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126-127
辣椒采后病害发生情况;促生菌NK1诱导白菜幼苗对炭疽病抗性的研究;辣椒根腐型疫病诊断与防治;表油菜素内酯诱导南瓜幼苗抗疫病研究;菱角萤叶甲的识别与防治;免疫捕捉PCR法检测西瓜种子带细菌性果斑病菌;  相似文献   

2.
多粘类芽胞杆菌ZF197对白菜茎基腐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露地大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白菜茎基腐病病原菌白菜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细菌ZF197,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多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大白菜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白菜茎基腐病防治效果,并鉴定其在白菜根部的定殖能力;通过酶学试验和抑菌谱试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采用三明治法测定其发酵液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时间。结果表明,菌株ZF197为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大白菜离体叶片立枯丝核菌的防效可达82.35%,盆栽防效可达78.57%;该菌株可在白菜根部稳定定殖,处理20 d后定殖量趋于稳定,保持在2.37 × 105 cfu ? g-1左右;菌株ZF197具有广谱拮抗作用,能够有效抑制8种病原真菌和6种病原细菌的生长,其代谢过程中有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产生。菌株ZF197 96 h发酵液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58.58%;以棉籽饼粉作为碳源的发酵液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FOC-RA-5诱导后黄瓜叶片内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致病力为0的FOC-RA-5在黄瓜胚根长约1cm(浸胚根)和子叶展平时(灌根)分别进行2次诱导处理,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诱导处理后每隔24h取黄瓜叶片作为供试材料,对黄瓜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进行测定,研究了黄瓜枯萎病菌弱毒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诱导抗性机理。结果表明:叶片内LOX、PAL、PPO、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PX、NR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处理组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酶活性;黄瓜叶片内APX、LOX、PPO、POD和PAL活性与诱导后黄瓜植株的病情指数呈负相关,NR活性与诱导后黄瓜植株病情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和平红阳猕猴桃为试材,研究水杨酸和银杏黄酮诱导抗炭疽病的效果及植株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田间水杨酸单用或与银杏黄酮混用的炭疽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清水),防治效果分别达到27.0%和33.9%;室内测定,各诱导处理在接种炭疽菌后72小时和96小时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清水)。水杨酸可能诱导植株产生了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4 种诱抗剂诱导番茄抗晚疫病的初步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苯并噻二唑、香菇多糖、几丁聚糖和氨基寡糖素对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作用效果,测定了这4 种诱抗剂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并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明确了4种诱抗剂对番茄晚疫病的诱导抗性。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4 种诱抗剂在不同浓度下的抑菌效果普遍低于30%,无明显的杀菌活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4 种诱抗剂对苗期番茄晚疫病的诱导抗病效果良好,其中500 mg·L-1 的2% 几丁聚糖水剂(AS)诱导抗病效果最佳,为90.0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4 种诱抗剂对成株期番茄晚疫病的诱导抗病效果均超过了70%(除125 mg·L-1 的2% 几丁聚糖AS 处理外),效果较好的为50 mg·L-1 的1% 苯并噻二唑水乳剂(EW)和100 mg·L-1 的3% 氨基寡糖素AS,诱导抗病效果分别为94.71% 和95.89%。  相似文献   

6.
以大白菜品种"金冠"为试材,采用在根肿病菌胁迫下大白菜根部灌施不同浓度(50~250μmol·L-1)茉莉酸甲酯(MeJA)的处理方法,研究MeJA对幼苗生长状况、防御酶、渗透调节物质及相关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外源MeJA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外源MeJA浓度为100μmol·L-1及以上可显著降低根肿病病情指数且根肿病的病情指数与浓度呈负相关;当MeJA浓度为100μmol·L-1时,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与渗透调节物质。当MeJA浓度大于150μmol·L-1时,抑制白菜幼苗的生长。外源MeJA提高了白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诱导PR-1、PR-3病程相关蛋白基因上调表达,从而提高大白菜幼苗对根肿病的抗性。综上所述,在根部灌施100μmol·L-1MeJA时,大白菜幼苗对根肿病的综合抗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灌根、拌种、拌种+灌根的方法,研究了化学农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40%多菌灵?福美双(烂根愈)WP及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根肿灭)水乳剂(EW)对西藏林芝地区普通白菜(小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拌种 + 灌根复合处理比单一处理效果好,其中,75%百菌清WP拌种 + 灌根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防效高达95.6%|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EW拌种+灌根的防治效果为89.5%,与同样处理的40%多菌灵?福美双WP防效(90.1%)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奥跃生菜’为试材,采用盆栽法,设置正常浇灌营养液(对照,CK)、根系浇灌含有100μmol·L-1褪黑素的营养液(MT)、根系浇灌含有25%PEG的营养液(D)和25%PEG的营养液+根系浇灌含有100μmol·L-1褪黑素的营养液(D+MT)4个处理,研究了PEG胁迫下褪黑素对生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褪黑素在生菜中抗旱栽培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根施褪黑素生菜幼苗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地上地下部分干质量、根冠比、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叶片相对含水量也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同时干旱胁迫下褪黑素增加了生菜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降低了叶片PSⅡ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除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外,干旱胁迫下根施褪黑素幼苗叶片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下降;其中SOD活性差异在叶片和根系中均达显著水平(P<0.05)。因此,根施100μmol·L-1褪黑素能够通过调...  相似文献   

9.
1 炭疽病的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炭疽病可危害果实、叶片和苗木.果实发病时先在绿皮上开始,初褐色后变黑,病处近圆形,中央下陷,病斑上有很多黑色或褐色小点突起,有时呈轮纹状排列,湿度大时,一个病果少则1个病斑,多则10多个病斑,有的病斑扩大连片,导致全果发黑、腐烂,失去商品价值.叶片发病时病斑圆形或不规则,有的病斑沿叶缘或两侧叶脉呈长形扩展,严重时全叶枯萎脱落.8月份湿度大时,病斑上的黑点上有粉红色小凸起(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病原.分类号:S436.6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345X(2013)06-0026-01  相似文献   

10.
对菜豆抗炭疽病苗期接种鉴定条件(产孢培养基、菌液浓度、菌种培养时间、接种位置等)进行优化,确定了豆荚培养基是最佳的产孢培养基,产孢速度快,致病力强;最佳菌液浓度为2.0×106个·mL-1,发病快,重复性好;菌种培养20 d 后,致病力最强,接种效果最佳;接种叶片背面感病效果最好,节省时间。同时对收集的23 份菜豆材料进行苗期炭疽病抗性鉴定,其中有4 份为中抗材料,1 份高抗材料,抗性资源多为油豆类型。  相似文献   

11.
以Polima胞质雄性不育系P44为母本,自交系矮脚白为父本配制抗热白梗小白菜新品种暑热。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夏季菜秧产量1500 kg/667 m^2)、生长迅速(16~18 d即可采收)、抗热、抗病性强(病毒病和炭疽病)。  相似文献   

12.
 以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丰抗70’为试材,研究了拟康宁木霉SMF2 对大白菜软腐病的诱抗效果;并通过研究拟康宁木霉SMF2 对接种和未接种主要致病菌--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sp. carotovora)的大白菜幼苗生长、内源激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木霉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的机制。结果表明:施用拟康宁木霉SMF2(孢子≥ 0.1 g · kg-1)显著降低大白菜叶柄软腐病病斑长度。无论大白菜幼苗是否接种软腐病菌,施用拟康宁木霉SMF2 显著提高大白菜地上部和根系鲜质量、根冠比值,提高叶片玉米素核苷(ZR)、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说明拟康宁木霉SMF2 可能主要通过促生作用和诱导抗性防治大白菜软腐病。  相似文献   

13.
氮营养与菜薹炭疽病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暹  陈晓燕 《园艺学报》2002,29(4):329-332
 研究了6 种氮营养水平处理对菜薹炭疽病及气孔密度、叶绿素和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营养水平的植株气孔密度最小, 病情指数最低, 而过高、过低或不施氮营养, 特别是高氮水平下更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 病情指数增高。炭疽病菌可破坏叶绿素的合成, 诱导可溶性糖的大量积累, 而适宜的氮营养水平可抑制炭疽病菌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和可溶性糖的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14.
小菜蛾抗药性消失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汉地区小菜蛾田间自然抗性种群(WH)与室内美国敏感品系(AS)相比,对氰戊菊酯、亚胺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是197.47倍和100.29倍,属高抗水平。将WH种群在室内无毒条件下饲养测定,其抗性水平逐代下降,至20代后,抗药性基本消失,敏感性得到恢复,且表现稳定。WH种群与AS品系对灭多威的敏感性不高,但其抗药性消失较为缓慢。本研究为害虫抗性治理对策中暂停使用某些药剂的技术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白菜内生假单胞菌XBC-PS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小白菜植株内分离得到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XBC-PS,通过浸种或喷雾接种在小白菜、大白菜和菜薹植株内定殖。培养基平板培养测定,XBC-PS对7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XBC-PS对小白菜炭疽病和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7%和72.9%。  相似文献   

16.
陈汉才  李桂花  宋钊  张艳  曹健  陈琼贤 《园艺学报》2010,37(12):2039-2040
 ‘碧绿粗薹菜心’是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菜薹新品种。叶片椭圆形,油绿色,叶长16.2 cm,叶宽8.8 cm;主薹高18.4 cm,薹粗1.5 cm,单薹质量25.0 g,薹色油绿。质爽脆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3%、粗蛋白2.8%、还原糖0.95%。适应性较好,耐热性、耐涝性中等;较抗霜霉病、炭疽病和软腐病。具有产量高、美观等特点,适宜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8—11月上旬种植。  相似文献   

17.
菜薹新品种‘油绿粗薹菜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花  陈汉才  宋钊  张艳  曹健  陈琼贤 《园艺学报》2010,37(7):1201-1202
‘油绿粗薹菜心’是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耐热,耐湿,优质菜薹新品种。叶片圆形,油绿色,叶长19.9cm,叶宽10.6cm;主薹高22.2cm,薹粗1.8cm,单薹质量37.9g,薹色油绿。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及抗性,耐涝,抗霜霉病、炭疽病和软腐病,产量高,适宜广东省菜薹产区春夏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