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研究机插早稻大棚育秧播种后不同覆盖物的保湿效果及对水稻成秧率、秧苗素质的影响,为选择机插早稻大棚育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了早稻大棚培育机插秧覆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大棚内加小拱棚搭架覆盖增温保湿效果好,有利于种子正常发芽和秧苗生长,成秧率高、缩脚苗比例低,并可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制约机插秧应用的关键在于秧龄、苗高和种植制度的矛盾。机插秧塑料软平盘和钵形毯状盘育秧,秧龄40天以后苗高常超过25cm,在插秧时通过性差,苗过高会造成秧苗损伤,抽心苗,漏插率高。延迟播种会造成减产。水稻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简称为钵苗机插)是采用精量播种机和高强度软穴盘配合,实现精量穴播,以钵体限制秧苗生长,培育单穴、健壮、根系盘结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中籼常规稻黄华占为供试品种,分别在露天湿润育秧和大棚旱育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和秧龄对黄华占机插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质量方面,T2处理即100 g大棚地面育秧(秧龄25 d)漏插穴数较低,T1即100 g大棚立体育秧(秧龄25 d)全漂率和勾秧率最高;产量方面,T7即70 g盘播量大田育秧母剂湿润育秧(秧龄34 d)理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质配比对早稻钵苗机插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钵苗机插技术的关键在培育壮秧,试验以早稻中早39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质与黄泥配比对早稻钵苗机插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质∶黄泥质量配比大于1∶1时,对秧苗株高、鲜重、白根数、茎基宽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改善秧苗素质;漏插率在基质∶黄泥1∶1时最低;全基质育秧成本较高,但生产效率提高50%,适合育供秧中心规模化生产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通过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插秧后调查了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期,结果表明: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的优点。在20~40 d,叶龄、苗高、根数均较高,40 d以后,生长延缓。20 d是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超过40 d时,插秧质量高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这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相似文献   

6.
水稻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以及插秧后的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期等数据。[结果]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等优点。在20~40 d,叶龄、苗高、根数均较高,40 d以后,生长延缓。20 d时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40 d之后,插秧质量高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结论]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相比,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相似文献   

7.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分析了水育秧、旱育秧和淤泥育秧3种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更有利于机插健壮秧形成,同时在增加秧龄弹性、延长秧龄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淤泥育秧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成秧率较低,且受土壤质地影响较大,实际生产中要慎重使用。在培育机插长秧龄秧苗过程中,肥料宜少施或不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以及插秧后的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期等数据。[结果]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等优点。在20~40 d,叶龄、苗高、根数均较高,40 d以后,生长延缓。20 d时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40 d之后,插秧质量高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结论]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相比,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相似文献   

9.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手工插秧种植已不适应水稻生产发展需求,我国水稻生产迫切需要以水稻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现有的传统平盘毯状秧苗机插秧技术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低播量成毯性差、伤苗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慢等问题,制约机插水稻增产潜力.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苗机插存在的问题,通过钵体毯状秧苗,利用普通插秧机按钵精确取秧,实现钵苗机插,秧苗根系带土多,伤秧和伤根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从而有利于实现高产,同时按钵苗定量取秧,取秧更准确,机插漏秧率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从而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实现机插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基质的类型特征、秧苗生理特性、机插质量和产量间的内在联系,评价育秧基质的适用性与应用广泛性,选取水稻品种连粳11为试验材料,设纯基质、基质+土壤粘结剂、营养土+机插秧专用肥(旱秧绿)3个处理,研究水稻育秧专用基质对秧苗素质及机插作业质量的影响,明确育秧基质在水稻育苗中的可行性,从水稻育秧技术研究情况展开讨论,分析了水稻育秧关键技术及其特点。结果表明,秧苗素质方面,纯基质处理和基质+粘结剂处理的株高、茎基宽和白根数均表现为增高,优势明显;机插质量方面,漂秧率表现为纯基质>基质+粘结剂>营养土+机插秧专用肥,伤秧率表现为营养土+机插秧专用肥>基质+粘结剂>纯基质;群体茎蘖动态方面,纯基质处理和基质+粘结剂处理的分蘖早发性要好于营养土+机插秧专用肥处理,基质+粘结剂处理的最高分蘖数也较高;最终产量表现为基质+粘结剂>营养土+机插秧专用肥>纯基质。因此推荐基质+粘结剂用于机插秧苗的苗床育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稻生物降解秧盘在双季稻机械插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生物降解秧盘育秧及机插比传统秧盘育秧及机插要显著增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采用生物可降解秧盘育秧比传统秧盘育秧秧苗素质好,钵苗带盘机插,伤秧伤根少,不堆秧和出现秧爪粘秧,机插效果好,质量高,漏秧率低,栽后返青快,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多。生物降解秧盘育秧及机插,操作方便,省工省时,价格低廉,高效生态环保,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机插秧新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插秧机秧爪结构对秧苗栽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机插秧的秧爪结构、秧龄、株距、秧盘形式和播种量等参数对秧苗栽插质量“漂秧率”、“漏插率”和“伤秧率”(以下简称“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秧爪结构对秧苗栽插质量“三率”影响特别显著,秧龄对漂秧率的影响特别显著,其他看不出影响;株距对漂秧率和漏插率有一定影响,其他看不出影响;播种量对漂秧率有一定影响,其他看不出影响;秧盘形式对伤秧率有一定影响,其他看不出影响.且钢板秧爪结构插秧机的栽插质量明显优于钢针秧爪结构插秧机的栽插质量.钢板秧爪结构插秧机对秧苗栽插质量影响顺序如下:秧爪结构>秧龄>株距>秧盘>播种量.  相似文献   

13.
机插秧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是由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经多年探索而形成的水稻机插秧苗培育技术,该技术具有提高育秧效率、提高种子成秧率、降低机插漏插率、提高水稻产量等优势。为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介绍了机插秧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即适时播种、种子处理、秧床准备、基质准备、精量播种、叠盘暗出苗、温度和湿度控制、其他秧苗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水稻塑盘育秧苗期技术方法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适合机插壮秧健苗的塑盘育秧,其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质量好。俗话说“秧好半熟稻,苗好产量高”。秧田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秧苗素质的好坏,对水稻生育后期的穗数、粒数和粒重起着重要作用,机插塑盘育秧虽然秧龄较短.但培育壮秧健苗的技术性和规范性较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谭文光 《农技服务》2007,24(3):114-115
水稻机插软盘秧具有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增产增收等优点,发展潜力大。水稻机插软盘秧有播种密度大、苗床秧龄短、苗期长势弱和插后生长好等主要生育特点。按照水稻机插软盘秧的要求指标,选用机插秧专用塑料软盘;抓好“精配营养土、适量播种、控温控水”等三大关键育秧技术的落实,是培育出秧块标准、秧苗合格的水稻机插软盘秧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早稻育秧技术要求,考察了不同育秧工艺对早稻育秧期生长和插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基质育秧(T1)秧苗密度和根系伤流量较大,个体干物质重、茎重与株高比值较小,30 d时秧苗叶绿素SPAD值较低;以营养土铺垫麻基膜育秧(T2)比不铺膜(CK)处理的30 d秧苗密度大,个体根系发达,根系伤流量大;不覆盖处理(T3)死苗率较高,漏插率显著低于其余处理,不符合水稻田间机插秧质量要求,其余处理均符合要求。基质疏松易于秧苗扎根、供肥迅速,但较营养土保肥性差,育秧时应在后期视苗期补施氮肥;麻基膜有利于秧苗根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加性效应;不覆盖不利于秧苗扎根固定,盘内成苗不均,田间机插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量和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播量及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陕西汉中地区,川优6203水稻机械育秧随秧龄的增加成秧率下降。秧龄在25 d左右,盘播60~80 g稻种秧苗素质好、个体差异小,群体整齐,成秧率高;秧龄在35 d左右,盘播70~90 g稻种秧苗素质好、个体差异小,群体整齐,成秧率高。汉中地区,川优6203水稻机械育秧在超长秧龄情况下,不能盘播低于60 g。  相似文献   

18.
以常规中籼稻黄华占为材料,采用温室大棚旱育秧方式,研究不同育秧剂对陕南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秧秧苗素质与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大棚旱育秧方式下,秧苗适栽期为播种后31~38 d,大田栽插穴苗数为5苗/穴;秧苗综合品质比较,表现为育秧基质旱育保姆育秧伴侣对照CK;大田栽插比较,育秧基质效果最佳,呈现返青快,单株分蘖高的特点;经济性状比较,表现出育秧基质旱育保姆育秧伴侣的总体效果。合理筛选育秧剂和栽插条件,能提高秧苗素质,改善群体发育动态,实现增穗增粒,提高产量,有效促进机械化稻作技术在本地区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水稻大棚育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大棚基质育秧、有机肥育秧、营养土育秧,小拱棚营养土育秧等不同方式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及生产成本。结果表明:水稻大棚基质育秧有利于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素质,便于机械插秧,栽培后缓苗时间短,成苗快,秧苗栽插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水稻机插秧苗土调理剂一机插育秧宝在苗床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机插育秧宝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土壤调理剂培育机插秧苗可以起到良好的营养、化控、调酸、防病的作用,较短秧龄期达到整齐健壮、盘根好的机插标准,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功能全的机插育秧专用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