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食用菌》2015,(5)
<正>榆蘑异称金顶蘑、黄金菇、玉皇菇、冻黄蘑、皇蘑、杨柳菌、核桃菌、黄树窝、榆黄蘑等,此野生菌分布吉林等数省市,现已有人工栽培。据《吉林中草药》载,此菌有滋补强壮之效,可治虚弱萎症和痢疾等症。榆蘑含蛋白质(42.12%)、脂肪、铁、锌、硒、维生素E、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成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榆蘑能抑制B  相似文献   

2.
金顶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是野生食用菌。由于生于榆树倒木上,故称榆黄蘑;又由于金色菌盖层叠排列如同皇冠,所以又称玉皇蘑;各地又有榆蘑、黄蘑、金顶侧耳等不同名称。多生于夏季榆树或栎树的枯立木、倒木、伐桩和原木上。金顶蘑生活力强,栽培容易,产量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食用菌。但是由于制成干品有失鲜美,所  相似文献   

3.
金顶蘑又称金顶侧耳、黄金菇、榆黄蘑等,具有色泽艳丽、味道鲜美、香味独特、口感脆嫩等特点。金顶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可段木栽培、床栽或袋栽,福建松溪县以袋栽为主。近年来,福建松溪县有许多菇农利用黑木耳废菌袋(即杂菌污染袋,回收成本为0.3元,袋)栽培金顶蘑,这种栽培方法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顶蘑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的一种木腐菌,又名金顶侧耳。其子实体呈覆瓦状丛生,菌盖基部下凹为喇叭状,边缘平展呈波浪状,许多菌盖层叠簇生在一起,宛如一束金色花朵,色彩绚丽。金顶蘑富含蛋白  相似文献   

5.
榆黄蘑(Pleuroutus citrinopileatus)是黑龙江省著名的野生食菌,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等。其味特鲜,形态美观,色如黄玉,素雅悦目,堪称色、味、形俱擅之佳蔬。榆黄蘑属木生菌,一般生于榆木、间或生于桦木的倒木上。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向南到辽宁、河北一带。由于森林采伐不当,榆黄蘑资源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6.
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金顶蘑、玉皇蘑、榆黄蘑、黄金菇,其子实体质脆,菌肉肥厚,营养丰富味道好,是近年来开发的珍稀食用菌之一。由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一次出菇,其菇渣废料中仍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为了充分利用养  相似文献   

7.
榆黄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华 《食用菌》2008,30(6):45-46
榆黄菇,学名金顶侧耳,又名金顶蘑、玉皇蘑、粗斗黄等。其子实体(菌盖)色彩鲜黄、十分艳丽,形如花朵簇聚,形态高贵典雅(照片)。其营养丰富,细腻脆嫩,昧道鲜美,有清香气味,实为野生食用菌中的上品,鲜食尤佳。  相似文献   

8.
金顶蘑又称榆黄蘑、金顶侧耳、玉皇蘑。其色泽鲜艳,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有特殊的菇香,且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培养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是值得推广与普及的一种菌类蔬菜。一、金顶蘑的生活条件1.温度金顶蘑属于中高温型真菌,菌丝生长温度为7—32℃,适温为23—28℃,菌丝在45℃时连续2小时则死亡,但可耐零下  相似文献   

9.
元蘑(Hohenbuehelia serotina(schrad:Fr,)singer),即亚侧耳,又称冻蘑、冻菌、冬蘑、黄蘑、晚生北风菌、剥茸(日本),属伞菌目、白蘑科、亚侧耳属,是北方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2006年,本所从东北引进菌种,进行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其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条件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元蘑形态特征元蘑子实体丛生或覆瓦状叠生,与平菇既有些近似,又有所区别。菌盖湿时稍粘,扁半球形、扇形或肾形,宽3~12cm,米黄色、灰白色、青灰色、黄绿色或淡褐色,有短绒毛,边缘平滑,表皮易剥离,初期内卷,后平展,老熟反卷;菌肉白色、厚、柔软;菌柄短,侧生,长1~2cm,粗1.5~3cm,柄上被有绒毛,中实,淡黄色,也有无柄;菌褶延生,较密,白色或淡黄色,薄,幅宽,前方窄。元蘑虽然是侧耳,但菌丝生长与平菇、金顶侧耳等有所不同。平菇等侧耳在培养基质中生长时,可以观察到菌丝生长的前端浓密、洁白,边缘整齐;而元蘑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中生长时边缘不整齐。在PDA培养基上,平菇在25℃恒温条件7天可以长满试管斜面,而元蘑在同样培养基和同等培养条件下,则需10天以上才能长满斜面。子实体分化时,平菇是从原基分化开始,...  相似文献   

10.
榆黄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黄菇又名金顶侧耳 ,玉皇磨 ,黄蘑和元蘑 ,是东北地区野生食用菌之中的上品。子实体覆瓦状丛生 ,菌盖基部下凹呈喇叭状 ,边缘平展或波浪状 ,鲜黄色 ,老熟后近白色 ,直径 2~ 13cm ,菌褶白色。菌柄偏生 ,长 1 5~ 11 5cm ,白色 ,常数个或数十个菌柄连生一起。该菌有浓郁香味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可以入药 ,有滋补强壮作用。1 榆黄蘑对环境因子的要求1 1 温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温度 6~ 32℃ ,适温 2 3~ 2 8℃ ,34℃以上生长受抑制 ;出菇温度 16~30℃ ,最适 2 0~ 2 8℃ ,为适宜春栽品种。1 2 湿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时 ,要求培养料含水…  相似文献   

11.
玉黄蘑又名榆黄蘑、金顶侧耳、金顶蘑,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的一种木腐菌,因常见腐生于榆树枯枝上而得名榆黄蘑,群众取其吉祥谐音称为玉黄蘑.其子实体呈覆瓦状丛生,菌盖基部下凹为喇叭状,边缘平展呈波浪状,许多菌盖层叠簇生在一起,宛如一束金色花朵,色彩绚丽.玉黄蘑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营养丰富,口感细嫩鲜美,气味清香.此外,玉黄蘑还可入药,有滋补健身、化痰定喘、平肝健胃、降压减脂等疗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子实体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防病抗病大有益处.玉黄蘑原为长白山区的著名土产,2002年,部分从东北地区返迁山东祖籍的农户,在青岛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办事处南寨社区进行了人工代料驯化栽培试验,获得成功,使远离野生产地的青岛人也享用到了这一美味.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玉米芯(秸)发酵料袋栽榆黄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利 《食用菌》2006,28(3):30-30
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等。是我国东北林区著名野生食用菌。  相似文献   

13.
<正>金顶侧耳又称黄金菇、榆黄蘑、玉皇蘑等,其色泽金黄、味道鲜、香味独特、营养丰富。金顶侧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可床栽或袋栽,通常以袋栽为主。现将南方地区栽培金顶侧耳技术总结如下。1栽培季节及菌株选择金顶侧耳属广温偏高温型菌类,南方可以周年栽培。菌株选择吉林省蛟河市食用菌研究所金顶一号。2培养料配方选择木屑、玉米芯、甘蔗渣作为主料(成本低)。配方:木屑30%,玉米芯30%,甘蔗渣25%,麸皮10%,  相似文献   

14.
金顶蘑对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金顶蘑对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顶蘑液体摇瓶培养菌球提取液连续口服15天,对小白鼠(1.1×10~(-4)ml Culture Liguid/kg。dry)的体液免疫系统和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5.
榆黄磨(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是长白山区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又名金顶蘑、金顶侧耳、玉皇蘑等。榆黄蘑味鲜、形美、色如黄金,是一种可口的美味食品。我国传统的榆黄蘑生产大多是采集野生资源,产量较低。目前,我们采取了人工椴  相似文献   

16.
玉黄蘑又名榆黄蘑、金顶侧耳、金顶蘑,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的一种木腐菌,因常见腐生于榆树枯枝上而  相似文献   

17.
李喜范  王福祥 《食用菌》2008,30(2):42-43
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 atus Singer),别名金顶蘑,民间称其为榆黄蘑或玉皇蘑。在自然条件下,夏秋季丛生于榆、栎等阔叶倒木或立枯木上。是东北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增强肌体免疫功能、降低胆固醇和治疗痢疾等功效。  相似文献   

18.
元蘑(Hohenbuehelia sertina)又称冻蘑、冬蘑,是东北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在野生条件下呈覆瓦状,叠生在榆树、椴树、桦树等阔叶树上,菌盖呈半球型或扇型,表面黄绿色,湿度大时有粘液,靠近基部有短绒毛,边缘平滑,菌肉白色,菌褶稍密,白色至浅黄色,菌柄侧生,很短或无。  相似文献   

19.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黄金菇、金顶侧耳,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是一种珍稀的药用菌。目前,榆黄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方面,传统的栽培料多  相似文献   

20.
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笔者引种后在当地栽培试验成功。该种菌盏金黄色,色彩艳丽、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同时适应性极广,抗逆性强,生物转化率高,属高温型菌株,适宜于淡季生产,经济效益好。现将适宜我地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