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认真观察越冬顺利的蜂群,飞出的蜂多,且飞翔有力。越冬不好的蜂,会有不正常现象:有些蜂腹部膨胀爬至巢前板上排泄;有的蜂群出箱迟缓,飞翔蜂少,且无精打采;靠近箱体倾听,听到箱内声音嘈杂,表明箱内失王。对以上情况要及时在箱上标出记号,待大规模的飞翔活动结束后,立即检查,找出问题,及时解决。 2.全面检查在早春暖和的晴天,应对全部蜂群  相似文献   

2.
阳新 《农技服务》1996,(9):33-35
<正> 加强蜂群秋冬管理,促进蜂群安全越冬,为来年多产蜜打基础十分重要。管理措施是: (一)培育越冬蜂群:越冬蜂群应是没有经过采集和哺育工作而又进行过飞翔排泄的健壮新蜂。 1、更换蜂王:在初秋期间培育一批优良善产的蜂王,以便更换老劣蜂  相似文献   

3.
<正> 养蜂以冬末排粪到外界出现对蜂群繁殖有影响的蜜源为春季阶段,是一年中蜂群最弱的时期,也是蜂群个体增殖的起点。根据多年养蜂经验,提出春季蜂群饲养管理的如下要领: 1 观察飞翔 惊蛰后的蜜蜂,在早春暖和的晴天出巢排泄腹中积粪,朝着蜂箱和蜂场上空绕飞,这时要趁机仔细观察蜂群飞翔的情况。越冬顺利的蜂群,蜜蜂飞翔得特别有劲,蜂群越强,飞出的蜂就越多。有的蜂群因某原因而越冬不顺利,则在它们出巢时,可以看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的蜜  相似文献   

4.
苏北地区越冬蜂的繁殖时间宜在9月中旬开始。太早,繁殖的越冬蜂在采集飞翔中损失大,对保存越冬蜂的实力不利;太迟,不但要多消耗饲料並因后期缺粉会造成越冬群势的下降。因此怎样繁殖好越冬蜂,以及怎样管理好越冬蜂至关重要。 一、越冬蜂的繁殖 1.调整群势。对弱群应补足6框以上的群势。淘汰老劣蜂王。双王群应补足8框以上的群势,对10框以下的蜂群应停止生产皇浆,使蜂群全力以赴投入到越冬蜂的繁殖中。同时对有螨害的蜂群应加紧用药治螨,使越冬蜂的螨害降到最低程度。在开始奖饲时加一次抗生素,以增加越冬蜂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5.
蜂群秋冬时节的管理,关系到蜂群能否安全越冬的问题。俗话说:“越冬蜂群要适龄,蜜足群强场地静。”这话既概括了蜂群对越冬的要求,也指出了蜂群安全越冬的条件。1.培育越冬适龄蜂适龄蜂群是指10月上中旬最后一批出房的幼蜂,这批蜂没有经过采集的劳累,身体健壮,所以称为适龄幼蜂群。为了保证适龄蜂群  相似文献   

6.
正北方有长达半年的秋冬季管理时间,繁杂的秋季管理直接影响到蜂群的越冬,而冬季管理是蜂群能否安全越冬以及来年群势强弱的关键,越冬不好,势必引起冬后的春衰,直接影响到来年蜂群的繁殖和产蜜量,影响蜂农的经济收入。因此,做好越冬蜂群的管理,应引起养蜂者的足够重视。蜜蜂越冬有室内越冬和室外越冬两种方式,首先,应使蜂王多产卵子,孵育新蜂,因为新蜂御寒能力强,它的寿命能延续到来年春天,帮助蜂王做来年育儿繁殖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秋季利用荞麦花、向日葵花等晚谢花 ,精心管理蜂群 ,及时调整群势 ,为蜂群越冬和来年产量打下良好基础。1 育新王、繁冬蜂秋季盛花期是育王的好机会 ,定点饲养的蜂群和小转地的蜂群都要有计划地培育一批蜂王。秋花后期是繁殖越冬蜂的最后阶段 ,也是养蜂生产不可忽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一、群蜂冬管六要领 群蜂的冬季管理得好,能大大提高安全越冬蜂群率,要着重抓好以下六要领:(一)温湿度。蜂群能否安全越冬适宜的温湿度是非常关键的。一般蜂箱内的温度保持在1~4℃为宜。过高蜂群活动量大.食鼍和粪便都将增加,长期下去,体力消耗过大,形成早衰,甚至要发生死亡。过低也会使蜂群加强活动,造成下痢和死亡,冬季蜂箱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经验丰富的蜂农,总是把晚秋管理作为一年养蜂的开始。从季节来讲,秋分以后,主要蜜粉源虽然不多,但辅助蜜粉源仍较丰富。晚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繁殖打基础,达到幼蜂多、群势强、食料足、病害少的目的。管理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培育越冬蜂。秋季参加过酿蜜和哺育工作的蜜蜂,体质较弱,一般不能越冬。因此要用秋季培育出的幼蜂更新蜂群,培育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的培育,应根据最后一批幼蜂能在10月下旬全部出房,既没有参加工作,又能飞翔来安排。到寒露前后一定要使蜂王停止产卵,否则培育出来的幼蜂…  相似文献   

10.
从冬末蜂羣开始活动起到第一种主要蜜源来临,是蜂羣的繁殖期。养蜂要想获得丰收,必须在繁殖期开始时改善越冬情况,消除不良蜂群中存在的缺点和为蜂群顺利发展准备适宜的环境条件。改善蜂群中存在的缺陷于2月下旬选择晴暖无风的日子,当荫处  相似文献   

11.
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蜂群从每年的10月末到翌年3月中下旬,有长达半年的秋冬季管理时间,繁杂的秋季管理直接影响到蜂群的越冬,而冬季管理是蜂群能否安全越冬以及翌年群势强弱的关键,越冬不好,势必引起冬后的春衰,直接影响到翌年蜂群的繁殖和产蜜量,影响蜂农的经济收入。笔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几点蜂群越冬管理技术措施,以提高养蜂者技术水平和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2.
越冬准备期蜂群管理的任务是培育适龄越冬蜂,备足越冬饲料,适时断子治螨,预防盗蜂及布置越冬蜂巢等,从而为蜂群安全越冬创造适宜条件。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1.培育大批适龄越冬蜂幼蜂出房后经过试飞排泄而又没有参加过采集与哺育工作的蜜蜂为适龄越冬蜂。这些幼蜂具有越冬性能好、寿命长、越冬后哺育力强等优点。为保证越冬蜂的数量和质量,在当地最后一个蜜源期,要及时抽出蜂群内多余的巢脾,保持蜂脾相称,并取出子脾上的贮蜜,以扩大产卵圈,注意保温,进行奖励饲喂,促进蜂王多产卵。  相似文献   

13.
秋季是养蜂年的开端,蜂群的秋季管理,实际是做好蜂群越冬的一切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育足健壮的越冬适龄峰和备足优质的越冬饲料.秋季管理的好坏是蜂群越冬成败的关键,并影响来年春繁,故称“一年之际在于秋”.根据本区气候:秋季短,气温下降快,昼夜温差大,气温低及蜂群越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蜂群势弱、素质差;密不足、质量差和蜂螨危害等,本文讨论如何作好本区蜂群的秋季管理.1 育足健壮的越冬适龄蜂1.1 培育越冬峰时期及需要达到的群势根据本区的气侯和蜜粉源条件,培育越冬蜂宜在8月20日至9月20日左右进行.使越冬定群时每群有5——6脾蜂,每脾2000——2500只蜂.总蜂数不少于10000只.越冬适龄蜂占70——80%,越冬蜂中未参加过采集、酿制和哺育工作的就是越冬适龄蜂,它生理年青、寿命长,在蜂群中比例越大,蜂群在越冬期死亡就越少,消耗饲料也越少,来春繁殖也越快.1.2 选择好蜜粉源场地,外界蜜粉源良好,蜂群产育积极性高,培育的越冬蜂生理发育健壮转地养蜂新和县、库车县有大面积晚油菜,对秋繁很重要,凡是8月中下旬到该地的蜂群,繁殖越冬蜂都较好,并能贮备足够的越冬饲料.同期到拜城县晚葵花场的蜂群进蜜涌,可取1—3次蜜,葵花蜜对蜜蜂有麻醉作用,最好喂些“蜜蜂解毒营养冲剂”以减少死亡.葵花花冠深,采集  相似文献   

14.
越冬准备期的蜂群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培育适龄越冬蜂,备足越冬饲料,适时断子治螨,预防盗蜂及布置越冬蜂巢等,从而为蜂群安全越冬创造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5.
吴桂英 《农家科技》1997,(11):16-16
<正> 越冬准备期的蜂群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培育适龄越冬蜂、备足越冬饲料、适时断子治螨、预防盗蜂及布置越冬蜂巢等,从而为蜂群安全越冬创造适宜的良好条件。1.培育大批适龄越冬蜂。幼蜂出房后,经过试飞排泄而又没有参加过采集花蜜与哺育工作的蜜蜂,为适龄越冬蜂。这些幼蜂具  相似文献   

16.
匡邦郁 《云南农业》2001,(11):19-19
窜到别的蜂群内盗窃贮蜜的飞翔蜂称为盗蜂.多由外界蜜源缺乏,或管理不当时引起.盗蜂一般发生在相邻蜂群之间,有时也发生在两个相邻蜂场,中蜂和意蜂之间也常会起盗,强群易盗弱群;有时也会发生整个蜂场各蜂群互盗.盗蜂攻击的蜂群,首先是防卫能力差的弱群、病群、失王群和交尾群.如不及时制止,盗者与被盗者相互撕咬,工蜂死亡严重,会导致全群覆灭和传播疾病.因此,防止盗蜂是蜂群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7.
蜂群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促进蜂王产卵,大量培育越冬适龄蜂,喂好越冬饲料,彻底治螨,做到壮蜂,为蜂群安全越冬和翌年早春蜂群快速繁殖奠定基础。一要有产卵力强的优质蜂王。老、劣蜂王秋季停止产卵早,第二年早春产卵晚,越冬死亡率也高。因此,在培养越冬蜂前,诱入新蜂王,淘汰老劣王。二是缩小蜂巢。使"蜂脾相称"或"蜂略少于脾",整顿蜂群,使各蜂群势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8.
1、育新王繁冬蜂 秋季盛花期是育王的好机会,定点饲养的蜂群和小转地的蜂群都要有计划地培育一批蜂王。秋花后期是繁殖越冬蜂的最后阶段,也是养蜂生产不可忽视的关键时期之一。要在前段贮蜜脾、摇蜜、繁殖以及治满的基础上,抓紧蜂群的繁殖,要把蜂巢内的全封盖蜜脾和空脾及  相似文献   

19.
1 为什么要加强春季蜂的饲养管理? 答:春季是蜂群全年饲管的开端,从冬末排粪到外界出现蜜源为春季阶段,是一年中蜂群最弱的阶段,而且是蜂群个体增殖的起点.饲管的好坏,关系着全年的蜂业生产,因此,必须加强蜂群春季的饲养管理.春季蜂群饲养管理的目的是增强其对不利气候的抵抗力,发挥越冬蜂哺育能力,尽快繁殖出第1代新蜂,进而把蜂群从恢复期推进到增殖期.  相似文献   

20.
蜂群安全越冬是来年丰产的重要环节。经验证明,在江西省会昌县一带养蜂安全越冬必须把好“四关”:1.环境关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燥、空气清新、无污染的草地建好蜜蜂的保暖房。保暖越冬房要用砖石建造,要建双层墙保温。北面设进气孔,南面或房顶设排气孔,以调节室温。在蜂群入房之前,房内摆好蜂架,架高不低于40厘米,以免底层蜂群受潮。蜂群分三层摆放,强群放底层,弱群放上层。摆放前要把靠冬团一侧的盖布叠起一角,以利通气。入房当天要打开进气孔,尽量降低温度,等所有蜂群结成冬团后再维持一定的室温,在入房最初几天,巢门可放大些,当蜂群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