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西桉树速丰林施肥技术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桉树速丰林种植情况进行综合调查,通过对施肥技术的几个方面如肥料品种、肥料养分、施肥时间、施肥方式、施肥量和施肥次数等的综合分析,认为:速丰桉基肥可采用总养分20%~25%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追肥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可采用总养分为30%~40%的无机复混肥料或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基肥在种植桉树前1~2周左右施人,第一次追肥可在定植后20~30天每株施0.2S~0.50kg;第2年、第3年可分别追肥1次,数量为0.25~0.50kg/株,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桉树-药材复合经营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桉树复合经营林-药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并筛选出同时具备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良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连续5年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药材(扶芳藤、金银花和鸡骨草)的6种模式进行对比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6种模式中A1和A3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对比CK模式,A1和A3的枯落物量分别增加了19.5%和30%;蓄积量分别增加了25.18 m3/hm2和36.39 m3/hm2;林分空气和土壤温度明显下降,湿度有所提升;土壤孔隙度和最大含水量明显提高,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提高3.5%以上;地表径流降低9.2%以上。(2)A3和B3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药材净收益率分别为94.10%和185.16%;总净收益率分别是CK模式的102.2%和86.5%。(3)A3模式同时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采脂林经济效益,以此提高林农采脂积极性,缓解当前松脂产业发展的国内原料短缺问题,以桂东南地区马尾松土壤养分状况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高产脂林分、低产脂林分土壤养分以及针叶养分动态关系,建立了相关模型,得出了适合桂东南马尾松采脂林施肥配方(N、P、K含量分别为8%、12%和10%,Mg+Ca+Si+有机质≥10%),并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桂东南近熟马尾松林分生长和产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配方肥可以有效促进马尾松生长和产脂,施肥2kg比施肥1kg可以提高胸径生长量90.9%,材积生长量38.6%,材积生长率12.7%,产脂量21%;施肥第一年可增加采脂林净利润8285元/hm~2。说明配方施肥可以有效提高采脂林经济收益,开展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是解决当前国内松脂产业原料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18种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投入及产出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博白林场、贵港市平天山林场3试点的林-农、林-草、林-药3种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类型中的18种复合经营模式连续3年(2009~2011年)的投入产出的评价分析,初步筛选出6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它们分别为:草A1、草A2、草B1、草B3、药A2、药B2模式。此6种模式的年均净收益达1 600元/hm2以上,比桉树纯林净收益高出1 400元/hm2以上,净收益率为21.23%~84.60%,比桉树纯林的净收益率高出18.44%~44.10%,可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有机碳肥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以盛产后期35年生油茶林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试验点(遂昌县金竹镇早坞村、古楼村)施用液态有机碳肥75 kg/(hm2·a)+有机碳菌肥600 kg/(hm2·a),并以不施肥点作为对照,研究施有机碳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1 a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75.16%和193.35%;土壤中的水解氮平均增加了591.30%,1 038.59%;有效磷平均增加了3 078.83%,1 0332.38%;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了177.59%,271.94%。施肥后的第2 a,油茶产量平均增加了31.02%,34.99%。可见,有机碳肥的施用确实能改善油茶林地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油茶产量,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白花泡桐是白花泡桐的一种地理生态类型,根据其特性制订了一套营林综合技术措施,并依此实施山地营造速丰林167hm2.经调查,三年生速丰林平均高、径生长量,比一般山地造林同龄林提高87.76%~132.29%和61.04%~133.80%,比有关泡桐速丰林指标提高35.5%和90.71%;四年生速丰林蓄积量,要比五年生速丰林指标提高1.9倍~4.3倍,其速丰效果十分显著,为今后山地营造泡桐速丰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配比桉树专用肥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配比桉树专用肥促进桉树林木生长的效果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0%~35%不同配比的桉树专用肥在促进桉树生长上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等量施肥的情况下,17-7-11配比的桉树专用肥在促进桉树生长上效果最好,年蓄积量达34.999 5 m3/hm2,年经济收入22 749.675元/hm2,投入产出比1:5.833 3。  相似文献   

8.
广西沿海地区桉树林地土壤养分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西沿海地区桉树林地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为4.07~5.30;有机质为0.49%~7.26%;全N为0.02%~0.23%;全P为0.03%~0.10%;全K为0.14%~3.08%;速效N为20.2~137.3 mg/kg;速效P为0.3~23.9 mg/kg;速效K为3.6~88.8 mg/kg;有效Cu为0.25~0.80 mg/kg;有效Zn为0.30~1.90 mg/kg;有效B为0.04~0.33 mg/kg。根据广西土壤养分含量等级划分标准,认为该地区土壤中的大量元素(N、P、K)和微量元素(B)均普遍缺乏,特别是大量元素(P、K)和微量元素(B)缺乏最为严重。因此,经营桉树速丰林不仅要施肥,还要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9.
2005~2006年在广西隆安县的屏山、古潭、那桐3个乡镇设置标准地,对嫁接3~4年龄板栗林分别施用不同施肥量的含稀土有机无机复混肥(以下简称:稀土有机复混肥)及不含稀土有机复混肥(对照).结果表明:(1)施用稀土有机复混肥的年均板栗果实产量为1 442.2~4 918.3 kg/hm2,平均比对照提高42.77%;(2)施用稀土有机复混肥的板栗果实淀粉、总糖及蛋白质平均含量依次为33.99%,6.84%,3.80%,分别比对照提高2.17%,1.67%,2.42%;(3)板栗叶片叶绿素平均总含量为7.91 g/cm2,比对照6.47 g/cm2平均提高22.26%;(4)施用稀土有机复混肥的年均板栗收入为11 790.5元/hm2,比对照7 705.6元/hm2增加经济收入60.73%;(5)除抽枝生长和结果状况外,所试验项目均以1 125 kg/hm2稀土有机复混肥施肥量的各项指标为最佳.试验也表明:栗园土壤施用稀土有机复混肥能明显提高板栗对病害的抵抗力,增强板栗树势,其中以施用1 687.5 kg/hm2稀土有机复混肥施肥量的植株抗病害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京北山区人工刺槐水源涵养林主要养分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北部山区刺槐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为26 301kg/hm2。刺槐林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在叶和枝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顺序相同,均是Ca>N>K>Mg>P;在干中的含量顺序是N>Ca>Mg>K>P;根系中的养分元素除Ca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外,其余的养分元素的含量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而降低。刺槐林生态系统5种养分元素的贮存量为514.90 kg/hm2,其中,乔木层中的养分贮存量占总贮存量的85.5%。若以各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生物层中的贮存量来计,则Ca的贮存量最大,P的最小,不同养分元素贮存量的顺序为Ca>N>K>Mg>P。  相似文献   

11.
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野外试验采取网袋法,系统研究了桉树人工林间作下土壤养分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旨在为维护桉树人工林的长期生产以及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60 d后均比桉树+象草林低,比桉树+山毛豆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低。不同间作模式下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均先固持后释放;P含量变化不同,K、Ca、Mg含量均下降。桉树纯林土壤有机质降低34.8%,而桉树+象草林、桉树+山毛豆林土壤有分别增加147.3%和15.5%;3种林分土壤氮含量分别增加44.6%和2.9%,49.3%和12.8%,466.9%和68.9%。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出桉树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释放动态以及土壤养分关系明显,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分解速率与土壤养分关系紧密,尤其是与土壤总磷含量。土壤总氮、有效氮、总磷和总钾对桉树凋落物叶氮含量和总磷养分释放影响较大,桉树人工林凋落物枝分解中,土壤有机质、总氮、有效磷与凋落物枝氮含量、总磷含量关系密切。间作桉树林促进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种不同间作桉树人工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均呈现快-慢-稍快模式,N元素质量分数属于富集-释放模式,P元素先下降后上升,除桉树+山毛豆枝凋落物外,属于释放-富集模式;K、Ca、Mg的质量分数随着分解过程一直下降,属于淋溶-释放模式,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是MgCaKNP,凋落物枝养分释放速率是MgKCaNP;桉树+象草人工林凋落物叶和枝均是MgKCaNP;桉树+山毛豆人工林凋落物叶是MgKCaNP,凋落物枝则是KMgCaPN,凋落物叶和枝中养分含量的释放尤其受土壤总氮和速效磷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闽南地区桉树人工林混交造林模式,2010年在福建省安溪白赖国有林场开展了桉树福建柏混交(混交比例为2桉∶8福建柏)造林试验,并与桉树纯林、福建柏纯林对比。5 a的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桉树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桉树纯林,增益可达39.2%、16.1%、109.5%以上;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分别比纯林减少了25.9%、10.7%、46.8%,但树高生长也超过速丰林标准的14.7%。说明桉树与福建柏混交存在着生长相互促进作用,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桉树新型肥料品种施肥肥效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桉树施用几种新型肥料品种的试验表明:桉树施肥肥效明显,施用几种新型肥料对桉树生长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施用标准配方肥1效果最佳,芬兰进口复合肥效果稍次.不同品种的肥料对桉树前期生长量的肥效差别主要受肥料总养分含量、N、P、K百分含量及养分的合理配比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郁闭后杨树林下养鸡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郁闭后杨树林下养鸡对林木生长、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郁闭后的杨树林下套养本地鸡种2年后,杨树胸径、树高和蓄积分别比对照提高6.8%、7.1%和20.6%,6年生杨树蓄积增加14.2 m3/hm2。不同土层土壤的各主要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速效N的含量提高最大,上土层提高186.3%,中土层提高296.5%;其次是上土层的速效P含量提高了50.5%;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K含量均提高11.5%~26.3%不等。在不计林木增产收入、不支付地租的前提下,年均利润达22 237.5元/hm2,纯养殖投资回报率为25.8%;支付1 500元/(hm2.年)的地租成本后,还有20 737.5元/hm2的年均利润,套养2年的总利润为41 475元/hm2。因此,在郁闭的杨树林下养鸡是一种很好的"林禽"模式,适合在洞庭湖区郁闭后杨树林下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杨树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汉平原进行了杨树人工林平衡施肥试验、示范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平衡施肥能明显促进杨树生长,不同施肥配方间,以N150P50K100施用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其材积增幅达到了83.1%,示范林平均净增收达6177.00元/h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6.
梁科 《绿色科技》2023,(11):122-126+131
为探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措施对桉树生长量影响的差异,为今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桉树种植中提供参考。试验地选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博白林场射广分场射广工区4林班4.1小班内进行,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立地条件相一致的地块,根据3种不同的施肥措施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A、B、C组,其中A组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措施,B组采用常规施肥措施,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施肥措施,3个处理,3次重复,并对各试验地桉树进行4次树高、胸径等相关指标调查。结果表明:根据A、B、C三组的平均单株材积换算成每667 m2蓄积量,其中A组比B组的每667 m2蓄积量增加12.2%,比不施肥的C组增加39.4%。可见与常规的施肥措施相比,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桉树的蓄积量,提高桉树生产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桉树与南洋楹的纯林和混交林的种植,生长及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Be  DS  崔洁萍 《桉树科技》2000,(2):52-60
由于土壤中有效 N 的水平低及施用 N 的成本高且有时是难以实施的,故柳桉的生产率受到限制。因而,我们考虑种植混交品种,在种植混交品种南洋楹时,N 可得到增加在夏威夷岛湿润的 Hamakua 海岸按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5种处理的桉树和南洋楹的混交比较,且有纯南洋楹、纯桉树的定期施 N 的对比。在混交林分中,桉树生长量随着南洋楹的总量从11%上升到66%,含有34%或更多南洋楹的桉树林分的高和胸径的生长与施肥的纯桉林相等或更大些。10年生的混交林每公顷总地面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材积至少和施了肥的纯林的产量相等。南洋楹为50%和66%的混交林的总生物量比施肥的纯桉林分别大30%和46%,比纯楹林分别大10%和24%。在这两者的混交林中,单是桉树的产量就至少相当于施肥的纯桉林分的产量。此外,在所有的混交林分中,当生长量达到顶点后,其每年平均增长量的下降要比施肥的纯桉林慢得多。混交林显著的好处相对于桉树和楹树的纯林是有增无减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林地调查和室内分析化验,结果表明广西钦州市桉树二代萌芽林林地土壤酸性、有机质、全N、水解N、全K、速效K含量均降低;土壤磷素含量降低,全P含量为0.28~0.38g.kg-1、有效P含量为0.3~1.1mg.kg-1;Cu、B的含量也降低,且B含量偏低,仅为0.01~0.03 mg.kg-1。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分别以普通HA桉树肥、桉树专用肥、鸡粪+普通复合肥和钦州市林科所桉树配方复混肥4种肥料进行施肥对比试验,寻找最佳施肥方式。试验表明:尾巨桉施肥肥效明显,施用几种肥料对桉树二代萌芽林生长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种类的肥料对桉树二代萌芽林前期生长量的肥效差别主要受肥料总养分含量、N、P、K百分含量及养分的合理配比影响。不同处理萌芽林分间的保留株数、树高、胸径、材积及蓄积均达极显著水平,钦州市林科所桉树配方复混肥较适合当地桉树二代萌芽林林木生长,3年生单株材积及蓄积量分别达到0.076 m3.株-1、105.396 m3.hm-2。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桉树经营措施一般只追肥到2-3a,本文对桉树4年生左右的近熟林追肥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追肥8个月后的结果表明追肥林比对照平均提高产量1.42m3/667m2,可实现纯利润278.02元/667m2;近熟期的追肥对不同的品种的增产效果不同,其中LH1增产1.78m3/667m2,U6增产1.50m3/667m2,W5增产0.96m3/667m2。追肥的增产效果说明,对近熟林追施肥是挖掘桉树速生潜力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主要树种人工林生产力现状及潜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业科学研究》2001,14(6):657-667
在对我国桉树、落叶松及樟子松主要栽培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有关地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样地测定资料,以气候生产力为指标,比较评价了广东和海南桉树人工林、广西桉树人工丰产林和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落叶松、樟子松人工林现实生产力.结果表明,广东粤西、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分别是当地气候生产力的22.81%和41.08%;广西速丰林平均达73.78%.落叶松、樟子松分别达当地气候生产力的25.70%~41.68%和28.45%~51.55%.以典型局、场或丰产林项目为基础,对各研究树种人工林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在现有技术与经济条件下,桉树人工速丰林应达到气候生产力的80.00%以上;落叶松在≥14指数、樟子松在≥12指数立地上的生产力应分别达气候生产力的70%和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