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树华 《花木盆景》2006,(12):50-51
一、成熟前期的明代山石盆景 明代(1368-1644)人继承了宋代人的赏石爱石风习,盆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盆景在民间广为流行,该时期为盆景的成熟前期。明代的山石盆景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期的宋代山石盆景北宋文人地位的提高、文房清雅风习的盛行,大大促进了怪石、山水盆景在宫廷和民间的普及、流行。北宋著名盆景石玩爱好家有欧阳修、苏东坡、米芾和徽宗等。  相似文献   

3.
山石盆景是以各种自然山石为主体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为范本,经过精选和切截、雕凿、拼接等技术加工,在盆盎之中表现悬崖绝壁、险峰丘壑、层峦叠嶂、江河湖海景色的艺术品。山石盆景又被称为山水盆景。广义的山石盆景包括陈设于几案之上的砚山与摆饰于庭园中的小型奇石等。  相似文献   

4.
明代,由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汉族文化的复兴,大大促进了我国花卉园艺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数量众多的花木专著和盆景专论也应运而生。植物盆景进入了它的成熟前期(图1)。由于明代盆景在民间的盛行,文献资料中关于盆景的整姿、观赏法的记载增多,出现了多种与植物盆景相关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进入南宋之后,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经济的发展,文人间的爱石之风比北宋有增无减,并且开始为观赏石类著书立说。南宋著名的盆景石玩爱好家有陆游、范成大、赵希鹄等。这些文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咏石诗文、记石专著、爱石故事以及画石绘画作品,形成独具特色的南宋山石类盆景文化(图4-111)。  相似文献   

6.
明代,由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汉族化的复兴,大大促进了我国花卉园艺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数量众多的花木专和盆景专论也应运而生。植物盆景进入了它的成熟前期(图1)。  相似文献   

7.
李树华 《花木盆景》2023,(11):48-51
<正>树形与形式1.盘干式谢堃《花木小志》记载:“枸杞,余蓄二盆,皆老本虬曲,壮而短之,萧疏枝叶。一盆其色红若朱砂玛瑙,一盆其色黄若澹金蜜蜡,子实离离。”文中的“老本虬曲”为枸杞盆景树干盘曲之意,两盆枸杞盆景为盘干式盆景。枸杞盘干盆景,老干盘曲低矮,结有黄色与红色果实,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又有七里香,叶稍大,其木皆不易长,广人多以最小者制为古树,枝干拳曲作盘盂之玩,有寿数百年者。”说明当时在广东地区,已经开始利用七里香制作盘干盆景。  相似文献   

8.
一、成熟期的清代植物盆景清代(1616~1911),出版了数部重要的花卉园艺巨著,如陈溟子所著的《花镜》(1688)。汪灏根据明代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删补而成的《广群芳谱》(1708)以及吴其浚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与《植物名实图考长编》(1848)等,还出版了近30部花卉园艺著作。同时,南北方出现了多个花卉园艺产地。盆景的植物材料与形式多种多样,技术比明代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李树华 《花木盆景》2006,(11):50-51
北宋文人地位的提高、文房清雅风习的盛行,大大促进了怪石、山水盆景在宫廷和民间的普及、流行。北宋著名盆景石玩爱好家有欧阳修、苏东坡、米芾和徽宗等。  相似文献   

10.
<正>植物盆景名称考略到了清代,盆景成为庭园中必不可少的装饰物。特别是乾隆(1736-1795)和嘉庆(1796—1820)年间,盆景技术得到发展,盆景树种、盆景形式更加多样。清代在继承盆景称谓的基础上,出现了多种新的盆景名称,盆景的含义进入了细分化阶段。1.盆景一词的多义(1)包含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含义的盆景一词清代刘銮在其《五石瓠》中对“盆景”一词定义如下: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的道路,树石、丛林盆景是在单体树木造型、山石造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此,要全面继承和运用树木、山石盆景的基本功与表现手法,并进一步探讨研究一些新的课题。如:选材、造型、树与树的组织,景盆的制作、树与石的组合结构、它们之间主次、疏密、顾盼、藏露等等关系。树与石结合后,树长石不长,它们的比例关系就会失调,或树被石困而长势衰弱,或山石为树根涨破损裂,还有景盆的换土,树石盆景在栽培技艺上的"保型"与"保健"等,都需要有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相似文献   

12.
山石盆景是移天缩地的艺术,以山石为主要材料,在盆盎中表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抒发人们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美好情怀。一、几种主要石种简介能制作山石盆景的石种,其质地、纹理、颜色、形态等都千差万别,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即吸水石和不吸水石。吸水石的优点是容易锯截、好雕凿、吸水性好,有利于植物生  相似文献   

13.
汪彝鼎 《花木盆景》2006,(12):54-55
101.怎样的形态特征称“附石式”山水盆景? 答:附石式在树桩、山水中全可引用,石的比重大可纳为山水盆景之中,如果树桩比重大时归为树桩盆景中。制作附石式山水盆景方法:挑选形态好、质地好、体态适中山石作“盆”,寻找相匹配的树桩。  相似文献   

14.
盆景怡乐     
魏琪 《花卉》2008,(8):41-41
盆景据说始于唐,盛于宋。韩愈曾有盆池诗,咏盆中荷花(见《全唐诗》)。宋人赵希鹄写《怪石癖》,述奇石清供,可算此类盆景之滥觞。元有僧韫上人善作盆景。据周瘦鹃考证,盆景之名始于明代,屠隆作《考槃余事》有文云:“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  相似文献   

15.
唐吉青 《花木盆景》2003,(11):40-41
附石盆景亦称为石附式,就其盆景材料结构而论,除树木之外,山石亦占有重要的构成因素。“附”字在汉语里有另外加上、靠近、从属或依赖等含义。附石盆景是否理解为在树木盆景中另外加上山石、树木与山石相互依靠,二者之间是否具有从属和依赖的关系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三至四种的树石结构,称为附石盆景。  相似文献   

16.
题名:《相容长伴》树种:榕树规格:树高73cm作者:吴松恩(顺德盆协)题名:《天生野趣》树种:山杨桃规格:树高66cm作者:仇伯洪(南海盐步盆协)题名:《古干虫L龙》树种:朴树规格:飘长96cm作者:何应雄(顺德盆协)2006中国(陈村)国际盆景赏石博览会暨首届中国盆景收藏家藏品展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17.
到宋朝(960年-137年),树木、山石盆景的研究、盆景的布局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除山石与植物组“景”外,又分别将树木加以艺术处理,发展形成树木盆景:将石玩组合,“渍以盆水”,发展形成山水盆景。  相似文献   

18.
<正>树石盆景的动势造型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或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称水旱盆景。前面讲来,盆景艺术依据材料,应该分为树木盆景、山石盆景和树石盆景三大类别。树石盆景是树木盆景和山石盆景自然而巧妙融合的构成形式,在作品的近景或中景位置上,应有突出的树、石组合构成的景物。在树石盆景中,虽然也会有以树木为主或以山石为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微型盆景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元 《花卉》2010,(5):29-29
微型盆景以它用盆小巧,构思精细.造型美观.体积小。易搬动等优点,备受广大盆景爱好者的青睐,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一、取材:一般选择枝叶小,根干粗短、奇特、花果艳丽、易造型的材料。常用的有五针松、小叶罗汉松、雀舌黄杨、小石榴、福建茶、雀梅、六月雪等。微型盆景的山石.常用的石种有斧劈石、木化石、英德石、芦管石、浮石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盆景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风格的盆景,但是他们总是相互继承、相互吸收、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历史上,各地的盆景制作者并未刻意打造某种流派或制造不同风格。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到,盆景是缩小的园林.清代《花镜》一书中提到“吴下盆景多仿倪云林山树画意”。著名近代盆景艺术大师周瘦鹃著《盆栽趣味》一书,在制作盆景上反对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