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面临着出口受阻,价格下跌,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等困难,尤其是病害泛滥,养殖的风险不断加大。为减少病害对养虾的危害,笔者近年来对南美白对虾采取了“鱼虾混养”、“疏养”、“轮养”等养殖模式,以暗纹东方鲀和南美白对虾混养模式对控制南美白对虾病害的效果为好,现将此模式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4.成虾养殖(1)养殖模式的选择。在养殖模式上采用主养和混养的模式。主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温棚养殖罗氏沼虾,面积2.5亩;另一种采用池塘养殖罗氏沼虾,面积100亩(表2)。混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投放密度除呈祥水产养殖合作社4.1万尾/亩外,其余为2万尾/亩,面积1 375亩;另一种采用主养黄颡鱼混养罗氏沼虾,黄颡鱼投放密度为1.1万尾/亩,面积22亩(表3)。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新的养虾模式,采用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混养青虾,并辅以池塘种草和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等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混养塘南美白对虾亩产量比单养塘提高了8.3%,同时青虾单产为30 kg/亩(15亩=1 hm2,下同),可增加600~800元/亩的收入,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了1647元/亩。结果表明,此种养殖模式在不需要增加投饲、用药和能源消耗的情况下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并且改善了池塘的养殖环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宗东 《渔业现代化》2005,(3):25-26,28
南美白对虾在海南推广养殖已有七八年,近两年来海南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大部分养虾业出现亏损。主要因素是对虾养殖池塘老化,种质退化,近海的富营养化和养殖病害的猖獗,严重影响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笔者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的试验,结果表明,混养可以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正>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皮虾、白对虾、白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养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目前已是中国水产虾类养殖的最主要的养殖品种。在中国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主要有高位塘精养养殖模式、土塘精养养殖模式、土塘混养养殖模式、冬棚小塘精养养殖模式和这两年刚刚兴起的试验性养殖模式——育苗场小水泥池精养模式。下面本文就土池鱼虾混养养殖  相似文献   

6.
  开等 《科学养鱼》2014,(3):13-17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频发、排塘率高,导致养殖成功率低,亏本养殖户不计其数。如何防止病害再次发生成为养虾业面临的一个挑战。目前,养殖户大多尝试混养来预防病害,有草鱼与南美白对虾、革胡子鲶与南美白对虾、河豚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等,大多获得成功。国家虾产业首席科学家何建国称之为生物防控模式,并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防病手段。鉴于此,我们采访了相关人士,见仁见智,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借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7.
技术交流     
《海洋与渔业》2011,(10):43-43
放养密度因时而异 新会养殖户吴志顺.有34亩塘,主养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 吴师傅有3口塘.一口养罗氏沼虾,另外两‘口养南美白对虾。当记者问到为何要如此布局养殖品种时.吴师傅说道:“今年南美白对虾偷死这么严重.有亏损的风险。虽然罗氏沼虾养殖周期长.但是病害没这么严重.我兼养罗氏沼虾就是为了保本的。”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围垦有集中连片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8万余亩。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因种苗质量、气候变化、水源水质等问题的影响,养殖产量与效益颇不稳定,养殖风险进一步加大,养殖面积呈下降趋势。为探索新型的池塘水体循环利用与虾鱼高效生态混养模式,在上级有关农业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我们在萧山南美白对虾主养区开展了池塘循环水虾、鱼高效生态养殖试验。经过一年的养殖试验,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9.
暗纹东方鲀与南美白对虾科学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养暗纹东方鲀、套养南美白对虾的科学混养模式,既保证了暗纹东方鲀的产量和肉质,又使暗纹东方鲀在捕食合理密度的白对虾情况下,有一定虾的收获(实际生产上通常达到约200千克/亩的水平),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混养模式。一、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0.
华南作为我国南美白对虾主要养殖地区,南美白对虾推广养殖以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以精养或半精养或粗养(混养)的养殖模式。在这些养殖模式中,其养殖效果参差不齐。近几年,作者以对虾饲料公司技术服务人员身份,对华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进行较深入的调查了解,现将华南各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做以下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1.
南美白对虾是浙江省温岭市淡水养殖的主导品种,养殖面积386.7hm^2(5800多亩)。由于受虾病困扰,产量与效益高低不一。为探索南美白对虾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借鉴绍兴等地虾鳖混养的成功经验,2010年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国庆塘担屿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套养中华鳖与淡水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团头鲂和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是指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内混养一定数量的团头鲂,利用鱼类的生活习性,清除南美白对虾的残饵、排泄物及病死虾,改善养殖水环境和对虾养殖池底质条件,维持生态平衡,同时在养殖期间利用非特异性免疫制剂提高鱼虾自身免疫力,减少细菌病的发生和抑制对虾病毒病的暴发和流行。天津市武清区水产养殖模式主要是精养鲤鱼以及鲤和南美白对虾混养,近年天津地区养殖鲤鱼频发病毒性疾病,南美白对虾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也较为严重,再加上鲤鱼市场价格较低,导致养殖鲤和南美白对虾经济效益较差。为了突破养殖困境,我们在天津市武清区开展了团头鲂和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试验,为解决武清区水产养殖面临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南美白对虾与中华鳖生态混养技术,在浙江省钱塘江南岸围涂地区经多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与南美白对虾专养模式相比,因虾、鳖生物特性的差异而显现不同的技术要求,而不同的生态混养模式之间,又因虾、鳖放养比例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技术特性。1虾鳖生态混养的主要模式南美白对虾与中华鳖生态混养的多种模式主要区别在于虾、鳖的放养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一、鱼虾混养的优势:1.对池塘条件要求不高。只要底质淤泥不是很深的淡水鱼塘都可进行南美白对虾的套养,不需对原有池塘进行特殊改造。2.主要鱼类选择。在决定采取鱼虾混养的方式养殖时,选择主养鱼类是鱼虾混养成功的关键一环,我们建议主养肉食性鱼类的池塘以及商品鲤鱼池塘最好不进行鱼虾混养。选择其他养殖类型均可进行鱼虾混养。3.劳动强度低,管理相对简单。在淡水池塘中套养南美白对虾不需单独投放南美白对虾饲料,日常管理也与鱼类养殖相似,不需进行特殊操作。4.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在淡水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亩放…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斑点叉尾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模式多以精养虾为主,每亩套养几十尾斑点叉尾捕食病虾、弱虾,防止虾病横向传染。为了加快品种优化步伐,探索适合苏北地区的养殖模式,在经过充分市场调研后,我们于2016年在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养殖公司养殖基地进行斑点叉尾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取得了成功,为调优苏北地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菏泽市积极开展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从高密度精养情况来看,养殖效果不好,有的甚至暴发病害绝产。为了取得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结合菏泽市水产养殖情况,探索南美白对虾与淡水鱼生态混合养殖技术,运用综合生态养殖技术,达到了养殖生态环境相平衡,实现了稳产高产。一、南美白对虾和淡水鱼生态混养模式该模式是池塘内主养草鱼,花鲢和白鲢调节水质,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草鱼投喂配合饲料,但是,整个养殖周期,南美白对虾不投喂饲料,实行池塘生态养殖。另外,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我地区开展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池塘单养模式发病率高且难以控制,与罗氏沼虾混养,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往往低于罗氏沼虾的产量、对控制病害发生的效果仍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养殖模式进行改进,通过调整混养模式中两虾的放养比例,以提高南美白对虾的产量。通过增放甲鱼等品种,有效防控病害发生、增加辅助产出,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养殖产量和效益的目的。南通市通州区胖磊养殖场连续几年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套放罗氏沼虾、甲鱼和花白鲢的养殖模式,不但实现了病害的零发生、获得了白对虾的高产,还增加了罗氏沼虾,尤其是甲鱼的收益,2014年亩收益达10417元。现将该养殖模式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病害频繁发生,原虫病、红体病、白斑病、肌肉白浊病、“偷死病”等到处可见,亏损的养殖户不断增多,减产排塘情况比较普遍,出现养虾户“谈虾色变”的现象,甚至有的贱价弃塘,另谋高就。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南美白对虾难养?在这严峻时期能否找出成功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由于从美国引进了南美白对虾这一品种,1998年以后在我国海南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出现大量养殖南美白对虾成功的事例,这一现象给我国养虾业带来了转机,目前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但我们必须提醒广大养殖者与投资者要清醒认识到这一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如何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降低养殖虾的风险是我们每个养殖者与投资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一、养虾业面临的问题    1.疾病   80年代初期,我国养虾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养殖场的数量、养殖面积都不大,而且放养密度也不大,绝大多故拖而出邮姚明综胶成试…  相似文献   

20.
正近两年由于气候、海区污染、种苗、人为等原因造成对虾病害频发,对虾偷死排塘现象极其严重,70%左右养虾户处于亏损状态。因而部分养殖户将养虾改为养鱼、贝、东风螺或鱼虾混养、虾蟹混养。鱼虾混养模式养殖成本低、易操作,是防治虾病的暴发、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经。近几年徐闻和安地区利用老化虾池进行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混养,成功率较高,养殖120天左右,对虾单造平均亩产达300~400公斤,规格一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