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动态张宗文周明德(IPGRI东亚办事处,北京100081)1前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植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粮食和农业用植物遗传资源又是保障粮食供给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自本世纪初以来,植物遗传...  相似文献   

2.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简称植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有机物质的第一生产者。它养育着人类,并为地球上各类生物提供孕育繁衍的良好环境。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植物遗传资源改称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其主要意图是突出植物遗传资源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来,全球55亿人口中有10亿人口存在粮食和营养不足问题。这个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突出问题。为满足人口不断增长和对粮食的需求,主要靠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地球上各类耕地138亿hm2、果园1亿hm2、牧场…  相似文献   

3.
农民土地上的植物遗传资源所有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中国农民利益分享的权利,并为加入《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做好法律上的准备,文章分析了遗传资源的国家主权与产权、自然资源与农民土地上的植物遗传资源的不同,并研究了美国、欧盟和印度关于农民土地上的植物遗传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指出对植物遗传资源的主权不能替代植物遗传资源的所有权制度安排,农民(社区)土地上的植物遗传资源应归农民或社区所有,农民、社区对其土地上的植物遗传资源权利应该得到国家的承认。  相似文献   

4.
植物遗传资源国际交换的新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1月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第31届大会通过了一份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件,即《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该条约确立了植物遗传资源国际交换的新规则——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多边系统。考虑到未来我国可能在国内落实获取和惠益多边系统的有关要求,本文拟就植物遗传资源国际交换规则的演进、获取和惠益分享多边系统及其实施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以便促使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及早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世界粮农组织表示,用于储存全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种子的挪威斯瓦尔巴种子库将于2007年9月建成。这个种子库被称作是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粮农组织表示,建立粮农植物全球种子库是为了帮助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农作物病害给粮农植物多样性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在粮农植物基因资源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自给自足。建立种子库,保护粮农植物基因多样性,有助于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作物遗传资源学科发展探讨曾亚文陈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品种资源站,昆明650205)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作物遗传多样性丰富。在国家、云南省人民政府领导下,云南省作物遗传资源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物多样性是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7.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ces)成立于1974年,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所属的13个农业研究中心之一,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科学机构。它以组织和协调国际遗传资源中心的协作网为已任;以促进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整理、利用,提高世界人民生活水平为宗旨。近年来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植物种质资源的考察、繁殖、鉴定、保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建立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从国际农业机构情况看,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4年专门设立了国际植物资源委员会来促进国际遗传中心网络进一步收集、保存、管理、评价和利用植物种质。在过去  相似文献   

9.
大型国际植物遗传资源文摘问世从1992年6月开始,植物遗传资源学界终于有了一份大型国际性的植物遗传资源专业文摘期刊。这份由世界上享有盛名的科技文摘出版机构荚国CABInternational会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编辑出版的文摘刊物名...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正1 458个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第二份《世界粮食与农业动物遗传资源状况》报告称,家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引起关注,但许多家畜品种的繁衍存在风险,目前全球约1 458个家畜品种正面临灭绝威胁。60日2016年1月《食品药品投诉举报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结缕草资源与原生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爱玲 《中国种业》2011,(11):73-7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开垦复种指数及牲畜存养量不断增加.使野生植物资源破坏和流失加剧。1996年在德国莱比锡召开的国际农业植物遗传资源会议上,各国提交报告都认为作物种质资源已大量消失。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根本问题。农作物种子产业是农业的核心基础产业。以种业为代表的农业科技产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植物新品种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是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在国际上,可为国家抵御植物新品种国际侵略、保护自有新品种利益、推动农作物新品种的国际商业流动提供法律武器;在国内,可为激励农业技术持续创新,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种子产业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美国自建国以来,作为农业振兴的基础,积极开展了从世界各国引进植物遗传资源的工作。美国遗传资源的引进、保存、管理体系是由国立和州立试验研究机构组成的组织网进行的,其工作方针由委员协商决定。该组织网的业务包括各种遗传资源的引进、保存、评价和提供等。已保存的品种和系统数为:国立种子贮存研究所约17万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约7万份,总数超过34万份。  相似文献   

14.
粮食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极为关注的大事,中国俗语是“民以食为天”,现代语称“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世界粮食缓慢增长,库存下降;我国粮食供需大体持平,但不容乐观。为了发展粮食,党和政府,竭尽全力作了大量艰苦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要不我们怎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近1/4的人口,这是建国以来每一个中国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大事。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农业在发展,世界在进步,我们不能总是步世界农业先进国家后尘,特别是我省农业基础薄弱,技术装备陈旧…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粮食安全放到了突出位置,强调了保障粮食安全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植物新品种作为粮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对于农业发展极为重要。黑龙江省作为全国5 个主要粮食输出省份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黑龙江省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法律层面与政策方面上均存在不足。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完善黑龙江省植物新品种保护机制,攥紧种子这一核心竞争力,进而推进高质量发展,应全面分析黑龙江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律保障与政策实施现存问题,从完善黑龙江省植物新品种法律制度、制定黑龙江省植物新品种相关政策两条路径出发,加强黑龙江省植物新品种保护,保障粮食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义的引种,指从外地区和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要的遗传材料。我国历来重视农作物引种工作,引种已摆到了与选育种同等重要的位置。引种有简单易行,迅速见效的特点,是解决生产上迫切需要新品种的有效途径,引种的作用不仅引进品种直接用于生产,更重要的是充实育种的物质基础和丰富遗传资源。充足有效的育种材料是遗传育种的基础,引进、收集、保存、利用植物的遗传资源至关重要。从丰产而言,需要引进或发现新的杂交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才有可能选出配合力更高的自交系和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水平。从粮食生产安全性角度看,必须引进各种抗逆性基因来源,增加作物生产的遗传多样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主办的《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2年11月8日经国家科技部研究并商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为学术期刊,创刊发行,刊号为CN-4996/S。《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的前身为《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0年创刊,现已  相似文献   

18.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优质丰产及综合性状改良育种、抗性基因工程育种,非生物胁迫育种,植物医药基因工程等农业方面的应用现状,并讨论了限制植物基因工程发展的因素如:植物基因工程本身的发展局限性,植的基因工程与农业资源遗传多样性性保护、植基因工程与病虫抗药性,植物基因工程与环境生态平衡、植物基因工程的安全性等问题。提出了植物基因工程发展的前景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原地保存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稻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但是其原生地却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必须开展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原地保存。本文从原生境保存地规划、保存地防护措施、原地保存的栽培管理技术和遗传多样性鉴定技术等方面论述了野生稻资源原地保存技术,为原地保存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在维护自身粮食安全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各国从农业发展、粮食价格、粮食储备、粮食贸易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政策体系,为维护本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