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土壤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距离海洋遥远,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由于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湿气受高山阻隔,盆地内干旱少雨,风沙频繁,蒸发强烈,植被稀疏,具有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荒漠、半荒漠自然特点。北疆准噶尔盆地边缘降水量150至200毫米,南疆塔里木盆地仅50毫米,而生长期蒸发势北疆1500至2300毫米,南疆为2000~3400毫米,比降水量高出10~50倍。从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来看,南疆比北疆更为严酷,荒漠化、盐碱化更为强烈,腐  相似文献   

2.
一、新疆昆虫生态地理特点 从昆虫区系来谈,新疆地处中纬度欧洲大陆中心。新疆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而南疆(天山以南)则为全世界少数极端干旱地区之一。这里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是世界上广大荒漠区都处于亚热带,而新疆是处于温带,在气候上属温带荒漠气候带。年总辐射为125—15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时数为2,550—3,500小时。年平均日较差为11—16℃,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夏季酷  相似文献   

3.
1971-2014年新疆区域寒潮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14年新疆105个台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寒潮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新疆单站寒潮北疆多、东疆次之、南疆少,阿勒泰地区发生频次最高,其次是哈密北部、巴音布鲁克和塔城大部地区,南疆中西部地区发生频次最少.新疆区域寒潮天气冬季最多、秋季和春季次之,2月发生频次最高;春季寒潮主要集中在3-4月,秋季寒潮主要在10-11月.②新疆寒潮影响区域主要在北疆地区,其次是东疆、南疆东部,南疆西部影响次数最少.春季主要影响区域为北疆东部、沿天山一带和南疆东部;秋季为东疆、北疆沿天山以及北疆东部和北部地区;冬季为北疆东部和沿天山一带.③新疆区域寒潮过程一般持续3~7d,过程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寒潮爆发当天或次日,极端气温出现时间延迟天数不超过4d.寒潮过程最低气温24 h平均降幅在10.7℃,最大19.3℃,单站最大25.3℃;寒潮过程平均降温14℃,最大达18.8℃,单站最大32.7℃.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新疆降水量及雨日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新疆1971-2006年98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新疆年和四季降水量及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雨日的空间分布均为北疆大于南疆,山区大于平原,二者长期变化的空间分布相似程度较低,有些地区甚至完全相反。南疆大部地区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雨日增加而造成的;北疆大部地区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新疆荒漠与半荒漠土壤微量元素的土类分异、地域分异及微量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并对土壤样品的误差分布进行了估计。研究表明,除风沙土外,各土类间微量元素含量差异不大;北疆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含量高于南疆;山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平原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土壤;微量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1.引言新疆居于欧亚大陆的腹地,是典型的干旱地貌区,总的特点是,高耸宽大的山脉与广阔的盆地相间排列,由南至北为昆仑山、塔里木盆地、天山、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天山横亘中部,将新疆分为两部分(即南疆和北疆)。山地的地势相差悬殊,昆仑山乔戈里峰海拔8611m,为世界第二高峰,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为-154m,是中国大陆最低点,高差达8765m。由于新疆的自然地理特点决定了它独特而复杂的基本气候特征为寒冷而干燥。因降水少,除山区有少数针叶林外,大部为干旱、半干旱草原或荒漠。在植物地理上,新疆位于欧亚森林亚区、欧亚草原亚区、中亚荒漠亚区、亚洲中部荒漠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的  相似文献   

7.
新疆旱涝气候的南北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0—2014年新疆地区4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计算得到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确定了各站的旱涝等级,探索新疆气象旱涝的南北差异性。研究表明:1在干旱严重程度上,南北差异不大,南疆略大于北疆;2在雨涝严重程度上,南北差异大,北疆的严重程度大于南疆;3从整体上看,新疆呈现出由旱转涝的趋势;4在季节性旱涝中,南北疆的冬涝最为严重,南疆的冬旱和北疆的夏旱最为严重。从整体上看,新疆旱涝气候的南北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雨涝严重程度上,北疆大于南疆。  相似文献   

8.
新疆近50年沙尘暴灾害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新疆88个气象站近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新疆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和年内演变趋势及年际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疆沙尘暴近50年以来空间分布特征是南疆多于北疆,南疆多发时期4-10月,北疆多发时期3-9月;年际演变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较60、70年代都有所减少;80年代以后虽然沙尘暴发生日数减少,但是沙尘暴...  相似文献   

9.
新疆荒漠生态系统分布特征及其演替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利用400万植被图,并借鉴景观分类方法,对新疆荒漠生态系统进行了划分,将新疆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4个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新疆荒漠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荒漠生态系统总的面积为65.46×104km2。荒漠生态系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强的地带性规律。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环天山和昆仑山山原和山麓地带。荒漠生态系统在各县域行政区域中的分布规律是半灌木、矮半灌木荒漠生态系统跨越的县市最多,最少的是垫状小半灌木(高寒)荒漠。本文同时在荒漠生态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20年荒漠生态系统演变趋势,新疆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增加了13.83×104km2,说明新疆总体的生态环境质量是降低的。在其他类型向荒漠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转移面积最大的和最多的是垫状小半灌木(高寒)荒漠和灌木荒漠,面积分别为12.20×104km2和12.16×104km2。这两种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分布在南疆,说明南疆的生态环境变化更剧烈。  相似文献   

10.
新疆沙尘暴活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新疆不同地区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区沙尘暴活动特点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资料表明,近30年来新疆沙尘暴发生的频数呈减小趋势,这主要是气候变化影响的结果。新疆沙尘暴的高发月份为4、5月份,南疆沙尘暴明显多于北疆,这主要是南疆与北疆气候差异造成的。气候要素中的降水量变化与沙尘暴的发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气温的高低也与沙尘暴的发生呈负相关。新疆地区气候的暖湿变化对沙尘暴的发生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华北和黄土高原沙尘暴主要发生在3-4月,这表明新疆5月份的沙尘暴没有到达这两个地区。研究新疆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对源区沙尘暴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疏叶骆驼刺的某些生态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疏叶骆驼刺的某些生态生物学特性夏阳,张立运,安尼瓦尔,买买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现知,新疆有骆驼刺属植物3种,主要分布于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111都托地区及北疆南部的扇缘、湖盆低地、河流两岸阶地和冲积三角洲...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0—2019年新疆升温融雪(冰)型洪水灾情资料,分析了近20 a融雪(冰)型洪水频次的时空分布和地域差异性,结果表明:北疆融雪型洪水频次占全疆的75%,主汛期在春季,集中出现在北疆西部北部区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最多(新源县最多);南疆主汛期在夏季,融雪(冰)型洪水主要出现于昆仑山北坡,3月和7月是北疆融雪和南疆融雪(冰)型洪水的高发月份。20 a来南北疆春季融雪型洪水频次均呈增多趋势,后10 a融雪(冰)型洪水频次较前10 a均增多,增幅30%左右。阐明了新疆融雪(冰)型洪水的天气学分型,分析了伊朗副高东扩型、西太副高西伸型和新疆脊发展型三类大气环流形势,给出新疆升温融雪(冰)型洪水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及天气系统配置。得出融雪(冰)型洪水发生前,100 hPa南亚高压呈单体型,100~700 hPa新疆受深厚高压脊控制,高空0℃层高度明显偏高,前期山区降水明显偏多。北疆需重点防范春季伊犁州的中低山体季节融雪型洪水,南疆则应密切关注夏季高山冰湖溃决型和积雪、冰川融水型两类融雪(冰)型洪水。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疆10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005—2015年5—9月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降水贡献率。结果表明:新疆暖季短时强降水频次分布,具有北疆多于南疆,山脉坡面多于谷地和沙漠的特点,但短时强降水的降水贡献率南疆反而高于北疆。短时强降水高频区位置由春到秋的季节性南北推移与太阳辐射和副热带锋区的南北推移密切相关;北疆和南疆短时强降水频次的月、旬分布均呈单峰形,但两者变化形态却有所不同,前者迅速增强、迅速减弱,后者迅速增强、缓慢减弱。全疆平均短时强降水频次的日内变化有3个峰值,主峰在午后(18:00—19:00),次峰在前半夜(22:00)和清晨(08:00),北疆与之相同,南疆3个峰值时间和强度均与之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新疆以天山山脉为界,其北部为温带荒漠、半荒漠,南部为暖温带荒漠、半荒漠。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土面积大、类型多,在国际干旱土分类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地位。干旱土作为土纲(Aridisols)是由美国首先提出的。干旱土的定义是指具有干旱土壤水分状况、淡色表层和若干特有的诊断表下层与诊断特征的土壤。这一概念已为我国所接受,而列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0、首次方案)。现根据作者在新疆干旱区多年研究基  相似文献   

15.
1960-2011年新疆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0-2011年新疆51个地面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距平分析、5 a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初霜日推迟11 d,终霜日提前7 d,无霜期延长17 d。北疆、南疆和天山初、终霜日及无霜期与新疆整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程度不同。天山地区变化最显著,其次是北疆,最后是南疆。初、终霜日的出现和无霜期的长短与地理因素和温度密切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纬度的增加,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迟,无霜期缩短。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初霜日逐渐推迟,终霜日逐渐提前,无霜期延长;从影响程度而言,最低气温的影响要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快速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新疆不同地区造成棉花萎蔫,维管束变褐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发生现状,本研究对新疆47个主要植棉区有萎蔫症状且维管束变褐的棉花病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快速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南疆20个地点,得到358个纯化菌株,黄萎病菌占81.8%,枯萎病菌占18.2%;北疆27个地点,得到495个纯化菌株,黄萎病菌占93.9%,枯萎病菌占6.1%。南北疆均以黄萎病为主,枯萎病南疆重于北疆。维管束病害的快速分离方法每分离一个样品只需2 min,污染率仅为6.7%。  相似文献   

17.
新疆植被区划的新方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根据近年来获得的新资料、新观点,依据标准地境上的植被类型以及地带性原则,对新疆的植被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在草原区中,新疆北部草原的范围有所扩大;而在南部,经比较研究认为:这里不存在水平地带性的荒漠带,而发育着地带性的高寒草原,并为欧亚草原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荒漠区中,把准噶尔盆地和苏联的哈萨克斯坦联合成一个独立的荒漠亚区。新疆荒漠的其它部分则仍属于亚洲中部荒漠亚区。从而将亚非荒漠区划分为四个亚区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新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69,自引:42,他引:69  
薛燕  韩萍  冯国华 《干旱区研究》2003,20(2):127-130
本文通过对新疆 70余个水文、气象站点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的分析计算 ,得出近 5 0年来新疆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平均增幅 0 .6 7mm/a ,但增幅的强弱在地区分布上各有差异 ,南疆地区一致性较好 ,北疆较差。气温平均增长 0 .2 7℃ /10a ,其中北疆地区为 0 .36℃ /10a ,南疆地区为 0 .2 0℃ /10a ,在地域分布上 ,气温平均增率具有西高东低 ,北大南小和山区高 ,平原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新疆各地1971-2006年潜在蒸散量的基础上,采取线性回归、最大熵谱、Mann-Kendall检测、滑动t检验和Yamamoto检验以及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36年新疆天山山区和南、北疆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天山山区年潜在蒸散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南、北疆相似,均为递减趋势,但其线性递减速率和蒸散量的多年平均值较南、北疆小,年际、年代际变化较南、北疆稳定;②天山山区潜在蒸散量的周期性变化与北疆一致,均具有4.5年的显著周期;③天山山区的潜在蒸散量于1991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天山山区的突变点分别较南、北疆滞后3年和5年;④天山山区和南、北疆年潜在蒸散量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变化,而反向性变化以南疆最大,天山山区居中,北疆最小;⑤新疆各区域气温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但由于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减少(小)r,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增多(大),受其综合影响,天山山区和南、北疆潜在蒸散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作用,利用2010—2020年新疆14个气象探空站及地面气象观测站资料计算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和静稳指数,对比分析两者在新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新疆的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静稳指数呈反位相分布,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89。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在夏季最大[9.4 t·(d·km2)-1],冬季最小[0.9 t·(d·km2)-1],南疆[6.2 t·(d·km2)-1]普遍大于北疆[6.0 t·(d·km2)-1];静稳指数在冬季最大(5.1),夏季最小(0.7),南疆(1.6)普遍小于北疆(3.8),即南疆的大气扩散条件较北疆好,北疆较南疆更容易形成静稳天气。通过分析2015—2020年大气环境监测站逐日污染数据发现,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和静稳指数在天山北坡对PM2.5和PM10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阿勒泰两个指数对PM2.5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