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正>玉米细菌性茎腐病通常是从夏玉米小喇叭口期开始发病,为害夏玉米茎秆及叶鞘。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边缘浅褐色的不规则形病斑。夏季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时玉米茎腐病发展迅速,严重时导致玉米全株死亡。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和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为害逐年加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一、发生范围及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长葛市2010年玉米茎腐病流行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玉米茎基腐病等,具有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减产严重、防治困难的特点,该病一般年份产量损失在10%~20%,严重的可达50%。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因素、品种、生长环境等有密切关系,近几年在长葛市夏玉米发生有加重趋势。一、发病症状玉米茎腐病在玉米灌浆末期开始  相似文献   

3.
<正> 玉米是我县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玉米茎腐病是近两年来我县玉米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1988~1989年仅零星发生,1990年发展到4000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张市、蔡庄、十八里等乡,平均病株率8%,高的达12%以上,已成为玉米生产上一种突出病害。一、症状玉米茎腐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和茎秆。典型症状是在玉米植株中部的叶鞘和茎秆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玉米茎基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茎基腐病 ,又称玉米茎腐病或玉米青枯病 ,是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暴发性病害 ,具有发病突然 ,来势凶猛 ,发展迅速的特点 ,发病后常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1 我国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与危害玉米茎基腐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一般年份发病率为 1 0 %~ 2 0 % ,多雨年份发病严重 ,最高可达 80 %以上。据资料显示 ,1 985年 ,玉米茎基腐病在北京地区流行 ,密云、昌平、通县等地的发病率均在 30 %以上。同年 ,河北省涿鹿县0 .67万 hm2 玉米因该病平均每 667m2 减产 1 0 0~2 0 0 kg。 1 988年 ,黑龙江绥化地区发病面积超过6.67万hm2 ,严重地块…  相似文献   

5.
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宾 《吉林农业》2010,(10):72-72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尤其今年特别严重,感染该病后会迅速蔓延,来势凶猛,一般病株率在10-20%,严重的40-50%,特别严重的高达80%以上,农民称之为"暴死",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笔者根据多年经验,简要介绍了玉米青枯病发病原因、表现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葛市2010年玉米茎腐病流行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玉米茎基腐病等,具有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减产严重、防治困难的特点,该病一般年份产量损失在10%~20%,严重的可达50%。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因素、品种、生长环境等有密切关系,近几年在长葛市夏玉米发生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腐烂病的总称,近几年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一般发病地块病株率5%~20%,产量损失较重。1.症状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心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紧紧包裹内部心叶,使其不能展开而呈鞭状扭曲;心叶基部纵向开裂,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开茎基部可见纵向开裂,有褐色  相似文献   

8.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在我国和世界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石家庄市常年玉米种植400万亩左右,近几年每年玉米褐斑病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一般发病田病株率20%~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到.50%060%,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1发病症状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的中后期病害,一般从喇叭口末期开始发病,抽穗至乳熟期为发病高峰: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鞘和叶片,也可危害茎节和苞叶,  相似文献   

9.
玉米茎腐病有两种:一种是真菌染引起的茎腐;一种是细菌性茎腐病。发生茎腐病的田块千粒重减少,产量降低。另外细菌性茎腐病在有些地块发生,病株率已达7.3%。控制与减轻这两种病害的发生与蔓延,事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生的规律,气象因子是该病发生的外部主要因素,当7~8月份玉米田间,日平均气温在32~34℃,相对湿度大于70%时,感病株开始表现危害症状,2~3d即倒而死。防治要注意农业、物理、化学措施兼用。  相似文献   

11.
该文阐述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生的规律,气象因子是该病发生的外部主要因素,当7~8月份玉米田间,日平均气温在32~34 ℃,相对湿度大于70%时,感病株开始表现危害症状,2-3 d即倒而死.防治要注意农业、物理、化学措施兼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介绍了玉米茎基腐病的分类(玉米真菌性茎基腐病和细菌性茎基腐病)、病原物、症状识别、发病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是指发生在玉米茎或茎基部腐烂,并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症状的一类病害。茎腐病一般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至蜡熟期为显症盛期。病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病茎地上部第一、二节间有纵向扩展的褐色不规则病斑,剖茎检查,其内部组织腐解,维管束游离呈丝状,茎秆变软易倒。特别是雨后猛晴时,萎蔫和青枯更为明显。一、该病分为真菌性和细菌性1.真菌型茎腐病症状: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根系发病,乳熟后期  相似文献   

14.
2018年对黑龙江垦区玉米茎基腐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5个管理局15个农场的76块玉米种植田,玉米植株1340株。调查结果表明,2018年玉米茎基腐病在黑龙江垦区为中等发生,平均病株率21.6%;将采集的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分离,表明该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孢菌,其次为木贼镰孢菌和轮枝镰孢菌。  相似文献   

15.
安新县玉米茎腐病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新县地处河北省中部,玉米是其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县常年种植面积2.3万hm2左右。玉米茎腐病原属本县玉米生产上的次要病害,常年发病较轻。2009~2010年该病在本县局部夏玉米田发生较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根据2009~2010年全县玉米茎腐病田间发病调查情况,系统分析了该病在局部区域的重发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赵静 《河南农业》2019,(19):42-42
玉米粗缩病已成为驻马店市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以苗期发病最重,5~6片叶即可显征。该病大发生时,一般病田病株率达40%,平均减产l0%~30%,严重时绝收。一、识别要点夏玉米茎秆萎缩变粗,很少出穗结棒,植株深绿,叶片畸形、短而宽,病苗浓绿。患病株节间缩短,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易从土中拔起,病株根纵剖面木质部成黑褐色,故又名“万年青”。  相似文献   

17.
花生茎腐病是一种暴发性病害,常引起花生整株枯死,故又称枯萎病、倒秧病等。一般年份病株率为15%~20%,发病重年份,病株率高达60%以上,甚至连片死亡,造成绝收。1症状花生茎腐病在我国北方多发生在花生生长前期。幼芽出土前即可感病腐烂。病菌从子叶或幼根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腐烂病的总称,是最近几年发生的一种玉米新病害。2010年博兴县发现有玉米顶腐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一般发病地块病株率5%~20%,产量损失较重。一、症状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典型。心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紧紧包裹内部心叶,使其不能展开而呈鞭状扭曲;心叶基部纵向开裂,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开茎基部可见纵向开裂,有褐色病  相似文献   

19.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5%~10%,严重年份可达20%~30%,个别地区可高达50%~60%,减产25%以上。该病是由多种寄生和半寄生性病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病菌在种子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为了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治玉米茎腐病,现就其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简要介绍如下。一、症状玉米茎腐病为全株表现的侵染性病害。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表现症状,其症状表现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1.茎叶青枯型。发病时多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水…  相似文献   

20.
位力 《新农业》2012,(1):24
玉米顶腐病是一种新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发。近几年,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危害损失重,潜在危险性较高。1.病害症状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典型发病株表现症状是苗期病株生长缓慢、茎基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