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荸荠新品种桂蹄2号与芳林荸荠种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荸荠新品种桂蹄2号和传统主栽品种芳林荸荠进行种植比较,结果显示,2个品种的植株生长期和外部生长特性基本一致,特征差异主要在花穗、产量和大果率3个方面.桂蹄2号的叶状花茎比芳林荸荠多且花穗长度相对较长,花穗平均长度为39.8 mm,最长花穗达58.4 mm;桂蹄2号产量为3208 kg/667 m2,大果率71.1%,与芳林荸荠相比均有大幅提高.桂蹄2号是一个产量高、商品价值率高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荸荠是广西贺州市传统栽培的水生蔬菜。选用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育成荸荠新品种桂蹄2号进行试种示范和大面积推广,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农艺性状稳定,抗病性较强,产量高、大果率高、耐储存、商品性好,非常适合在我区及桂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桂蹄4 号是以桂蹄2 号为材料,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的优良变异单株筛选培育而成的早中熟荸荠新品种。生育期130~140 d(天);植株生长势强,球茎横椭球形、脐部微平,皮褐白色,淀粉含量47.0 mg · g-1,可溶性糖含量7.95%,口感脆甜、少渣,品质好;平均单球质量26.2 g,每667 m2 产量2 200 kg 左右,田间对秆枯病的抗性与对照桂蹄2 号相当,适宜广西及其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桂蹄3号是以广东番禺地方荸荠品种为材料,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的优良变异单株筛选培育而成的荸荠新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5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叶状茎深绿色,株高90~110 cm,匍匐茎4~7条;球茎横椭球形、厚圆,脐平或微凸,皮深红褐色,纵径4.5~4.8 cm,横径4.1~4.3 cm,平均单球质量31.7...  相似文献   

5.
荸荠新品种桂蹄2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蹄2号是以广州番禺地方荸荠品种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变异群体中筛选优良变异单株,采用组培技术培育而成的荸荠新品种。以组培苗作为生产种苗,4月中下旬~5月初育苗,育苗期25~30 d(天),大田繁苗期约50 d(天),繁殖系数可达20倍|大田生育期约140 d(天),株高95~105 cm,球茎扁圆形,脐微凹,横径3.5~5.5 cm,纵径2.5~3.0 cm,平均单球茎质量26 g,最大可达50 g,芽粗,皮稍厚,深红色,较耐贮运,每667 m2球茎产量2 500~3 500 kg,适宜在广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以桂蹄1号荸荠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移栽期对荸荠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荸荠移栽越早,生长越快,8月移栽对荸荠生长和产量形成较为不利,荸荠球茎产量形成的最佳移栽期为7月下旬。  相似文献   

7.
桂糖29号(原编号桂糖02-761)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崖城94-46×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萌芽好,分蘖力强,植株较直立紧凑,中茎,有效茎数多,早熟高糖,丰产,宿根性特强。广西区试试验结果,平均蔗茎产量95.7t/hm2,比CK2(ROC16)增产12.1%,与CK1(ROC22)相近,其中,宿根蔗产蔗量94.0t/hm^2,比CK1和CK2增产10.5%和19.4%;平均蔗糖分15.62%,比CK1和CK2高0.60和0.64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5.0t/hm^2,比CK1和CK2增产4.2%和17.2%。该品种适应性广,抗寒性明显优于ROC22。该品种于2010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桂糖29号。  相似文献   

8.
黄岩地区几个常栽荸荠品种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可可 《长江蔬菜》2013,(18):130-132
对桂林荸荠、安徽荸荠、本地荸荠3个荸荠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商品性、品质、产量、产值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安徽荸荠与本地荸荠在植物学特性方面具高度相似性,但安徽荸荠经济性状方面较优;桂林荸荠肉质细嫩,化渣爽口,是优质的水果型品种,而安徽荸荠产量高、球茎大、糖度高、耐贮运,农户应根据当地市场的消费需求与习惯,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和种植比例。  相似文献   

9.
桂糖33号(原编号桂糖02-770)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桂糖69-156×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中熟、高糖、丰产、易剥叶等优良特性。2008—2009年广西区试结果显示,平均蔗茎产量114.83 t/hm2,分别比对照种CK1(ROC22)和CK2(ROC16)增产13.01%和22.90%,平均含糖量为15.81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9.64%和17.02%。其中,新植蔗产蔗量为118.92 t/hm2,分别比CK1和CK2增产16.47%和26.19%;平均含糖量为16.42 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14.58%和21.63%。该品种适应性广,蔗茎粗大且生长均匀,增产幅度大。该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桂糖33号。  相似文献   

10.
桂蹄4号是以桂蹄2号为材料,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的优良变异单株筛选培育而成的早中熟荸荠新品种。生育期130~140d(天);植株生长势强,球茎横椭球形、脐部微平,皮褐白色,淀粉含量47.0mg·g~(-1),可溶性糖含量7.95%,口感脆甜、少渣,品质好;平均单球质量26.2g,每667m~2产量2?200kg左右,田间对秆枯病的抗性与对照桂蹄2号相当,适宜广西及其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台荠1号是从店头荸荠组培苗变异株中选育出来的荸荠新品种。株型适中,生长旺盛,分株强度较强;球茎数142.6个·m~(-2),平均单个球茎质量27.31 g,平均产量可达2 531.3 kg·(667 m~2)~(-1),且年份之间产量稳定;生育期150~160 d(天),晚熟,最佳采收期为12月20日至翌年1月底。品质优良,口感甘甜爽口、肉质脆嫩、少渣,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对荸荠秆枯病、荸荠枯萎病表现中抗,适宜在浙江省及周边省份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高美萍 《长江蔬菜》2013,(18):133-135
以广西农科院生物所选育的荸荠组培苗桂蹄2号为材料,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与传统固体组培进行快繁培养,对比研究两种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TIBs系统可使荸荠组织培养一代增殖40倍以上,远远高于传统方法,且培养出的植株分蘖多,叶状茎粗,生根少,长势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甜脆1号盛花初期打顶和不打顶处理,以之豇28-2为对照,对甜脆1号的抗病、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甜脆1号具有抗病性强、高产、质优的特点,打顶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豇豆的产量和产值,但对品质和抗病性影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常辣1号是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的地方品种瓦尔岗七星椒的自然变异株中,通过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加工型中晚熟辣椒品种。株高80~85 cm,株幅35~40 cm,叶片披针形,绿色,花梗和果实直立,簇生,花冠白色;青果呈绿色,成熟后呈红色,短角形,果面稍带皱缩,果沟浅,先端较尖,果长4~5 cm,果横径1.1~1.4 cm,单果质量2~3 g,果肉薄,辣味强;抗病、丰产,667 m2产量高达1 364.7 kg,播种至始收120 d左右;以加工用为主,适宜于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重庆、广西等嗜辣地区作为春夏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以紫花苏芡为母本、紫花刺芡为父本杂交,通过单株连续自交系统选育姑苏芡1号芡实新品种。该品种早熟,特性类似紫花苏芡,籽粒红褐色,667 m2鲜米产量90 kg左右,比紫花刺芡增产68.3%,适合春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