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组织培养中有效无菌材料获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组织培养中 ,有效无菌材料的获得是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本文主要以桉树为代表 ,通过对桉树外植体的采集、灭菌和接种等过程的试验研究 ,阐述了获得有效无菌材料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桉树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桉树组织培养,基因工程转化,桉树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桉树DNA指纹图谱分析,分子水平系统发育研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生物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改良桉树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桉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桉树组织培养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全世界约有60种桉树进行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包括胚培养、芽培养及嫩茎培养、花药培养、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胚培养等技术,绝大部分成功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在桉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桉树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按树组织培养、基因工程转化、桉树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桉树 DNA 指纹图谱分析、分子水平系统发育研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生物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改良桉树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桉树,约占世界人工林的五分之一,其木材产量,已成为世界木材产量最多的三个树种之一,广泛用于纤维工业。为使桉树苗快速繁育,国内外正开展桉树组织培养的试验研究。不少实验室已从器官及组织培养,分化出完整植株,但尚未见诱导出胚状体的报道。我所从雷林一号桉树(Eucalyptus“leichow”“No:1”)46号、9号优树种  相似文献   

6.
桉树组培快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各种桉树的组培技术流程的观察与研究,对桉树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①污染的发生,②外植体的褐化,③继代苗的玻璃化,④组培苗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对策,对桉树的组织快繁和工厂化育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热带林业》2000,28(4):150-154
组织培养指以分离出植物各部分的组织(如分生组织、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皮层、胚乳组织、髓部等),或已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桉树组织培养研究始于60年代,据报道,有20多种桉树可通过植株的不同部分(种子、下胚轴、幼苗的根、茎段、叶柄、叶片、茎尖、结节、花药、树皮外植体和花粉粒等)通过组织培养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8.
桉树组织培养中的玻璃化现象及克服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桉树组织培养中玻璃化发生的原因,激素浓度、固化剂用量、温度、光照、通气、无机离子水平,对此提出克服玻璃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影响桉树组培苗根系发育关键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巨桉及其杂交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6年的组织培养研究,总结出影响桉树组培苗根系发育的几个关键因子,包括基本培养基、活性炭、抗坏血酸、生长素、茎段年龄及生理状态、温度、光照等,以及各因子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一、意义桉树与杨树、竹子被誉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它具有材质坚硬、速生丰产,特别是幼林期生长快等特点。这就大大地缩短了林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到1987年,全世界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桉树,人工林面积达600万 ha,木材年产量达6000万 m~3。在我国南方,桉树是主要的速生丰产造林树种之一,但因为桉属树种种间天然杂交频繁,容易产生天然杂种,后代严重分离变异。用有性繁殖方法很难保持优树的优良特性,而用传统的无性繁殖方法又难以迅速大量繁殖。因此,我们试图用组织培养育苗方法和以苗繁苗的扦插法,去寻找优良桉树快速繁殖的新途径。本文所述的刚果12号桉组织培养育苗技术的研究只不过是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11.
桉树是一种异花传粉植物。一株性状优良的桉树不能通过有性凡殖保持它的特性。又因桉树成年组织内存在着抑制生根的内源物质,传统无性凡殖方法难于成功,因此,如采用芽接、枝接和压条等方法大量凡殖桉树,有一定的困难。而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对离体的器官或组织进行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巴西尾巨桉和巨赤桉两种优良杂交桉树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和巨赤桉再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5 mg·L-1+NAA 0.2 mg·L-1,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5 mg·L-1+NAA 0.15 mg·L-1.芽诱导和继代增殖中6-BA的浓度对两种杂交桉树有显著影响.生根培养中,尾巨桉和巨赤桉生根情况差异显著,尾巨桉茎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IBA 1.0 mg·L-1,巨赤桉茎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5 mg·L-1+IBA 1.0 mg·L-1.两种杂交桉树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为桉树良种选育和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综述雷州林业局桉树组织培养概况及主要培养基成分与优点、桉树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幼苗的移植技术措施,结果表明:为了提高移植苗成活率,必须严格要求在移植苗过程中的八项技术要点,才能成功完成培育苗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对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桉树组培厂年度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核算和分析,得出了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组培厂的生产效率:1研究筛选适合季节性生产的配方;2建立科学有效管理制度。以期为提高组织培养厂生产效率及降低管理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体细胞培养能获得稳定的遗传材料,还能通过变异获得抗性的育种材料。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通过体细胞培养来获得次生代谢物和进行细胞育种的技术不断完善。本文从桉树愈伤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悬浮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等五个方面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桉树体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在古西,主要桉树品种混淆林分中,由于广泛的杂交,种子的混杂成为了自交系选种的障碍,特别是白桉.采用择交系的营养繁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桉树成年组织内,抑制生根剂的产生,使嫁接和扦插等传统方法难于愈合而很少得到成功.营养繁殖的另一种方法,是从愈伤组织离体培养形成胚芽或茎叶.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林木繁殖方面的可能,是由Haissig(1965)和Konaz与guha(1968)所引证,其后W-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世界已有很多植物种类可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无性繁殖系,其中仅观赏植物就有600多种,而树木种类也有120多种。国内外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的种类已有兰花、桉树、杜鹃、非洲菊、百合、波士顿蕨、花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国内外桉树耐寒性测定研究方法、桉树早期选择研究现状及我国桉树引种栽培概况,对桉树早期选择的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近期内在我国桉树早期选择中应开展的几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东门桉树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东门林场多年来的桉树无性系(clone)选育研究的过程、结果及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选育出了一批非常优良的桉树无性系品种,在社会上广泛推广应用;我们认为东门的桉树无性系选育研究为我国的桉树无性系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东门的桉树无性系选育技术和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加速桉树育苗,采用新的组培方法——用修改的液体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可达80%~100%。还介绍了组织培养物在常温条件下的几种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