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国家严格保护耕地的大环境以及乌昌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压力下,乌昌经济区的耕地供给与需求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我们应该及时抓住乌昌经济一体化的机会调整耕地布局和完善耕地保护机制,使之既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能对现有耕地实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
李江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42-19045,19205
以耕地保护为目标层;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层;耕地数量变化、人均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人均粮食保障系数、单位机械动力投入量等为指标层,构建了一套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将1996-2007年乌昌经济区的耕地面积、粮食产出、经济发展等数据标准化后,建立了乌昌经济区耕地集约利用总体评价模型,从综合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可持续发展3方面分析了乌昌经济区耕地保护政策的总体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乌昌经济区的耕地保护实施效果总体来说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在2000-2003年存在一定的波动性,2004年至今处于稳步上升阶段,2007年为最大值0.779,1996年为最小值0.242,1996-2007年的平均得分为0.454;耕地保护工作从最早的严格控制耕地数量,然后关注耕地质量,再逐步过渡到耕地可持续利用上来。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乌昌地区)为研究区,提取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研究区的遥感影像,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当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乌昌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裸地、草地为主,其中裸地主要分布在乌昌地区东北部,草地主要分布在乌昌地区西南部;海拔对乌昌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有所影响,耕地分布在海拔低于1 800 m的区域,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 800~2 600 m的区域,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98~1 000 m的区域;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作用下,乌昌地区的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城市面积持续增加;而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政策的驱动,林地面积持续增加。故未来乌昌地区应注意保护草地,使其充分发挥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蚌埠市耕地保护现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耕地保护的问题。针对耕地保护现状与问题,提出蚌埠市耕地保护的目标。最后,对蚌埠市如何实现耕地保护目标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压力的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全国九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通过总结归纳前人有关耕地压力的研究成果,运用蔡运龙教授提出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成都平原经济区从2006年到2016年的耕地压力指数进行测算,最终发现成都平原经济区近11年的耕地压力指数总体大于1,但是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表明耕地压力有所缓解。在研究区域内,有5个地区的平均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成都市的耕地压力最大,德阳市的耕地压力最小。最后,从各个地区的具体实际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耕地利用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萍 《农业与技术》2005,25(4):11-14
贫困山区的耕地保护与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密切相关.又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保护好现有耕地,实现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才能保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实现贫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又必须以耕地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为前提。为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河南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分析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河南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提高耕地保护力度,加强对排污治污企业的监督,提高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经济,加快工业化速度,就不得不占用相当数量的耕地。近年来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讨论。本文从土地规划在保护耕地和发展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在分析当前土地规划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过协调土地规划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来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9.
出志海 《乡村科技》2023,(21):137-140
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当前我国耕地资源总体保护有力有效,土地整治项目也稳步推进,但耕地资源保护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缓解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化解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平衡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完善激励政策和机制、加强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实施差别化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进行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等对策,旨在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耕地质量、生态的测度等受多种限制性因素影响,致使当前“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在实施过程中仍以数量管控为主,这与新时期粮食安全和低碳社会存在脱节,亟需建设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体系。本文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观点,结合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新要求,梳理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下耕地保护现状和现实困境,探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路径。研究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耕地保护需要兼顾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粮食安全与碳减排双重目标。然而,现阶段耕地依然存在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耕地碳排放持续增加、保护耕地与保护生态难协调等问题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从“本体角度、拓扑关系、科技助保”三个方面探索耕地保护转型路径,即转变耕地本体内涵,从现状耕地向可耕地内涵转变;从严格保护耕地向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的数量、强度和生态转变;将科技创新应用于耕地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耕地生产绿色高效。因此,建议依据可耕地宜耕性高低合理布局农作物及作物结构,利用土地整治提升耕地生态以降低碳排放;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总量,确保优质耕地不减少,进一步提升农业高精尖技术实现耕地绿色增产;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科研工作者和农户自下而上自愿进行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科技奖励分析我国水稻科研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并分析了2000要2012 年我国水稻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情况及产出的部分重大成果。结 果表明,水稻成果获奖数在经历波浪式变化后进入平稳增长期;水稻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创新领域获奖最多;农 业高校、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水稻科研体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等水 稻生产大省产出的水稻科研成果较多。针对我国水稻科研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培育超级 杂交水稻和绿色超级稻以及加强稻作配套技术研究及稻米精深加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拜城县基本农田的相关状况,通过计算、处理、分析,汇总统计出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面积,核实基本农田分布及用途变化情况,为拜城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运用苍穹软件,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实地调研、结合计算,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拜城县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情况.[结果]此次基本农田上图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34×104 hm2.[结论]与2002年基本农田保护指标面积6.38×104 hm2相比,减少1.04×104 hm2.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来全球农田保护的知识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把握全球农田保护研究动态与变化规律,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及Citespace辅助软件,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外文学术期刊数据Web of Science中农田保护相关文献从载文量、文献来源、作者分布及引文情况展开分析,从而确定国内外农田保护研究中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等主题与热点。研究表明:国内外农田保护研究文献载文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其变化特征受国内外政策环境及社会认知影响较为明显;从研究文献质量上来看,中国农田保护文献影响因子及H指数较国外农田保护低,因而文献质量相对较差,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文献作者发文分布情况来看,全球农田保护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中国)及北美地区;从农田保护内容上来看,农田生态保护是全球研究热点;从农田保护研究方向来看,全球范围内所涉及领域较为宽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研究方向集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戈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605-3607,3658
以河南省为例,针对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基本农田保护的新技术、新措施,为中原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为中原地区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布局更优化"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杨锦伟  谢丽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71-19673
依据1998~2009年平顶山市耕地面积数据,采用灰色预测和耕地压力指数法,对2010~2020年平顶山市耕地资源数据进行灰色预测和可持续利用度评价。结果显示,2010~2020年耕地资源量保持平衡;平顶山市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位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下限附近;耕地压力较大,耕地资源保护不容乐观。为了实现平顶山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努力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行更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做好耕地资源占补平衡、土地整理、复垦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本农田保护是指质量和数量的双重保护。目前,基本农田仅定量地划定,而无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农用地分等是基于土地的自然特性辅以科学的计算方法并得出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的一项技术。文中以农用地自然质量等作为依据,分析了云南省耕地的质量分布规律,并对基本农田的数量确定和范围划定进行研究。自然质量等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弥补了对耕地的质量评价,有利于实现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张军  高洁纯  孙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52-14053,14056
分析了江西省耕地保护的现状,阐述了当前江西省耕地保护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西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贵州省制定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从数量、质量、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等方面介绍了贵州耕地资源的现状,指出了贵州山区耕地质量较差、坡耕地面积较大及分布范围较广、耕地撂荒严重、优质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从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大耕地执法力度;完善耕地目标保护责任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强化职能部门和群众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加强耕地规划和用途管理制度,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推进耕作层剥离利用步伐;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贵州省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周华波  严金泉  张星星  杨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54-16556
通过比较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指标以及苏州市第2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得出实际数据与指标间存在一定矛盾,分析了矛盾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从3个方面提出化解矛盾的方法,即与外省市建立耕地保护联动机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专项基金,补偿基本农田代保区域的"发展权";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划定基本农田永久保护区,对本地区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农户发放生态补偿费,提高其积极性;全面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存量土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并行,同时促进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