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互联网日新月异地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新时代网络环境多元化、网络各种思想碰撞交融、大学生辨析能力较弱、网络规范意识有待提升,网络生态文化日趋复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舆论阵地监控、网络思想交流、思想引领三个方向对网络生态文化进行引领,增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双刃剑"的作用,需要因势利导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优势在于:主客体关系模糊化,增强了主体间性;教育介体现代化,增强了吸引力;教育环境扩大化,增强了有效性。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增强自我教育意识,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校园文化生活、班团文化建设、网络新媒体舆论和专业文化特色五个方面进行熏陶浸染,提出了高职院校"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面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部署到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文中对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的调适,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以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若干工作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立网络心理辅导站,实现网络心理辅导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生成是网络文化发展规律、网络环境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三位一体的过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现实与虚拟的共生、人与网络的互动共同推动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从知、情、意、信、行矛盾转化的角度看,网络环境下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表现为认知的“选择性扩张”、情感的“蝴蝶效应”、意志的“从众流瀑”、信念的“涨落突变”和行为的“群体极化”。科学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网络传播与网民接受相结合、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网络环境下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对艺术类采取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笔者几点关于如何切实有效加强网络环境下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对策,希望能为学校今后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领域都受到了重大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象等要素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了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诸多转变。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有助于准确分析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探究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影响,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转变观念,重新树立思想政治者的权威;控制内容,加强网络使用的引导和规范;创新方法,传统与现代教育方式相结合,以适应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的上网现状直接反映了高职学生网络文化走向,准确地把握高职学生的上网及网络文化走向,对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对高职学生的上网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在对调研结果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当前高职学生网络走向归纳为形式和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认知理性的回归与两极分化,文化饥渴和内涵提升需求等三个方面内容,试图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重大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也遭遇了较为明显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危机,这就要求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主体要积极遵循和应对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努力掌握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加快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不断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