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抓好空心村治理推进新农居建设——以灵寿县北洼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住房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一些地区却出现了"空心村"现象."空心村"问题不仅造成了有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影响了农村面貌的改善,成为农村科学发展和新农居建设的"绊脚石".对灵寿县北洼村"空心村"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形成"空心村"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剖析,并提出了"空心村"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空心村,农村人都去哪儿了去年李克强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讲农业和农村工作。其中报告指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71-172
21世纪以来,在加入世贸组织和深化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作为是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同时也带来了"空心村"这样的农村社会问题,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区的空心村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为背景,结合中国山地丘陵区的特殊社会、经济等条件,探究我国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的整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地管理学、资源学学科视角的"空心村"研究在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阐述了"空心村"的内涵及研究重点,在分析以"地"为主研究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空心村"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农民纷纷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出现。"空心村"问题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难题,为促使乡村大力发展,治理该问题已刻不容缓。以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为例,通过分析其农村的"空心村"现状以及导致的后果,发现该现象不利于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易造成社会矛盾,存在安全风险以及阻碍村庄的发展,并研究得出其形成原因主要体现在城乡二元体制,村民思想落后,村庄规划滞后和制度法规存在漏洞四个方面,最终为解决"空心村"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的整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村容的整治,加剧了村内大片土地的闲置和村庄向外围的无序扩张,出现严重的"空心村"现象。"空心村"延缓人居环境的改善,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阻碍农业发展,浪费耕地;新农村建设应与"空心村"治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整治旧村与规划新村等途径整治空心村,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产业集群的同步增长,导致了农村"空心村化"发展态势的不断加剧,为了解决渭北台塬丘陵区空心村土地利用低、人地矛盾紧张等问题,本文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浴子河村空心村整治项目为例,对废弃宅基地、废弃砖厂进行综合整治,有效增加了土地面积3. 864hm~2,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渭北台塬丘陵区空心村整治技术措施及相关规范,为渭北台塬丘陵区空心村整治项目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空心村”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现有"空心村"研究资料,结合各地农村现实情况,从文化、经济、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空心村"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并指出政府主动参与决策与规划、农民自身积极规划与执行、村集体进行有效协调与组织是"空心村"规划整改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空心村",出现了农民老龄化、农户兼业化、耕地撂荒等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解决"空心村"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农村闲置的宝贵资源,成为必须认真研究解答的课题。针对这种情况,陕西省左权县和榆次区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庄园经济。  相似文献   

10.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终要靠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然而,当前在不少地区的农村,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农村强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出现了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和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相互交织的"空心化"现象,严重影响到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以汤阴县南阳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俊民  倪红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82-5185
城市和农村是2种主要的人类居住聚落。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空心村问题。空心村现象不仅表现在村落的空间形态布局上,而且表现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失上。以汤阴县南阳村为例,通过广泛的调查和实地考察,总结了空心村空心化发展的3个阶段,阐明了村落向心力与离心力失衡、经济发展迅速和观念意识落后、新房建设加速和规划管理滞后等三大矛盾是村落空心化形成的因素。针对空心村对耕地资源、小康社会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养老问题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从管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村庄权力结构视角下的“空心村”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中的"空心村"整治需要将村庄内部结构纳入其讨论框架和研究范畴,而不应单纯强调诸如政策、资金、技术等村庄外部环境支持。采取新的研究视角,着重考察"空心村"整治与村庄权力结构的关系,以及村庄权力结构对"空心村"整治的影响及其表现。研究分析发现,"空心村"整治与村庄权力结构两者具有内在关联性。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村庄权力结构良性互动对"空心村"整治的影响。最后,就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整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弘扬传统稻作文化,发挥稻作文化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迫切需要发掘和继承该文化.通过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了空心村稻作文化存在多样性,分析了其消失的原因在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入城市,导致农村土地利用和种植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现代农技的推广使得传统的稻作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在此背景下,建议采取以下3个措施来传承:①全面分类整理空心村的稻作文化,编写稻作文化的乡土教材,为稻作文化传承提供基础资料.②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借助现代媒体展示和保存传统的稻作文化.③建立展览馆和互动体验馆,为传统稻作文化的传承提供平台,打造地域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旨在避免传统稻作文化在空心村中消失.  相似文献   

14.
文娜  杨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510-6512
以湘中车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研究农村祭祖风俗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空心化”现象明显,春节祭祖的风俗无法传承,导致现在的祭祀流于形式.春节祭祀寄托了后人对先祖的“慎终追远”和孝敬、光耀门楣的责任.农村祭祖风俗的复兴和新发展只能依靠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村内共同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矛盾激化与问题积淀的产物——“空心村”也随之出现.本文首先从“空心村”含义着手,介绍了“空心村”现象及其危害性;接着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出发,阐述了当前治理“空心村”的必要性;最后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地理位置,对治理“空心村”提出几种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6.
马洪超 《农学学报》2018,8(4):80-84
空心村是快速城镇化和人口非农化导致的农村地域系统退化现象,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推动解决空心村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以蔡袋村空心村整治示范工程为例,在详细调查该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建立空心村整治示范点,经过废旧房屋拆除及材料处理、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过程,土地有效利用面积增加了14.34 hm2,初步形成了由上述过程有机构成的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工程技术,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空心村”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河南省为例,介绍了"空心村"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从制度、经济和观念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论述了"空心村"治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空心村"整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蔡小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46-7249
分析了义乌市新农村改造中出现的"空心村"问题的危害性,探讨出现该问题的真正原因,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提升义乌市农村居民的生活品位、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并为把义乌建设成为市域一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奠定基础,对类似城市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艾  蒋敏  李芹芳  许晓婷  张晓霞  景慧  张娜  胡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71-16873
采用定性、归纳演绎等方法,从综合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内涵出发,针对挂钩涉及的3个关键环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资金筹措、挂钩周转指标管理,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关键环节采用的模式:"迁村并点"、"空心村"改造、高层立体、迁村上山模式以及相关的资金筹措、周转指标管理模式,并对不同模式的适用区域进行分析研究,为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合理运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