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上、中、下坡开展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幼林施肥试验,通过常规生长调查探明德宏州山地西南桦幼林的施肥效果及其坡位效应。结果显示:坡位、施肥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西南桦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西南桦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量显著增大(P0.05)。各处理的施肥效果因坡位而异;T1处理(对照)的西南桦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受坡位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T3处理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随坡位下降显著增大;所有处理的冠幅生长量在中坡和下坡之间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上坡。研究结果可为滇西山地西南桦幼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5 a生杉木人工纯林在不同坡位上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15 a生杉木人工纯林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冠幅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人工林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平均胸径生长和平均树高生长均表现为:上坡位与中坡位无显著差异,上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极显著(p<0.01),中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极显著(p<0.01);坡位间冠幅生长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对闽北山地坡位对湿地松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湿地松幼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中坡和下坡湿地松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大于上坡;不同坡位上湿地松幼林的林分生物量为下坡(9 522kg hm~(-2))中坡(7 137kg hm~(-2))上坡(6 266kg hm~(-2));不同坡位上湿地松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不同,其中中坡对氮、磷的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上坡和下坡,下坡对钾、钙、镁、铁的利用效率高于上坡和中坡。  相似文献   

4.
樟树作为一种古老的珍贵树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当中,但对于樟树的集约栽培研究却十分有限。通过试验林样地调查,研究了坡位对15年生樟树纯林和樟杉混交林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立地、造林密度及抚育措施一致条件下,纯林和混交林在不同坡位上的林分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不同坡位樟树林分生长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林分的胸径、树高和冠幅都要显著大于中坡位和上坡位,而林分枝下高、主干高差异不明显。(2)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坡位对混交林中樟树群体影响要明显大于纯林,并且影响程度随坡位提高而增大;当坡位较高时,同坡位上的樟树纯林胸径、树高生长量要显著大于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并且随坡位提高差异更加明显。(3)下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各生长量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坡位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表现出更低的开叉率,同时林分具有更加整齐的冠幅,这表明在坡位较低的立地条件下,樟树、杉木混交造林对樟树干形及冠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坝上高原地区的白桦天然林不同坡位对生长的影响,在河北省丰宁县坝上地区分上、中、下3个坡位设立9块标准地,利用解析木分析法,探讨坡位对白桦天然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白桦天然林生长的影响显著。不同坡位白桦树高生长量、胸径生长量及材积生长量差异显著。下坡位白桦天然林生长明显好于上、中坡位,中坡位及上坡位林分生长差异不大。下坡位白桦数量成熟较早,25a时达到数量成熟;中坡位数量成熟较晚,30a时达到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6.
对板页岩红壤和四纪红壤2种不同母质土壤和3种不同坡位上的湿地松林分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四纪红壤与板页岩红壤中生长的湿地松林分其生长量差异显著,说明母质对湿地松林分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位于上坡位的湿地松林分在四纪红壤中的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板页岩红壤中的,相反,位于下坡位的湿地松林分在板页岩红壤中的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四纪红壤中的。不同母质土壤的湿地松林分受坡位影响程度不同,但生长指标都一致呈现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的趋势;四纪红壤中,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分别高出上坡位、中坡位林分的10.6%和4.0%;板页岩红壤中,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高出上坡位林分的45.6%,高出中坡位林分的22.2%,差异达极显著(P<0.01)。总体上在不同母质土壤中生长的湿地松林分生长量差异显著,并且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分坡位间生长量差异大,四纪红壤湿地松林分坡位间生长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坡位7年生杉木纯林生长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杉木纯林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以胸径和树高差异最为显著,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0.59 cm,高出中坡位的11.6%,高出上坡位的20.0%;下坡位林分平均树高为7.25 m,高出中坡位的16.7%,高出上坡位的25.4%。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要远远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的,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分别高出上坡位的75.1%,中坡位的44.8%。  相似文献   

8.
对马尾松采伐除治迹地造林的5 a林龄杉木楠木混交林不同坡位林木树高、胸径生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楠木树高、胸径生长不同坡位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下坡位杉木、楠木的树高、胸径生长量最好,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在生产实践中楠木应选择在下坡位阴湿肥沃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不同整地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友文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43-46,85
马尾松幼林整地和施肥试验表明:在三明Ⅱ类地立地条件下,施肥与不施肥的4年生林分在生长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整地方式幼林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在中上坡块状整地的林分比不整地的林分树高大26%,胸径大15%,蓄积量大15%,在中下坡树高、胸径、蓄积量分别大14%、24%和45%,但全面整地和块状整地间的林分生长差异不显著;中下坡和有整地的林分生物量明显大于中上坡和不整地的林分。树干生物量符合方程:W(干)=0.062(D2H)1.049;块状整地的投资效益最好,中上坡的投资效益依次为:块状整地>全面整地>不整地,中下坡依次为块状整地>不整地>全面整地。  相似文献   

10.
游洋 《绿色科技》2021,(7):113-115
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古竹乡瑶下村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坡位、不同密度、留萌数量的样地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显著影响桉树个体生长和林分蓄积量,下坡位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明显高于上坡位;密度对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有明显的影响,低密度桉树林生长量明显高于高密度林分;在造林密度不变的情况下,立地条件较好的桉树林地蓄积量明显占有优势,并且留萌2的平均树高大于留萌1的树高以及同树桩的2株高低变化不明显;可见,肥力条件更好的下坡位更利于桉树个体生长和产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将乐县6 a生樟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人工林生长指标来看,不同坡位樟平均胸径生长量和平均树高生长量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从林分生物量来看,下坡位樟林分总生物量最高,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樟林分总生物量最低;就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不同坡位樟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影响闽楠生长的关键因子,提高闽楠造林成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闽楠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坡位方面,闽楠在冠幅、枝下高、最大分枝基径、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指标上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在不同坡位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坡向方面,林龄4.5年的闽楠,在平均胸径指标上,东北坡向为4.78cm,东南坡向为4.77cm,均极显著高于西北坡向的3.55cm;在平均树高指标上,西北坡6.23m,东北坡6.19m,均显著低于东南坡向的6.70m;冠幅生长的情况与胸径较为相似,东北坡向的闽楠在冠幅生长上略高于东南坡向,明显大于西北坡向的1.51m;枝下高则是西北坡向(1.79m)大于东南坡向(1.69m)和东北坡向(1.28m)。在地形方面,在平均树高指标上,山谷极显著高于山脊;其他指标在两种地形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仙游县降香黄檀栽培适应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建华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11-14,20
在仙游县书峰片区营造的110 hm2降香黄檀幼林分中设置不同坡向、坡位的固定观测样地,对幼林的生长习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定位观测与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降香黄檀在引种地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速生性,且树高和胸径分别于第二年、第四年开始进入速生期,5 a生幼林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达到或接近广东、广西或海南丘陵台地栽培的生长速度,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幼林可抗-3℃低温;②一个生长年内的生长特性显示出其生长与蒸发量、气温等气候因子密切相关,表现为11~3月为休眠期,5月开始加速生长,6~7月为树高生长高峰期,7~8月为径生长高峰期;③坡向对幼林有显著影响,是制约林分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坡位对幼林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8年生的杉木闽楠木荷混交林不同坡位各树种的树高胸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杉木、木荷及闽楠,下坡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均大于中坡和上坡;坡位对杉木与木荷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对闽楠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影响显著;混交林中各树种均生长良好,种间关系较协调。各树种不同部分的生物量都是树干最大,树根次之,树叶和树枝最小。  相似文献   

15.
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是优良的耐寒桉树树种,其大径材培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对2009年营建的9年生邓恩桉林分进行保存率、胸径、树高和形质调查分析,为邓恩桉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处于不同坡位的林分保存率、胸径、树高和形质存在差异。上坡的保存率最高(60%)。不同坡位间的树高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株材积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下坡的生长量最高,平均树高为22.9 m、平均胸径17.8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29m~3、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5.09 m~3。下坡的林木干形最优,63.46%的林木没有明显弯曲;上坡的林木干形最差。邓恩桉实生苗林分生长分化大,在培育过程中应根据各坡位的情况采取相应强度的间伐措施。  相似文献   

16.
闽北山地坡位对闽楠生长和林下植被丰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坡位对闽楠人工林生长和林下植被丰富度的影响,选择闽北山地不同坡位的闽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保存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生物量以及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坡位显著影响了闽楠人工林的生长和林下植被组成,不同坡位上闽楠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蓄积量均为下坡位大于上坡位,不同器官生物量除细根的生物量为下坡位与上坡位无显著差异之外,其他器官的生物量均为下坡位上坡位,下坡位闽楠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均大于上坡位,在选择闽楠造林地时,应尽量选择下坡造林,不宜选择上坡造林。  相似文献   

17.
不同坡地条件木荷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5,(5):70-75
对不同坡向、坡位之间18a生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人工林进行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坡位的木荷林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阳坡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9.17cm,树高均值为8.10m,单株材积均值为0.031 617m3;阴坡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8.84cm,树高均值为7.83m,单株材积均值为0.027 923m3;阳坡或阴坡下坡位的各生长指标均值均分别超过中坡位,中坡位均分别超过上坡位;阳坡生长优于阴坡;下坡位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2)不同坡向之间的冠幅和活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差异,死枝下高(P>0.05)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之间的冠幅、活枝下高、死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分别与活枝下高、死枝下高及冠幅等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林分生长力的强弱与其自然整枝能力的强弱关系密切。3)由不同坡向的不同坡位DBH/H值可知,木荷林的生长随坡位的上升均表现出树高生长逐渐替代径向生长;郁闭的木荷林分,受到干扰较少,仅产生少量萌枝,表明萌枝的产生与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42株华北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从中选取密度相同、立地条件不同的4块标准地分析立地条件对华北落叶松生长规律的影响以及密度不同、立地条件相同的3块标准地分析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生长均有一定影响,树高、胸径生长量,阴坡大于阳坡,相同坡向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较小。不同密度对落叶松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标准木的胸径和材积越小,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越慢,生长量也低。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密度调控,可发挥其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9.
对引种杂交马褂木纯林、二代杉木纯林的不同坡位、坡向的生长因子进行标准地调查,结果表明:杂交马褂木在下坡生长量高于中坡、上坡;阳坡生长量最大,半阴坡次之,阴坡生长量最小,各坡位、坡向马褂木的生长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杂交马褂木人工幼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始终高于杉木纯林,9年生杂交马褂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8.4%、14.0%和81.3%,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坡位对6年生杉木闽楠混交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坡位对杉木闽楠人工混交林生长的影响,对中亚热带6年生杉木闽楠混交林中杉木和闽楠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不同坡位上杉木和闽楠的最大及最小单株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量来看,杉木和闽楠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从不同坡位的最大及最小单株生长量来看,杉木和闽楠也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且在不同坡位杉木生长量都大于闽楠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