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在张掖市灌溉试验站开展了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温室栽培葡萄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胁迫处理下光合速率均大于对照处理,而胞间CO2浓度相比对照均有明显下降,且以生育期的先后胁迫顺序从高到低排列。水分胁迫可以提高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的外观品质,以开花期胁迫处理下果粒重、纵横径最大。萌芽期胁迫处理使得果实产量增加,营养品质有所提高,并且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可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节水、调质、增效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水分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2—2014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节水灌溉试验中心开展为期3年的设施栽培葡萄水分胁迫试验,在葡萄萌芽、新梢生长、开花、果实膨大和着色成熟5个生育期各设轻度(土壤含水率下限为55%田间持水率,θ_f)和中度(下限为θ_f65%)2个水分胁迫水平,以下限θ_f75%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葡萄日耗水强度、耗水量、耗水模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试验年度果实膨大期的平均日耗水强度为3.14mm/d、耗水量为220.55mm、耗水模系数为45.84%,均高于其余生育期的耗水指标;2)除开花期外,其余生育期施加中度水分胁迫均显著降低胁迫期葡萄耗水强度;且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轻度水分胁迫也会显著降低葡萄耗水强度;3)萌芽期中度胁迫对提高葡萄产量、水分生产效率(WUE)有利,其3个试验年度比CK平均增产16.2%、WUE提高20.5%。水分胁迫对设施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萌芽期亏水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果实膨大期是葡萄需水临界期,该生育期应充分供水。 相似文献
3.
茶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耐旱性不同的4个无性系茶树品种为材料,测定其强度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片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耐旱性强的茶树,在强度干旱的胁迫下,能维持相对较高的叶片含水量及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水分胁迫过程中有一临界强度,在这一范围内。耐旱性强的茶树,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对较低,超过这一范围,则维持相对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片脯氨酸含量在水分胁迫过程中迅速累积,但其变化与茶树耐旱性无明确关系,耐旱茶树具有相对较 相似文献
4.
研究珍珠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的生理变化,以期为番石榴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2年生珍珠番石榴为试材,通过水分胁迫处理,即对照为正常浇水,处理为不浇水,取不同胁迫天数植株中部成熟叶片,测定其中影响活性氧代谢的酶类含量和膜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番石榴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同时丙二醛(MDA)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番石榴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会产生各种生理反应,表现为影响活性氧代谢的各种酶类含量的变化与膜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栽培番石榴适宜灌水间隔期为25~30d。 相似文献
5.
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葡萄在果树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分胁迫对葡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更好地促进葡萄种植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设施延后栽培条件下葡萄Vitis vinifera果实的精准调控提供依据.【方法】以当地主栽葡萄品种红地球为材料,采用当地普通日光温室进行延后栽培.将葡萄生育期划分为萌芽期、抽蔓期、开花期、浆果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每个生育期内设置轻度、中度2个水分胁迫水平,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果实纵横径膨大速率的影响及果实生长与叶片内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和结论】延后栽培葡萄果实存在2个明显的高峰膨大周期,且第1个膨大高峰期葡萄果实膨大速率远大于第2个膨大高峰期;葡萄膨大期前16 d的橫径膨大速率和前24 d的纵径膨大速率对葡萄最终粒径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在抽蔓后期至果实膨大初期中度水分胁迫处理果实膨大速率有明显的复水补偿效应,膨大中后期则出现了复水补偿结束后的再减小过程.抽蔓后期至果实膨大初期葡萄叶片N和叶绿素含量对果实初期膨大速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若干芸苔属蔬菜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6个耐旱性不同的十字花科芸苔属蔬菜[结球甘蓝(耐旱)、球茎甘蓝、黄花芥蓝、花椰菜、大叶芥菜、大白菜(不耐旱)]为试验材料,经水分胁迫处理后,叶细胞质膜透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以及多胺(Put、Spd、Spm)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此同时,叶片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POD)活性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均有所下降。经相关统计分析发现,叶片质膜透性与MDA含量成极显著正 相似文献
8.
9.
10.
以采自不同地区的8个居群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幼苗为试材,经低温(6℃)胁迫处理36 h,期间分时检测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8个居群栝楼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均迅速增加,至24 h时达最大值,之后急速下降;MDA含量均呈缓慢上升趋势;SOD活性变化不明显;POD活性迅速下降,至36 h仍有微弱变化;依据结果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评价,河南邓县(DZ-1、DZ-2)、信阳(XY-2)和内乡(NX-2)4个居群栝楼的抗寒性较其他居群强。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预防豫南地区小麦湿害、渍害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瑞星1号为材料,采取人工连续浇水创造过湿条件,研究在冬前、越冬期、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至成熟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冬前、返青期浇水,小麦叶龄、分蘖及次生根的数目减少;冬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单位面积干物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11.2%、7.3%、14.7%、22.0%和13.4%;各处理的群体总茎数在起身期达到高峰,随后总茎数下降,孕穗至成熟期群体总茎数基本稳定。冬前浇水,小麦最高群体总茎数较对照低12.2%,差异显著。返青期浇水,小麦最高群体总茎数较对照高14.7%,差异显著。越冬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小麦群体最高总茎数较对照差异不显著,返青期浇水成穗率最低。冬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产量分别比对照低8.1%、3.3%、10.9%、8.6%和9.0%,差异显著。越冬期浇水,产量和未浇水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超高产水稻的栽培模式,以覆膜厢畦式、厢畦式、常规三种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模式水稻的根重及白根数、SPAD值、光合强度等生理指标和产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这几项生理指标上,覆膜厢畦式栽培要显著高于厢畦式栽培,厢畦式栽培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特别在完熟期,与厢畦式、常规栽培相比,覆膜厢畦式栽培总根量分别增加11.5%和33.3%;白根数是其3.1倍和17.0倍;SPAD值高7.7%和67.4%;光合速率增加45.6%和62.3%。在水稻超高产模式创建方面,覆膜厢畦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模拟我国南方双季稻作区不同的水分条件,设置4种灌溉处理,研究不同的灌溉条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灌和天灌的叶面积在抽穗期达到最大.而湿灌和配灌在孕穗期达到最大,此后叶面积减小的趋势表现为天灌最快,淹灌最慢。早稻以淹灌的生物量最大,而晚稻以配灌最大;早稻各处理产量差别不大,以淹灌的产量最高,天灌的产量因水文年型不同而有较大的波动,晚稻各处理的产量差别加大,特别是天灌,产量难以保证,最大减产率达到22.9%,而配灌产量最高;各处理多年平均灌溉水分生产率为1.48kg/m^2,早稻较晚稻高,其中湿灌的水分生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19.
玉米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产量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在拔节期、子粒灌浆期中度、重度水分胁迫影响叶片的生长发育,对玉米的光合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各水分胁迫处理复水后,存在明显的光合补偿现象。玉米在拔节期和子粒灌浆期中度以上水分胁迫处理,减产率在14.6%~24%之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