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素称以农立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农学遗产极其丰富。近年,农业出版社连续推出了几部重要的关于我国农史方面的图书,如《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其中,《中国农史系年要录》(科技编)(以下简称《要录》)就是一部较好的值得推荐的农史参考工具书。该书编者闵宗殿同志长期从事农史研究工作,造诣较深,发表不少论著,成绩斐然。他于1980年在参加中国农业科技史展览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百科·农史卷》第三次筹备座谈会于1985年6月中旬在南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农业出版社、浙江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农业考古》编辑部的代表。会议对农史卷的条目及有关编撰、出版等问题进行认真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古为农)  相似文献   

3.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1):240-242
中国农业史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直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其中以万国鼎主持的456册、3700万字的《中国农史资料》为代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末,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书的整理和研究,其中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农学史》为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业科技史的研究,其中以梁家勉主编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为代表。大约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中国农业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出现了一大批成果。如我所主编的《农业考古》杂志开始辟有“农业文化研究”专栏,10多年来陆续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4.
黄淑美 《农业考古》2005,(3):243-243
1991年,伍慕仪女士应《农业考古》编辑部之约,编纂了《〈中国农史〉、〈农业考古〉、〈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索引1980-1990》一书,并于当年八月在南昌召开的“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由《农业考古》编辑部印发给参加会议的代表及有关农史研究单位,这给农史研究工作者及其他读者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农史研究室闵宗殿、彭治富等同志编写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以下简称《图说》),作为《中国农业博物馆丛书》之一,已于1989年10月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它为农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学术性、知识性和资料性的重要参考书。 1986年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了3000平方米的“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史陈列”,这项陈列通过收集到的农业文物、史料、图片、绘画以及各种实物标本、模型等,形象地再现了作为农业古国之一的我国近万年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和旱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燕 《农业考古》1991,(1):142-152
一、前言1976年在杭州湾南岸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炭化稻谷、稻茎、稻叶等的发现,引起了很多研究者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稻作农耕的关心。1981年相继创刊的《农业考古》和《农史研究》,对稻作问题的研究。做了大幅度地推进工作。《农业考古》登载了严文明先生“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史研究》登载了杨式挺先生“从考古发现试探我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变及其传播”和李润权先生的“试论我国稻作的起源”等代表性论文。《农业考古》还登载了关于长江下游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史》作为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的会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史研究的现状。而论文的引文是一篇科学论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通过对《中国农史》1998-2004年7年间所发表456篇论文附的12931篇引文的文献的数量类型、语种、年代和自引率等指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我国农史文献引文的一般规律,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书刊介绍     
我国第一部研究农史的专刊问世 由本院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经济的学术论文从刊《农史研究》第一期最近出版,并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开始发行。 《农史研究》的发刊,是为了贯彻“古为今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就古代农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方面开展探讨和交流,使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农业考古》编辑部:寄来《农业考古》已分发有关同志,大家嘱我代向你们致以感激之意。《农业考古》的出版问世,无疑地在推动我国农史研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农史研究这领域,不仅要在文献方面下功夫,而且要在文物方面深入地发掘,只有把文献和文物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解决研究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我国过去的农史研究工作,多偏重文献方面,对  相似文献   

10.
张静宜  陈洁 《古今农业》2013,(1):112-118
2012年10月22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当代农史学科建设20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2012年正值当代农史研究室成立20周年,会议围绕着20年当代农史学科建设走过的历程,对当代农史学科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与会者肯定了农研中心当代农史研究室在农业史料征集与整理、农业大事记编撰、农史研究和"三农"政策研究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提出要进一步重视当代农史研究、积极抢救和保护农史资料、加快推进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史编纂工作等建议。此外,多位学者在会上提交了农史研究论文,涉及中国传统社会秩序与乡村社会、集体经济的历史演进、乡村治理结构变迁、近年土地制度创新、农业剩余及分配机制、"闯关东"移民回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编辑先生谨启: 最近在香港看到《农业考古》1982年的一二期。贵刊文章,广泛而精辟。使我们研究中国农史的后辈,得益不浅,但一直未见1981年的两期在港出售,甚感遗憾,可否代购? 同时,在贵刊第二期中《中国汉代农业技术和农业变革》之注文中提到197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中国》的作者徐超云,应是许倬云先生,恐系音译之误,请查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研究我国农业历史传统,察古知今,绸缪未来,对指导当代农业发展,坚持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有不可或缺的史鉴作用。我国农史研究是个有成就的领域,五十年代起就组织古代农业遗产整理,大规模收集农史资料。文革之后农史研究全面兴起,全国性大型农史著作相继面世,有关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和农学各专业史的论作大量涌现。近年来又根据农业地域性特点,开辟出地区农史这一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宽了农史领域,使农史学科更显得生机盎然。西北农业大学的同志在地区杞史领域动意早,开发意识强,立题规划先行一步,已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论文;而张波同志编写的《西北农牧史》,则是一部系统的宏观性的西北农史著作,更能反映他们在这一大课题中已获取的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悦读     
《中国农村科技》2014,(9):78-78
<正>中国农业文物宝典作者:胡泽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2月本书内容涉及生产工具、作物及其他植物、畜禽及其他动物、农田水利、农业图像及农业文书等六个部分的农业文物的相关目录信息,是研究我国农业文物的重要检索工具书。《中国农业文物宝典》进行文物目录学和索引学意义上的编纂,填补了我国农史研究中农业文物资料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研究者提供了农业文物图像资料宝库,有利于推动农史学科和史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原载82年8月20日《光明日报》.张沁文同志在文中论证的“有机旱作农业战略”问题,对指导北方大部份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很有参考价值,故加以转载。本刊今后仍将选登一些从我国国情出发联系我国当前农业实际,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文章,其目的一是供各地农业领导干部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参考;二是让本刊读者了解一下研究我国农业历史对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实意义;三是为了引起农史研究者的注意,研究农史应该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要联系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来选择研究课题,从而使农史研究工作更好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我们也欢迎大家就这一问题撰写持之有故言之有据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5.
Ⅰ前言1987年的5月至9月,我作为交换研究员居住在与我所在单位东海大学有合作关系的上海复旦大学,从事中国农业史研究现状的考察活动。其概要,已以“中国农业史研究现况——中国农业史研究机关访问记”为题写出了报告,刊登在《东海史学》第22号(1987年刊)。该报告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实际上直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等研究机关,并记述了几位农业科技史研究者。报告对我在中国见闻做了恰如其份的叙述。但那报告还有一些遗漏处,其遗漏主要有二点。第一,各农史研  相似文献   

16.
在随后举行的"农业考古与农业现代化"学术论坛上,省社科院院长、首席研究员汪玉奇,著名农史专家、西北农业大学教授樊志民,《中国农史》杂志主编、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思明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作了题为“两个飞跃与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史研究是从农业古籍整理起家的。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农史学家辛树帜、石声汉、万国鼎、王毓瑚等先生循清儒创通的门径,从古农书的校注作起,开展农业古籍整理,蓄农史学科之底蕴。一九七九年郑州农史会议以后,积十数年之功,农史研究已呈方兴未文之势,厕身当代学科之林,在农史队伍的培养、农史学科体系建设、农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农史专著的撰著、农史文献检索、农史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均获重大进展,开辟出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业思想史、农业古籍整理四大研究方向。近年来,当代农业史研究异军突起,农史研究重心有…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史卷》(下面简称《农史卷》)的筹备工作作准备,一九八一年七月十一日至十四日,《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委会邀集了北京和外地部分农史研究工作者进行座谈。参加座谈的有:西北农学院李风岐,华南农学院彭世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郭文韬、闵宗殿,农业气象研究室陶毓汾,江西省博物馆陈文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范楚玉,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北京农业大学杨直民、董恺忱,中  相似文献   

19.
主编同志并转《农业考古》编辑部:从已出三期看,《农业考古》在编辑方针上体现了“古为今用”和“大农业”观点,发表的文章体现了学术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又密切联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际,加以图文并茂,还有普及性讲座《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讲话》、《农史人物介绍》等,在农业院校师生中很受欢迎。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进行了学农爱农和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爱国主义教育,突破了纯学术性论文的框框,作到了研究农史与普及农业史知识相结合,取得很大成绩,谨向贵刊表示祝贺。我这两年从事农业区划工作,感到农业区域形成的历史很重要,必须从空间布局与时间演变两方面进行研究。贵刊的任务之一是研究我国古代农业资源和区划,是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静宜  王欧 《古今农业》2019,(2):114-119
2018年12月1日,2018年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当代农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潍坊科技学院等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农村改革四十年历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魏琦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致辞讲话。会上,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龙登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郑有贵、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辛逸、原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秀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分别作了题为《衰落中的“增长”与增长中的“衰落”--明清以来中国农业的历史变迁》《土改前夕地权分配的检验与解释》、《四十年农村改革发展:历程、成就、经验》《路径依赖:新时期乡村史研究的新路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国农业转型:成就与挑战》《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创新》的主题报告。会议还对当代农史的学科发展和研究工作开展交流讨论。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