技术的去除效率、适用条件及经济性等,提出合理性建议,为河北省VOCs的管理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