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茸毒蛾在高海拨茶区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大荣  杨有武  宇廷超 《茶叶》2000,26(2):88-88
近年来,茶茸毒蛾上升为云南茶区的主要害虫,它遍布云南省93%以上的茶区,主要是滇西、滇西南和滇南茶区,而这些茶区75%以上茶园又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的高海拔山区.  相似文献   

2.
受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第二农药事业部委托。中国农牧渔业国际交流协会,定点在广州茶区搞来福灵、优乐得防治茶小绿叶蜱药效试验。一九八八年九月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把试验地选在广州白云山的一个山坳茶区,供试面积约一点五亩,共有九十条行茶树,茶树行长七~八米,行距一点五米,基本封行,是一个有待更新的老茶园。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丘陵茶区生产名优茶的气候生态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山区不同气候亚带、不同海拔气象与茶叶物候同步观测及相应的品质分析资料,论述了长江下游丘陵(海拔二三百米以下)茶区生产早春名优茶所具有的一定气候生态优势,认为这些地区在生产名优茶上,可与“高山出名茶”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江西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政治家。他生长在江西茶区,后又到浙江茶区(鄞县)做官。至北宋,茶叶商品经济已很发达,是农产品中最具有典型的代表。王安石对茶有深刻的认识,评价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他写了很多优美的茶事  相似文献   

5.
镇江专区是江苏省的重点茶区,广大茶区农民为迅速改变山区面貌,积极地响应了省委“三五”“二八”的绿化规划号召,几年来已拓植新式茶园近四万亩,这些茶园分布在镇宁山脉的镇江、句容、金坛、动阳、沥水、宜兴等县,茶区纵横连贯已形成一片绿色的茶  相似文献   

6.
(本文节譯自“全苏茶及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公报”——1958年,第三期,131—134頁,原題是“印度和錫兰的茶业”) 锡兰面积六万五千多平方公里,居民共有八百六十万人。 錫兰年平均温度随地形而异,在海拔1,884米高度的奴华拉——爱里亚茶区,高山为27.7℃,低地为15℃,东北和西南季候风时期,几乎每天都括风下雨。  相似文献   

7.
山东临沂茶区是我国最北的茶区之一,冬季茶园容易遭受冻害,给茶叶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冻害问题是该地区茶叶发展的一大障碍。经过30多年的实践,对茶树的安全越冬已摸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综合措施,现作一介绍,供我国其他北方茶区参考。 1.“区田”栽培。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参照古代“区田”法而提出的一种有利于茶树抗御冻害的栽培方法,即在深翻改土整地的基础上,修筑低于地面的条状平底“区田”,将茶树种植在低于地面15~20cm的区畦内,茶树高度控制在35~45cm之间。这种栽培  相似文献   

8.
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  曾勤 《中国茶叶》1994,16(1):8-9
我国茶区辽阔,地跨暖温带、亚热带、边缘热带。在西南茶区由于地面海拔高度的骤然变化,形成了独特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种气候带的垂直分布。现在,我国茶树栽培的范围,西自东经94°的西藏自治区米林,东至东经122°的台湾省东岸,南起北纬18°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的山东荣城。在这个广大的区域内,分布有种类繁多的茶树种质资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工作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受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第二农药事业部委托。中国农牧渔业国际交流协会,定点在广州茶区搞来福灵、优乐得防治茶小绿叶蜱药效试验。一九八八年九月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把试验地选在广州白云山的一个山坳茶区,供试面积约一点五亩,共有九十条行茶树,茶树行长七一八米,行距一点五米,基本封行,是一个有待更新的老茶园。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
宜红茶史略     
翁寿楠 《茶叶》2004,30(3):173-174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 ,又称宜昌工夫茶 ,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1 宜红茶区的自然环境宜红茶区位于东经 1 0 9°- 1 1 2°,北纬 2 9°- 31°31′。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 )二十余县 ,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 ,早在公元 3世纪西晋时 ,《荆州土地记》就记有 :“武陵七县通出茶”。唐代陆羽《茶经》载 :“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山南 ,以峡州上”。1 .1 气候属亚热带气候 ,茶区年均温度 1 4~ 1 8℃。宜昌年均温度 1 6.…  相似文献   

11.
贺伯虎 《中国茶叶》2007,29(5):28-28
晴普高海拔茶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州的西北角,属高原山地荼区,是云南高原向黔中山原的过渡地带,茶园几乎部分布在海拔800~1700米的高原地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地政府为合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加快农民脱贫致富,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开始发展茶业近年来,随着晴普茶园面积的扩大,黑刺粉虱在部分茶区危害呈严重趋势。该虫主要以幼虫刺吸茶树成叶、老叶或嫩叶汁  相似文献   

12.
一般地说,老茶区通常都存在着“三老三多”(即,老式茶园多、老茶树多、老品种多)的通病。这“三多”使老茶区在向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现代化茶业的转变过程中,增加困难。而福安这个省内外闻名的老茶区,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觉醒得早,行动得快,大力改造老式茶园,大抓良种繁育推广,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大幅度提高了茶叶产量和茶叶经济效益,使茶叶这一产业在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目标中发挥了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作用。一福安市原是“坦洋工夫”红茶主产地,有千年种茶历史。过去茶树品种单一,茶区种植的几乎全是有性群体的…  相似文献   

13.
陶澍为清代一大名臣,民间流传不少关于他的轶事。他生长在我省安化茶区,对茶区的生产、生活的了解深刻。本诗在茶学界还是首次发掘,所反映的清代茶事,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特别是他认为《禹贡》上的“贡厥名”的“名”就是“茗”,是值得追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汉中地区茶树鲜叶生化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是陕青茶的古老产区之一,也是历史上我国北方的重要茶区。该区地处北亚热带边缘,由于地形特殊,形成了北方茶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东西走向的秦岭和大巴山山脉,北阻寒流侵入,南挡暖流北上,使区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绝对最低温度-10℃,比同纬度东部的信阳、大别山茶区高10℃以上,年绝对最高气温36℃,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年相对湿度70~80%。由于汉江及其冲积平原夹于两山之间,海拔高度由谷地的500米升至大巴山主脊的2700余米、秦岭主脊的3767米,形成了高差悬殊的盆地地形。这种盆地地形又使该区的水、热资源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茶园杂草主要种类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安徽省是全国主要茶区之一,茶区涵盖50多个县(市、区),地处北纬29.5°~32.0°,横跨江南和江北茶区,依据地貌特征和生态因素划分为皖南山地茶区、皖西大别山茶区、沿江江南丘陵茶区和江淮丘陵茶区。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时空格局复杂。茶树是多年生常绿灌丛,茶园远比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稳定,其杂草群落组成复杂、稳定性强。茶园土壤的母土  相似文献   

16.
提起福建茶叶,人们总是推崇“铁观音”。但1月10日福建省茶叶学会组织召开的茶树新品种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上,专家学者、茶企业家、茶农代表一致认为,我省选育的“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等“国优”茶叶新品种在茶区推广应用、加工销售的情况表明,其花香高,味醇厚,不亚于“铁观音”,不少茶区经济效益高过“铁观音”。这为中国茶叶第一大省的福建再添新喜。  相似文献   

17.
去年《茶叶》第二期刊登了陈席卿等同志所写的“茶树根系活性的年周期变化及其农技措施的关系”的试验报告,一些结论与我县的生产实践相吻合。现将我县在茶园施肥和耕作时期的一些实践经验介绍如下。一、春茶施催芽肥的时间:我县从60年代起,一部分生产茶区开始施春茶催芽肥,那时都照搬外地老茶区经验,认为春茶采摘前15~20天施催芽肥最好。70年代起,我  相似文献   

18.
《茶叶》1959,(4)
“祁红”茶区的劳动人民,有着多年辛勤劳动的丰富经验,充分利用了当地优良品种和宜于种茶的自然环境,于1875年创制了滋味优美香气馥郁的“祁红”。由于“祁红”品质优异,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因而得到蓬勃的发展。但在旧社会里,反动政府利用“祁红”发展的机会,大肆横征暴敛,地主、奸商又地茶农进行多种庄榨和剥削,再加上战争等原因,“祁红”生产在漫长的岁月中,日益遭受摧残,以致“祁红”茶区劳劫人民在动荡不定的年代中,终  相似文献   

19.
西南茶区病虫发生与防治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区。该区茶树资源丰富,茶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促进西南茶区茶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科技部下达了公益基金课题“西部茶叶优质原料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四川、重庆和贵州(下简称川渝黔)地处西南茶区,气候温暖,适合茶树生长,但病虫种类繁多。为了解近年来西南茶区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2006年笔者选择川渝黔三省(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现将结果分析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英德县是广东省著名茶区,又是全国年产五万担茶叶的重点县之一,有“红茶之乡”的美誉。英德县大面积发展茶叶生产始于1956年,时间短暂,属发展审茶区,但已稍有名气;它所具有高水平的连片丰产茶园和培育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额丰产典型,举国瞩目。尤为“英红”香高味浓的优异品质,博得国内外茶界人士的推崇,被誉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