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进行了斜纹夜蛾性诱剂和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成虫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诱杀斜纹夜蛾效果来看,以放置宁波斜纹夜蛾性诱剂和UMT-B诱捕器诱蛾效果最好;从放置斜纹夜蛾性诱剂诱芯的个数来看,则以UMT-B诱捕器放置诱芯3枚的效果最好,其次是2枚、1枚。  相似文献   

2.
通过进行性诱剂和诱捕器诱杀害虫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诱捕器的诱虫效果来看,不管是单放还是混放性诱剂均以用UMT-B诱捕器的诱蛾量较多.从性诱剂诱芯的诱虫效果来看,不管是用UMT-B诱捕器还是可乐瓶诱捕器,单放甜菜夜蛾性诱剂诱蛾量较多.从诱蛾持效期来看,中科院甜菜夜蛾诱芯诱蛾持效期较长,达30 d左右.  相似文献   

3.
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杀成虫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斜纹夜蛾性诱剂和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成虫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诱杀斜纹夜蛾效果来看,以放置宁波斜纹夜蛾性诱剂和UMT-B诱捕器诱蛾效果最好;从放置斜纹夜蛾性诱剂诱芯的个数来看,则以UMT-B诱捕器放置诱芯3枚的效果最好,其次是2枚、1枚.  相似文献   

4.
性诱剂和诱捕器诱杀害虫效果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进行性诱剂和诱捕器诱杀害虫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诱捕器的诱虫效果来看,不管是单放还是混放性诱剂均以用UMT—B诱捕器的诱蛾量较多。从性诱剂诱芯的诱虫效果来看.不管是用UMT—B诱捕器还是可乐瓶诱捕器,单放甜菜夜蛾性诱剂诱蛾量较多。从诱蛾持效期来看,中科院甜菜夜蛾诱芯诱蛾持效期较长,达30 d左右。  相似文献   

5.
李江峰 《蔬菜》2014,(4):4-5
以水盆诱捕器和粘胶板诱捕器为试验材料,研究两种不同诱捕器对棉铃虫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性诱剂水盆诱捕器的平均诱蛾量是船形粘胶板诱捕器的6倍,且差异极显著;水盆诱捕器单器单日最大诱蛾量是船形粘胶板诱捕器的4.3倍,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证明水盆诱捕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是云南腾冲县蔬菜生产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应用宁波钮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和诱捕器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上,诱捕斜纹夜蛾效果极为显著,每个诱捕器平均日诱蛾量为76只,最高日诱蛾量达378头。正确掌握斜纹夜蛾性诱剂和诱捕器的使用方法,才能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腾冲县斜纹夜蛾的发生期为3~11月,在此阶段应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7.
2011年夏,在通海县与澄江县开展了不同性诱剂对小菜蛾的诱杀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个点的结果一致,不同性诱剂对小菜蛾的诱杀效果差异显著。澄江县在试验期以诱芯D的平均日诱蛾效果最高,诱蛾量11.3头/d,极显著高于诱芯A、B、C,诱芯A、B、C日平均诱蛾量分别为5.7头/d、4.1头/d、3头/d;通海县在试验期仍以诱芯D的平均日诱蛾效果最高,诱蛾量7.6头/d,极显著高于诱芯A、B、C,诱芯A、B、C日平均诱蛾量分别为4.9头/d、2.4头/d、2.9头/d,两个点4种诱芯在最高单日诱蛾量方面亦然;在不同时间段内,4种小菜蛾性诱剂产品的诱捕性能表现亦各异,其中在1~15d内,两个点都是诱芯D的平均诱蛾量最高,诱芯B和诱芯C平均诱蛾量相近,诱芯A居于诱芯D与诱芯B、C之中;但两个点都表现为10d后4种诱芯诱蛾量都明显下降,在16~30d内,两个点诱捕量为诱芯D>诱芯A>诱芯C>诱芯B;通海在31~50d内4种诱芯诱捕量仍为诱芯D>诱芯A>诱芯C>诱芯B;4种性诱剂的田间持续期亦有所差异,两个点都表现为以诱芯A、D的持续期最长,诱芯C次之,诱芯B最短。  相似文献   

8.
性诱剂诱杀液对梨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6种用于性诱剂诱捕器的诱杀液在桃园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以糖醋液+0.5%洗衣粉的诱捕效果最好,平均单日诱蛾数为23.58头/诱捕器;苹果汁液和梨果汁液处理的诱捕器诱蛾数基本相等,平均单日诱蛾数分别是15.58和15.50头/诱捕器;桃梢汁液处理的诱捕器诱蛾效果好于常规洗衣粉液诱捕器,平均单日诱蛾数13.0头/诱捕器;桃果汁液处理的诱捕器诱蛾效果最差,低于常规洗衣粉液诱捕器,平均单日诱蛾数为9.0头/诱捕器。表明改进的诱杀液可大幅提高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9.
性诱剂防治梨树苹果蠹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试验比较,明确了塑料杯丙二醇式苹果蠹蛾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比罐头瓶水式诱捕器的诱蛾量高近2倍。采用性诱捕器诱杀雄蛾与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可将库尔勒香梨的苹果蠹蛾虫果率控制在0.84%以下,其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用化学农药的防治处理。利用性诱剂测报苹果蠹蛾发生期,可有效地指导喷药适期。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2008 ̄2009年在桂林市六县一区应用性诱剂开展了防治荔浦芋斜纹夜蛾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性诱剂对斜纹夜蛾雄蛾有明显的诱捕效果,在全州和荔浦2个示范区,单个诱捕器平均每日诱蛾量分别为27.3头、48.0头。通过诱捕斜纹夜蛾雄蛾,能显著减少斜纹夜蛾在田间的产卵量和幼虫发生数量,全州和恭城2个示范区产卵量分别减少77.8%和82.40%,幼虫发生数量分别减少90.8%和93.09%;同时能使荔浦芋叶片受害率减轻42.4%。应用性诱剂防治荔浦芋斜纹夜蛾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性诱剂[1]进行虫情测报,与使用虫情测报灯相比,具有诱蛾始见早、峰型明显,不受气候、周边灯光干扰等特点,通过几年多点的示范比较,上海地区应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甜菜夜蛾专用测报诱芯,使用最简便、稳定、有效,特别是在上海地区梅雨季节,最能客观地反映虫情消长的真实发生动态,是改进、革新该虫测报技术的首选诱源。  相似文献   

12.
景宁县茭白大螟性诱剂应用于测报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景宁县茭白大螟的发生情况及应用性诱剂进行测报研究,结果表明:大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其诱蛾量与测报灯的诱蛾效果相当或略高,且诱蛾量受环境影响较小;诱测结果能够反映出大螟在1年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可在实际测报中应用。性诱、灯诱、田间虫量剥查结合,将明显提高茭白大螟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设施吊袋栽培刺孔形状、刺孔口径、刺孔深度、环境湿度、环境温度、遮阳度、二氧化碳浓度、吊袋离地高度、吊袋间距等技术参数的探究,确定适宜的刺孔形状为"O"字形或"1"字形,刺孔口径为0.5 cm,刺孔深度为0.8 cm~1.2 cm,催芽环境湿度为85%~90%,耳片生长环境温度为20℃~25℃,环境遮阳度为85%,环境二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300 mg·m-3,底层吊袋离地高度为30 cm,每串吊袋间距为20 cm。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在北方6个地区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法研究了蔬菜田甜菜夜蛾的种群变化动态,同时调查其幼虫为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甜菜夜蛾的发生期长短、高峰日及高峰日蛾量等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河南洛阳地区于9月7日达到蛾量高峰,单个诱捕器内蛾量最高达到230.3头,高于天津宝坻(152.3头)、北京昌平(42.7头)和河北张家口(10.67头),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未诱集到该成虫。田间幼虫的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河南洛阳在高峰期百株虫量(414头)远高于天津宝坻、北京昌平和河北张家口(41.2头、21头和2头)3个地区,表明在所调查的地区内,从南到北随着纬度增加,甜菜夜蛾成、幼虫的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逐渐降低。最后,初步分析了甜菜夜蛾在不同地区发生为害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了有效防控洞庭湖区秋延后大棚避雨与保温栽培辣椒的烟粉虱,探究新的减药增效防控技术, 采用6种不同组合防治措施:黄板+性诱剂、黄板+性诱剂+噻虫嗪、黄板+吡虫啉、黄板+性诱剂+异丙 威、黄板+性诱剂+噻虫嗪+异丙威、黄板+吡虫啉+异丙威等,比较分析其对辣椒烟粉虱的田间防治 效果。结果表明:6种防治措施对烟粉虱防治均有一定效果;从虫口减退率分析,药后7 d,黄板+性 诱剂+噻虫嗪处理达到最大值(90.8%),药后14 d降至77.9%;药后1 d,黄板+性诱剂+异丙威处理达 到最大值(97.6%),虫口数量大幅下降,药后14 d 仍维持在74.1%;从校正防效持久性分析,黄板+性 诱剂+噻虫嗪和黄板+性诱剂+噻虫嗪+异丙威的防效较好,在药后14 d仍保持在89.2%以上;从产量分 析,黄板+性诱剂+噻虫嗪的产量最高。本着减量增效的原则,黄板+性诱剂+噻虫嗪防控技术为洞庭 湖区辣椒秋延后避雨与保温栽培烟粉虱防控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6.
对性诱剂、昆虫物理诱黏剂、橘小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橘大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瓜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5种实蝇诱剂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集橘小实蝇的数量显著多于其余4种诱剂,物理诱黏剂、3种实蝇食诱剂均可同时诱集橘小实蝇、南瓜实蝇和瓜实蝇,诱虫量以瓜实蝇食诱剂和物理诱黏剂最好。性诱剂、诱黏剂和食诱剂各具特点、互有长短,生产应用中可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性诱剂对小菜蛾种群的迷向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迷向指标,评价了不同成虫密度、不同诱捕器数量对小菜蛾种群的迷向作用。结果表明,自设置性诱剂后的前6d,对小菜蛾成虫的迷向不断增强,10~18d后形成迷向高峰,18d后显著下降。在小菜蛾不同成虫密度下,随着田间菜蛾密度的增加,迷向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田间蛾密度为4515~6000头/hm2时,迷向作用最强;同时性诱剂可有效地减少小菜蛾的田间落卵量,对小菜蛾种群的迷向作用105个/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三种茶树害虫性诱剂防治茶树虫害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华 《现代园艺》2012,(22):144-145
应用茶尺蠖、茶毛虫、茶细蛾3种茶树害虫的性诱剂诱捕茶树植株上的成虫,经实验观察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除茶尺蠖性诱剂外,其它2种性诱剂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更高效的甜菜夜蛾性诱剂用于田间防治,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援助下,在已选定的高效性诱剂组分中添加增效活性组分,通过田间实际应用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科学的添加组分和合理配比能增加诱蛾效果,增效4.5%~35.8%,如果添加组分的配比不合理,反而会使诱捕效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南瓜叶大、透气性差,设施栽培湿度大,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适宜采用节点式渗灌方式来浇水,但渗灌管的合理埋设深度和渗灌管管间距离尚无相关参考数据。本文以引进的3个南瓜新品种贝栗二号(绿皮黄瓤)、新红桔(红皮黄瓤)、黑帝(黑绿皮黄瓤)为试材,以甜栗南瓜为对照,管道埋没的深度设置为10、20、30 cm和传统的滴管方式(CK),分析了不同渗灌深度对南瓜栽培的影响;采用单垄单株栽培,地膜覆盖,留单蔓,进行立架栽培,吊蔓;其余管理按常规生产进行。结果发现,南瓜的根系一般在10~30 cm,因此深度设置为30 cm对于南瓜新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是比较适宜的。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性状分析,筛选出适合本地区设施种植的南瓜品种为黑帝,其节间距大,口感甜,品质好,产量较高,病虫害少,适合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