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桂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55-6856
[目的]为菏泽地区冬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冬小麦-玉米连作中,以济麦21为试材,以不施肥为对照,设定了6个NPK化肥和有机肥料配施处理,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在冬小麦播种前使用,化肥在夏玉米生长期间施用。收获时测定生育性状和各重复的实际产量。[结果]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株高、穗长和穗粒数,也提高了冬小麦千粒重。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生物产量,依次为NPK+高量有机肥>NPK+常量有机肥>NPK+高量麦秸还田>NPK+玉米秸还田>NPK+常量麦秸还田>NPK>CK。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的产量提高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结论]配施有机物料比单施NPK化肥效果好,配施高量有机肥比配施常量有机肥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肥料长期配施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漠土14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肥料长期配施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增加小麦产量作用很大,特别是配施有机物料(有机肥或秸秆还田)小麦千粒重和穗粒数比长期不施肥处理平均提高16.4;和 52;,其产量提高80;~90;,不同施肥处理小麦产量的变化顺序为:NPKM>NPKS>NPK>CK,说明经济系数决定经济产量,而肥料合理配施是增产的关键.不施肥处理的小麦籽粒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比单施化肥处理要高,粗蛋白含量平均高20;,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高7.5;;配施有机肥对改善小麦籽粒品质促进作用较最大,与施化肥相比提高了小麦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蛋白质产量. 配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面粉品质指标,与施化肥处理相比,干、湿面筋含量提高11.9;,降落值提高8.3;,增强了面团稳定性和韧性;秸秆还田处理降低了面粉干、湿面筋的含量,导致面粉沉淀值的下降,面团稳定性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长期不施肥其面粉品质、面团性质等多项指标均优于单施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3.
紫色土施肥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定位试验小区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冬小麦根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小麦根系长度、根表面积的增加,根系活力的提高。有机肥配施化学肥料(MNPK)或NPK配施,有利于小麦获得较高产量。施有机肥或氮肥或磷肥或钾肥对小麦籽粒粗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有机肥配施化学肥料处理(MNPK),小麦籽粒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氮肥及其与秸秆配施在不同肥力土壤的固持及供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在有机物料和无机氮肥的配施条件下,研究氮素在土壤中的固持与释放过程,以期达到土壤供氮与作物需氮相一致的目的。【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NF;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厩肥与化肥配施,MNPK)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化学氮肥及其与秸秆配施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固持与供应。【结果】与未施氮肥(对照)相比,单施尿素对NF处理土壤小麦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而显著提高了NPK和MNPK处理土壤小麦籽粒产量;MNPK处理土壤氮肥利用率(67%)显著高于NPK(56%)和NF(19%)处理土壤。与施用氮肥处理相比,秸秆与尿素配施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但MNPK处理土壤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11%)仍显著高于NPK处理(7%);秸秆与尿素配施降低了当季小麦对施入氮素的吸收利用,小麦收获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79%-88%施入的氮素未被吸收利用。【结论】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在协调土壤氮素供应,提高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1992到2000年,在中性紫色土上进行了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组合对水稻的增产顺序为:MNPK>NPK>NP和NK>N>PK>CK,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明显提高了水稻产量;水稻产量与气候密切相关,正常气候各年度稻谷平均产量在6.0~7.0t/hm2左右,1993年气候异常,各处理稻谷平均产量仅为4.0t/hm2;除1993年N肥、P肥、K肥效平均分别为:K(12.4kg)>P(7.5kg)>N(4.9 kg)外,其他正常气候年份化肥肥效则为N>P>K.施氮肥、磷肥籽粒全氮、全磷含量比不施氮肥、磷肥分别平均高14%,32%;M+NPK配施茎叶中含磷量比单施化肥处理高27%,施氮肥水稻籽粒粗蛋白含量均比不施氮肥高,施钾肥处理水稻吸钾量明显高于不施钾肥处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为探明新疆地区冬小麦肥料利用率现状,优化养分管理方法提供参考数据和技术支撑。喀什地区泽普县小麦育种基地田间小区试验,设置空白、PK、NK、NP、NPK、NPK+商品有机肥、NPK+腐植酸、NPK+氨基酸等试验,共8个处理,测定冬小麦生长发育性状、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等。结果表明:(1)NPK处理产量7 740 kg/hm2,NPK配施有机肥处理比NPK处理分别增产11.4%、47.8%和2.6%;(2)NPK处理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需氮(N)2.66 kg、磷(P205)0.43 kg、钾(K20)2.54 kg,施用有机肥处理冬小麦籽粒养分吸收量均高于单施化肥;(3)NPK+氨基酸处理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20.53、31.59和68.44 kg/kg,均高于其它处理;(4)冬小麦NPK处理氮、磷、钾肥的养分利用率分别为35.62%、11.85%和31.32%,配施有机肥的氮磷钾肥利用率比单施化肥利用率氮肥分别提高了2.76%、9.41%、8.44%;磷肥分别提高了2.56%、0.7%、3.71%...  相似文献   

7.
肥料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尤其是猪粪、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处理,产量高达5705.3 kg/hm2,比未施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分别增产20.35%和8.98%.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农学效率均高于习惯施肥处理.其中,猪粪、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为8.04 kg/kg,而习惯施肥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仅为3.30kg/kg.  相似文献   

8.
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的养分综合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托25 a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大田试验方法,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化肥(NPK)、25%有机肥替代化肥(1/4M+3/4NP)、50%有机肥替代化肥(1/2M+1/2NP)、100%有机肥替代化肥(M)和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6个试验处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大小顺序表现为MNPK>1/4M+3/4NP>1/2M+1/2NP>NPK>M>CK,MNPK、1/4M+3/4NP处理分别较NPK处理籽粒增产12.42%、2.04%。水稻籽粒干物质积累量主要来源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各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为50.17%~65.40%,其中,施用有机肥各处理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水稻成熟期,施用有机肥的各处理籽粒的比例均较CK和NPK处理高。有机无机肥配施各处理比CK或NPK处理显著促进水稻分蘖、提高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及叶面积指数,同时也显著优化水稻各产量构成因子,增加水稻产量。水稻各农艺性状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和穗粒数均呈正相关关系。长期施用有机肥条件下,25%的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干物质积累、转运,是黄壤性水稻土地区实现水稻增产的最佳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分析有机无机配施对玉米生长与营养状况,为玉米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5个处理,3次重复,CK:不施肥;PK:施用磷钾肥,不施氮肥;NPK:施用氮磷钾肥;NPKZn:施用氮磷钾肥和锌肥;NPKM:施用氮磷钾肥和有机肥。【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提高了玉米产量,平均增产6.5%,N素吸收量增加4.5%,籽粒Zn浓度增加3.25 mg/kg。【结论】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N素吸收量和籽粒Zn浓度,是化肥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有机肥配施氮肥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究不同类型有机肥配施氮肥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优质小麦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强筋冬小麦品种晋麦95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山西省临汾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农家肥(FM)、普通有机肥(OF)、生物有机肥(BF)3种施肥配比和不施肥(空白对照)、单施尿素(TU100)、氮肥加倍(TU200)共15个处理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农家肥的处理中,50%农家肥配施50%化肥(FM50)产量最高,较单施尿素增产6.58%,氮肥偏生产力提高6.57%;配施普通有机肥的处理中,75%普通有机肥配施25%化肥(OF75)产量最高,较单施尿素增产4.58%,氮肥偏生产力提高4.59%;配施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中,50%生物有机肥配施50%化肥(BF50)产量最高,较单施尿素增产7.00%,氮肥偏生产力提高5.98%,蛋白质含量提高8.0%,湿面筋含量提高8.7%,稳定时间提高43.8%。生物有机肥配施氮肥效果更佳,适当的配比(1∶1)可以同时提升优质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高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晚粳稻‘浙粳22'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粳22’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浙粳22’的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浙粳22’以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处理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增产53%,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不施肥区(CK)、有机肥(M)单施区及氮钾(NK)配施区;氮磷(NP)配施水稻增产38%,有机肥及增量无机肥(MNPK')配施水稻增产32.3%,氮磷钾(NPK)配施水稻增产27%;同时肥料合理配施可增加作物养分吸收总量,促进养分向籽粒中迁移。在所有处理中,均是MNPK区的养分吸收量最高,MNPK配施区的水稻籽粒吸氮量为126.66 kg·hm-2,吸磷量为26.91 kg·hm-2,吸钾量为45.59 kg·hm-2;MNPK’配施水稻吸氮总量为184.51 kg·hm-2,吸磷总量为33.57 kg·hm-2,吸钾总量为198.40 kg·hm-2。所有处理的氮、磷和钾收获指数均较对照(CK)有所降低;氮、磷素当季表观利用率均以M单施最高,分别为43.85%和36.64%;钾素当季表观利用率则以NPK配施最高,为54.52%,从肥料的输入来看,所有施氮处理的磷表观利用率较M处理下降,施磷处理的磷表观利用率较M处理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进程、旗叶光合色素、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2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有机肥替代25%化肥(CF+M25)、有机肥替代50%化肥(CF+M50)、有机肥替代75%化肥(CF+M75)5种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在一定范围内配施有机肥可提高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但过高的有机肥配比不利于籽粒质量的增加。在0%~50%有机肥配施处理可增加快增期最大灌浆速率,在有机肥替代75%化肥时快增期最大灌浆速率减缓。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与CF处理相比,CF+M25和CF+M50处理使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增加,CF+M75处理产量降低10.1%。综上,合理范围内有机无机配施可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肥、施化肥、风化煤与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施用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氮磷肥偏生产力以及氮磷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粗蛋白含量。风化煤与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施用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质量、秸秆质量、行粒数、每穗粒数、籽粒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氮磷肥偏生产力以及氮磷肥农学效率;腐殖酸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穗轴质量、穗行数,对玉米百粒质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施用猪粪有机肥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氮素积累的影响,为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晚籼37号为材料,在水稻施纯N 180 kg/ha,N:P2O5:K2O=3:1:2.5的情况下,比较并分析全施化肥(NPK)、低量猪粪配施化肥(F7M3,即70%化肥配施30%猪粪)、中量猪粪配施化肥(F5M5,即50%化肥配施50%猪粪)和高量猪粪配施化肥(F3M7,即30%化肥配施70%猪粪)等处理的枝梗籽粒氮含量、穗位籽粒氮含量、稻穗氮含量、水稻籽粒吸氮量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配施猪粪有机肥能有效降低水稻一次、二次枝梗籽粒氮含量,且随猪粪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穗位籽粒氮含量也呈降低趋势,其中F3M7处理上、中、下部的籽粒氮含量较NPK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1.6%、11.9%和9.1%(P<0.05,下同).增施猪粪有机肥能促进水稻产量增加与稻穗氮含量下降,与NPK处理相比,猪粪配施处理的稻穗氮含量显著下降5.7%~10.1%,水稻产量增加4.3%~14.1%,但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的水稻籽粒吸氮量与NPK处理无明显差异,均在92.0 kg/ha左右.[结论]猪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有效影响稻穗不同部位的氮含量,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有利于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第32年度的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长期施肥对黄绵土区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了冬小麦籽粒产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增产效果更显著。肥料单施增产率在60%以上,肥料配施增产率在120%以上。冬小麦产量以有机肥配施氮磷钾处理最高(4 932.00 kg/hm~2),较对照(不施肥料)提高189.16%.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9.65kg/(hm~2·mm)],较对照提高174.15%。不同施肥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播前下降缓慢,2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则均迅速下降。冬小麦收获后0~100cm土壤有效储水量较播前下降,下降最大的是有机肥配施氮磷钾处理,为56.6 mm,土壤耗水量最大,为511.00 mm。可见,肥料配施提高作物产量,但也增加了土壤耗水量,土壤干燥化程度也将加剧。  相似文献   

16.
以黄绵土雨养农业区长达37年(1981—2018)的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选取其中2年,研究在黄绵土雨养农业区长期不同施肥对冬油菜、冬小麦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作物籽粒产量较不施肥(CK)明显增加,以有机肥配施化肥增产效应更显著。冬油菜和冬小麦的产量均以MNPK产量最高为2 576.1和5 542.2 kg/hm~2,均比不施任何肥料(CK)高552.01%和207.77%,其肥料贡献率为84.66%和67.67%;地上部N、P、K携出量均最多,分别为冬油菜(130.49、19.86、130.18 kg/hm~2),冬小麦(136.39、27.76、86.12 kg/hm~2)。冬油菜中N、P、K的收获指数分别为氮的收获指数在NPK为最高2.8%,其次在CK为2.79%,而P和K均为对照最高分别为3.8%和0.83%;冬小麦均为单施N最高分别为0.77%、0.75%、0.83%。N、P、K肥的表观利用率冬油菜为单施有机肥最高107%,P和K均以NPK最高分别为20%和130.13%;冬小麦表观利用率均以N、K最高为55.53%、56.72%,P是MN为最高27.54%,其余处理均在配施有机肥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索在一定无机肥施用量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的增产机理,在山西省农科院东阳试验基地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有机肥施用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有机肥处理的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效率和气孔导度都显著增大,产量显著提高。随施肥量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促进了营养生长并延缓了叶片衰老,有利于叶片生长;300 kg/hm2(M)有机肥处理下,抽穗期和灌浆期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促进了籽粒灌浆,产量达到最高,较对照提高34.1%。抽穗期和灌浆期光合参数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高于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说明通过提升花后的光合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在常规施用化肥基础上,配施300 kg/hm2有机肥有是山西地区玉米的最佳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黄绵土区不同肥料配施对甘蓝型冬油菜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2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不施有机肥和施有机肥,副处理为不施肥、氮肥单施、氮磷肥配施、氮磷钾肥配施8个处理,即CK、N、NP、NPK、M、MN、MNP、MNPK。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冬油菜生育期增延2~9 d,株高增加14.47~62.10 cm,单株总角果个数增多61.94~199.94个,增产507.20~2 782.12kg/hm~2,其中MNPK处理单株总角果数最多为268.00个,较对照增加293.77%,产量最高为3 418.38kg/hm~2,较对照增产437.26%,其他处理按产量排序为MNP、NPKMN、NPMN,分别较对照增产2 334.94kg/hm~2、2229.90kg/hm~2、1611.65kg/hm~2、1578.64kg/hm~2、939.38 kg/hm~2、507.20 kg/hm~2,增幅为366.98%、350.47%、253.30%、248.11%、147.64%、79.72%;M处理籽粒含油量最高达48.55%,较对照增加2.49%,蛋白质质量分数最低为18.23%,较对照降低4.14%,硫甙质量摩尔浓度仅M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10.25μmol/g,芥酸等其他籽粒品质未显著受施肥影响;冬油菜收获后各处理土壤全钾质量分数较种植前显著下降0.03%~0.24%,对照土壤有机质下降0.06%,NP处理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变,其他处理有机质显著增加0.05%~0.67%。综合考虑,黄绵土区中以有机肥(7 500 kg/hm~2)和氮磷钾肥配施(N 150 kg/hm~2,P_2O_5 75 kg/hm~2,K_2O 75 kg/hm~2)处理对甘蓝型冬油菜的产量、经济性状、籽粒品质及土壤有机质的综合提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化肥及其配施对生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有机肥、化肥及其配施对生菜产量及品质、效益的影响,在相同肥料成本的基础上,设无肥、NPK化肥、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菜施用化肥、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均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应;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增产16.85%,比单施有机肥增产82.87%;单施化肥处理的生菜硝酸盐含量比单施有机肥处理的高9.59倍,比有机—无机配施处理高4.3倍;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还能促进生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养分利用率提高23%(绝对值)。  相似文献   

20.
以青贮玉米宁玉218(NY218)与晋单42(JD42)为试验材料,设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A(TF)、有机肥与化肥配施B(FF)、高产施氮(HY)、农民习惯施氮(FP)与对照(CK)共5个处理,测定了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花粒期不同层位叶片光合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FF较FP与HY能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NY218与JD42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为17298.31kg/hm2和17624.89kg/hm2,21314.77kg/hm2和21682.69kg/hm2;FF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较HY分别增产5.34%和6.27%,9.16%和8.94%;FF处理对青贮玉米籽粒产量的提升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实现的;FF可有效保持花粒期叶片光合能力,延缓不同层位叶片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的下降速率,其中以上部叶片效果更为明显,有效延长了青贮玉米叶片光合功能期,促进了群体干物质的积累,增加群体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