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810株18年生绵椒枝枯病损失量及防治效益研究,得到了花椒枝枯病情指数(X)与花椒损失率(Y)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0.8146X-9.3719(r=0.98098);花椒枝枯病不造成经济损失的临界病情指数为11.50,花椒枝枯病防治的经济阈值为病情指数19,防治指标为病情指数30.50。  相似文献   

2.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了花椒黑胫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 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10%药液防治花椒黑胫病Ⅰ-Ⅱ级病株效果十分显著,平均治愈率达83.85%。从经济考虑,在生产中可以应用10%药液防治花椒黑胫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析和定量评价林分因子对赤松赤枯病发生(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为昆嵛山赤松纯林的营林措施和赤枯病的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昆嵛山区域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34年)的赤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分密度、郁闭度、树高、枝下高、胸径和冠幅6个林分因子及赤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各项林分因子与赤松赤枯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冗余分析得影响赤枯病发生的关键因子。【结果】赤枯病在赤松林中普遍发生,发病样地占调查样地的96.3%。整体上,高密度林( 2 956 ~4 089株·hm -2 )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高于低密度林(688~1 822株·hm -2 )和中密度林(1 823~2 955株·hm -2 )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疏林(郁闭度<30%)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中疏林(郁闭度30%~70%)和密林(郁闭度> 70%)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不同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胸径分组中,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着分组值的增大而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分密度对赤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 r =0.761, P < 0.01;r =0.748, P < 0.01);赤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均受到郁闭度的极显著影响( r =0.509, P < 0.01;r =0.442, P < 0.01);二者与树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443, P < 0.01;r =-0.362, P < 0.01);赤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枝下高的增大而极显著减小( r =-0.460, P < 0.01;r =-0.419, P < 0.01);二者与胸径均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极显著( r =-0.425, P < 0.01;r =-0.373, P < 0.01);随着冠幅的增大,林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极显著降低( r =-0.345, P < 0.01;r =-0.381, P < 0.01)。冗余分析证明林分密度和枝下高对赤枯病发生的贡献最大。【结论】松赤枯病在昆嵛山区域发生较普遍但不严重,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不同林分因子分组中均有差异,且均受各林分因子极显著影响。RDA分析证明,林分密度和枝下高对松赤枯病影响最显著,建议对昆嵛山区域赤松纯林赤枯病的防治工作要以重要因子为主要调控对象,进行合理修剪和间伐。  相似文献   

4.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上发生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我国对烟草黑胫病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种植抗病品种、优化烟草栽培管理措施和进行化学及生物防控。本文主要综述了抗烟草黑胫病品种的选育和鉴定、栽培管理措施以及防控技术等方面在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连黑松枝枯病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松枝枯病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干旱、洪涝和低温等气候灾害会使病情加重。选择相关气象因子,运用统计预报方法,建立(0,1)回归方程。预报方程准确度为84%。用此预报方法对2000、2001和2002年进行了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有效药剂,选取了5种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药剂并在枣阳地区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种药剂品种中,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以枯草芽孢杆菌最好,其次是40%烯酰吗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这3种药剂可作为枣阳烟区防治烟草黑胫病的首选药剂。针对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可以从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保健栽培、生物防治以及化学药剂交叉使用等方面开展,以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烟草赤星病对烟叶产量及产值的损失程度,在烤烟生长过程中,通过喷施用40%菌核净500倍液的施用次数控制烟草赤星病发生程度,形成不同病害梯度,以研究烟草赤星病对烟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发生程度对烟叶产值、产量有明显影响,病情指数越大,烟叶产量下降越大,而且由于病斑致使烟叶外观品质变差,造成烟叶等级降低,产值大幅度下降,导致种植烟叶经济效益下降。通过建立直线回归方程估测,病情指数每上升10,烟叶产量将减少0.028 kg,产量损失率上升8.125%,产值损失率上升14.196%。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赤松赤枯病病基指数(Disease based index,DBI)评价体系,定量评价与林分因子共同作用后,立地因子对赤松纯林中赤枯病发生程度的作用等级。【方法】在林龄相对一致(34±2)年的赤松纯林生态系统中设立临时样地,筛选影响赤松赤枯病发生的关键林分因子,建立关键林分因子与赤枯病病情指数的函数关系,选取最优模型作为主曲线;将主曲线等比值拉伸得赤枯病病基指数曲线群,其自下而上依次表示不同的病基指数,即立地对赤枯病发生程度的作用等级。【结果】1)基于森林病害发生的基本原理,提出病基指数的概念。2)确定赤松赤枯病病基指数的定量方法,它包含样地的设立、病情指数的调查、林分因子的调查、关键林分因子的筛选、基准点的确定、备选主曲线模型的建立、主曲线模型的确定和评价、主曲线的绘制及曲线群的建立共9个步骤。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林分密度是影响赤松赤枯病发生的关键林分因子,依据所提定量方法建立主曲线方程:Q=65. 61/(1+e-0. 001 5 x+2. 32),决定系数R2=0. 519 8,说明拟合方程较可靠,用该模型预估赤松赤枯病的病情指数时,平均预估误差是5. 35%。4)将赤枯病病基指数主曲线等比值拉伸得曲线群,即建立定量评价体系。体系中的5条曲线自下而上分别表示为:Ⅰ为极轻病害发生,Ⅱ为轻度病害发生,Ⅲ为中度病害发生,Ⅳ为重度病害发生,Ⅴ为特重度病害发生。【结论】赤松赤枯病病基指数主曲线模型和曲线群图可以定量评价赤松林的立地因子对赤枯病的潜在发生程度的作用等级,可为赤松纯林合理、有效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将成为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以夏季的降水量与平均降水量之差的绝对值、林地B层土壤容重、林龄、林分感病指数为杨树烂皮病Valsa sordida Nit的主要测报因子,利用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林场10年生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和小青×黑杨P.pseudo-simonii×P.nigra人工林感病指数连续8年的统计数据,微机进行线性回归,建立预测预报回归方程(y=14.8366+1.6673x_1+0.0293x_2-16.1140x_3+1.4257x_4。复数关系数R=0.99>R_(0.05)=0.95,回归剩余标准差SE=2.47)。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地域差异选取四川省8个不同地区的花椒园对花椒锈病发生流行的空间动态变化进行跟踪调查,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四川省花椒锈病发生流行空间动态变化趋势有2种:在低海拔地区,9月末之前病情指数不断上升,10月略有下降,11月中旬达最大值81.26,随后逐渐降低;在高海拔地区,9月中下旬前病情指数不断上升峰值为8...  相似文献   

11.
松树枯梢病发生的立地条件及其主要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江西等地227块松树枯梢病的林分病情标准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与林分及立地因子关系密切.由上杭、连城、永新和安福4县有代表性的49块样地推导出了松树枯梢病的病情指数与林龄、造林密度、郁闭度、土壤质地、土壤湿度、坡位、坡向的生态数学模型:y=41.38-16.56x11 5.08x21 18.62x31-3.78x41 19.94x51 7.32x61 4.27x62-4.06x71-10.56x72-13.88x73,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6 9、0.612 5、0.268 9、0.1789、0.681 1、0.279 0、0.473 7.该模型模内判别准确率为79.59%,其中病情指数与土壤湿度、郁闭度、林龄和坡位间关系紧密,在0.01水平上显著,它们是松树枯梢病在我国南方发生的主要诱导因子.提出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生态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2.
乔旭  张杰 《中国林业》2010,(13):53-53
<正>花椒红胫潜跳甲是甘肃陇南花椒树上首先发现的重要虫害,它可以造成大量落果,甚至整株花椒颗粒无收,是花椒生产上的毁灭性害虫。2008年~2009年,笔者对花椒红胫潜跳甲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花椒落叶病又称花椒黑斑病,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盘二孢属,严重影响花椒产量。  相似文献   

14.
甘肃是花椒的重要产区之一,然而多年来在花椒的栽培中由于缺乏正确的技术指导,经营水平低而粗放。集中表现为品种杂乱,质量不均,病株多,寿命短,产量低。 针对以上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甘肃花椒的主要产区进行了调查与试验,对在花椒栽培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限制因子提出初步探讨意见,以供相互商榷。1 选种 品种优良与否严重影响着花椒的质量与产量,直接关系到销售中的经济效益。至目前。甘肃的主要花椒种植地大部以农村散生栽培为主,普遍存在着种类不清、名称混淆、品种杂乱、良种退化等问题;常见的品种多称为大红  相似文献   

15.
梨树黑胫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梨树黑胫病防治试验景军王兴福(永昌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永昌737200)(永昌县农技中心永昌737200)中图分类号S436.415梨树黑胫病为梨树的主要干部病害,病原菌为(Phytophthoracactorum(Lev.etCohn.)Sch...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生防菌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2012年,以对黑胫病抗性不同的高抗品种(云烟87)、中抗品种( K326)和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等3种烟草品种70天苗龄的实生苗为实验材料,在烟苗茎秆接种黑胫病原后施用该生防菌,于不同接种时期(0天、15天、30天、45天、60天、75天)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1)高抗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PAL、 PPO及POD活性水平皆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且前期增加速度表现为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后期PPO活性减小情况也符合以上规律。(2)高抗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MDA的含量增加速度明显低于各自的对照,前期MDA含量增加的速度和后期降低的速度均是感病品种>中抗品种>高抗品种。可见,施用该生防菌可通过调节抗性酶活性和MDA含量提高烟株对烟草黑胫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刘国荣  王世君 《林业科学》1992,28(3):220-225
我们通过对气象因子与落叶松落叶病发病关系的研究,和对入选的主要气象因子在各月份中作用的分析,将六七月份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四五月份平均气温确定为病情测报因子。其当年值预测式为y=b_0+b_1x_1+b_2x_2……+b_(12)x_(12)(x_1、x_2……x_(12)为前1—12年测报因子观测值;b_0、b_1……b_(12)为相应回归系数);由23年全省历史资料建立的病情指数预测式为y=68.31-1.68x_1-0.5638x_2+0.36x_3(x_1、x_2、x_3分别为气温、湿度、降水预测值);全省发病面积预测式为y=(-0.13325+0.00533x)Sy(式中,x为病情指数预测值;Sy为全省幼龄落叶松人工林面积)。根据各地区发病面积比例系数和各地区轻、中、重发病面积的百分比,可预测各地区发病面积和轻、中、重发病面积。应防治面积为重、中级发病面积与20%轻病级面积之和。  相似文献   

18.
谢菲  梁军 《林业科学研究》2019,32(3):121-126
[目的]研究毛竹林的立地条件和枯梢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江西省不同立地条件的60块毛竹样地开展了监测调查,分析了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高度和土壤层厚度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林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在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不同土层厚度下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感病指数与坡度及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感病指数与坡向呈负相关关系;坡位对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无显著影响。同时,为了探究这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的综合影响,利用数量化理论,以这5个立地条件为自变量,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该预测方程复相关系数R=0.854,复相关系数的F检验得F=10.432F_(0.01)(11.48)=2.64,经T检验,与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关系最大的立地因子是土层厚度,其次是海拔高度和坡度,这3个因子是影响毛竹枯梢病的主导因子。[结论]综合分析得出,在急险坡、上坡位、阳坡面、高海拔、薄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大;在平缓坡、下坡位、阴坡面、丘原、肥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小。  相似文献   

19.
渭北旱塬花椒整形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已成为渭北旱塬的一项新兴产业,为提高广大椒农的整形修剪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花椒的产量和质量,根据渭北旱塬花椒生长特点,结合生产经验,提出花椒整形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20.
咖啡黑果主要致病因子为旋皮天牛危害,缺钾生理失调以及褐斑病菌侵染。咖啡旋皮天牛虫害株率与黑果率呈显著相关(r=0.6568)。黑果果皮钾元素含量较低,但有铝和锰的积累。在电镜下观察到果皮上有褐斑病菌的侵染。文中给出黑果病的化学和生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