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台北玉果油田针对高分子聚合物、地层微生物等堵塞地层导致的注水井欠注问题,引进了HRS氧化复合解堵技术。介绍了HRS氧化剂解堵原理、技术优点,评价了其氧化降解性能、杀菌性能、腐蚀性能,开展了酸液配方优选以及岩心驱替解堵效果评价。HRS氧化复合解堵技术在玉果油田应用7井次,有效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注30.5m3,注水压力下降15.4MPa,有效期409d,降压增注效果显著,解决了玉果油田欠注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0型压裂机车组技术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型压裂机车组由压裂泵车、仪表车、配液撬、压裂酸化管汇车、MC-75混砂车、输砂车和供液车等组配而成。它是装有底盘的移动泵注设备,可以高压、大排量泵注酸液和压裂增产处理液。为保证该机组的良好运行,介绍了各组成的主要技术性能,并对其技术性能进行了跟踪调查与评价。调查结果发现,各设备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长垣外围葡萄花油田某水平井为例,依托油田实际生产资料,尝试应用几种常见的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可采储量,分析开发动态,讨论改进措施。水平井可采储量在1.2×104t左右,采出程度不足50%,开采潜力巨大。含水率变化表现为"厂"型见水特征,具有见水早、见水后含水上升快、高含水期长等特点,指示点状见水局部水淹模式,伴有部分稳定水驱特征,产生机理可以解释为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注水单点突进造成局部单向水淹,这也进而造成投产早期开发曲线高于理论曲线。后期随着连通注水井转为短周期间注,含水率变化渐趋稳定,实际开发曲线逐渐向理论曲线靠近,显示开发效果好转;不过含水快速上升趋势未变,暴性水淹风险尚存。为此,有必要采用"层内均衡注水、层内温和注水"的原则,前者对应措施包括完善注采井网,吐水、酸化解堵增注,关闭与油井连通性好的水井或进行间注;后者实现手段为小流量、低压力、短周期注水,超前注水,及时根据含水特征调控油井生产压差和采液强度。  相似文献   

4.
注水是使油井长期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随着注水时间的推移,注水井的注入压力明显增加,注水量严重下降甚至出现注不进的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酸化解堵。针对常规酸化施工工序复杂,占用大量空间、时间等问题,提出了注水井连续注入酸化的思想,即"一步"代"多步",实现高效、快速酸化作业。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研制出了新型智能酸SA608酸液体系。该酸液体系完全满足连续注入酸化工艺的要求,酸化时不影响注水井的正常注水工作且酸化后无需返排,大大地降低了酸化作业时间以及劳动强度。现场应用5井次,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1~7.5MPa,单井增注10~20m3/d,降压增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油水井人工裂缝方向单一,裂缝长度是动态变化的,且具有规律性,对油田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裂缝动态变化特征对油田开发技术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试井资料分析计算出注水井动态裂缝延伸速度和采油井动态裂缝闭合速度,并阐述了动态裂缝的变化对井网部署和单井产量有着决定性作用。认为井网与裂缝进行匹配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油藏潜力。周期性重复压裂,可以不断延长采油井人工裂缝长度,提高单井产量,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投球分层酸化技术属于机械封堵逐层压裂,适应于层间间隔小、不能用封隔器分层的已射孔的多个油气层进行分层酸化。塔里木盆地的塔中4油田CI油组砂岩地层,3小层渗透率差异较大,层间距离短,采用普通酸化很难实现对全井段各层均匀处理,因而选择了适合该地层情况的投球分层酸化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适用于层间距离短、隔层薄的油井。具体介绍了该工艺技术在塔中4油田的首次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大庆西部外围地区齐家北油田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具有埋藏深、厚度薄、砂体零散的特点,针对首次注水开发的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低的情况,在了解储层微观次生孔隙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提取了反应储层物性的测井参数,并根据同位素资料确定注水井单层吸水能力,建立了单层吸水能力的物性参数界限标准,同时,提出了表征连通状况模糊综合判断因子,综合考虑储层物性和连通状况,对欠注井吸水能力进行了判别和分类。为确保特低渗透储层"注够水、注好水",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为根本,根据欠注井成因,有针对性研究了治理污染储层的高压酸化措施、治理物性差储层的水力深穿透与压裂结合的措施以及提压注水等改造措施。现场应用表明,周围油井见效明显,实现了特低渗透储层有效驱替,可以为同类油田的欠注井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VES(Viscoelastic Surfactant,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流体的基本性能,包括VES增稠能力、反离子加量对VES胶束的影响、盐水对VES胶束溶液性能影响、VES胶束溶液的抗剪切性能和破胶性能.VES在青海油田清洁酸化和清洁压裂中得到成功应用,为该油田特别是低压低渗水敏油田探索了一种新的增产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头台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油田,大部分井都要压裂投产,随着开发的进行,老井产量递减很快,往往需要重复压裂,但重复压裂只是延伸原有老裂缝,增油效果差。利用重复压裂裂缝转向技术对老井进行改造可以取得很好效果。阐述重复压裂裂缝转向的技术原理,并进行了现场压裂试验。现场压裂试验表明,该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西部裂缝发育区液体滤失严重,压裂改造难度大。为提高施工改造效果,研发出了一套针对页岩裂缝发育区的压裂泵注工艺。该工艺通过改变施工排量、调整液体性能等措施手段,增强了工艺对于页岩裂缝发育地层的适应性,具有液体滤失低、加砂强度高、工艺流程简单可控的特点。在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裂缝发育区的压裂施工中进行了应用,优化后的工艺相比于优化前同等规模的工艺,形成的人工裂缝更为复杂,有效改造体积更大,产量更高,取得了更好的压裂改造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河南油田稠油老区由于埋藏浅、胶结疏松,纵向及平面上非均质性严重等因素,经过多年的高强度蒸汽吞吐,汽窜变得更加频繁,严重制约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和开发方式的转换。选择性调剖堵窜技术通过对中低渗透层进行暂堵保护,采用耐高温高强度的封堵剂在地层深部对高渗透汽窜通道进行封堵,降低高渗层大孔道的渗透性,改善和调整吸汽剖面,最终提高采收率。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封堵汽窜大孔道,保护中低渗透层,实现堵剂在地层中的选择性封堵,并见到较好效果。对同类油藏的选择性封堵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驱动力分析——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近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情况的分析,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有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安塞县土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工业因素是影响安塞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3.
陕北黄绵土区域川台地马铃薯品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适宜延安市安塞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为当地马铃薯深加工产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方法]以陇薯7号、黑美人、陇薯13、紫花白、春薯9号5个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对其田间表现、室内考种、产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各品种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陇薯13、春薯9号、陇薯7号、紫花白、黑美人;陇薯13、春薯9号产量均显著高于紫花白。[结论]陇薯13、春薯9号可以在当地种植,产量明显高于当家品种紫花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近年来江汉油田在油井重复压裂研究方面所做的部分工作,及其对江汉油田油井重复压裂机理所取得的认识。针对江汉油区井深、油层渗透率低、层薄、地下油水分布复杂的地质特点,总结出了油井重复压裂的选井原则。对周16井、周181井的重复压裂改造现场试验取得一定的增油效果。对认识江汉油田老井重复改造工艺、提高老井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安塞县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及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土壤状况、气候特征、农业水资源供需、作物种植种类及产量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该县具有的地域资源优势是土地辽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且高产优质的作物较多。针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建设任务重、土壤生产力低、交通欠发达、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和农业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具体措施及开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蜡沉积是含蜡原油在管输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流动保障难题,生产上常采用机械清管的方法清除管壁蜡沉积物。由于目前对蜡层剥离机理认识不足,现场清管作业仍然依赖操作经验,卡球蜡堵事故时有发生。通过对原油管道通球清蜡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分别从蜡层剥离机理、清蜡效率、蜡层破坏力3个方面详细梳理当前原油管道通球清蜡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蜡层强度、清管器前油蜡浆液流变特性和流动规律以及蜡沉积物积聚成塞条件应是该领域今后研究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尽管闲置的长输管道始终采取防腐涂层和阴极保护来控制管道外壁的腐蚀,但管道内壁发生的腐蚀过程却是不可避免的。针对长输管道的特点,提出了三种封存技术,并进行了模拟长输管道封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气相封存技术,即在扫线水中添加适量的缓蚀剂,可有效地抑制管道钢材在封存期内的腐蚀。该缓蚀剂一方面可抑制水相腐蚀,同时亦可挥发进入气相,抑制气相腐蚀。电化学研究表明,添加了缓蚀剂的封存液能防止管道内表面的腐蚀。  相似文献   

18.
输气管道不停输封堵技术在鄯乌线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保证城市工业与民用的燃气供应,提高管道的运行安全性,鄯乌输气管道实施了不停输封堵作业,以提高站场设备的承压能力,平抑管道下游的压力波动.论述了输气管道不停输封堵工艺,介绍了该项目的施工程序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张行  张仕民  王文明  张雷  韩月霞  林立 《油气储运》2013,(11):1227-1231
管道封堵是管道抢修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封堵机的关键部件,悬挂式封堵器的结构直接影响管道封堵的质量.针对传统的悬挂式封堵器难以一次成功封堵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双级式封堵器,该封堵器具有扫除管内切屑和残留物,确保后部封堵皮碗可靠封堵的功能,由此达到一次封堵成功的目的.对封堵器结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同时对封堵皮碗的封堵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双级式封堵器在324 mm管道内,介质压力在6.4 MPa的情况下,封堵能力可达9.186 MPa,能满足压差6.4 MPa的要求,并有40%以上的冗余能力,可以实现一次成功封堵的目标,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管道封堵作业安全性更高.(图12,参12)  相似文献   

20.
陈瑞  杨令彪  徐晓刚  霍帅军 《油气储运》2012,31(6):463-465,469,486
盘式封堵技术广泛应用于管道抢修,但在实际应用中,盘式封堵器会因一些客观或主观因素出现故障,影响封堵效果。介绍了盘式封堵器的设备组成、技术原理、施工工艺。以管道换管抢修为例,针对盘式封堵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如开孔时筒刀无法进给、卡刀、封堵头未送到位,封堵三通时塞堵无法入位等,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分析了盘式封堵器设备本身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方法。提升盘式封堵的适用压力和适用管径,扩展不停输封堵技术的应用范围,使之能够应用于中、高压管道的更新、改造、抢修等方面是盘式封堵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