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引进的6个玉米品种从植物学性状、生育期、经济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筛选出了抗旱、高产、节水玉米品种先玉335,建议在宁夏中部扬黄灌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灰色局势决策在玉米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供试的16个玉米品种的生物学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穗2009、掖单19、武禾1号等产量、综合性状和加权灰色关联度排序基本吻合。试验说明这些品种适合在宁夏扬黄灌区种植,可以作为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栽培的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52-53
对中宁县扬黄灌区常种的西蒙6号等5个品种进行田间对照试验,观测玉米品种生长状况并记录,测定产量,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最适合在扬黄灌区种植的玉米高产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西蒙6号、大丰30、先玉335和利民33等4个品种均适合在扬黄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38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38个参试青贮玉米品种中筛选出适于在青岛地区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设计,对38个来自不同生态区常用青贮玉米品种成熟期的株高、穗位高、鲜重、干重、干物率、叶片数、株型、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9个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同时用聚类分析法将38个供试品种分成5个类群并分析总结每一类群的主要特性,以期为青贮玉米品种的筛选、推广和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38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叶片数多为13片叶,株型主要为紧凑型和半紧凑型,株高最高的为先玉1225(317.1 cm),穗位高最高的为新饲玉12号(154.2 cm),华美1号的株高和穗位高均最低,分别为239.1和69.8 cm;参试青贮玉米的平均干物质率为25%。在品质方面,NDF含量为54.67%~89.00%,ADF含量为31.33%~62.00%。通过系统聚类分析获得5个类群,其中第5类群中所包含的新单61、沈农H5065、先玉335、新玉31号、农华101、饲玉1号、农研青贮2号和祥玉9号八个青贮玉米品种株高与穗位高适宜,且NDF和ADF含量较低。[结论]进一步对这9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分析发现,农华101和新玉31号品种在青岛地区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适宜阿勒泰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2013年在阿勒泰地区挑选5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品比试验,比较各品种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天数为113~134 d,除新饲玉12号生育天数为134 d、新贵1号生育天数为125 d外,其余3个品种生育天数相差不大;参试玉米品种株高从高到低依次为新饲玉12号、隆牧1号、新贵1号、新青1号、SC704;参试玉米品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新饲玉12号、隆牧1号、新贵1号、新青1号、SC704;新饲玉12号、隆牧1号以及新贵1号产量均在100 500 kg/hm~2以上。[结论]隆牧1号品种适应性较强,产量较高,表现较好,适宜在阿勒泰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选择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常用管理模式,与常规大水冲施管理模式大田进行对比试验,探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对3个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生育时期、主要性状、鲜植株产量、籽粒产量、鲜秸秆产量和茎叶全氮含量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比常规大水冲施3个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生育期平均延长9.6 d,显著增加株高、千粒重,显著降低出籽率和穗粒数,平均鲜植株产量、籽粒产量、鲜秸秆产量分别增加2.62%、1.1%和10.77%;籽粒产量最高的是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郑单958,饲用产量最高的是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先玉688,2种管理模式下籽粒产量排序相同均是郑单958沃玉964先玉688,乳熟期鲜植株产量先玉688郑单958沃玉964;2种管理模式叶子和茎秆相应部位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3个生育期叶子的全氮含量显著高于茎秆,呈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品种卫农998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新品种卫农998是以LWQ为母本、宁121为父本选育的高产优质长穗粮饲兼用品种.在2017年宁夏联合体引(扬)黄灌区中晚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卫农998平均折合产量为15697.5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50%.在2018年宁夏联合体引(扬)黄灌区中晚熟玉米品种生产试验中,卫农998平均折合产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6个玉米品种在产量、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间的差异.[方法]以专用青贮玉米新饲玉10号、11号、17号和粮饲兼用玉米新饲玉13号、18号及SC704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新疆阿拉尔和焉耆2个地区以不同密度种植,在阿拉尔以饲用进行正复播,在焉耆以收获籽实进行正播.[结果]阿拉尔种植的玉米中新饲玉11号的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5个品种(P<0.01);新饲玉13号和18号的生物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4个品种(P<0.01);经济效益以新饲玉13号和18号较高.焉耆种植的玉米中新饲玉13号的籽实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18号(P<0.01);秸秆产量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以新饲玉13号和18号较高.[结论]通过2个地区6个玉米品种的综合比较表明,以新饲玉13号和18号作为饲用或籽实品种较好,新饲玉11号作为饲用品种次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宁夏扬黄灌区滴灌玉米干播湿出技术。[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干播湿出、滴灌对玉米出苗率、耗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干播湿出可提高玉米的出苗率3.85%,干播湿出、滴灌减少玉米灌水量,可节水5 610 m3/hm2;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与其他灌溉模式相比无差异。[结论]干播湿出技术具有节水和提高出苗的作用,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震宇  王友德  陈树宾  王婷  郭斌  桑志勤  李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63-19964,19991
[目的]筛选适宜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熟期适中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方法]通过12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并对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室内考种和田间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具有明显差别;川单14株高、穗位高均最高;2个密度条件下MC716产量均最高,较对照分别增产5.56%和16.62%,综合抗病性强,果穗外观品质优。[结论]MC716、先玉335、浚单20、沈单16、DH6053、Mc103、吉单261品种可以作为新疆石河子地区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适宜鄂东南黄冈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对7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品比引种试验,比较其生物产量、农艺性状。[结果]不同品种间生物产量和农艺性均存在显著差异,豫青贮23在产量和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优良,适宜作为青贮玉米品种在黄冈地区推广种植。[结论]该试验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发展农区种草养畜筛选适宜的青贮饲用玉米品种,并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梅州烟区烤烟新品种(系)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在梅州烟区适宜种植的烤烟新品种(系)。[方法]采用当地栽培方式,测定8个不同烤烟品种的农艺性状、抗病性、化学成分、经济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HY01与HY02的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例高于对照云烟87。HY02抗病性在引进品种中最好。HY01、HY02的化学成分平衡性与工业评吸最好。[结论]在引进的烤烟品种中,HY01和HY02适宜在梅州五华产区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代晓华  韦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41-22243
[目的]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灌溉水资源日益缺乏与作物需水矛盾的问题,研究玉米节水灌溉最佳灌水定额与最佳肥料种类配比。[方法]采用畦种膜上灌溉,肥料用常规肥、玉米配方肥和玉米专用肥,灌溉定额为600、750、900m^3/hm^2,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配方肥条件下,玉米株高、叶面积、干物质和产量均高于施用专用肥和常规肥,且差异显著;灌水量为900m^3/hm^2时玉米的生物性状及产量均高于600、750m^3/hm^2灌水量处理,但灌水定额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玉米畦种膜上节水灌溉最佳肥水组合为玉米配方肥+600m^/hm^3灌水量,该结果可为宁夏灌区玉米节水生产提供合理灌溉与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徐祥根  朱正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255-5256,5282
[目的]筛选适宜苏州地区种植的晚粳型水稻(Oryza sativa L.)新品种。[方法]对5个常规粳稻和2个杂交粳稻新品种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综合鉴定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米质等。[结果]参加试验的品种中,苏10-100的生育期较迟,达到172 d,不适合当地种植。嘉47尽管产量水平较高,但条纹叶枯病较重,推广种植风险较大。通粳981植株偏高,且产量水平较低。常粳11-5与常优09-3产量中等,外观米质一般,可继续鉴定比较一年。E282和武运粳29号的综合性状较优,生育期适宜,产量分列第1和3位,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E282株高适中,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穗型大,外观米质较优;武运粳29号种植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氮肥施用,增施磷钾肥,减小倒伏风险。[结论]武运粳29号和E282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强,较适合在苏州地区进行更大面积推广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刘继霞  山军建  曾宝安  马员春  包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62-22264,22578
[目的]为宁夏地区优质向日葵新品种的选育及其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多年对向日葵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宁夏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成功筛选出了适合宁夏种植的食葵杂交种LD5009,并总结出了与之配套的向日葵沟种垄植机械化精量栽培技术。[结果]LD5009产量高,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抗病性强,但不抗黄萎病,种子价格高。沟种垄植机械化精量栽培技术能极大地节省农户的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实现大面积机械化精量播种,对宁夏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结论]LD5009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是一种高产优质的食葵杂交种。沟种垄植机械化精量栽培技术实现了大面积全程机械化种植,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高产是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展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天津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5个鲜食糯玉米新组合的田间农艺性状、抗性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以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各组合之间的产量,从而选出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组合。[结果]糯15病害严重,应该被淘汰;糯3和糯11的产量不稳定,不建议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糯7的产量稳定,且抗性好,是优良的组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结论]保持优良抗倒伏性的情况下,选育果穗长、行数多的组合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宁夏河套灌区蓖麻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荣  袁怀民  武文渊  王连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74-6176,6178
[目的]针对宁夏河套灌区的生态气候和生产条件探讨该地区蓖麻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方法]对蓖麻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整枝方法,氮磷肥使用量以及对蓖麻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适宜的蓖麻种植密度为784株/0.0667hm2,其株行距85cm×100cm;适宜的施氮量为纯N12kg/0.0667hm2;适宜的施磷量为纯P2O58kg/0.0667hm2;[结论]宁夏灌区栽培的优良蓖麻品种淄蓖麻2号的高产栽培模式为:选用良种、适期播种、保墒播种、覆膜栽培、间种套种、合理稀植、合理施肥、间苗补苗、控水灌溉、中耕培土、科学整枝、防治虫病、及时收获,且平均产量达15.33kg/hm2。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牟定县主要栽培玉米品种展示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云南省牟定县主要栽培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经济性状。[方法]在玉米主产区采取单因素、高密度配合生物降解地膜配套栽培技术,对展示的29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生育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分析。[结果]先玉508产量最高,为99 89.70kg/hm~2,潞玉6号产量次之,为9 775.65 kg/hm~2;潞玉6号、明玉9011、成单22、正大666、彩稼8号、振兴508、鄂玉16号、辽单308、中禾606、鑫玉968等品种农艺性状、抗逆性、适应性、丰产性在参展品种中均表现较好,可在中海拔区域大力推广种植;中云试5号、三峡玉9号、宁玉721这3个品种因后期灰斑病发生危害严重,不适宜在牟定地区推广种植。[结论]当地玉米种植应推广高密植栽培,适时早播并配合施用高效玉米缓释肥,结合应用生物降解地膜栽培可提高玉米种植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胡新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73-15875
[目的]研究甘肃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Zea mays L.)/蚕豆(Vicia fabaL.)带田水肥耦合效应。[方法]采用2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考察施氮量和灌水量对玉米/蚕豆带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结果]氮素和水分的合理利用是提高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的关键。在玉米和蚕豆混合产量目标值为7 500~9 000 kg/hm2时,施氮量应为232.65~391.20 kg/hm2,灌水量应为3 662.40~5 190.30 m3/hm2。在水分利用效率目标值为9.00~12.00 kg/(mm.hm2)时,施氮量应为230.10~393.60 kg/hm2,灌水量应为3 628.95~5 223.75 m3/hm2。在灌水利用效率目标值为12.00~15.00 kg/(mm.hm2)时,施氮量应为239.40~443.70kg/hm2,灌水量应为4 248.75~5 800.65 m3/hm2。[结论]该研究可以为甘肃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间种蚕豆种植模式的合理灌溉和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